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大師說化學》:被污名化的學科

2021/09/04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承接 #54 的開頭,被化學所的學長推薦的兩本書中,另一本就是《大師說化學》。比起上一本《超乎想像的化學課》談歷史,這本《大師說化學》更像是在談之前提到的原子分子議題、有機無機化合物議題,換到現在的時空背景下要怎麼實際解決!
書中涵蓋篇幅眾多,可以小篇小篇閱讀,內容包含分子鑑定、化學表達方式、反應機構、化學與社會、分析與合成等等。內容讀起來像是回到了高中,甚至更深層地把以前學的概念都串了起來!但我相信各位看倌對這麼硬的內容可能不太感興趣,所以我會丟出疑問,以書中概念來進行回答!

分子鑑定

攝影師:Polina Tankilevitch,連結:Pexels
我們眼前這個東西,細節是什麼?怎麼組成的?
以一顆石頭為例,天然物裡含有許多更小的物質,甚至每顆石頭都略有不同,因此石頭是「不純的」,換成化學的術語,就是它是由許多化合物組合而成的混合物,要辨別裡面的物質可以試試氣相層析儀。
氣相層析儀中有一根外觀看似線圈的極細銅管稱為層析柱。在層析柱中填充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質(矽膠、活性碳)作為固定相,在混合物加熱氣化後,以不活潑的氣體(氮氣、二氧化碳)作為流動相,加壓推動混合物進入層析柱。混合物中不同的化合物因為分子大小、極性不同,在固定相中流速不同,因此流出層析柱的速度也不同,多種化合物因此分離,最後由檢測器顯示檢測結果。
摘自書中 P.31
檢測結果可以形成上面這張圖。橫軸表示在什麼時間點流出層析柱,縱軸表示物質濃度。也就是說,縱軸部分突起表示有物質流出,橫軸表示在那個時間點上。因為上圖有 39 個尖峰,所以我們可以推斷該物質至少有 39 種化合物。
選取其中一段簡單的化合物,如果他們規規矩矩地在常溫下重新結晶,科學家們就能使用 X 射線繞射儀,將 X 光打在結晶上後散射,產生繞射的圖樣,並根據繞射結果推斷原本的分子形狀以及原子間的間距。
另外大家可能有聽過的質譜法 (利用質量-電荷比)、光譜法 (利用吸收或放射光譜)、核磁共振光譜等作法分析化合物,每個作法都有其強項,也有無法測量到的地方。科學家們以種種物理測量的檢測結果為底給出相對應的解釋,再經由這些線索,最後才能完整拼湊出化合物的全貌

分子表達

攝影師:RF._.studio,連結:Pexels
我們怎麼表達一個分子?
在分子鑑定的過程中,我們知道該分子中有哪些原子、原子間的間距、角度等等,但坦白說三維的空間超難畫的,更何況電子繞行原子核外圍的軌域上,每個時間點的位置都不一樣。我們要怎麼表達我們發現或者理解到的立體分子?這個問題就如同問我們該怎麼做到分子視覺化
摘自書中 P.102,左右兩種都是電子分佈表示圖,
左邊是軌跡圖,右邊隨機分佈顯示圖
在國高中時期學過最基本的分子表示法如實驗式、分子式、各種的結構式、立體的球棍模型、空間填充模型,甚至更詳細的電子分佈表示法,這些都是表達的方式。但哪一個才正確呢?每個都是,也可以每個都不是。原因在於它們都是「模型」,沒辦法表現分子最真實的樣子,但我們可以透過分子表示法去與他人溝通發現該分子的某些性質

反應機構

攝影師:cottonbro,連結:Pexels
這個分子從哪裡來?又可以變成什麼?
看到一個分子,很自然的會想:它從哪裡來?我可以怎麼備製?它又可以變成什麼?基於這個問題我們要來探討反應機構。反應機構是指經由一連串不可化約的簡單化學步驟,把分子轉變成另一種分子的行為。你可以想像把雞蛋、麵粉、糖、奶油變成蛋糕的過程,食譜就是反應機構。
了解反應機構,對人類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將其製作工業化,例如最早在實驗室觀察並發展出來的哈柏製氨法,工業化後用於有機氮肥的製作上,幫助植物們可以長得更快更好,解決世界所面臨的糧食危機。
不僅如此,了解反應機構,能夠幫助我們增加產出,例如透過改變溫度、壓力或者使用催化劑都能打破原本保持化學式保持平衡的狀態,使反應機構傾向於某一側,如工業製氨想的必然是如何增加產率、純率等等。

工業化所帶來的危機

反應機構可以怎麼樣被活用?
大部分反應機構的研究,原是出於好奇心或者希望可以幫助社會什麼的,但生活在現實不得不考量商業上的因素。哈柏製氨為世界上的人們帶來更豐足的食物,是化學研究帶給我們的禮物,但誰說化學帶給我們的禮物一定是好東西?
早期由於藥品管制不嚴格,便有商人宣稱自家的產品「沙利竇邁」具有良好的鎮靜效果,同時請一些人來背書,但不巧的是,具有鎮靜效果的是沙利竇邁的光學異構物,而沙利竇邁本身對人體是有害的。結果這樣的鎮靜劑流入市面,許多母親在懷胎期間服用,生出了各種畸形兒,當要咎責時才一舉揭穿了後面的假論文做的研究不夠詳細。商品下架,能賠償的賠一下,風波也算過去了。這件「有意之過」所造成的,除了許多人一出生就要面臨身障,更多的是對於整個家庭的負擔與痛苦。到現在藥品或疫苗要上架,除了必須通過三期的臨床試驗以外,對於藥品還要檢查其所有的異構物,這樣才確保了沙利竇邁的事情不會再度重演。
前面有善意結成的善果、惡意結成的惡果,那善意造成的惡果該怎麼去評斷呢?
以農藥而言,最初要面對的問題是:「全世界糧食不足,我要如何提高生產量?」所以殺菌、抗蟲一定是當時的主要目的。確實因為農藥的出現,糧食生產率大幅提高,但十年、二十年下來,慢慢累積的物質也對土地造成了傷害。那農藥是好還是不好?要用還是不要用?環境人士可以大聲疾呼土地很重要,禁用農藥,可是農民要生存,現在的產量薪水都不算高了,不用農藥、產量再縮下去還得了?

