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第一部分討論了面對天災人禍時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會進一步提供「具體執行」準備。
先提供最基本(卻重要)的參考資訊:內政部消防署網站的「
地震緊急避難包」。雖然看起來是供地震時使用,但當然也適用於其他緊急災難。以此做為出發點,再視自己(與家人)的需求增加內容物,會有比較清楚的準備方向。
話說,不管是遭逢天災、人禍、戰亂,關鍵都是頭一、兩個星期的生存。而且,基於「料敵從寬」的原則,要以「沒有水、電、瓦斯、網路」的前提進行準備。第一優先當然是家中隨時準備好這段期間內,足以維持全家人生存無虞的「食物和水」。
之所以會訂出「一、兩週」,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考量:
- 空間:家裡要夠大,還要能妥善保存,才有辦法儲存大量的食物與飲水。並非每個人都有這個條件。
- 時間:每當接近保存期限,在替換新一批物資的同時,就必須消耗掉這些「即期品」──相信我,你的家人絕對受不了常吃這些「戰備儲糧」。除非你忍心浪費,只要到期一律丟掉,否則結果往往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嗑完。這是身為「末日生存者」(Doomsday Preppers)常會面臨的痛苦經驗(勳章?)。
- 下一步:就算你家夠大,家人也樂於和你一起分享戰備儲糧,「一、兩週」這個原則還是不變。原因是,若跡象顯示短期內水、電、瓦斯、網路無法恢復,最慢在這段時間內,你一定要收集到足夠資訊,並決定下一步要怎麼走。
以下分成兩種狀況簡略說明:
- 經過第一輪災難後,全國倖存人口低於1%(大概數字,要視身處區域而定,也可參考住家鄰近區域的人口數來評估):
請直接「入住」離家最近的超商、量販店。
台灣數量多且分布廣的這些商店(四大超商11000餘家、超市2000餘家、量販店110餘家,再加上眾多小型非加盟店、有販售食品之其他類型商店),只要善用裏頭的商品(妥善的食用順序與食物保存),絕對足夠養活逃過第一波災害的人口至少半年~一年(每家超市量販店50~70人,超商5~7人)。所以,其實不太需要繼續吃家裡儲存的(除非你很挑食,非某些食物或品牌不吃)。
同時,如果僅剩這些人口,在資源相對充裕的狀況下,發生劫掠的可能性相對低很多,不過基本的「自保」準備還是要做。
- 經過第一輪災難後,全國倖存人口高於1%
千萬不要繼續待在都市!都市絕對是此時最危險、最不易生存的地區。
就算你準備了一整年的糧食,也幸運地沒被其他人打劫,在沒有水、電、瓦斯、網路的狀態下,原本都市的一切「便利」都會很快轉為不便、甚至致命。
最簡單卻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重點:「衛生」。
你認為一個家庭一天需要耗費多少水量來沖馬桶?就算可以忍受不洗澡,但為了衛生考量絕不可能不沖馬桶,而這會大大加快最珍貴的水資源消耗速度。
再者,大家習以為常的「垃圾清運」停止以後,你猜城市多久會被垃圾淹沒,開始孳生各種病媒並散播傳染病?
在上述狀態下,越鄉村、越原始的區域就越有生存的資源與條件。農、漁村最理想,山區也可以考慮。於是,下一步要規劃、準備的就是「如何前往」。
除非你和我一樣曾有過負重二、三十公斤,獨自在荒野一兩週,並且健行超過一百公里、四處宿營的野外求生經驗,體力、意志力、裝備也都還在,否則在飲水之外,最最重要、一定要擁有的就是「腳踏車」。
然後,別忘了,沒有網路就沒有Google Map,你要靠自己抵達目的地,還得避開沿途(必然會有)的道路中斷、堵塞、甚至劫掠。
以上述情境與條件做為出發點,思考需要用到的物品,會讓你比較清楚如何準備。
如果還是感覺很抽象,強烈建議各位朋友觀看「生存家族」這部日本電影。雖然骨子裡是一部家庭溫馨喜劇,不過用來當作求生的「心理建設」與「常識建立」最是恰當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