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大師說化學》:被污名化的學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承接 #54 的開頭,被化學所的學長推薦的兩本書中,另一本就是《大師說化學》。比起上一本《超乎想像的化學課》談歷史,這本《大師說化學》更像是在談之前提到的原子分子議題、有機無機化合物議題,換到現在的時空背景下要怎麼實際解決!

書中涵蓋篇幅眾多,可以小篇小篇閱讀,內容包含分子鑑定、化學表達方式、反應機構、化學與社會、分析與合成等等。內容讀起來像是回到了高中,甚至更深層地把以前學的概念都串了起來!但我相信各位看倌對這麼硬的內容可能不太感興趣,所以我會丟出疑問,以書中概念來進行回答!

分子鑑定

我們眼前這個東西,細節是什麼?怎麼組成的?

以一顆石頭為例,天然物裡含有許多更小的物質,甚至每顆石頭都略有不同,因此石頭是「不純的」,換成化學的術語,就是它是由許多化合物組合而成的混合物,要辨別裡面的物質可以試試氣相層析儀。

氣相層析儀中有一根外觀看似線圈的極細銅管稱為層析柱。在層析柱中填充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質(矽膠、活性碳)作為固定相,在混合物加熱氣化後,以不活潑的氣體(氮氣、二氧化碳)作為流動相,加壓推動混合物進入層析柱。混合物中不同的化合物因為分子大小、極性不同,在固定相中流速不同,因此流出層析柱的速度也不同,多種化合物因此分離,最後由檢測器顯示檢測結果。

摘自書中 P.31

摘自書中 P.31

檢測結果可以形成上面這張圖。橫軸表示在什麼時間點流出層析柱,縱軸表示物質濃度。也就是說,縱軸部分突起表示有物質流出,橫軸表示在那個時間點上。因為上圖有 39 個尖峰,所以我們可以推斷該物質至少有 39 種化合物。

選取其中一段簡單的化合物,如果他們規規矩矩地在常溫下重新結晶,科學家們就能使用 X 射線繞射儀,將 X 光打在結晶上後散射,產生繞射的圖樣,並根據繞射結果推斷原本的分子形狀以及原子間的間距。

另外大家可能有聽過的質譜法 (利用質量-電荷比)、光譜法 (利用吸收或放射光譜)、核磁共振光譜等作法分析化合物,每個作法都有其強項,也有無法測量到的地方。科學家們以種種物理測量的檢測結果為底給出相對應的解釋,再經由這些線索,最後才能完整拼湊出化合物的全貌

分子表達

我們怎麼表達一個分子?

在分子鑑定的過程中,我們知道該分子中有哪些原子、原子間的間距、角度等等,但坦白說三維的空間超難畫的,更何況電子繞行原子核外圍的軌域上,每個時間點的位置都不一樣。我們要怎麼表達我們發現或者理解到的立體分子?這個問題就如同問我們該怎麼做到分子視覺化

摘自書中 P.102,左右兩種都是電子分佈表示圖,左邊是軌跡圖,右邊隨機分佈顯示圖

摘自書中 P.102,左右兩種都是電子分佈表示圖,左邊是軌跡圖,右邊隨機分佈顯示圖

在國高中時期學過最基本的分子表示法如實驗式、分子式、各種的結構式、立體的球棍模型、空間填充模型,甚至更詳細的電子分佈表示法,這些都是表達的方式。但哪一個才正確呢?每個都是,也可以每個都不是。原因在於它們都是「模型」,沒辦法表現分子最真實的樣子,但我們可以透過分子表示法去與他人溝通發現該分子的某些性質

反應機構

這個分子從哪裡來?又可以變成什麼?

看到一個分子,很自然的會想:它從哪裡來?我可以怎麼備製?它又可以變成什麼?基於這個問題我們要來探討反應機構。反應機構是指經由一連串不可化約的簡單化學步驟,把分子轉變成另一種分子的行為。你可以想像把雞蛋、麵粉、糖、奶油變成蛋糕的過程,食譜就是反應機構。

了解反應機構,對人類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將其製作工業化,例如最早在實驗室觀察並發展出來的哈柏製氨法,工業化後用於有機氮肥的製作上,幫助植物們可以長得更快更好,解決世界所面臨的糧食危機。

不僅如此,了解反應機構,能夠幫助我們增加產出,例如透過改變溫度、壓力或者使用催化劑都能打破原本保持化學式保持平衡的狀態,使反應機構傾向於某一側,如工業製氨想的必然是如何增加產率、純率等等。

工業化所帶來的危機

raw-image
反應機構可以怎麼樣被活用?

