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一.廣場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00:57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有一位母親在廣場上失去孩子,
她決定沒有像其他母親一樣記憶悲傷,
她教自己忘記孩子,
以便生存下去。
00:58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她的孩子做了自己的選擇,
也成全了自己。

接下來,
她要過自己的人生。
00:58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那晚去廣場,
是孩子自己的選擇。
00:59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而她,
也為自己做了選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ndra Taval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看了真鍋那篇了 我好像有悟道些許精闢   創意(Creativity) 跟藝術(Artistic) 是不同的,但不是二分法。這兩個東西有類似的本質,但是畢竟不太一樣。沒有絕對的判斷方式,多少是比較或是當下的衍生。甚至與發想或接受的對象有關。

我在廣告公司十多年,我們常常在受訓時看到真鍋或相真
    紀念孟浪,與在黑色月亮下消失的人 在沒有人的國度裡 五月初一是唯一的日子 在沒有人的世界裡 五月初一是唯一的日子 沒有出生的男孩子 五月初一是他的生日 沒有出生的女孩子 五月初一是她的生日 在天上的一個孩子 手裡只握著一張圖畫紙 在地上的一個孩子 手裡只有一句錯誤的詞
    將經典歌曲重新編曲,像是把熟悉的好故事重拍一部電影,既有原汁原味,又有當下這個時代藝術家不同的喜好與處理方式。而重新編曲台語老歌,映照出不同的感動,更在交會的時光隧道中與台灣歷史綿綿相連。
    編曲跟創作最大的不一樣,是面對一個既有的弦律而設計樂曲的新結構。 一般說編曲,會址兩種形式,一種是流行音樂的編曲,大多以為了“歌曲”有唱的部分而編,是以搖滾樂團結構,亦或加上鋼琴弦樂電音等等變化。另一種,也就是這裡寫的,較為屬於古典樂器的編曲。不一定為唱的聲部,常常也為純樂器演奏。 從“使用者”方
    音樂系學生時代,我一點都無法感受現代音樂。 但就覺得很酷,硬生生常去聽當時作曲家(大多是學院派的大教授)的發表音樂會。其實對小時候的我來說比吞棗還囫圇。 三百年後,不知不覺中,我竟成為了”實驗音樂創作者“。然後,我必須知道如何將我的創作說給別人聽的時候,一點一滴,回朔時光的軌跡,我發現了一件事,就
    二十世紀的音樂複雜多變,很難準確的劃分。西方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轉型,各種新藝術、新美學思潮之影響,使得作曲家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調性音樂觀念,希望能尋找一種與時代配合的作曲風格。 解放調性和和聲自由 荀貝格(A. Schönberg, 1874-1951)、貝格(A. Berg, 1885-1935
    我看了真鍋那篇了 我好像有悟道些許精闢   創意(Creativity) 跟藝術(Artistic) 是不同的,但不是二分法。這兩個東西有類似的本質,但是畢竟不太一樣。沒有絕對的判斷方式,多少是比較或是當下的衍生。甚至與發想或接受的對象有關。

