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光暈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感情百物》張亦絢,木馬文化,2021
(原文發表於聯副,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5968891)
 我固然可以用許多角度談這本書,但最私人部分,就是它是「奇怪讓我自在」這種需求的成立。如果能保護其他也被制式所傷的人,當然就更理想了。
小時候集郵因一場水災泡湯,長大後還是忍不住把信封上的郵票泡水取下,作為對曾經珍愛之物的回應;因為太常丟東西,在心裡寫下防失物之劇本,卻還是讓這些小東西自劇本言語間漏網而出;或體驗過以筆書寫其行動與回應的等值,長大後亦成為了書寫者。文字好用,但總有未盡之處,因此,曾在《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告白自己是「歪七扭八」的小孩,這次陳列生命百物,分享自己的怪奇博物館。
對事物內在深切凝視,並召喚細細記憶,雖不是第一次讀到(也不是第一次驚嘆)張亦絢的書寫,但這次她寫得很輕:快筆素描,附上真相,即使物已不存於現實也存於真實裡。這裡的輕,指的是「我們所選擇並珍視的生命中每一樣輕盈事物,不久就會顯現出它真實的重量」。文字作為工具,未必要沉重才能彰顯存在的厚度。
我們不妨從此書的起點談起:〈消失的裙子〉寫了本該在「結束」前替人生徹底清理乾淨而送人的裙子,想起在某個時刻買裙子自我餽贈的歡喜,說明生命的某種值得,藏在一件裙子裡。跨過這場結束再度轉生,成為《感情百物》的起點。回頭來看首篇〈莊嚴廁紙架〉所寫衛生紙架軸令衛生紙捲的動作的慣性,悄無聲息地保留了人的施力。百物是最深的表層,情感夾藏其中。寫感情百物,可以說是寫百種感情。
郵票、肥皂、橡皮擦、電影票根,甚至保溫瓶和能多益,雖然寫的是大量機械複製的生活物品,竟也描繪出宛如藝術品般獨一無二的光暈來。如〈留級皮卡丘〉所言:遊戲中捕獲的可以無限多,但說到皮卡丘就只有那麼一隻。人生是不斷升級,一如手機裡進化後的雷丘;但唯一的那隻是永遠留級的,它保留了我們初見它的完整感受與氛圍。
一條裙子完整記錄自我存在與其否定的對撞,宛如行車紀錄器拍下事故前一刻,於是書寫遂成為筆錄,但並不對誰究責,只是記錄某物在生命中保留曾經那麼完整而強烈的情感,以茲作記,供人參閱。或許我們也能在讀《感情百物》時想起那曾挽救自己的某個東西,當然,可以是一條讓自己心靈發光的內褲,可以是實現內心性別的一只粉紅髮夾,可愛的詩意,夾層在人與物之間的互動。
寫閱讀,寫電影,寫百物,也寫討厭與愛及其政治。我記得《永別書》的尾聲裡寫:「遺忘遲早會來,不是因為人老了,記性退步了,而是死亡。」人生如此制式壓迫,於是先立下精神遺囑,讓百物因我文字而活。不知道張亦絢有沒有下過黑白棋?她總以文字圍困假扮的正常,替各種「奇怪的自在」布局,等待翻盤。那是站在邊緣的書寫者,最高明的一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5會員
70內容數
正職是家庭主婦,不專業書評,不專業作者。 座右銘是「喜歡吃白肉魚壽司的人,是謙虛的人」。 大家都愛紅肉魚,而我盡力嘗出白肉魚的花香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白肉魚壽司愛好者 的其他內容
《親愛的艾文.漢森》Dear Evan Hansen, 瓦爾.艾米奇/ 史提芬.列文森/ 班吉.帕薩克/ 杰思汀.保羅 麥田,2021 原文發表於迷成品:某個人的逝去,總會照見每個人各自的缺口 https://meet.eslite.com/tw/tc/article/202111170002
 一個跨越時代、被許多人閱讀的作品,它並不真的「寫得非常好」、「足以堪稱範本」,倒是站在一個文本被詮釋的角度上來看,它有它共時性的意義,也有它歷時性的意義存在。
