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讀小說推薦|傷心咖啡店之歌|朱少麟|

2021/08/1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傷心咖啡店之歌》是朱少麟的第一本創作小說。1996年初版發行。這本書的閱讀筆記應該是目前寫得最久的稿子之一,不是小說控,但是少數我認為絕對值得拜讀的中文小說,五月天阿信也愛的中文小說。


內容摘錄:「上天給了你接近完美的資質.....忘了世界上還有多半的人活在艱難中,艱難得幾乎沒有力氣去批評這個世界.....只要你開始想別人...你就會發現自己的頹廢是多麼的自私愚蠢,你就會知道不應該把自己浪擲在那種虛無中,開始想想這個世界吧 。你就會感覺人類的命運比你一個人的苦悶重要多了。」
司馬儀:確實,將所有的苦惱放在宇宙中,也會變得微小!將所有旁人的過分放在宇宙的天枰上一稱,也變得微渺!
內容摘錄:「你們要的是不受干涉的絕對的自由。你要知道,獅子的自由就是綿羊的死亡,只有適當的自我約束和自制,大家才能一起存活,而且很自由」
很多時候戲劇和小說都是提醒,提醒自己去看見可能的盲點,提醒自己不要用二分法去看世界看事件...
內容摘錄:「他們將敘舊,吃喝,言不及義,總之要社交。...馬蒂發現自己又落單了。多麼熟悉的感覺.....同學們有自己的小圈子,一簇簇的同學分布出隱然成序的生態.....她深深明白薩娜之所以被孤立,完全是因為薩賓娜太急於找到一個超過同窗之誼的親密伴侶.......」
司馬儀:不是同類就是不合群,註定要落單?不求絕對坦率,不誠懇的交情也願意接收的話,就不需要落單了。落單恐懼,所以人們開始擅長附和又擅長孤寂,他們不孤單只是孤寂而已。
內容摘錄:「可是到頭來怎麼,怎麼變成了樣樣抉擇都是為了向別人交代的局面?.......畢業之後呢,就好像是用一輩子的時間,來上一堂長長的沒有人來評分的自修課。............應該說這在這堂人生的自修課裡,人人都在替你評分數,困擾馬蒂的是,她為什麼既不欣賞卻又必須在乎別人的評分標準?....有好幾次幾乎有擔當大任的機會,光榮錢財地位勘勘就在眼前,可是卻被她這麼輕率地放手遠去。....太即興了,漫不經心就逸出了常軌,漸行漸遠,終至不曉得該怎麼收尾,收一個別人可以鼓掌的結尾。」
司馬儀:人人都喜歡幫旁人的表現、旁人的人生打分數。很多人考試時不關心自己的進度,卻關心別人的成績、別人的進度。馬蒂打心裡也許是不願意為他人活的,所以那些決定都不是偶然,只是寂寞深邃的時候,她又隱約冀望他人的溫暖甚至是小小的掌聲?
內容摘錄:「這台北典型的人生觀啊.....大家的命運大同小異....建立一個別人弄得懂的身分和地位,結婚,開養小孩,開始買房子,花一輩子賺錢,然後慢慢養老。如果不要這樣,那就得禁得起作為異類的壓力,不管是來自別人的批評,還是自己獨立支持一種價值觀的壓力。這種人生還不如用影印機來拷貝來得乾脆。....大家都身上其中身不由己,社會的規格就是這樣,怎麼去要求人超脫呢?......規範要你做的都必須和別人一樣,一樣的價值觀,一樣的人生觀.....催生了有史以來最普遍的價值觀上的一元化
司馬儀:一元化價值觀好像是單細胞思維的產物,又是那麼強而有力無法動搖的產物。人們集體信仰什麼,合理嗎?高度統一地一元化社會,適合生活?
內容摘錄:「夜的台北,人們並不作興多看旁人。....讓自己在社會中定位.....多少人因為這句話,同時就讓自己在生命中定格..............多麼奇怪的邏輯....勞動與工作,不就是為了吃飽.....如果吃飽而不快樂,那是多麼愚蠢和不幸?」
司馬儀:為了不快樂的工作犧牲很多吞忍很多,最後身體忍著忍著病了,住院開刀,又把那些年的忍換一些藥物換一些健康,一樣的故事沒有少過,但重複上演,因為集體社會的自由太難,如果第二種聲音始終沉默始終絕對少數?
內容摘錄:「而比可怕更可怕的情緒是對自己失望」
司馬儀:對自己失望,也許這是個很容易發生的事。昨天碰巧看到劉中薇的散文,讀讀別人的人生,看著別人怎麼堅強,或許就能不放大自己的苦。前日在YouTube聽柯文哲的演講,他說人生是苦海。近日我總想,柯P他一生規規矩矩,有勤奮也認真,清清白白的,卻被抹黑中傷了那麼多回,但他總是說,心存善念盡力而為。想著他的經歷,就覺得沒有什麼好抱怨好委屈的。
觀後感共鳴點氾濫,把人們身為群體動物的想要過不同的日子,又無法完全無視旁人的價值觀的那種掙扎寫出來。很多人會說:「不要去管別人怎麼想」。但我們是群體動物,當你的人生決定或人生軌道被所有人(甚至是所有你在乎的或喜歡的人)都不認同時,當你發現你信仰的價值觀找不到同伴,當你的信仰只能落單...很多理想主義的痛點是:對他們來說,人生想用來追求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但資本主義洗腦很成功,絕對物質世界一切都剩下數字的討論,像是數字以外通通被否決擦掉....每個人需要的物質需求和慾望其實可以有很大的差別,有人非愛馬仕不買,有人收到名牌包可能會生氣氣,因為名牌包在我眼裡只是是時尚圈最成功的品牌行銷。
馬蒂既想掙脫主流,但又因為孤單而游回去,她的優柔寡斷三心二意其實很容易發生也很常見。這是社會中多數人不快樂的原因。不想走上不適合自己的道路,但太苦,所以...馬蒂不是沒有能力賺錢,但偏偏她不願意就這樣定格過一輩子。她不願意認同不願意配合!海安身上幾乎聚集了所有人想要的外在條件與財富,卻也躲不過人生的意外和內心的滄桑感,海安的故事一點都不特別啊。我們都聽過很多類似的真實故事。
自由,是很多小說或散文很喜歡討論的老議題。對我來說,時間是最重要的。生老病死中,病才是駭人的,死亡只是一瞬間的事。如果死後可以到天堂,死亡反而不是值得難過的事,因為終於可以畢業了。人生對我來說,感受比較多的是責任...
有漫長的人生我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沒有親身經歷以前,我們的很多認知都是聽來的。聽說畢業就要找份穩定的工作,聽說幾歲以前該結婚等等...聽說養寵物很療癒所以看著可愛可憐就帶回家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打工度假沒那麼浪漫就一個人出發了。錯中學大概需要被理解被寬容,很多人追求夢想前或創業以前也不知道夢想能這麼苦,可能比想像中預期的辛苦好幾倍。但辛苦又不懂放棄的話或還能苦中作樂的話很高機率很可能是真的熱愛了...
這本書,有的人或許覺得結局太過悲劇,但我喜歡它的真實。我不喜歡反社會這個詞。社會的主流價值是什麼是誰決定?多少人決定?還是發聲的少數人定案,還是少數媒體塑造出來的主流價值就可以洗腦所有人決定所有人前進的方向和節奏?
PTT其他網友的回應「期中考的考卷是「馬蒂的辭職信」感想...然後下學期我們的課本是朱少麟的另一部名作《燕子》」「night365: 我高中的老師也狂推這本,還讓大家團購」 博客來購買網址

