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與不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察覺到老朽的言論,一時一樣,甚至乍看矛盾,前後不一。
之前又說「話到嘴邊留三分」,特別說到「遇上不公時,莫隨便說」。但,又在「倖存者的再生使命」裡,呼籲「勇敢說出真相吧」。而今天在「漢語問題」裡,又說「如果我們這一代能講而不講,那就『失人』了」。
那到底該講還是不該講呀?
記得大概在六年前,老朽私底下與個別師友提個醒,說:您是公務員,對政府的言辭要小心,將來有需要的話(無論是升遷抑或政治立場),政府都會起底的。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7】(知者即智者)
失言,那是個人的修養問題;但,失人,就是誤人一生啊!
2021-8-1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總有許許多多的無奈的,比如:天生醜陋、形軀殘缺,又或因言獲罪,含冤莫白,憂鬱終老…然則,如何撫平這些人生的無奈呢?
近期有不少港人移居他地,當然也有不少人留居香港。這去與留,旁人都無資格品評的。為什麼?很簡單,旁人都不是當事本人,你又怎知道人家的考量呢?
最近寫文,提出一句術語——心安的合理點。什麼意思呢?因為合理不合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物、不同的時、不同的位,但看法未必盡同,是否合理,那要看是否心安。
有位老前輩說過:儒家思想讀多了,是要讀一些老莊的。 何解呢?
老子有幾句話,一生受用: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道德經第22章】
「不敢為天下先」這句話,原出自老子。 所謂「不敢為天下先」,是以不敢、不敢,才去「敢」。什麼意思呢?
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總有許許多多的無奈的,比如:天生醜陋、形軀殘缺,又或因言獲罪,含冤莫白,憂鬱終老…然則,如何撫平這些人生的無奈呢?
近期有不少港人移居他地,當然也有不少人留居香港。這去與留,旁人都無資格品評的。為什麼?很簡單,旁人都不是當事本人,你又怎知道人家的考量呢?
最近寫文,提出一句術語——心安的合理點。什麼意思呢?因為合理不合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物、不同的時、不同的位,但看法未必盡同,是否合理,那要看是否心安。
有位老前輩說過:儒家思想讀多了,是要讀一些老莊的。 何解呢?
老子有幾句話,一生受用: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道德經第22章】
「不敢為天下先」這句話,原出自老子。 所謂「不敢為天下先」,是以不敢、不敢,才去「敢」。什麼意思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最近這種講法甚囂塵上,意思是別去管任何閒事! 我在一段時間前,曾聽過有位易學教授講這句話,但他的本意是別過度左右別人的想法。有人執意要做某件事,如果自己覺得不妥,勸一下,點一下就好了。對方如果不聽,那就是他的因果了。不是說有人掉下河了,不去救也不報消防隊,那人會生會死都是他個人的因果! 實際上,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你認為你說的話別人不會知道,其實都會知道。
沒有說過的規定,要硬拗自己說過就是說謊。 肺炎很危險,廢言過多卻讓人摸不著重點, 我替妳整理,正因為妳的話永遠沒有重點,所以一直希望他人能看出來,話說貴方的作文能力真的有待加強,不論別人替妳作了什麼,妳眼中只有顏色對吧? 我眼中有一個沒有是非也沒有說話重點的人,自認為民主支持者,卻專作損人也利
許多人在解釋事情時,講著講著就不想說下去了!這不是因為理虧,而是因為事實多面向,而文字有窮,所以就乾脆不說了! 在討論事情時,應該是雙方都有不同的論述,但是有些人卻只說,為什麼?彷彿他高高在上,而我就要文死諫、武死戰一般。憑什麼要我單方面解釋?所以閉嘴而且轉身就走,是最好的抉擇。 真理愈辯愈明,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一直覺得做比說重要. 只會出一張嘴的人, 總有一天大家會看清. 會知道誰才是那個默默做事的人, 但這二三這個信念一直被打破. 我現在己經開始懷疑這真的是對的嗎? 俗話說會吵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才是真理吧. 對方如果不接受我的意見或是反應過好幾次但都沒有相對的結果. 我就會默默的不再說什麼. 不管
Thumbnail
說不太出大眾喜歡聽的話,算不算是一種「不會說話」。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想保護他人的心 而小心翼翼的斟酌自己的用字遣詞 久而久之你離自己的心越來越遠 因為你沒有辦法誠實說出自己的感受 那些沒有被說出口的話 會留在你的心底慢慢累積 如果我們一直不表達這些話就會淹沒你 或是你也可以嘗試不帶批判的 向對方說出你自己的感受、想法 無論對方有沒有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最近這種講法甚囂塵上,意思是別去管任何閒事! 我在一段時間前,曾聽過有位易學教授講這句話,但他的本意是別過度左右別人的想法。有人執意要做某件事,如果自己覺得不妥,勸一下,點一下就好了。對方如果不聽,那就是他的因果了。不是說有人掉下河了,不去救也不報消防隊,那人會生會死都是他個人的因果! 實際上,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你認為你說的話別人不會知道,其實都會知道。
沒有說過的規定,要硬拗自己說過就是說謊。 肺炎很危險,廢言過多卻讓人摸不著重點, 我替妳整理,正因為妳的話永遠沒有重點,所以一直希望他人能看出來,話說貴方的作文能力真的有待加強,不論別人替妳作了什麼,妳眼中只有顏色對吧? 我眼中有一個沒有是非也沒有說話重點的人,自認為民主支持者,卻專作損人也利
許多人在解釋事情時,講著講著就不想說下去了!這不是因為理虧,而是因為事實多面向,而文字有窮,所以就乾脆不說了! 在討論事情時,應該是雙方都有不同的論述,但是有些人卻只說,為什麼?彷彿他高高在上,而我就要文死諫、武死戰一般。憑什麼要我單方面解釋?所以閉嘴而且轉身就走,是最好的抉擇。 真理愈辯愈明,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一直覺得做比說重要. 只會出一張嘴的人, 總有一天大家會看清. 會知道誰才是那個默默做事的人, 但這二三這個信念一直被打破. 我現在己經開始懷疑這真的是對的嗎? 俗話說會吵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才是真理吧. 對方如果不接受我的意見或是反應過好幾次但都沒有相對的結果. 我就會默默的不再說什麼. 不管
Thumbnail
說不太出大眾喜歡聽的話,算不算是一種「不會說話」。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會想保護他人的心 而小心翼翼的斟酌自己的用字遣詞 久而久之你離自己的心越來越遠 因為你沒有辦法誠實說出自己的感受 那些沒有被說出口的話 會留在你的心底慢慢累積 如果我們一直不表達這些話就會淹沒你 或是你也可以嘗試不帶批判的 向對方說出你自己的感受、想法 無論對方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