大部分反應機構的研究,原是出於好奇心或者希望可以幫助社會什麼的,但生活在現實不得不考量商業上的因素。哈柏製氨為世界上的人們帶來更豐足的食物,是化學研究帶給我們的禮物,但誰說化學帶給我們的禮物一定是好東西?

早期由於藥品管制不嚴格,便有商人宣稱自家的產品「沙利竇邁」具有良好的鎮靜效果,同時請一些人來背書,但不巧的是,具有鎮靜效果的是沙利竇邁的光學異構物,而沙利竇邁本身對人體是有害的。結果這樣的鎮靜劑流入市面,許多母親在懷胎期間服用,生出了各種畸形兒,當要咎責時才一舉揭穿了後面的假論文做的研究不夠詳細。商品下架,能賠償的賠一下,風波也算過去了。這件「有意之過」所造成的,除了許多人一出生就要面臨身障,更多的是對於整個家庭的負擔與痛苦。到現在藥品或疫苗要上架,除了必須通過三期的臨床試驗以外,對於藥品還要檢查其所有的異構物,這樣才確保了沙利竇邁的事情不會再度重演。

前面有善意結成的善果、惡意結成的惡果,那善意造成的惡果該怎麼去評斷呢?

以農藥而言,最初要面對的問題是:「全世界糧食不足,我要如何提高生產量?」所以殺菌、抗蟲一定是當時的主要目的。確實因為農藥的出現,糧食生產率大幅提高,但十年、二十年下來,慢慢累積的物質也對土地造成了傷害。那農藥是好還是不好?要用還是不要用?環境人士可以大聲疾呼土地很重要,禁用農藥,可是農民要生存,現在的產量薪水都不算高了,不用農藥、產量再縮下去還得了?

二元化

人類喜歡將事情簡化,看成只有要與不要。但是在《雙贏談判課》我們曾提過,面對任何選項,我們最關心的應該是 — 雙方最重要的目標或利益,再去想符合雙方的作法。例如農藥的例子裡頭,農夫沒有辦法自行研發農藥,可是他們需要生存;環保團體沒有辦法控制土地使用,可是他們想要土地健康。那有沒有可能取個折衷的辦法,由環保團體提供一種新的防治害蟲的方法請農民使用?

許多事情雖然是一體兩面,但我們可以試著找出事情真正的核心,給出第三種解答。

【 化約主義與實用主義 】
化約主義者認為,所有的事情應該要了解背後的原理與機制,使用上才能真正安全。相反地,實用主義者認為東西有效、能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舉例來說,中醫的一些原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機制依據,那要不要相信中醫就是個人的問題,畢竟人家的經驗法則表示有效。同樣的問題套在化學家、藥學家身上也是一樣。

出了一支新的藥,你要站在化約主義上頭還是實用主義上頭?

就如同面臨 COVID-19 要製作疫苗,大部分都有其根據,卻也有些不確定的因素,你是要像化約主義者一樣,確定疫苗完全不會出事才敢打;還是要像實用主義者,發現能夠有效預防重症就趕快施打?

在現實中面對這樣棘手的問題,大部分的人選擇中間 — 雖然理論上有效,但還是要經過一期和二期的臨床實驗後才開放給大批人使用。

【 階級制度與民主化 】
在還沒有化學工業的年代,自然界許多稀有物質如靛藍染料,象徵著貴族們的地位。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許多工廠都開始有能力生產靛藍染料,也就推動了許多衣服可以有靛藍色,像牛仔褲,這種染料就順利被普及化。

普及化所代表的概念其實是一種去階級,想想以前不管是知識、某種金屬或染料都是某些貴族所擁有,但到了現在,全民義務教育讓所有人能夠閱讀、黃金變成市場上的一種通貨、染料的發展讓人們不再有穿著藍色是貴族、金色是皇帝的想法。

去階級讓人們的權力平等化,進而有機會體現民主。畢竟在資源稀少的年代,先活下去才是重點,公民的參政權利義務什麼的根本難以去想,更何況握有資源的人會建起區隔的高牆,不讓別人傷及自己的權益,同時享受著壓榨別人的成果。

【 自然與化學 】
熱愛環保的人們看到「含化學添加物」、「使用農藥」、「基改」往往就會感到不舒服,覺得這很不 OK。但是世界上大部分的物質都是由化合物所組成,從你的早餐、午餐到晚餐都是,但是人們卻在幾次歷史事件中(像是前面提到的沙利竇邁)將化學污名化,好像人為的任何東西都不 OK。

但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一顆蘋果本來就是由一堆化合物所組成,略為添加對人體無害的防腐劑又何嘗不可?難不成放到壞掉。對於使用農藥而言,如果將來可以發展出幾乎不會對環境產生傷害的農藥,那總可以用吧?基改的食品會影響基因池,但只要好好控制生長範圍,就應該可以吃了吧?畢竟現在也還沒有論文指出吃基改作品會對身體有害,反而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商品。

