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筆記】本土最流行 在地最國際-從俗女養成記談起

2021/08/2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俗女養成記第二季造成討論熱潮,我第一季老早前就追完了,因為我本來就是個台南淵源深厚的人,周邊舉凡爸媽夫家姻親都是台南人,所以對片中一切的一切,就是“超有感”的。
俗女養成記劇照
我看著第二季的預告片,突然第一季中美好感受全部浮現,包括原本應該要很悲苦的第一季第九集“台灣人的告別式”,到底要簡潔還是隆重,要請師公還是和尚,家族成員的價值觀和遺產分配,往往會變成一部劇的高潮。(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電影《孤味》是否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告別式場景),最近幾年流行將“台灣人的告別式”喜劇化處理,因為這種告別文化實在太奇特了,在很濃縮的幾天內看盡人性的荒謬,觀眾看完往往會有很內省的會心一笑。
第二季的英文預告片,很快說出一個台南人的特色,重點是每天都要圍在一起吃飯,“吃得好吃的有意義”對台南人就是一種普世價值,女人要讓全家吃得好,女人要結婚生子相夫教子,也是比較早期的台南普世價值。只是逃到台北的陳嘉玲,不小心發現其實有別的普世價值可以追求,就選擇了一條傳統台南人看不懂不認同的路線。但也並非全部人都不認同她,當不小心三代女人(嘉玲阿嬤、嘉玲媽、陳嘉玲)躺在床上聊天時,還是會發現一些老一輩對自己信念動搖的莞爾時刻,嘉玲問,"做女人乾無一塊好?(當女人完全沒有任何一項好處嗎?)",她媽跟她阿嬤很快速直接異口同聲回答,"無"。這種梗只有台灣女人才了解!
台灣這種小品這幾年拍得越來越棒,原因是主角可能就是你我,不用很偉大、很有錢,或很貌美,他們平凡如你我,生長在跟你我一樣的時空環境。卻因為選了“大部分人沒有選的那條路(the road untaken)”,中年時發生一些衝突與矛盾,才稍嫌過晚地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是怎麼走到這裡?
比起美劇我最近追的,可能是白宮、好萊塢、黑道這些大家不熟悉的領域;跟韓劇我最近追的,主角要是企業家、醫生、律師,要不然超有錢等等,比較少靠著平凡無奇的故事,但是很有人性內省意涵的劇本,幽默地鋪陳出饒富在地感的小品。(當然也有可能美國跟韓國在地本土的小品是給當地人看的,不會出口到netflix上)
難怪全世界所有的影展都要有外國電影的競賽了,其實全世界影迷都會想看看另一方水土另一方人,他們風俗民情長啥樣子。所以我樂觀預期,“這麼台”的電視小品《俗女養成記》有一天也會登上國際舞台,讓外國人也能品嘗到“台灣台南”的滋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會員
82內容數
進入沉潛的中年,可以保持童稚之心和青春不老之軀,追劇和育兒並不牴觸,可以跳舞可以彈琴,也可以乾脆來個電影劇本創作。或許我不必再像年輕時戰戰兢兢,總會有工作收入,路上的閒暇娛樂和心靈悸動,就算是我賺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