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閱讀分享|《歡迎光臨天才城市》時勢造英雄、環境造天才

2021/08/0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說到出產天才的城市,大家應該會想到文藝復的佛羅倫斯吧?(我2011年拍的照片)
拉丁文 “Genius” 原意指「主宰之神」,可以理解成與人類亦步亦趨的「守護天使」,不知道為什麼會演化成現在的意思,可能我們都想要一個更全能的自己吧?

而現代社會講到 “Genius 天才”,多半是指某個人展現超凡創意、想出意料之外的點子,有著足以改寫規則、創建新格局的能力。這本書要討論的 Genius ,就是這類「展現創造力」的天才。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作者 Eric Weiner 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他曾經以同樣的方法探討「快樂(Bliss)」和「信仰」等關乎人類文明發展,當代依舊熱議的話題。
作者是美國人。生在個人英雄主義盛行的國家,他認為美國「天才通貨膨脹」的情形很嚴重,天才發明家、天才運動員、天才歌手,在路上開車隨便都能撞到天才,隨著矽谷興起,科技天才更是眾人追捧的目標。
作者綜觀人類歷史,發現其實也有不少地方和矽谷一樣,在同一時期、同一地點,密集出產大量天才,開啟新領域,對人類文明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循著這個脈絡,作者選出七座曾經在某一時期產生大量天才的城市,從最古老的雅典到最年輕的矽谷,中間經過佛羅倫斯、愛丁堡、維也納,還挑了杭州、加爾各答兩座亞洲城市平衡一下,歸納了一些促成天才的環境因素,比如:混亂的環境、培養全才的社會風氣、在有錢的城市發展⋯⋯等,我就不破梗,大家自己去發掘吧。
身為當代的天才首都,舊金山就是一個混亂到不行的城市(我2015年拍的照片
我很討厭坊間的勵志、自我成長書籍,尤其是那些寫著斗大標題:《三十歲以前該知道的十件事》、《十五個卓越好習慣》等特別令人火大。這些聳動的書,通常聚焦在某種「商業巨擘」、「投資大師」、「科技教主」的學習或工作方法,彷彿只要模仿他們的成功方程式,人人都能變天才。
時下人物傳記也令人萬分沮喪。這些天才的故事根本是用產生器寫出來的吧?他們不外乎天資聰穎,孩提時代便展露才氣,智商高到破表學術機構無法測量,高中跳級兩年直攻大學、發表傑出論文;或者他們每天只睡三小時,奮鬥到家人朋友都不認得,奮鬥到確診肝癌還要勇敢抗癌,從逆境中站起來,成就傲人財富。總之,他們之所以為天才,無論是天生神力或後天努力,是因為他們好棒棒。
是否沒有生到一顆好腦袋,或沒有這種拼搏致死的決心,就注定庸碌一生?或者該反過來問,這些天才的成就,難道都該歸因於自身能力與努力?我就是看這些內歸因的書不順眼。不是說天賦不重要,而是主流內容往往淡化外在因素,將天才之所以為天才歸功於其才華與付出。如果將一個人從其所屬的環境抽離,他的人生恐怕會有很大的不同,最好的例子就是:歷史上缺乏「女性天才」,不就是以前環境對女性不友善所造成的嗎?
蘇東坡筆下的「山色空濛雨亦奇」(我2015年拍的照片
《歡迎光臨天才城市》光是書名就讓我內心澎湃萬分!終於有非個人取向、非內歸因,而是以環境與人的互動分析天才成功的原因。讀完之後更喜歡,因為我很喜歡歷史地理,把天才放進更宏觀的脈絡中,他們就突然變成像我們身邊會出現的人:蘇東坡的文采來自於靠杯別人、拿別人開玩笑;莫札特生性好賭,必須譜曲娛樂王公貴族賺取賭金;達文西如果沒有工作坊老闆給予進度壓力,可能會無止境地發散,無法專心完成作品,最終一事無成。
看來無論時代與科技如何演進,人的想法和與環境的互動似乎大同小異,而 Eric Weiner 筆下的天才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偶像,是有天賦也有血有肉有脾氣的真實人類,受到環境的影響走上卓越之路。這本書其實像遊記,寫作風格滿幽默的,中間穿插許多心裡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雖然很厚,但讀起來一點也不辛苦,反倒像經歷穿越之旅一樣精彩!大家不要給自己壓力,慢慢看,會越看越有意思。

我是 Donna 多拿王,歡迎追蹤我 👉🏼 Blog / Facebook / Instagram
請給我一個愛心,我會覺得很溫暖❤️
33會員
25內容數
我熱衷於各種表達方式:寫作、旅行、跳舞、說故事。我不知道要表達多少才會滿足,可能永遠不會滿足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