化學添加不一定不好,
正確地理解添加了什麼?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才是至關的問題。

【 分析與合成 】
作者認為,合成是在化學活動中是最具有特色的活動。科學家依據現有的法則、元素去合成新分子,就如同創作,以手邊現有的水彩、畫布繪出一幅新圖畫。化學的合成之所以這麼特別,在於它是如此的實際且知性,卻又會因為各種現實隱藏的因素(不知道的反應機構)使其困難重重。

化學家的創造,帶來的結果有好有壞,端看我們足不足夠了解?怎麼去使用?唯有細細觀察使用情形,才能夠讓創作發揮它更大的影響力。

結論

這本書早在 1997 年就出過第一版了,現在我手邊是 2018 年 3 刷的版本,所以不得不說有些內容比較舊了些,但也能看到現今的化學一直在進步著。比較有趣的是,從時間點上來推算,或許這本書的出現也影響了台灣的化學教育也說不定,畢竟這本書很重視這個部分,而書中諸多內容又與課綱搭得上邊......

總之好久沒有寫科普書了,希望大家會喜歡!從它是什麼?它可以變成什麼?它所帶來的影響?等諸多問題去看待分子,我相信化學課能夠變得更有趣些!

難易度:★★★☆☆
可讀價值:★★★☆☆
保存價值:★★★☆☆
書名:《大師說化學》《The Same and Not the Same》
副標題:《理解世界的必修化學課》
作者:羅德・霍夫曼 Roland Hoffmann
出版社:天下文化

