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天橋上的魔術師:台劇中的民族建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週末上檔的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再次掀起台劇熱潮,我也很期待它能否挑戰《天橋上的魔術師》在我心中年度神劇的地位,尤其兩者都關係到台灣的多元文化與衝突,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去檢視所謂的「台灣人」究竟是什麼?

就一個國家或民族的建構來說,台灣民族目前遇到的難題不只是當代的,也是歷史的。妨礙我們凝聚民族認同的,不僅是來自中國的外部打壓,更多的還是來自於內部不同族群、不同年紀、不同觀點人們之間的衝突。

還記得在《天橋上的魔術師》播映期間,就有不少批評劇中的性別、原住民及白色恐怖等情節「不曾在中華商場發生過」的聲浪。這當然不是有力的批判,畢竟不是中華商場的紀錄片,重點應該是這些故事是否會發生在那個年代?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以團結進步為共同目標的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歷史,以及在那些在歷史中被欺凌的人們?

楊雅喆導演非常細心在處理這些問題。《天橋上的魔術師》讓你知道曾經台灣人對多元性別及原住民多麼不友善,讓你親眼看到它如何傷害我們身邊的人,但更重要的是,他在每個傷人的橋段都安排了溫暖的角色,告訴我們即使大時代的氛圍不對,依然有許多逆風的人會陪伴那些受傷的靈魂。這部片除了拍出80年代的台灣,也在觀眾心中偷偷種下了種子,當某天我們也牽涉類似的情境時,那顆種子可能就會開出勇敢的花,讓我們不再犯跟前人相同的錯,更願意挺身對抗霸凌跟歧視。

沒有任何民族的歷史是無瑕的,真正會撕裂我們的,從來不是擁有不符合現代道德標準的過去,而是生活在當下、有能力處理問題的人們,卻不願意過去的錯誤。

與戒嚴洗腦的年代不同,在資訊發達且言論自由的現在,扭曲歷史早已不是有效的團結手段。到昨天,朱立倫還在說「沒有1949的國民黨就沒有台灣今日的民主繁榮」這種20年前課本裡的話,就像看到《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急著說中華商場才沒有白色恐怖的人一樣,他們極力捍衛回憶的美好,卻不願意面對其中不光彩的片段。

假設《天橋上的魔術師》拍到台灣性別跟種族歧視的歷史時,視角是「那才不是性別歧視、那才不是瞧不起原住民,那是因為...」,甚至是「如果不是當時的政府,這些人會過得更慘」,那這部戲就只是繼續在某些族群的傷口上撒鹽,讓我們離團結越來越遠。但這就是國民黨及其支持者面對自身污點的態度,不但不承認錯誤,反而要受傷的人們心存感激。