《當我們重返書桌》楊佳嫻/主編,蔚藍文化,2021  我們身處矛盾社會,「文字貶值」之說大行其道,然而文字卻又在娛樂、煽動、動員、伸張層次上繼續發生巨大作用。影像技術便利,傳播上更刺激,然而若想推動一個理性思辨的社會,文字仍能更承擔複雜多層次的表述,它也同時是我們全是世界或發展其他文化產品與社會行動
《我長在打開的樹洞》Apyang Imiq程廷,九歌,2021  我曾經想過Bhring,是風也是靈力,當一個人的bhring和你氣味相投,倆人聚合,Bhring是強大的颶風,什麼獵物都能輕易捲進槍口下。但如果Bhring不合,上山都會有危險。
《愛的藝術》埃里希.佛洛姆/著,梁永安/譯,木馬文化,2021 愛是每個人終極和真實的需要。這種需要的被遮蔽並不意味著它不存在。分析愛的本性正是要去發現愛在今天的普遍匱乏,是要批判應對此負責的社會條件。
《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張亦絢,木馬,2020  我也曾是「大人渴求」世界給我們更高深莫測、更睥睨一切──我也曾是那種「歪七扭八的小孩」。我說「歪七扭八」時,是充滿柔情與痛楚的:我明白,我了解──就算「歪七扭八」,本來也有權好好長大。
《親愛的艾文.漢森》Dear Evan Hansen, 瓦爾.艾米奇/ 史提芬.列文森/ 班吉.帕薩克/ 杰思汀.保羅 麥田,2021 原文發表於迷成品:某個人的逝去,總會照見每個人各自的缺口 https://meet.eslite.com/tw/tc/article/202111170002
 一個跨越時代、被許多人閱讀的作品,它並不真的「寫得非常好」、「足以堪稱範本」,倒是站在一個文本被詮釋的角度上來看,它有它共時性的意義,也有它歷時性的意義存在。
《當我們重返書桌》楊佳嫻/主編,蔚藍文化,2021  我們身處矛盾社會,「文字貶值」之說大行其道,然而文字卻又在娛樂、煽動、動員、伸張層次上繼續發生巨大作用。影像技術便利,傳播上更刺激,然而若想推動一個理性思辨的社會,文字仍能更承擔複雜多層次的表述,它也同時是我們全是世界或發展其他文化產品與社會行動
《我長在打開的樹洞》Apyang Imiq程廷,九歌,2021  我曾經想過Bhring,是風也是靈力,當一個人的bhring和你氣味相投,倆人聚合,Bhring是強大的颶風,什麼獵物都能輕易捲進槍口下。但如果Bhring不合,上山都會有危險。
《愛的藝術》埃里希.佛洛姆/著,梁永安/譯,木馬文化,2021 愛是每個人終極和真實的需要。這種需要的被遮蔽並不意味著它不存在。分析愛的本性正是要去發現愛在今天的普遍匱乏,是要批判應對此負責的社會條件。
《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張亦絢,木馬,2020  我也曾是「大人渴求」世界給我們更高深莫測、更睥睨一切──我也曾是那種「歪七扭八的小孩」。我說「歪七扭八」時,是充滿柔情與痛楚的:我明白,我了解──就算「歪七扭八」,本來也有權好好長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深入分析栢青創作的四篇小說,探討了作品中的主題、情感表達和寫作風格。通過對不同角度的討論,本文揭示了小說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和復雜的人性描寫。
Thumbnail
文字亦是物,物與人之間產生的情,拿捏捧放之道,便是《玩物誌》最如實日常的證物,熱愛人間,經輾轉辯詰所遺的證物。
Thumbnail
輕描淡寫 | 張艾嘉第一本創作書 - 每個年代必有它的磨練,我們學習找方法和變化共存,與自己和解,和他人相處。
Thumbnail
《髒東西》,是小說家陳栢青的短篇小說集。 《髒東西》,對我來說,是有些難懂的文字組合。 倒是一邊試圖「理解」《髒東西》時,隨手在網路搜尋時讀到蘇吉採訪陳栢青的撰文提到「只得待到放下大是大非後,才能夠去談那些更細微、複雜,無法一語道盡,一句話說清楚的骯髒事。」突然有些思緒清朗的感覺。 《髒東西》匯集了
Thumbnail