歡迎大家按個喜歡或收藏,或者在下面留言與我交流分享你的看法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喝吧!
102會員
181內容數
閱讀能夠充實我們自己的腦袋,筆記是能夠讓自己將讀過的東西融會貫通。在閱讀筆記裡,我希望與你分享我從書中看到的知識,再點綴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我都能夠從書中學習更多。
喝吧!的其他內容
2023/01/28
#75《護眼,從用對光開始》:今天我想透過這本書跟我自己的體感,很系統性地跟大家分享這些問題:藍光是否會傷眼?我們該怎麼防止眼睛受到傷害?配戴抗藍光晶片是否有效?
Thumbnail
2023/01/28
#75《護眼,從用對光開始》:今天我想透過這本書跟我自己的體感,很系統性地跟大家分享這些問題:藍光是否會傷眼?我們該怎麼防止眼睛受到傷害?配戴抗藍光晶片是否有效?
Thumbnail
2022/08/28
#71《3.3 秒的呼吸奧秘》(下):不知道你有沒有在跑步的時候肚子痛的經驗?我是有啦!通常是在右下腹這塊。但這是為什麼?平常不會肚子痛的啊?為什麼跑步就會?以前的我並不知道箇中道理,直到讀了這本書我才想通,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呼吸作用中,最重要的不是氧氣!而是...
Thumbnail
2022/08/28
#71《3.3 秒的呼吸奧秘》(下):不知道你有沒有在跑步的時候肚子痛的經驗?我是有啦!通常是在右下腹這塊。但這是為什麼?平常不會肚子痛的啊?為什麼跑步就會?以前的我並不知道箇中道理,直到讀了這本書我才想通,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呼吸作用中,最重要的不是氧氣!而是...
Thumbnail
2022/08/20
#71《3.3 秒的呼吸奧秘》(上):你有呼吸的困擾嗎?打呼、胸悶、焦慮、過度換氣,一次幫你搞定!作者過去有鼻塞、打呼、氣喘等症狀,後來他聽從醫生的建議,報名了一堂「呼吸課」,從此改變了他的病情,也讓他對研究呼吸有了更多的著迷,我們就來談談作者做了哪些事情,才順利擺脫這些惱人的呼吸問題吧!
Thumbnail
2022/08/20
#71《3.3 秒的呼吸奧秘》(上):你有呼吸的困擾嗎?打呼、胸悶、焦慮、過度換氣,一次幫你搞定!作者過去有鼻塞、打呼、氣喘等症狀,後來他聽從醫生的建議,報名了一堂「呼吸課」,從此改變了他的病情,也讓他對研究呼吸有了更多的著迷,我們就來談談作者做了哪些事情,才順利擺脫這些惱人的呼吸問題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學期我們主要學習了原子的基本結構和定律,週期表與性質,還學習了價電子和化學鍵,在學習的過程中,讓我了解到非常多知識,同時又結合了課本的的題目練習,讓我對於這些知識更加熟悉。  這些知識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價電子和化學鍵,每個價電子的數量都不同,價電子是指原子最外層的那層電子,同時因為價電子的
Thumbnail
這學期我們主要學習了原子的基本結構和定律,週期表與性質,還學習了價電子和化學鍵,在學習的過程中,讓我了解到非常多知識,同時又結合了課本的的題目練習,讓我對於這些知識更加熟悉。  這些知識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價電子和化學鍵,每個價電子的數量都不同,價電子是指原子最外層的那層電子,同時因為價電子的
Thumbnail
用簡單和生動的講法解釋化學中最基礎的知識,也用化學解釋日常生活周遭的各種現象。
Thumbnail
用簡單和生動的講法解釋化學中最基礎的知識,也用化學解釋日常生活周遭的各種現象。
Thumbnail
目錄 Ch. 1 科學態度方法與緒論 =>物理學的簡介、科學態度是新教材 Ch. 2 物質的組成+交互作用 =>物質組成=>分子=>原子=>原子核+電子(基本粒子)=>質子+中子(夸克:基本粒子) =>四大交互作用=>長程力(電+重)+短程力(強+弱) Ch. 3 物體的運動 =>慣性的思辨(亞里斯
Thumbnail
目錄 Ch. 1 科學態度方法與緒論 =>物理學的簡介、科學態度是新教材 Ch. 2 物質的組成+交互作用 =>物質組成=>分子=>原子=>原子核+電子(基本粒子)=>質子+中子(夸克:基本粒子) =>四大交互作用=>長程力(電+重)+短程力(強+弱) Ch. 3 物體的運動 =>慣性的思辨(亞里斯
Thumbnail
從這年的考題,我們可以感受到早期EJU的偏好的考點,跟近幾年偏重的考點略有不同,像早期比較喜歡考週期表性質,近幾年以電子組態為主。早期的有機化學計算考得比較多,近年則以觀念、記憶題為主。 理論化學 週期表性質 (b) 相反,Na 的イオン化エネルギー比較小,所以容易丟電子,錯誤。 選【3】。
Thumbnail
從這年的考題,我們可以感受到早期EJU的偏好的考點,跟近幾年偏重的考點略有不同,像早期比較喜歡考週期表性質,近幾年以電子組態為主。早期的有機化學計算考得比較多,近年則以觀念、記憶題為主。 理論化學 週期表性質 (b) 相反,Na 的イオン化エネルギー比較小,所以容易丟電子,錯誤。 選【3】。
Thumbnail
這年的計算量比較少,整體以觀念題跟記憶題為主。
Thumbnail
這年的計算量比較少,整體以觀念題跟記憶題為主。
Thumbnail
科學與其說是關於知識,不如說是關於懷疑;在人類研究領域中,從來沒有這麽多人,對於這麽多的東西,了解得這麽少。
Thumbnail
科學與其說是關於知識,不如說是關於懷疑;在人類研究領域中,從來沒有這麽多人,對於這麽多的東西,了解得這麽少。
Thumbnail
理化用到的數學程度其實不高,但一般人沒辦法整合到文字敘述中,換言之理化的門檻,其實是看懂題目、抓出重點,其次才是怎樣解題。要從小培養才可以,這真的沒有速成辦法。若有家長小孩還小,就能先看到國中篇,那個人強烈建議,買一些科學自然類的百科書刊,漫畫的也可以,先讓小朋友早一點習慣科學語言。 物質 濃度
Thumbnail
理化用到的數學程度其實不高,但一般人沒辦法整合到文字敘述中,換言之理化的門檻,其實是看懂題目、抓出重點,其次才是怎樣解題。要從小培養才可以,這真的沒有速成辦法。若有家長小孩還小,就能先看到國中篇,那個人強烈建議,買一些科學自然類的百科書刊,漫畫的也可以,先讓小朋友早一點習慣科學語言。 物質 濃度
Thumbnail
理論化學是最不「化學」的學科,研究過程需要大量的物理與數學工具。簡單介紹基本概念與理論架構(其一)。
Thumbnail
理論化學是最不「化學」的學科,研究過程需要大量的物理與數學工具。簡單介紹基本概念與理論架構(其一)。
Thumbnail
# 55《大師說化學》:被污名化的學科,畢竟總是一堆人看到「含化學添加物」就會拒買。所以今天這篇將帶著大家認識分子,最後再來討論化學的道德爭議問題!
Thumbnail
# 55《大師說化學》:被污名化的學科,畢竟總是一堆人看到「含化學添加物」就會拒買。所以今天這篇將帶著大家認識分子,最後再來討論化學的道德爭議問題!
Thumbnail
# 54《超乎想像的化學課》(上):化學家在歷史中的人性與爭奪、對於原子與分子的追逐
Thumbnail
# 54《超乎想像的化學課》(上):化學家在歷史中的人性與爭奪、對於原子與分子的追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