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著付出、獨立的人生---「我變笨了,請多多指教」電影觀後感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這是我看的第一部失智症電影。一位名叫信友直子的紀錄片導演,是家中的獨生女,她用影像記錄了她父母變老後的1200個日子。失智的人是她母親,但兩位都在變老。就是這三個人的家庭故事。


raw-image


剛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非常驚訝的是:身為獨生女的信友直子,在18歲離家發展後就不曾再回家與父母一同長住過。我認為把年老的父母放在家鄉形成「兩老獨居狀態」,是一件滿危險的事情。尤其是這對父母幾乎跟外界的人沒有太大的交流。

後來出現的是獨生女直子於45歲時得乳癌的過程,當時她母親還非常堅強、能夠支持她渡過那段住院開刀的日子,也仍活躍地參加書法之友會。然而也過了十年左右的時間而已,這位母親就變得嚴重失智了。

我看到一個點是:直子的母親在直子接受手術的開刀房外說:「如果能把我的胸部給她就好了。」表情是非常的不捨和遺憾。我猜想,這位母親在直子患乳癌後,也許經常都在擔心女兒在外的狀況,畢竟沒住在一起,只能暗自擔心,這或許是導致她日後產生阿茲海默症的原因之一。

後期的直子母親,經常一回家就躺在榻榻米上不起來,有事情都請先生幫忙做,先生也有點受不了了。

如果可以,從年輕起,我們應當過著一個為別人付出、獨立的人生。所謂獨立,指的是並不依賴別人幫我們做許多事,而是自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其他的事如果真的做不來,可以用金錢或政府補助來請別人幫忙。當有別人幫我們的忙,我們應該懷著適度的感謝心情,而不必感到羞愧或內疚。畢竟,我們已經盡力而為。