人和人相處時,都會在彼此身上留下色彩,而那些都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當我們看著對方,同時也在找尋自己仍未知曉的碎片。將這些色彩和碎片結合起來,便會重建新的自己。 或許新的自己會因為一些人而再度被破壞,但那也是改變自己的過程。
一個詞能引出的回憶,遠比想像中多。 這是我的故事,你不需要憤慨,或是流淚。
Thumbnail
張秀亞向來鐘愛書寫和水有關的意象,大海、湖泊、小溪。她說「一道淺水、清溪,一片澤地、泥沼,只為了閃爍著一點清瑩的水光,也得到我無限的愛戀。 」她的生活仿佛總是和水有關,水是她一輩子的眷戀。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是被冷風颳過、葉片全都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丟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蔡美娟《生命之旅:一趟自我療癒之旅》:「書寫自我,其實是個再自然不過的本能和欲望,那是個我們想要統合自己內在雜音,黏合散亂脫落的生命歷史之欲望行動。如果我們不能滿足這欲望本身,終究會發現生命中有種孤單不是找人陪伴就能排解的,那是一種存在的孤單,那種孤單是因為我們離自己很遙遠。」
Thumbnail
在張西平緩優柔的傾訴裡,日常細細的喃喃會像柔柔微風或流金的暖陽,緩緩滑過起皺的日子,一切的毛躁混亂便被熨平,平整並且溫熱。
Thumbnail
本文深入分析栢青創作的四篇小說,探討了作品中的主題、情感表達和寫作風格。通過對不同角度的討論,本文揭示了小說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和復雜的人性描寫。
Thumbnail
文字亦是物,物與人之間產生的情,拿捏捧放之道,便是《玩物誌》最如實日常的證物,熱愛人間,經輾轉辯詰所遺的證物。
Thumbnail
輕描淡寫 | 張艾嘉第一本創作書 - 每個年代必有它的磨練,我們學習找方法和變化共存,與自己和解,和他人相處。
Thumbnail
《髒東西》,是小說家陳栢青的短篇小說集。 《髒東西》,對我來說,是有些難懂的文字組合。 倒是一邊試圖「理解」《髒東西》時,隨手在網路搜尋時讀到蘇吉採訪陳栢青的撰文提到「只得待到放下大是大非後,才能夠去談那些更細微、複雜,無法一語道盡,一句話說清楚的骯髒事。」突然有些思緒清朗的感覺。 《髒東西》匯集了
Thumbnail
人和人相處時,都會在彼此身上留下色彩,而那些都會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當我們看著對方,同時也在找尋自己仍未知曉的碎片。將這些色彩和碎片結合起來,便會重建新的自己。 或許新的自己會因為一些人而再度被破壞,但那也是改變自己的過程。
一個詞能引出的回憶,遠比想像中多。 這是我的故事,你不需要憤慨,或是流淚。
Thumbnail
張秀亞向來鐘愛書寫和水有關的意象,大海、湖泊、小溪。她說「一道淺水、清溪,一片澤地、泥沼,只為了閃爍著一點清瑩的水光,也得到我無限的愛戀。 」她的生活仿佛總是和水有關,水是她一輩子的眷戀。
「有時,這世上各種不知緣由的故事就像是被冷風颳過、葉片全都掉落的枯枝,卻能強烈動搖我的心。那種時候,就連丟棄一個小紙袋都覺得格外沉重。」
蔡美娟《生命之旅:一趟自我療癒之旅》:「書寫自我,其實是個再自然不過的本能和欲望,那是個我們想要統合自己內在雜音,黏合散亂脫落的生命歷史之欲望行動。如果我們不能滿足這欲望本身,終究會發現生命中有種孤單不是找人陪伴就能排解的,那是一種存在的孤單,那種孤單是因為我們離自己很遙遠。」
Thumbnail
在張西平緩優柔的傾訴裡,日常細細的喃喃會像柔柔微風或流金的暖陽,緩緩滑過起皺的日子,一切的毛躁混亂便被熨平,平整並且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