二元化

攝影師:Artem Podrez,連結:Pexels
人類喜歡將事情簡化,看成只有要與不要。但是在《雙贏談判課》我們曾提過,面對任何選項,我們最關心的應該是 — 雙方最重要的目標或利益,再去想符合雙方的作法。例如農藥的例子裡頭,農夫沒有辦法自行研發農藥,可是他們需要生存;環保團體沒有辦法控制土地使用,可是他們想要土地健康。那有沒有可能取個折衷的辦法,由環保團體提供一種新的防治害蟲的方法請農民使用?
許多事情雖然是一體兩面,但我們可以試著找出事情真正的核心,給出第三種解答。
【 化約主義與實用主義 】
化約主義者認為,所有的事情應該要了解背後的原理與機制,使用上才能真正安全。相反地,實用主義者認為東西有效、能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舉例來說,中醫的一些原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機制依據,那要不要相信中醫就是個人的問題,畢竟人家的經驗法則表示有效。同樣的問題套在化學家、藥學家身上也是一樣。
出了一支新的藥,你要站在化約主義上頭還是實用主義上頭?
就如同面臨 COVID-19 要製作疫苗,大部分都有其根據,卻也有些不確定的因素,你是要像化約主義者一樣,確定疫苗完全不會出事才敢打;還是要像實用主義者,發現能夠有效預防重症就趕快施打?
在現實中面對這樣棘手的問題,大部分的人選擇中間 — 雖然理論上有效,但還是要經過一期和二期的臨床實驗後才開放給大批人使用。
【 階級制度與民主化 】
在還沒有化學工業的年代,自然界許多稀有物質如靛藍染料,象徵著貴族們的地位。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許多工廠都開始有能力生產靛藍染料,也就推動了許多衣服可以有靛藍色,像牛仔褲,這種染料就順利被普及化。
普及化所代表的概念其實是一種去階級,想想以前不管是知識、某種金屬或染料都是某些貴族所擁有,但到了現在,全民義務教育讓所有人能夠閱讀、黃金變成市場上的一種通貨、染料的發展讓人們不再有穿著藍色是貴族、金色是皇帝的想法。
去階級讓人們的權力平等化,進而有機會體現民主。畢竟在資源稀少的年代,先活下去才是重點,公民的參政權利義務什麼的根本難以去想,更何況握有資源的人會建起區隔的高牆,不讓別人傷及自己的權益,同時享受著壓榨別人的成果。
【 自然與化學 】
熱愛環保的人們看到「含化學添加物」、「使用農藥」、「基改」往往就會感到不舒服,覺得這很不 OK。但是世界上大部分的物質都是由化合物所組成,從你的早餐、午餐到晚餐都是,但是人們卻在幾次歷史事件中(像是前面提到的沙利竇邁)將化學污名化,好像人為的任何東西都不 OK。
但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一顆蘋果本來就是由一堆化合物所組成,略為添加對人體無害的防腐劑又何嘗不可?難不成放到壞掉。對於使用農藥而言,如果將來可以發展出幾乎不會對環境產生傷害的農藥,那總可以用吧?基改的食品會影響基因池,但只要好好控制生長範圍,就應該可以吃了吧?畢竟現在也還沒有論文指出吃基改作品會對身體有害,反而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商品。
化學添加不一定不好,
正確地理解添加了什麼?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才是至關的問題。
【 分析與合成 】
作者認為,合成是在化學活動中是最具有特色的活動。科學家依據現有的法則、元素去合成新分子,就如同創作,以手邊現有的水彩、畫布繪出一幅新圖畫。化學的合成之所以這麼特別,在於它是如此的實際且知性,卻又會因為各種現實隱藏的因素(不知道的反應機構)使其困難重重。
化學家的創造,帶來的結果有好有壞,端看我們足不足夠了解?怎麼去使用?唯有細細觀察使用情形,才能夠讓創作發揮它更大的影響力。

結論

這本書早在 1997 年就出過第一版了,現在我手邊是 2018 年 3 刷的版本,所以不得不說有些內容比較舊了些,但也能看到現今的化學一直在進步著。比較有趣的是,從時間點上來推算,或許這本書的出現也影響了台灣的化學教育也說不定,畢竟這本書很重視這個部分,而書中諸多內容又與課綱搭得上邊......
總之好久沒有寫科普書了,希望大家會喜歡!從它是什麼?它可以變成什麼?它所帶來的影響?等諸多問題去看待分子,我相信化學課能夠變得更有趣些!
難易度:★★★☆☆
可讀價值:★★★☆☆
保存價值:★★★☆☆
書名:《大師說化學》《The Same and Not the Same》
副標題:《理解世界的必修化學課》
作者:羅德・霍夫曼 Roland Hoffmann
出版社:天下文化
歡迎大家按個喜歡或收藏,或者在下面留言與我交流分享你的看法喔!
96會員
141內容數
閱讀能夠充實我們自己的腦袋,筆記是能夠讓自己將讀過的東西融會貫通。在閱讀筆記裡,我希望與你分享我從書中看到的知識,再點綴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我都能夠從書中學習更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