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和時刻」番外篇-一點都不簡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回寫了小學數學中如何學習「時間和時刻」的具體做法,但現實中上週五還是一下被K君的表現擊潰。據糖糖指導員說,已經使出渾身解數指導K君有三個月,但顯然K君這次由媽媽交待新的「時間和時刻」評量答案中,全敗! 沒一題對。我心如死灰,決定讓K君先看小一的基礎影片,並觀察她的反應,只要她晃神,我馬上換,還好我只試到第三支影片,她終於能專心看完。(有好影片快拜,法佈施造福孩子,解放老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YijVgaqhs&t=5s)
因緣際會下,我又重溫台大科學教育中心的YOUTUBE頻道收看「小學算術教什麼,怎麼教:家長須知,也是教師指南」的導讀,感恩運算法!! 臉書又出現與相關數學教學的連結文章,於是我搜到了謝堅老師的數學脈絡研習課程視頻! 大喜並讚歎 「時間和時刻」的數學概念其實是很細緻且很深刻,這個體悟讓在下有點釋懷。不然我真的快放棄了,尤其是接到家長的反應,家長說「學校老師也有反應,影片也給她看了,但孩子說看過了,一整個不專心。」我一看到這個回應,整個內心小宇宙大爆炸,TMD是不是還要我到府手把手教你點開同講者教時間的其他支影片啊!!!!!如果家長沒有習慣或有意識地把數學概念帶入日常生活中,你塞給孩子再多評量,都只是讓自己心安的自我催眠劑。有道是孩子是天才那也就罷了,真的自己想自己找資料就通了,可是你孩子是來讓你修行的小菩薩啊。
不過,本文除了抱怨天兵家長外,還是想提一下謝堅老師教學「時間和時刻」的美學四大項,且記數學是一門具有連續、累積、層層相扣特質的學科。下面四項是需要循序漸進引導小孩。
你以為簡單的時間計算應用,根本是小學生的惡夢!
時間是工具量,就是要有工具輔助才能有效建立量感。
  1. 報讀刻度:小二生的K君連報讀刻度都不行,所以我先從小1的影片教學開始,方向有對,但從家長反應,好像不是很買單。
  2. 相對量感:K君完全沒有。如果你問她下課時間20分鐘和寫作業時間10分鐘,哪個時間比較長? 她絕對回答你下課時間!!! 因為時間概念是相對量感啊。小學學生很需要情境去理解數學的抽象概念。
  3. 等相對量感:K君完全沒有。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這種定義已經讓K君人在心不在。
  4. 時間計算與應用:家長一直塞時間應用評量,到底是有沒有評估自家孩子的認知發展啊!?
雖然K君已經是艱難渡過小二上學期,但每個小朋友的認知發展階段本來就有許多個體差異,當前先讓她穩住報讀刻度和時間相對量感,可是,家長指定的應用評量該怎麼辦?
人道主義與經濟的對話! 教育和經濟的正相關!金融心理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週夏休一口氣重溫「血鑽石(2006)」、「無處可逃(2015)」、「失控危城(2018)」,身為一個喜好恐攻、戰爭、職業殺手、自然災害等重口味血腥影片的現場教育工作者來說,實在是紓壓的絕佳途徑。 2021年8月國際要事當屬阿富汗政變內亂,美國撤軍決斷當下的喀布爾成為無處可逃的失控危城,看著喀布爾機
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我曾經是個出身郊區,被寵到無法無天、自戀懶散、耽溺自我的中產階級死小孩,要是我順著本性發展,就會走上混亂失序、自我毀滅和沉淪上癮一途。可是在廚房工作迫使我要自律,不能失控下去。我17歲那年從洗碗工開始做,或許我確實花了30年,但我就是在廚房學會長大
台灣人李琴峰的日文小說「彼岸花盛開之島」在2021年七月榮獲日本芥川賞,她同時也是第二位以非日語母語人士創作的得獎人。而她在2019年二月有發表一篇「取得日本語籍的那一天」的文章有一段提到她對語言的看法,大意為:「語言本該非誰的所有物,然而我們普遍對非母語人士就理當沒有對該語言的正當解釋權的認知卻根
教小2女生「時間與時刻」教到快往生後的二三語。 日本小2上的數學課本中關於「時間與時刻」內容才四頁很簡易。 但據說有無數小學生卡在這關,主因落在 (1) 很難去具體想像抽象的「時間概念」; (2) 對「幾點幾分」與「花了幾小時幾分鐘」中的差異無法辨別; (3) 單位關係並不是熟悉的十進位法,而是1日
上週夏休一口氣重溫「血鑽石(2006)」、「無處可逃(2015)」、「失控危城(2018)」,身為一個喜好恐攻、戰爭、職業殺手、自然災害等重口味血腥影片的現場教育工作者來說,實在是紓壓的絕佳途徑。 2021年8月國際要事當屬阿富汗政變內亂,美國撤軍決斷當下的喀布爾成為無處可逃的失控危城,看著喀布爾機
