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The Why Cafe》嗎?
陰錯陽差我借到了這本《Return To The Why Cafe》,在我閱讀《The Why Cafe》之前。
誰沒有迷惘過?
我從未停止迷惘過。
像是這本書的介紹:
你的人生並不是錯誤或意外,也不是任意的偶然。你的人生是有目的,要不然你就不會在這裡。雖然有時候你感覺自己完全迷失,彷彿永遠找不到出路,但援助其實時時都在。想出五件你死前最想做、最想看,或最想體驗的事物,然後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這些「人生五大」的事物上,其他的自然會跟著發展。確定某件事物有意義,是因為你決定它有意義,而不是別人說服你它有意義。「懦夫死千次,但勇士只死一次」,因為,懦夫活在永遠的恐懼之中,擔心一切可能會出錯的事物,在他的腦海裡,他已經透過他的想法死了千次。但勇敢的人明白讓自己的心神失控毫無意義,他會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每個人遲早都會死,但勇者只經歷它一次。
這本書,希望你能在閱讀完後,調整人生的方向盤,重新上路。
我由旅行中學到最大的收穫就是信任自己的直覺,當你來到你從未來過的地方,以你不懂得語言和人交談,徹徹底底地嘗試新領域時,就無法仰賴多少經驗可以做決定,但只要我相信自己的直覺,就能隨遇而安。我只需要讓自己的腦袋靜一靜,就能理出頭緒。P37
人,是因為直覺,才活到現在。
泛科學的執行長曾談及,原始人在叢林中看到前方有一隻獅子,他的反應是什麼?第一個,依照物理等方式丈量可以獵捕到這隻獅子的公式原理;第二個,逃跑。
如果我們的祖先選擇了第一個,相信我們不會存活到現在。我們具有直覺,直覺告訴我們要逃跑,否則無法繼續存活下去。
我們剛才不是在談願意協助他人,但卻不接受他人協助的人嗎?他們有一個特徵,就是他們不太願意談論自己。P75
保護自己就會減少討論自己。
或者,是選擇性討論自己。
人生苦短,你沒有辦法藉著分析其他人,來思考你自己的生活。把你的分析限於潔西卡和潔西卡的情況就好。P114
人生太短了,
我們為什麼要活在別人的嘴巴裡?
為什麼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裡?
雖然我們說,我們要為自己而活,但,同時也擔心,我們其實沒有那麼喜歡自己。
自卑情懷。
是否跟恐懼一樣,要擁抱?要接受?還是穿越?或是突破?
有時候,在不知不覺之間,我們想向世人證明我們屬於他們的世界。一開始我們是希望其他人喜歡我們,認同我們,看出我們的價值。但後來,我們卻發現了真相:我們想要歸屬的,其實並非我們真正想加入的族群。我們真正渴望的,是被自己的族群所接受。沒錯,我們是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認證,但其實在我們內心深處,卻不想等待其他人說我們特別。我們要的,是我能告訴自己是特別的。能做到這點,就不再需要其他人的認可了。我們能靠自己,就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P131-132
這陣子加入新的公司,為了沒有被加入聊天群組而感到心煩氣躁。
但我已經盡量安撫自己的焦慮。
腦海中會有數千萬個恐怖的念頭:
他們不把我加入是不是在說我壞話?
是不是不喜歡我?
是不是...還是..
真是受夠自己的想太多跟人際關係的焦慮。
你看,又來了。
又一徵兆顯示自己沒有那麼喜歡自己。
到底要什麼時候才可以做到《被討厭的勇氣》
I AM TRYING.
第一個階段是要自在地接受自己,是要你相信自己。你必須清楚自己存在的目的,並且去實現它。你已經做到了這點,也已經超越了這點。到了某的地步,在那條路的每一個人都明白,我們大部分人的成長都是經由和其他人在一起時的啟發,比如某人說了你永遠忘不了的事,有人教你某個觀念,讓你終生受用不盡。在那個時刻,你也開始明白,如果你越能實現你的PEE(Purpose for existing),每天每一時刻越能發揮它,就有越多的人會受你吸引,你會有一種能量,那是無法造假的,能夠讓你閃閃發亮,你的真誠和明晰會吸引周遭的人。有時候,也許是你隨意說的一段話,或者是朋友來請教你的意見,你把你所知的和其他人分享。你看到了這改變他們人生的方法。就像你的人生因其他人和你分享而有所改變一樣。在那一剎那,你明白了一件重要的事。問題不是我是誰,憑什麼能教導、分享、創造不同、創業、環遊世界、戀愛、寫歌……,或者你的任何夢想。問題在於──你是誰,為什麼不能做這些事?P135-136
憑什麼?
是我很容易詢問自己的問題。
你經驗很豐富嗎?你懂很多嗎?你憑什麼給別人建議?你確定那是好的嗎?
我很不確定。
但,在非炫耀的狀況下,真心希望朋友好,我還是會提出我的想法跟意見,但我通常都會說得很保守。
因為,那不是我的人生,我無法干涉。
每個人聽信別人的意見做的決定,也是得自己承擔,因為自己選擇的。
我永遠不會失去這個,一分一秒都不會。因為我已經經歷過它,它就永遠是我的。P145
有人說他們想要不同的人生,更多的自由,更愉快的環境……,可是他們每周卻在一個小小的辦公室為虐待他們的老闆工作四五十個小時……P151
天殺的,有多少人是這樣在生活?
我很少看到熱愛工作的人。
如何淡化假日跟上班日之間的落差是我一直嚮往的。
對我而言,熱愛工作的代表是褚士瑩。
聽過幾次他的演講,看過幾本他的書,第一次的演講內容讓大學時期的我十分驚艷。
因為他說他每天早上起來都很期待這一天的工作。
天啊!我從來沒有聽過周遭的人說過這樣的話。
期待一天的開始,期待工作,喜歡自己的工作。
多令人憧憬。
大部分的人都兢兢業業工作,直到生病才會逼不得已臨時打電話請病假。他們一輩子努力奮鬥,直到病倒才不得不休假,所有的休假都花在休養復原上,結果繞了一圈,只是回到原點。他說他得到的最大啟示,就是偶爾送自己一份禮物,告訴大家「自己一切安好」。因此有時候他的精力耗盡,覺得是時候了,他會讓大家知道其實他「一切安好」,然後去做他在人生中最喜歡做的事。P166
不想用薪水養病大概也是我從前公司離職的原因吧。
身心俱疲。
如果是詩人,一定會說,寧可感受之後再失去,也不要從沒有感受過。P235
我決定我寧可做自己而快樂,也不要去做別人眼中的我,我不要只是過著普通的生活而已。P238
其他人認為你該做什麼或者需要做什麼根本不重要,那只是基於大部分人所做的事物而累積起來的意見。而這些意見往往是出自於廣告商希望他們做的事。P239
廣告商造成我們的恐慌,讓我們覺得幾歲應該OOO,幾歲應該XXX,但你快樂嗎?
喜歡作者的這個理論。
這是一本很平淡的小說,在平淡的故事中試圖告訴我們一些道理。
很多道理我們都懂,只是很難做到。
這是高中時期的體悟,因為家中有許多勵志的書,看完之後,恩,我都知道要怎麼做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只是在於做不做得到。
本書第一人稱主角約翰實施著一年工作一年旅遊的計畫,讓我嚮往。
我想我不會採取這樣的做法,但我想累積更多的實力跟持續出國旅遊。
然後,
繼續迷惘,
繼續尋找。
Book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