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書選閱讀#032】天才的關鍵習慣:識別與學習天才的特質,發揮自己的天賦與創造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在閱讀這本《天才的關鍵習慣》時,一直讓我想到《奇才》這本書。
說到賈伯斯、馬斯克、特斯拉、愛迪生、愛因斯坦這些人的共通點,你可能會說很聰明、是改變這個世界的人;又或者,我們會稱這些人為天才或奇才。
聰明的人很多,但為何這些人能為這個世界帶來創新,而且還是連續創新?
在《奇才》這本書中,我們得以窺見這些聰明人讓「偶然」成為「必然」的特質與機制,從而反思自我成長與釋放新潛能的可能性。而在《天才的關鍵習慣》這本書中,研究的對象又更廣了;我沒有去細數有多少位,但根據作者克雷格.萊特的說法,至少觀察研究了近百位的傑出人物。
克雷格.萊特,是耶魯大學的教授,長達一生的觀察研究,讓他發現這些傑出人物或天才,其實都具備一些共同的關鍵習慣,包括努力工作、百折不撓、獨創性、童心未泯的想像力、無止境的好奇心、熱情、瘋狂的創造力、叛逆性、跨界思考、逆勢行動、充分準備、執著精神、放鬆身心與全心投入等。
他在耶魯所開設的天才課程也備受歡迎。
我想,不少人都希望知道,天才為什麼能成為天才的秘密吧?不過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或者更精準地說:我對於天才為何能異於常人,更搞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了?
但我也獲得了意外的啟發,像是如何發揮創造力?如何能更接近所謂的傑出?我們未必能像這些天才一樣,擁有改變這個世界的能力,但可以從書中獲得改變自己世界的啟發與建議
閱讀完這本書後,我也歸納出三個心得觀點:
一、天才,是天賦與勤奮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二、天才也沒發現的成長思維,就是發揮天賦與創造力的關鍵。
三、從平凡到非凡的三個思維養成:跨域、逆向與心流思維。
...

▌天才,是天賦與勤奮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什麼是天才?答案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作者發現,幾乎所有詞典對天才的定義都包含「聰明」和「天賦」這兩個詞。聰明,如同字面的意思,而現在更多的是用智商測試的分數來判定聰明與否。
但其實智商測試,考察的是邏輯、數學和語言規則的運用,並無法預測或驗證天才。而且在所謂的智商測試中,創造性或拓展性的答案是不會得分的,這意味著創造性並不能反映出來。
僅靠邏輯解決問題是有侷限性的,有時得靠創造性才能找解決方法。
愛迪生曾提出這樣的發現,到現在我想也沒有太多人會否定這一點。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還要採用智商測試或標準化考試呢?因為標準化,可以提升效率;但同時也犧牲了理解的寬度
至於天賦,很多人將其視為天才的必要成分,但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天賦也許會遺傳,但天才不會。
在現代遺傳學中發現,人有所謂的基因與外基因。外基因是附著在基因組每個基因上的小標籤,我們如何被養育、生活的環境,以及我們如何控制自己與環境,這些都會影響外基因的活化
換句話說,基因是先天性的,而外基因是後天性的;同時外基因也給了我們可能性:只要願意為之努力,每個人都可以掌握成為什麼樣的人
天才,是天賦與勤奮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作者引用了哈佛大學霍華德.加德納所提出「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智能組成光譜不同,任何人都可以透過自己的優勢智能,去學習其他面向的智能。
包括智力、好奇心、韌性、恆心、風險耐受力、自信與勤奮,能運用這些特質成就天才的能力,就是多元智能的概念,又稱為複商(MQ)。比起用「智商」來評斷一個人是不是天才,作者認為使用「複商」會更為貼切。
愛因斯坦也說過「人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的能力來評判一條魚,那牠一輩子都會活在認為自己是笨蛋的信念中。」
找到自己的天賦,培養多元智能的特質,再加上勤奮,人人都可以是天才。
...