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我曾經是個出身郊區,被寵到無法無天、自戀懶散、耽溺自我的中產階級死小孩,要是我順著本性發展,就會走上混亂失序、自我毀滅和沉淪上癮一途。可是在廚房工作迫使我要自律,不能失控下去。我17歲那年從洗碗工開始做,或許我確實花了30年,但我就是在廚房學會長大
台灣人李琴峰的日文小說「彼岸花盛開之島」在2021年七月榮獲日本芥川賞,她同時也是第二位以非日語母語人士創作的得獎人。而她在2019年二月有發表一篇「取得日本語籍的那一天」的文章有一段提到她對語言的看法,大意為:「語言本該非誰的所有物,然而我們普遍對非母語人士就理當沒有對該語言的正當解釋權的認知卻根
教小2女生「時間與時刻」教到快往生後的二三語。 日本小2上的數學課本中關於「時間與時刻」內容才四頁很簡易。 但據說有無數小學生卡在這關,主因落在 (1) 很難去具體想像抽象的「時間概念」; (2) 對「幾點幾分」與「花了幾小時幾分鐘」中的差異無法辨別; (3) 單位關係並不是熟悉的十進位法,而是1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深度學習比分數高低更重要。 以國中、小數學來說,我們現在已經拿掉很多內容,如果還沒辦法將單元中的觀念落實並生根,就很難銜接上去。 舉個簡單例子: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看時鐘,三年級就要弄懂12小時制、24小時制(時間、時刻的差異),四年級學時間的運算;這只要有一個環節不OK,就卡死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母親的孩子遭遇突然調課的狀況,以及孩子對於練琴時間的堅持和需求。文章中呈現了母親如何處理孩子情緒爆發的過程,以及對於未來課程安排的想法。這是一篇關於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的事件呈現。
Thumbnail
三則若有似無關聯性的小小故事。 ❦ 第一則 段考期間的某節課,我在導生班陪著學生自習,當天的考程有考數學,班上學生熱切地討論著數學,他們有人離開了自己的座位,或小群,或大群,當然也有獨自練功的孩子;我心裡感到滿意,我覺得,數學就是要藉由討論,把不清楚的概念釐清,就是要用嘴、用手去算,才能確認
Thumbnail
  在一歲以前不會對他們示範教具,孩子還太小了。嬰幼兒活動要看得到摸得到聞得到,視覺的吸收較快,聽覺的吸收最慢,所以少用說的,用做的。   形狀、顏色、長短是屬於感官,而配對、對應、序列,是屬於數學前教育。在紡錘棒箱裡,零是沒有,但零佔了一個位置,這是一個概念。時間的課程不會歸在數學,會歸類在文化
早自習數學學習回饋(評量) 1.再次用六分鐘快狠準評量,將昨天的數學學習題目出提出十題,檢核學生學習成效 A生完成,且滿分 B生未於時限完成,70分 C生未於時限完成,60分 D生作答太慢,30分 2.請A生將解題策略分享出來,怎樣可以又好又快 3.D生需盡快個
Thumbnail
1.一年級數學代課:比長短 今天去帶了一堂一年級數學,比長短。 發現自己很有進步。 1.學生嘰嘰喳喳,愛發言。我能馬上告知,「我需要」上課的樣子是什麼。很具體的劃界線與說明。 2.學生桌上有教具操作,有課本、有剪刀,很容易在說明、在講解、再拋問題給他們思考時,有人在玩手上的東西,在放空。而我
這兩天以馬內利美語和 KUMON 公文式教育教師 / 家長的沾沾自喜文 / 真情喊話文被炎上,孩童為了超齡先修被要求排滿補習和功課行程、每天只睡不到六小時,嚴重違背兒科醫生和醫學研究的建議,甚至從被孩童揉成一團隨處藏匿的評量練習卷也能看出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慘。
Thumbnail
新的年段開學,某娃被分在這學期才調校的P師班。 開學沒多久,娃媽看孩子數學作業時赫然發現進度落後,更糟的是娃對該單元理解困難,題目完全誤讀,問了娃才知道娃對於老師上課的講解完全聽不懂。 娃媽自信自個娃得雙親真傳怎可能?遂在班群組提問。一問才知道有不少家長早已經警覺問題。 某媽拿出絕招--在娃書
Thumbnail
前陣子和和小K聊了一下他的成績, 因為他的成績真的太差了! 再下去就真的很多科目要被當掉了!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聊完之後, 原來如此! 有些感想, 想記錄之: ❦ 考不好通常是他(她)自己不想念而已 ∣菜b導日記∣倒數878天 → 是真的!