我在廣告公司十多年,我們常常在受訓時看到真鍋或相真
    紀念孟浪,與在黑色月亮下消失的人 在沒有人的國度裡 五月初一是唯一的日子 在沒有人的世界裡 五月初一是唯一的日子 沒有出生的男孩子 五月初一是他的生日 沒有出生的女孩子 五月初一是她的生日 在天上的一個孩子 手裡只握著一張圖畫紙 在地上的一個孩子 手裡只有一句錯誤的詞
    將經典歌曲重新編曲,像是把熟悉的好故事重拍一部電影,既有原汁原味,又有當下這個時代藝術家不同的喜好與處理方式。而重新編曲台語老歌,映照出不同的感動,更在交會的時光隧道中與台灣歷史綿綿相連。
    編曲跟創作最大的不一樣,是面對一個既有的弦律而設計樂曲的新結構。 一般說編曲,會址兩種形式,一種是流行音樂的編曲,大多以為了“歌曲”有唱的部分而編,是以搖滾樂團結構,亦或加上鋼琴弦樂電音等等變化。另一種,也就是這裡寫的,較為屬於古典樂器的編曲。不一定為唱的聲部,常常也為純樂器演奏。 從“使用者”方
    音樂系學生時代,我一點都無法感受現代音樂。 但就覺得很酷,硬生生常去聽當時作曲家(大多是學院派的大教授)的發表音樂會。其實對小時候的我來說比吞棗還囫圇。 三百年後,不知不覺中,我竟成為了”實驗音樂創作者“。然後,我必須知道如何將我的創作說給別人聽的時候,一點一滴,回朔時光的軌跡,我發現了一件事,就
    二十世紀的音樂複雜多變,很難準確的劃分。西方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轉型,各種新藝術、新美學思潮之影響,使得作曲家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調性音樂觀念,希望能尋找一種與時代配合的作曲風格。 解放調性和和聲自由 荀貝格(A. Schönberg, 1874-1951)、貝格(A. Berg, 1885-1935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父母雙亡後, 女孩被接去了花街, 從此走上一條不歸路。
    那是一封因為自身選擇而放棄了孩子的留言。 那位母親留下的幾段文字,直白而不帶保留的訴說著一個女性有了孩子後所要面對的難題,身體、心理還有社會上的一切都因此動盪,哀愁又自責的情緒化成了幾個文字,然後蒸發在網頁上。
    Thumbnail
    ▍脫離母體 人第一次脫離母體是子宮中跟著胎盤來到這個世界。第五天,慢慢理解到怎麼拿現在的眼光責備活在過去框架的媽媽,寄生在身上關於母親種種恩怨情仇.......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母親和她年幼的孩子從家中逃亡的故事。母子倆漫無目的地過著不確定的生活,在這段逃亡之旅中,孩子感受到了母親的沉默和未知的未來,充滿著對金錢和家庭的不安以及對逃亡生活的困惑和不安。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一名母親以遺族的身份,與在十二歲選擇自我了結的兒子,漫長並讓人心痛的無盡對話。
    Thumbnail
    這樣的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75位單親媽媽愛與勇氣的真情告白走過挫折與無助 瑪莉卡•林登姆、雪若•杜姆斯尼、朵梅妮卡•魯塔,凱薩琳•修恩克編 謝靜文譯 2022 日月文化 ❍ ❍ ❍ ❍ ❍❍ ❍ ❍ ❍ ❍❍ ❍ 道路 泰瑞莎•梅•恰克(Teresa Mei Chuc) 我說我孩子 就像螢火蟲。
    父母雙亡後, 女孩被接去了花街, 從此走上一條不歸路。
    那是一封因為自身選擇而放棄了孩子的留言。 那位母親留下的幾段文字,直白而不帶保留的訴說著一個女性有了孩子後所要面對的難題,身體、心理還有社會上的一切都因此動盪,哀愁又自責的情緒化成了幾個文字,然後蒸發在網頁上。
    Thumbnail
    ▍脫離母體 人第一次脫離母體是子宮中跟著胎盤來到這個世界。第五天,慢慢理解到怎麼拿現在的眼光責備活在過去框架的媽媽,寄生在身上關於母親種種恩怨情仇.......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母親和她年幼的孩子從家中逃亡的故事。母子倆漫無目的地過著不確定的生活,在這段逃亡之旅中,孩子感受到了母親的沉默和未知的未來,充滿著對金錢和家庭的不安以及對逃亡生活的困惑和不安。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一名母親以遺族的身份,與在十二歲選擇自我了結的兒子,漫長並讓人心痛的無盡對話。
    Thumbnail
    這樣的一個女人,忘記了童年和少女時代的夢想。隨著孩子的成長,她逐漸失去了自己,成了單純的「媽媽」。
    75位單親媽媽愛與勇氣的真情告白走過挫折與無助 瑪莉卡•林登姆、雪若•杜姆斯尼、朵梅妮卡•魯塔,凱薩琳•修恩克編 謝靜文譯 2022 日月文化 ❍ ❍ ❍ ❍ ❍❍ ❍ ❍ ❍ ❍❍ ❍ 道路 泰瑞莎•梅•恰克(Teresa Mei Chuc) 我說我孩子 就像螢火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