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之於我的人生,我永遠在場──紀錄片《凝視瑪莉娜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2012 年的紀錄片《凝視瑪莉娜》(Marina Abramovic: The Artist Is Present)由導演馬修.艾可斯(Matthew Akers)執導,主要記錄的是有「行為藝術教母」之稱的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在紐約當代藝術館的同名回顧特展。當時以超過 85 萬的觀展人次突破開館以來最高紀錄的這場展覽,即使透過紀錄片段落來呈現,仍然令人震撼,也帶來許多啟發。

2020 年的紀錄片《凝視瑪莉娜2》(Homecoming - Marina Abramovic and Her Children),由導演鮑里斯.米利科維奇(Boris Miljkovic)執導,這並非 2012 年版本的續集,兩片是獨立的,卻由不同的取徑和面向來繼續認識這位藝術家。

《凝視瑪莉娜2》主軸是和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一同回溯從童年到成年以及藝術生涯幾個階段等生平。在紀錄片中,鏡頭拜訪了藝術家離開已久的南斯拉夫家鄉貝爾格勒,並將那與發表創作的幾個重要時刻連結起來。

raw-image

這段時間裡,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清潔者》正在多個城市巡迴展出,藝術家一邊回顧自己與祖國、父母的關係,談及創作如何關注、探索身體的本質,乃至於其之作為某種生存的隱喻,也一邊討論她如何跨越國家及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界線。而多年之後,她所培養的年輕藝術家要怎麼延續這些作品,一如「繼承(來自母親的)遺澤」?即是電影原片名的「返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與她的孩子」。

對於已在 2012 年的《凝視瑪莉娜》認識這位藝術家的觀眾而言,這部最新的《凝視瑪莉娜2》其實是在那些震懾的瞬間之外,深入那個乍看是奇觀的內部,傾聽它之從哪裡來、又將往哪裡去。

raw-image

紀錄片有意思的一點在於,這也是藝術家在多年之後重新去看、去解讀那時的種種發生。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曾說,在紐約的三場主要展覽永遠地改變了她作為一個怎樣的藝術家,可這一切的最起頭是很單純的:「當你從異地來到紐約,你要做什麼,才能在這個有三十七萬五千名藝術家的城市被看到、存活下來?」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有著迫人窒息的執著感,強烈的現場感既激發了各種分析解讀,也帶來某種魔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其中的許多人,甚至是重複或每天造訪的。

紀錄片仔細談到《海景屋》這個作品,這是架在高處、互相連通的三個格子房,一間是淋浴和廁所,一間是桌子和椅子,一間是牆上取水用的水龍頭和床。格子房有刀梯下來,但這個作品展的正是那個「一上去就不下來」:藝術家將住在那裡十二天,十二天裡只喝水。

raw-image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談起當年的自己想要用《海景房》這個作品去試探、思考這樣的概念:「人如果自我淨化會如何?如果這份自我淨化能改變那個空間的原子能量,那麼是否就會改變觀眾對我、對藝術和時間的看法?畢竟一切就在此時此地發生。」

《凝視瑪莉娜2》中很重要的篇章還在於作品的自我傳承,年輕藝術家說起他們接續去呈現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時,年輕人帶著的是自己的身體、情感和背景走到台前。他們不是要重演(re-enacting)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試著跟她做得一模一樣,而是,那每個都是在當下的重新表演(reperformance),「用『這個身體』,用你自己的一切,用你整個全部身心靈(whole being)去做這個作品。如果不是這樣而是試著要作別人(例如,模仿/成為瑪莉娜),那就變成別的回事了。一直都是重演者做自己」。

raw-image

在 2003 年播出的《慾望城市》影集系列,有一集女主角凱莉和朋友前往雀兒喜區的尚凱利藝廊看展,展出的就是年輕藝術家接手的《海景房》。那位藝術家身穿相同的單色服裝、站在同樣的平台與模樣重建的場景,但她和瑪莉娜有著截然不同的氣質,相較於瑪莉娜在此一作品的俐落,帶著茫然、嚮往的目光,這位藝術家則給出戲劇性和不耐等特質,而這都影響作品之如何被詮釋。