女兒最近在準備大考,有時會邊讀邊嘆氣,然後告訴我,你知道數學有多難多無聊嗎?我只好開玩笑對她說,哪一題不會?拿來我看看,她笑我說,算了吧,你那點數學能力,小五數學就難倒你了啦!哈哈,真是這樣沒錯。 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需要許多的磨練與認真的付出,其中的歷程絕非輕鬆,有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深度學習比分數高低更重要。 以國中、小數學來說,我們現在已經拿掉很多內容,如果還沒辦法將單元中的觀念落實並生根,就很難銜接上去。 舉個簡單例子: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看時鐘,三年級就要弄懂12小時制、24小時制(時間、時刻的差異),四年級學時間的運算;這只要有一個環節不OK,就卡死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母親的孩子遭遇突然調課的狀況,以及孩子對於練琴時間的堅持和需求。文章中呈現了母親如何處理孩子情緒爆發的過程,以及對於未來課程安排的想法。這是一篇關於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的事件呈現。
Thumbnail
三則若有似無關聯性的小小故事。 ❦ 第一則 段考期間的某節課,我在導生班陪著學生自習,當天的考程有考數學,班上學生熱切地討論著數學,他們有人離開了自己的座位,或小群,或大群,當然也有獨自練功的孩子;我心裡感到滿意,我覺得,數學就是要藉由討論,把不清楚的概念釐清,就是要用嘴、用手去算,才能確認
Thumbnail
  在一歲以前不會對他們示範教具,孩子還太小了。嬰幼兒活動要看得到摸得到聞得到,視覺的吸收較快,聽覺的吸收最慢,所以少用說的,用做的。   形狀、顏色、長短是屬於感官,而配對、對應、序列,是屬於數學前教育。在紡錘棒箱裡,零是沒有,但零佔了一個位置,這是一個概念。時間的課程不會歸在數學,會歸類在文化
早自習數學學習回饋(評量) 1.再次用六分鐘快狠準評量,將昨天的數學學習題目出提出十題,檢核學生學習成效 A生完成,且滿分 B生未於時限完成,70分 C生未於時限完成,60分 D生作答太慢,30分 2.請A生將解題策略分享出來,怎樣可以又好又快 3.D生需盡快個
Thumbnail
1.一年級數學代課:比長短 今天去帶了一堂一年級數學,比長短。 發現自己很有進步。 1.學生嘰嘰喳喳,愛發言。我能馬上告知,「我需要」上課的樣子是什麼。很具體的劃界線與說明。 2.學生桌上有教具操作,有課本、有剪刀,很容易在說明、在講解、再拋問題給他們思考時,有人在玩手上的東西,在放空。而我
這兩天以馬內利美語和 KUMON 公文式教育教師 / 家長的沾沾自喜文 / 真情喊話文被炎上,孩童為了超齡先修被要求排滿補習和功課行程、每天只睡不到六小時,嚴重違背兒科醫生和醫學研究的建議,甚至從被孩童揉成一團隨處藏匿的評量練習卷也能看出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慘。
Thumbnail
新的年段開學,某娃被分在這學期才調校的P師班。 開學沒多久,娃媽看孩子數學作業時赫然發現進度落後,更糟的是娃對該單元理解困難,題目完全誤讀,問了娃才知道娃對於老師上課的講解完全聽不懂。 娃媽自信自個娃得雙親真傳怎可能?遂在班群組提問。一問才知道有不少家長早已經警覺問題。 某媽拿出絕招--在娃書
Thumbnail
前陣子和和小K聊了一下他的成績, 因為他的成績真的太差了! 再下去就真的很多科目要被當掉了!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聊完之後, 原來如此! 有些感想, 想記錄之: ❦ 考不好通常是他(她)自己不想念而已 ∣菜b導日記∣倒數878天 → 是真的!
女兒最近在準備大考,有時會邊讀邊嘆氣,然後告訴我,你知道數學有多難多無聊嗎?我只好開玩笑對她說,哪一題不會?拿來我看看,她笑我說,算了吧,你那點數學能力,小五數學就難倒你了啦!哈哈,真是這樣沒錯。 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需要許多的磨練與認真的付出,其中的歷程絕非輕鬆,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