▌天才也沒發現的成長思維,就是發揮天賦與創造力的關鍵


書中提到的十四項關鍵習慣,是從近百位傑出人物身上觀察歸納出來的。
與其說養成這些關鍵習慣就能成為天才,不如說這些天才之所以能展現天賦與創造力,很大部分是由於這些關鍵習慣發揮了作用
職業精神、百折不撓、獨創性、童心未泯的想像力、無止境的好奇心、熱情、瘋狂的創造力、叛逆性、跨界思考、逆勢行動、充分準備、執著精神、放鬆身心與全心投入。這十四項關鍵習慣(有些或者說是特質更貼切),其實可以歸納為四種思維: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6399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高產出的本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遠距工作,在過去一年成為了熱門話題。探討遠距工作模式的書不少,但這本《遠距工作革命》特別之處,在於作者采黛爾.尼利,就遠距工作與跨國公司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已經有近二十年的時間。在這本書中,采黛爾.尼利針對團隊成員在遠距工作模式下都會遭遇到的問題,給出了她多年以來的研究見解與行動指南。
你有沒有想過,那些所謂的職場菁英在工作上與自己有什麼區別?在這篇文章中,我將這本書的內容歸納出兩個部分:職場菁英的五個工作習慣、九個思考觀點。在文章的最後也會附上一張全息圖,讓你一次掌握職場菁英工作術的重點。
明明懂的知識、會的技能也不比人少,為什麼就不能像某些人一樣,在職涯上發光發熱?是自己學得不夠多、還是真的機遇不如別人?其實,有可能只是你的努力與學習用在無效的路徑上。在這篇文章中,我會用一張圖、三個問題,幫助你檢視自我的學習與成長,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劉潤在這本《商業洞察力》中談的就是系統思考的運用:如何搭建系統模型?如何運用系統模型看懂一個局,從而改變這個局朝向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如果你曾經看過《系統思考》這本書,那麼劉潤的《商業洞察力》可以說是它的商業科普版。在這篇文章中,我記錄了閱讀這本書的觀點摘要,以及運用在自身的商模打造上。
在向下管理的溝通過程中,如何做好「回饋」是一項重要的能力;對於管理者來說,都應該學習如何善用「回饋」來讓員工變得更出色。在這篇文章中,將告訴你做好有效回饋的三種方式、搞砸回饋的思維誤區,以及讓回饋發揮成效的四個關鍵。
你相信簡單的小習慣,就能引發巨大的改變嗎?許多人認為,培養習慣應該一步到位,養成最好的那個習慣並堅持下去;更多人相信,只要人們能認清事實,他們就會做出改變。所以,我們只要提供正確的資訊,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態度、進而改變對方的行為。事實上,這是對習慣養成與行為改變的一種誤解。
遠距工作,在過去一年成為了熱門話題。探討遠距工作模式的書不少,但這本《遠距工作革命》特別之處,在於作者采黛爾.尼利,就遠距工作與跨國公司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已經有近二十年的時間。在這本書中,采黛爾.尼利針對團隊成員在遠距工作模式下都會遭遇到的問題,給出了她多年以來的研究見解與行動指南。
你有沒有想過,那些所謂的職場菁英在工作上與自己有什麼區別?在這篇文章中,我將這本書的內容歸納出兩個部分:職場菁英的五個工作習慣、九個思考觀點。在文章的最後也會附上一張全息圖,讓你一次掌握職場菁英工作術的重點。
明明懂的知識、會的技能也不比人少,為什麼就不能像某些人一樣,在職涯上發光發熱?是自己學得不夠多、還是真的機遇不如別人?其實,有可能只是你的努力與學習用在無效的路徑上。在這篇文章中,我會用一張圖、三個問題,幫助你檢視自我的學習與成長,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劉潤在這本《商業洞察力》中談的就是系統思考的運用:如何搭建系統模型?如何運用系統模型看懂一個局,從而改變這個局朝向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如果你曾經看過《系統思考》這本書,那麼劉潤的《商業洞察力》可以說是它的商業科普版。在這篇文章中,我記錄了閱讀這本書的觀點摘要,以及運用在自身的商模打造上。
在向下管理的溝通過程中,如何做好「回饋」是一項重要的能力;對於管理者來說,都應該學習如何善用「回饋」來讓員工變得更出色。在這篇文章中,將告訴你做好有效回饋的三種方式、搞砸回饋的思維誤區,以及讓回饋發揮成效的四個關鍵。