James Westcott 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死後》傳記書有相當多篇幅談到瑪莉娜與母親間的關係,例如極度的忽視所造成對瑪莉娜在性方面的影響。把書和紀錄片《凝視瑪莉娜2》相互為看,可獲得相當多參照。比如書中披露了一封瑪莉娜早年寫給母親的信,信末寫著「⋯⋯我為我的工作而活,這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事。而您為我的工作感到羞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無話可說。」

raw-image

紀錄片中,瑪莉娜提起直到母親過世後,她才從母親的日記真正認識她。日記記錄了母親曾有個情人,那些段落是如此熱切、如此充滿感情,「我才發現她是個脆弱且感情豐富的人」、「如果我能在她活著時,看到這本日記,就算只看到一頁,我們的關係都會有所不同。」

藝術家說到曾追問母親,為何不曾親吻自己?母親回答她,「我不想寵壞妳」。瑪莉娜對導演說:「是的她不曾寵壞我,但她這樣做卻在情感上傷害了我。」藝術家並未顯露太多情緒,但這些私密段落的確提供了對藝術家及其創作初衷的進階觀察。

raw-image

《凝視瑪莉娜2》給出了同時是「前瑪莉娜」與「後瑪莉娜」的回溯和敘述,對於內蘊大量當下性的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作品,這部紀錄片所提供的路徑,讓我們既可以是編年的順序式去接觸一位創作者,也可以結合、比對 2012 的《凝視瑪莉娜》,建立起對藝術家更多層次,也更流動和私密的認識。

全文劇照提供:聯影電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展出了行為藝術教母Marina Abramović(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是她在荷蘭的首次最大型個展。本文介紹了展覽中出現的幾件作品,以及Abramović在藝術界的影響。
Thumbnail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展出了行為藝術教母Marina Abramović(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是她在荷蘭的首次最大型個展。本文介紹了展覽中出現的幾件作品,以及Abramović在藝術界的影響。
Thumbnail
沒有人會不愛米羅吧,我總是這麼想,尤其是在這樣的空間裡,一座座莫名看著就忍不住要微笑的作品。這一趟下來,聆聆也愛上了米羅。青春,隔著三十年的時空,也彷彿有了不需要言語的對話。 畢卡索博物館和米羅基金會,是聆聆整趟旅行最喜歡的地方。
Thumbnail
沒有人會不愛米羅吧,我總是這麼想,尤其是在這樣的空間裡,一座座莫名看著就忍不住要微笑的作品。這一趟下來,聆聆也愛上了米羅。青春,隔著三十年的時空,也彷彿有了不需要言語的對話。 畢卡索博物館和米羅基金會,是聆聆整趟旅行最喜歡的地方。
Thumbnail
《Begin Again曼哈頓戀習曲》是由約翰卡尼自編自導,於2014年發行的美國浪漫音樂劇情電影。由綺拉奈特莉及馬克魯法洛主演。描述夢想成為創作歌手的女主角被失意的唱片製作人發掘,兩人合作間微妙的浪漫情愫,以及各自在感情上失意的細膩故事。
Thumbnail
《Begin Again曼哈頓戀習曲》是由約翰卡尼自編自導,於2014年發行的美國浪漫音樂劇情電影。由綺拉奈特莉及馬克魯法洛主演。描述夢想成為創作歌手的女主角被失意的唱片製作人發掘,兩人合作間微妙的浪漫情愫,以及各自在感情上失意的細膩故事。
Thumbnail
愉悅,這場展覽套票購入許久,雖工作與家庭忙碌,仍心繫展覽,渴望一窺莫內於《光》的創作,終於,我完成了這趟一日短旅。 在這次的展覽中,很多的畫作,都是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化無窮的外貌,甚至是四季替換下的不同光線。 「睡蓮」系列亦是,因油彩描繪下來的,不是所見的物體本身,而是畫家觀照的過
Thumbnail
愉悅,這場展覽套票購入許久,雖工作與家庭忙碌,仍心繫展覽,渴望一窺莫內於《光》的創作,終於,我完成了這趟一日短旅。 在這次的展覽中,很多的畫作,都是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化無窮的外貌,甚至是四季替換下的不同光線。 「睡蓮」系列亦是,因油彩描繪下來的,不是所見的物體本身,而是畫家觀照的過
Thumbnail
軌跡之上,是一場年輕藝術家的發問,探究什麼是模仿?我們是故意的?還是追尋所謂的「令人嚮往」的路途上的必經之途?以及其反抗的是否是真的反抗?還是只是我們太小看自己的創意而成的意外?
Thumbnail
軌跡之上,是一場年輕藝術家的發問,探究什麼是模仿?我們是故意的?還是追尋所謂的「令人嚮往」的路途上的必經之途?以及其反抗的是否是真的反抗?還是只是我們太小看自己的創意而成的意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