誠摯推薦大家可以看看這部紀錄片,HamiVideo上有。應當能讓您對失智者及年長者的人生有深刻的體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ilin Tsai的佛法、醫者與育兒生活分享
26會員
119內容數
匯集了島內和島外的各種旅行心得,分享各地值得一遊一探的事物,帶給大家輕鬆悠閒的愉悅!
2025/02/15
各位朋友們好:我們在做一件事前,必然要先有計畫。正如中庸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豫就是預備計畫的意思。這計畫,不是用筆寫,不是用嘴說,是先在腦中思考形成。因此,自古至今的思想家們發明了不同的思考方法。例如:愛德華.德博諾為補強垂直思考法而發明的「水平思考法」、托尼.博贊為促進動態處理訊息而發明
2025/02/15
各位朋友們好:我們在做一件事前,必然要先有計畫。正如中庸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豫就是預備計畫的意思。這計畫,不是用筆寫,不是用嘴說,是先在腦中思考形成。因此,自古至今的思想家們發明了不同的思考方法。例如:愛德華.德博諾為補強垂直思考法而發明的「水平思考法」、托尼.博贊為促進動態處理訊息而發明
2025/01/12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發趣品第二十: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六波羅蜜、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分、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滿,斷一切煩惱及習,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菩薩摩訶薩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羅蜜,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Thumbnail
2025/01/12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發趣品第二十:若菩薩摩訶薩具足六波羅蜜、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分、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一切種智具足滿,斷一切煩惱及習,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十地中當知如佛。菩薩摩訶薩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羅蜜,行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
Thumbnail
2025/01/12
第九地的菩薩應具足十二法: 一、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十方無量世界中眾生,如諸佛法所應度者而度脫之。 二、得如所願:因為六波羅蜜具足。 三、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語:因為具有辭辯力。 四、胎生成就:菩薩的「胎生」,亦即從母胎中出生,只是看起來的現象。實際上菩薩是化生。 五、家成就:常在大戶
Thumbnail
2025/01/12
第九地的菩薩應具足十二法: 一、受無邊世界所度之分:十方無量世界中眾生,如諸佛法所應度者而度脫之。 二、得如所願:因為六波羅蜜具足。 三、知諸天、龍、夜叉、犍闥婆語:因為具有辭辯力。 四、胎生成就:菩薩的「胎生」,亦即從母胎中出生,只是看起來的現象。實際上菩薩是化生。 五、家成就:常在大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工作累了,休息時間想說找部電影,很白痴的選了《失控的照護》這部好電影!為什麼好白痴,因為我是想放鬆啊,怎麼選了一部這麼深沉的劇情片?!因為我以為是推理片,像 「X的獻身」這樣的片子,這是我喜歡的類型啊,沒想到竟然是一部探討失智照護的電影。 但真的很好看….
Thumbnail
工作累了,休息時間想說找部電影,很白痴的選了《失控的照護》這部好電影!為什麼好白痴,因為我是想放鬆啊,怎麼選了一部這麼深沉的劇情片?!因為我以為是推理片,像 「X的獻身」這樣的片子,這是我喜歡的類型啊,沒想到竟然是一部探討失智照護的電影。 但真的很好看….
Thumbnail
生為家裡最小的小孩,父母生我生的不算早,雖有哥哥、姊姊,但因為年紀差距的關係,哥哥早早就到了美國發展,姊姊也有了自己的家庭,而整個家,日常只剩下我、父親、母親與祖母。 我的父親對於許多同輩的人來說,也許可以當他們爸爸的爸爸了,祖母當時已經90多歲,記得最後幾年,她一直受著失智症困擾,時常說家裡鬧鬼,
Thumbnail
生為家裡最小的小孩,父母生我生的不算早,雖有哥哥、姊姊,但因為年紀差距的關係,哥哥早早就到了美國發展,姊姊也有了自己的家庭,而整個家,日常只剩下我、父親、母親與祖母。 我的父親對於許多同輩的人來說,也許可以當他們爸爸的爸爸了,祖母當時已經90多歲,記得最後幾年,她一直受著失智症困擾,時常說家裡鬧鬼,
Thumbnail
前不久突然接到二姐的電話說媽媽被救護車帶到醫院,我立即搭高鐵到醫院看她,到時候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她躺在加護病房虛弱的睡著,當下我和二姐真的不知所措,也只能看著她身上插了點滴,尿管,呼吸器,血壓器...看著顯示器的數據但是心裡不知道在想什麼。 接下來的幾天就是只能在規定的時間看她,雖然一身虛弱,媽媽
Thumbnail
前不久突然接到二姐的電話說媽媽被救護車帶到醫院,我立即搭高鐵到醫院看她,到時候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她躺在加護病房虛弱的睡著,當下我和二姐真的不知所措,也只能看著她身上插了點滴,尿管,呼吸器,血壓器...看著顯示器的數據但是心裡不知道在想什麼。 接下來的幾天就是只能在規定的時間看她,雖然一身虛弱,媽媽
Thumbnail
母親在我的人生,從陌生的年輕女子到與我共度殘生的老老女孩,無能的我能給的也只是一份人子的責任。
Thumbnail
母親在我的人生,從陌生的年輕女子到與我共度殘生的老老女孩,無能的我能給的也只是一份人子的責任。
Thumbnail
《繼母與女兒的藍調》 主角是位職業女性,雖在工作方面非常靈敏、洞察力強但在情感方面、人際關係上卻顯得非常的遲鈍與不靈活。女主角是以工作任務心態處理大部分人生,因此給予他人一種冷淡無情的距離感與壓力。自從加入一個家庭與照顧他人女兒過程中,她也慢慢的照顧到小時候的自己,進而與自己也與他人更親切。
Thumbnail
《繼母與女兒的藍調》 主角是位職業女性,雖在工作方面非常靈敏、洞察力強但在情感方面、人際關係上卻顯得非常的遲鈍與不靈活。女主角是以工作任務心態處理大部分人生,因此給予他人一種冷淡無情的距離感與壓力。自從加入一個家庭與照顧他人女兒過程中,她也慢慢的照顧到小時候的自己,進而與自己也與他人更親切。
Thumbnail
這是我看的第一部失智症電影。一位名叫信友直子的紀錄片導演,是家中的獨生女,她用影像記錄了她父母變老後的1600個日子。失智的人是她母親,但兩位都在變老。就是這三個人的家庭故事。 剛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非常驚訝的是:身為獨生女的信友直子,在18歲離家發展後就不曾再回家與父母一同長住過。我認為把年老的父母
Thumbnail
這是我看的第一部失智症電影。一位名叫信友直子的紀錄片導演,是家中的獨生女,她用影像記錄了她父母變老後的1600個日子。失智的人是她母親,但兩位都在變老。就是這三個人的家庭故事。 剛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非常驚訝的是:身為獨生女的信友直子,在18歲離家發展後就不曾再回家與父母一同長住過。我認為把年老的父母
Thumbnail
我的母親   看到日劇時,我忘了母親 曾教我念著 ア イ ウ エ オ 孩子生病時,我忘了母親 也曾徹夜守候 開懷大笑時,我忘了母親 總是淺淺的笑容 遠離家門時,我忽略了母親 依依不捨的眼神  以為,只要我想念 就能回去找尋那 曾經的記憶 誰知,稍一不留意 歸來 竟只見牆角 空蕩蕩的輪椅  ***
Thumbnail
我的母親   看到日劇時,我忘了母親 曾教我念著 ア イ ウ エ オ 孩子生病時,我忘了母親 也曾徹夜守候 開懷大笑時,我忘了母親 總是淺淺的笑容 遠離家門時,我忽略了母親 依依不捨的眼神  以為,只要我想念 就能回去找尋那 曾經的記憶 誰知,稍一不留意 歸來 竟只見牆角 空蕩蕩的輪椅  ***
Thumbnail
失去了正常的母親。來了個瘋顛自在只顧自己的母親。也許是因為大多數時間的忍耐,讓她想為了自己活那麼一段時間。那個她發病的夜,被強制送醫。在鄰居們的幫忙之下,她住進了所謂的精神療養院。我們原本正常的家,失了衡。少了母親的角色,父親開始替她分擔起母親的工作。身為孩子們的我們,也必須在一夜之間長大。我們必須
Thumbnail
失去了正常的母親。來了個瘋顛自在只顧自己的母親。也許是因為大多數時間的忍耐,讓她想為了自己活那麼一段時間。那個她發病的夜,被強制送醫。在鄰居們的幫忙之下,她住進了所謂的精神療養院。我們原本正常的家,失了衡。少了母親的角色,父親開始替她分擔起母親的工作。身為孩子們的我們,也必須在一夜之間長大。我們必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