你相信簡單的小習慣,就能引發巨大的改變嗎?許多人認為,培養習慣應該一步到位,養成最好的那個習慣並堅持下去;更多人相信,只要人們能認清事實,他們就會做出改變。所以,我們只要提供正確的資訊,就能改變一個人的態度、進而改變對方的行為。事實上,這是對習慣養成與行為改變的一種誤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過去文章有提及到「IQ和EQ的關係及潛能探索」如何知道自己是天才?在發掘和發展潛能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堅持和耐心。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才能和擅長領域。 天才定義 我們在特定領域展現出卓越智力、創造力、聯想力這種創意通常具有前所未有洞察力,並且在風格和獨創性上具有高效率以及個人獨特性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個人成長受到先天條件與心理思維影響。隱藏潛能讓人走得更遠,後天的品格教育關鍵影響者的成長。本文介紹了後天培養智商方法,自證預言理論以及知行合一的生活哲學。
到底天才兒童是怎麼教出來的? 是天生還是後天? 到底誰能成為天才兒童?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成名前的辛酸歷程,通過努力實現夢想的故事。文章提到了愛迪生的名言,鼓勵人們在追求夢想時要有持之以恆的努力。作者自己的經歷也成為了激勵他人的動力。
Thumbnail
一、天賦才能與硬技能關係 天賦,通常指的是個人先天具備的才能或潛力,是一種自然的優勢。 硬技能指某個領域的專業能力。可以被學習和教授的技能,通常是透過教育、培訓或實踐獲得的。這些技能往往與特定工作或職業相關聯,例如程序設計、會計、機械操作等。 天賦常被視為成功的基礎。擁有天賦的人在特定領域中可
Thumbnail
天才究竟是什麼?,今天想跟各位介紹一本書由 耶魯大學音樂系名譽教授克雷格.萊特寫的對天才描寫極深的書"天才的關鍵習慣,耶魯最深歡迎課程教你如何超越天賦,智商與運氣"(商業周刊 藍學堂出版) 是有著頂尖資質的人們,不需努力就能閃耀就是就能耀眼發
Thumbnail
天賦是能帶來效益的重複性思想、感受,或是行為模式。 經過超過半世紀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原來這些重複性模式和大腦內的突觸有關係,而且長大到某個年紀之後,大腦的成長就不會再創造出新的模式,於是定調了這些持久不變的:你的天賦特質。
Thumbnail
我們生來就是創意天才,但「教育」制度卻讓我們變得愚蠢 “你比你想像的更強大,他們害怕你發現它的那一天!” 我們正在被系統性地愚弄 我想說,這項深刻研究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生來就具有創造天才的潛力,但當我們進入學校系統的那一刻,我們就變得非常愚蠢。其中的道理並不難理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過去文章有提及到「IQ和EQ的關係及潛能探索」如何知道自己是天才?在發掘和發展潛能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堅持和耐心。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才能和擅長領域。 天才定義 我們在特定領域展現出卓越智力、創造力、聯想力這種創意通常具有前所未有洞察力,並且在風格和獨創性上具有高效率以及個人獨特性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個人成長受到先天條件與心理思維影響。隱藏潛能讓人走得更遠,後天的品格教育關鍵影響者的成長。本文介紹了後天培養智商方法,自證預言理論以及知行合一的生活哲學。
到底天才兒童是怎麼教出來的? 是天生還是後天? 到底誰能成為天才兒童?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成名前的辛酸歷程,通過努力實現夢想的故事。文章提到了愛迪生的名言,鼓勵人們在追求夢想時要有持之以恆的努力。作者自己的經歷也成為了激勵他人的動力。
Thumbnail
一、天賦才能與硬技能關係 天賦,通常指的是個人先天具備的才能或潛力,是一種自然的優勢。 硬技能指某個領域的專業能力。可以被學習和教授的技能,通常是透過教育、培訓或實踐獲得的。這些技能往往與特定工作或職業相關聯,例如程序設計、會計、機械操作等。 天賦常被視為成功的基礎。擁有天賦的人在特定領域中可
Thumbnail
天才究竟是什麼?,今天想跟各位介紹一本書由 耶魯大學音樂系名譽教授克雷格.萊特寫的對天才描寫極深的書"天才的關鍵習慣,耶魯最深歡迎課程教你如何超越天賦,智商與運氣"(商業周刊 藍學堂出版) 是有著頂尖資質的人們,不需努力就能閃耀就是就能耀眼發
Thumbnail
天賦是能帶來效益的重複性思想、感受,或是行為模式。 經過超過半世紀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原來這些重複性模式和大腦內的突觸有關係,而且長大到某個年紀之後,大腦的成長就不會再創造出新的模式,於是定調了這些持久不變的:你的天賦特質。
Thumbnail
我們生來就是創意天才,但「教育」制度卻讓我們變得愚蠢 “你比你想像的更強大,他們害怕你發現它的那一天!” 我們正在被系統性地愚弄 我想說,這項深刻研究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生來就具有創造天才的潛力,但當我們進入學校系統的那一刻,我們就變得非常愚蠢。其中的道理並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