這幾天陸續看到許多專家們對《斯卡羅》的指教,可我唯一在意的,是這部創下公視史上收視新高的戲劇,作為我們集體記憶甚至文化的一部分,能帶著我們往什麼方向走去?我喜歡《天橋上的魔術師》的原因,是無論拍霸凌或白色恐怖,他的重點都不是仇恨,而是黑暗中人性的光輝與美好。他拍出的過去也許不夠真實,但卻讓觀眾能夠想像出一個共同的、更團結也更溫柔的未來,正處在這個「未來」的我們,也得以反思如今我們是否辜負了前人的期待?我覺得比起是否符合史實,這可能才是藝術能帶給我們最重要的東西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陶農-avatar-img
2021/08/19
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楊雅喆在不同電影/電視劇都會出類似的劇情,我們都覺得太瞎,性別弱勢被欺負被弄死,原住民被剝削,後來發現這些劇情不是楊雅喆想像的,是真實的新聞被放進電影/電視劇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3/09/22
我超愛問別人:「你為什麼喜歡台灣?」 東西好吃、生活方便、治安好、風景美、人善良,這些回答我都常聽到。也沒有不好,但總隱隱覺得這只是大家對美好生活的想像,這些美好的事可以發生在世界上任何角落,我們只是剛好在這個宇宙、這個時間,與這些美好的事,一起相遇在這座名為台灣的島嶼上。
Thumbnail
2023/09/22
我超愛問別人:「你為什麼喜歡台灣?」 東西好吃、生活方便、治安好、風景美、人善良,這些回答我都常聽到。也沒有不好,但總隱隱覺得這只是大家對美好生活的想像,這些美好的事可以發生在世界上任何角落,我們只是剛好在這個宇宙、這個時間,與這些美好的事,一起相遇在這座名為台灣的島嶼上。
Thumbnail
2023/06/14
看著媽媽,在沒有人的客廳中翩然起舞,她既美麗也帶著一絲衰老、既快樂也抹不去一縷憂愁,我的眼淚就像她的舞步一樣,只能悄悄落下,深怕驚動了彼此。
Thumbnail
2023/06/14
看著媽媽,在沒有人的客廳中翩然起舞,她既美麗也帶著一絲衰老、既快樂也抹不去一縷憂愁,我的眼淚就像她的舞步一樣,只能悄悄落下,深怕驚動了彼此。
Thumbnail
2022/11/01
週末看了《流麻溝15號》,晚上7點的場次坐了8分滿,電影結束後,沒有任何一位觀眾離開。黑暗的戲院,螢幕上只剩下工作人員跟贊助者名單在跑,曹雅雯的歌聲唱著:「閣較黑暗,嘛總有一點光,照入心內,永遠的所在。」絕對是好看的電影。
Thumbnail
2022/11/01
週末看了《流麻溝15號》,晚上7點的場次坐了8分滿,電影結束後,沒有任何一位觀眾離開。黑暗的戲院,螢幕上只剩下工作人員跟贊助者名單在跑,曹雅雯的歌聲唱著:「閣較黑暗,嘛總有一點光,照入心內,永遠的所在。」絕對是好看的電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政府該取法日本「大河劇」,形塑台灣史的影視宇宙。
Thumbnail
政府該取法日本「大河劇」,形塑台灣史的影視宇宙。
Thumbnail
入圍的五部戲劇剛好代表台劇五個面向的新里程碑,企圖心都非常強,也可以看到製作團隊的視野格局,在頒獎典禮開始前幾分鐘,為大家獻上不專業之心得分享。 包括斯卡羅、茶金、俗女養成記2、逆局
Thumbnail
入圍的五部戲劇剛好代表台劇五個面向的新里程碑,企圖心都非常強,也可以看到製作團隊的視野格局,在頒獎典禮開始前幾分鐘,為大家獻上不專業之心得分享。 包括斯卡羅、茶金、俗女養成記2、逆局
Thumbnail
  台灣近年的影視圈開始出現大量的歷史題材,近期《天橋上的魔術師》、《斯卡羅》再到《茶金》,都談論到許多真實發生的事件,逐漸為台灣的影視產業拓展出一條寬闊的路。歷史劇耗費不貲,以台灣現有的產業能量來說存在不少艱難的挑戰。然而台灣在製作歷史劇的時候,難免會存在濃重的說教風格,警示意味大於娛樂效果。歷
Thumbnail
  台灣近年的影視圈開始出現大量的歷史題材,近期《天橋上的魔術師》、《斯卡羅》再到《茶金》,都談論到許多真實發生的事件,逐漸為台灣的影視產業拓展出一條寬闊的路。歷史劇耗費不貲,以台灣現有的產業能量來說存在不少艱難的挑戰。然而台灣在製作歷史劇的時候,難免會存在濃重的說教風格,警示意味大於娛樂效果。歷
Thumbnail
斯卡羅播出後,臉書洗版各式劇評感想,許多觀點各自表訴,不論批判好壞與否,我都看見那鮮活蓬勃的的言論自由。對於台灣的歷史十分不足,甚至是無知,自小我不太去探索台灣,反而對於對岸的大山大河很有概念。我感覺到自己的改變,或許跟自我探索有關,開始想知道滋養我的土地,有什麼樣的故事供應我養分成為現在的我。
Thumbnail
斯卡羅播出後,臉書洗版各式劇評感想,許多觀點各自表訴,不論批判好壞與否,我都看見那鮮活蓬勃的的言論自由。對於台灣的歷史十分不足,甚至是無知,自小我不太去探索台灣,反而對於對岸的大山大河很有概念。我感覺到自己的改變,或許跟自我探索有關,開始想知道滋養我的土地,有什麼樣的故事供應我養分成為現在的我。
Thumbnail
週末上檔的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再次掀起台劇熱潮,我也很期待它能否挑戰《天橋上的魔術師》在我心中年度神劇的地位,尤其兩者都同樣牽涉到台灣的多元文化跟衝突,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去檢視所謂的「台灣人」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週末上檔的公視年度大戲《斯卡羅》再次掀起台劇熱潮,我也很期待它能否挑戰《天橋上的魔術師》在我心中年度神劇的地位,尤其兩者都同樣牽涉到台灣的多元文化跟衝突,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去檢視所謂的「台灣人」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在魔幻寫實電視劇出現的當代,觀眾也該進⼀步反思⽂學改編劇的未來,「要說什麼故事?」、「如何⽤創新⼿法把⼀個故事說好?」、「希望留給觀眾哪些關於⾃身定位或城市記憶的省思?」都遠比「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是否回應了某些⼈的記憶?」、「某個角⾊、某個物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來得迫切與重要。
Thumbnail
在魔幻寫實電視劇出現的當代,觀眾也該進⼀步反思⽂學改編劇的未來,「要說什麼故事?」、「如何⽤創新⼿法把⼀個故事說好?」、「希望留給觀眾哪些關於⾃身定位或城市記憶的省思?」都遠比「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是否回應了某些⼈的記憶?」、「某個角⾊、某個物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來得迫切與重要。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以一個舊時代的常民集合體包裝著政治性,在那個年代看似前衛的,述說著當時不可說的:性別、白色恐怖、原住民歧視等等議題,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出在於,只是一直不斷覆頌,我們當代已經覺得很正常的事情。
Thumbnail
《天橋上的魔術師》以一個舊時代的常民集合體包裝著政治性,在那個年代看似前衛的,述說著當時不可說的:性別、白色恐怖、原住民歧視等等議題,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出在於,只是一直不斷覆頌,我們當代已經覺得很正常的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