小說作者:朱少麟

曾就讀曉明女中,畢業於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挑燈寫下第一本小說《傷心咖啡店之歌》,被譽為「天生的作家」。第二部小說《燕子》之後轉專職寫作,五年多出版有第三部小說《地底三萬呎》。2000年,朱少麟獲得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三本長篇小說,皆由九歌出版社出版:《傷心咖啡店之歌》(1996年)《燕子》(1999年)《地底三萬呎》(2005年)。朱少麟部落格網址

朱少麟在專訪中透露「寫《地底三萬呎》的四年之間幾乎都靠超商便當過活。聽了很難過,身為叫好叫座的優秀作家,日子竟然是那麼不容易,台灣的文青一點都不浪漫,這時代氛圍,大概唯有女演員的文青可以真正活在浪漫裡面。朱少麟也是幾乎不願意露臉的作者,她在專訪中透露:「倘若作品自有份量,那麼也許就不需要把作者拱到聚光燈的焦點當中。這種態度同她在網路上長期出沒、卻總是沉潛不言的習慣不謀而合」。她的觀點我是能體會的。當作者的臉孔過度曝光,人們最後很可能更偏好討論作者的臉孔或而不是她的作品或論點了!
司馬儀:基本上,不夠喜歡的書,我是不可能願意花半毛時間寫什麼觀後感的。一來,觀後感很耗時,二來,要把一本書的精華濃縮成一篇文章太需要用腦。她自然是我少數能帶崇拜的作者了。
作家一職,像是能被過度捧高也被過度拉低,如果我們的社會可以好好尊重正視每個職業的存在價值,不把數字的價值過度膨脹,讓所有人對自己的職業感到驕傲而光榮,那麼社會可以多出太多毫克的美好多和諧,很多親子關係的哀歌也不會屢屢上演...是某一主流媒體開始用數字定義一切以後(開始把收入和個人能力直接綁架以後)個體戶之間的焦慮和敵意都更重了,心理的距離感和孤獨悲劇的合奏也增長了。

送作者一杯咖啡,支持作者的分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司馬儀
    司馬儀
    2022豐收年,祝福大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