阿布動不動就拉傷、扭到,奇怪的是他看多少西醫都無效,吃肌肉鬆弛劑完全無法舒緩他的各種肌腱炎跟運動傷害,他只得求助中醫門診,而且是很會看傷科的那種,就是那種大嬸口耳相傳,相鄰隔壁還有一間;內有兩位有推拿師的類型。
他看過很多網民抱怨某中醫診所的問診僅三分鐘,只下一針或兩針,開了水藥,看診就結束。仍然絡繹不絕的病患,難道真的有這麼多病患?但阿部想到他媽時不時看婦產科、家醫科、泌尿科、皮膚科、各種復健跟理療,他想,醫生的確有神秘的雙重功效,就像他爸爸,從不看醫生,等到不得已去就診,門一推開,爸爸在心理說: 「進入診間感覺病已經好一半」,大概是源自於對醫生的信賴。還有「十年就診一次的突破」。
為了避免民眾搶看診擠破頭的各色糾紛,診所開業前半小時亮燈,患者一個個進去拿號碼牌,等到九點正式營業,亮大燈、開冷氣,阿布已經是第九位,這是因為他八點半就來了!啊多麼痛的領悟。阿布永遠是營業時刻晚一小時報到,每次來都要等十五位,絕對一個半小時以上,等到看完可以推拿時,永遠要再等一小時,因為推拿師也要休息跟吃飯!
阿布慣常看的朱醫師,問診仔細,講話特溫柔,給患者的感覺就是耐性,不管患者多麼不按牌裏出牌,他每一句話都聽,每一句都回應,絕不會讓人感到「我是傻子,我的問題跟我一般。」那是一整個夯,像剛出爐的烤麵包,通常看診時間開始半小時後,到現場排隊已經要等一個半小時,所以如果九點開始看診,九點五十分來,那妥妥的成為上午最後一位病患,接著公告放上檯面,「上午預約已滿,請掛下午院長診。」
受人愛戴的朱醫師問診之後,可能會抓一下患者手部的筋絡,或觸踫不適的地方確認病患傷勢,等到問診結束,即刻針灸,如患者已有針灸經驗,可視程度下八到十二針,配合遠紅外線燈光照射,疏通經脈的瘀血,加速循環,這個時候要精準計時,通常要等待十五分鐘。頭埋在床上的洞裡,身上插著特製的銀針,傷的重處實在疼,但大部分的穴位只有痠麻感。診療時四周由窗簾材質的布圍遮住,患者拔完針的時候,醫生不忘囑咐「慢慢來,不用趕」。
下個步驟就是推拿,要走到隔壁另一個方正的空間。一個部位五十元,兩個部位自費一百。當然患者也可以再自費幾百元,針對兩至三個部位推拿,但是患者太多,只好重點處理,阿布通常也是一到兩個部位,不會再多。
推拿師服務的空間,設計格局跟診間無異,在櫃台登記結帳之後才入內,櫃台後面有一道牆,只有一個門的路口,進去之後,靠牆面擺著椅子,一樣有好幾張床、妥當的遮簾。如果需要躺下,女性患者,一律由女性推拿師處理:鬆筋前先塗上有薄荷味的凝露,再來是按摩推散瘀血、之後拔罐,樣樣不馬虎,看著身上一排排的紅色圈圈,似乎成為親友間的另一種默契:「唉呀!你也拔罐!」
「是啊!家裡買了一組拔罐器,痠痛不求人嘛。」不一樣的是,傷科門診有消炎緩腫的濕敷藥膏,如果傷在肌肉,上藥膏後,會貼上運動專用的大方型彈性膠帶黏著,避免溢出染到顏色,如果是關節,會用繃帶固定,再用網狀繃帶套牢,可使用長達四至五小時,不易過敏,如果不能貼濕藥膏,也有乾的藥布,兩個小時退掉涼感就能撕除。這些繃帶跟藥布不用額外付費,有時候視情節嚴重,還會送一片給你隔天使用。
推拿師有一次對阿布說:「你不會叫朱醫師看快一點?」阿布想一想回答:「大約病患就是喜歡朱醫師不求快嘛!」
上午三小時的門診,朱醫師看二十位病人,如果是下午,可以看到二十四位,幾乎都是超時工作,整個過程,阿布還沒有看過朱醫師去洗手間,就算耽誤了朱醫師的下班時段,超過四十分鐘也仍有耐性,那嗓音就像電台主持。
後來阿布宣告放棄掛朱醫師的診,是基於人道主義來的;「那些叔伯阿姨──比我更需要朱醫師的安慰啊,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