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森見登美彥《熱帶》:一本書真的有「讀完」的時刻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閱讀,常常是無盡的旅程。這不只是因為人可能在他的一生會看很多書,而是因為,同樣一本書中,曾經勾引內心的文字,即便閱讀過後,可能仍然在大腦裡徘徊不去,彷彿我們仍然在「閱讀」他。就像尚未定型的記憶,在模糊的回憶中,不時浮現、重疊、拆解、重構,最後變為屬於自己的想法。

在這個意義上,「閱讀」是潛在的書寫。他開啟人們主動去對一個書中的世界進行描繪,而不是直接將「內容」輸入我們的腦袋。隨著閱讀,慢慢去描寫、投射文字展開的空白、縫隙,在其中形成一個只有自己才看得到的世界。彷彿一種敞開一般,一旦被打開,就很難再闔起來。

這樣說來,一本書,真的有「讀完」的時刻嗎?森見登美彥的《熱帶》,問的似乎就是這樣一個問題。更有趣的是,從中可以看到,也許人們不應該追求讀完一本書,而是回過頭去重新想想某些看完的書是否真的對自己來說,已經是徹底的過去,不需要再去讀了?可能還比較重要。某個角度上來說,真正影響自身的,往往是那些無法「讀完」而得一再在現實或心中重讀的事物。

我們為何都無法讀完《熱帶》呢?那是因為作為與現實交界的結局,並不存在於《熱帶》這本書中……該怎麼說呢?其實就是說我們還沒讀完它。那天你翻頁閱讀的故事,我們仍在繼續閱讀,正在翻著《熱帶》——這個「世界」的頁面。

《熱帶》可以說是一個「書中書」的故事,他的劇情圍繞著一本名為「熱帶」的書籍而展開。這本和書名相同的書中書相當神奇,在故事裡是由名為佐山尚一的人寫成的。但特別的是,這本書並沒有被出版社發行,而是只有幾本在坊間私下流傳。但更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任何接觸到這本書的人,都無法將這本書讀完,因為這本書讀到一半會突然自己消失。無法讀完的人想要再去找也無法找到。他們多半是在很偶然的情況裡遇到這本為數不多的書(比如在很落魄的二手書店無意翻到),想要再去弄來一本卻發現原來這本書根本沒上市,跑遍各家書店都買不到,書店老闆、出版社人員更是完全不知道有這本書的存在。

這些曾經讀過《熱帶》的人,於是慢慢聚集在一起,組成了名為「學團」的組織,打算靠著彼此的記憶,盡可能打撈《熱帶》內容的全貌,並收集有關《熱帶》的訊息。

雖然大家都深深被《熱帶》的故事吸引,但這個「學團」其實充滿了勾心鬥角。他們每人一方面雖然都想「建功」,幫助打撈到重要的線索,或是想起自己曾經看過的新的篇章,提出新的假設,預測之後可能的情節、篇章,來使各自零散的記憶能夠拼湊成合理、完整的故事。但於此同時,除了主角白石外,每個人又不想完全把自己所知道的記憶、片段完全講出,因為他們都希望只有自己掌握《熱帶》的全貌,彷彿真正的《熱帶》是屬於自己「創造」出來的一本書。

有意思的在於,名為「熱帶」的書裡,寫著的也是類似的故事。在這故事中,一個忘記自己身世的「我」,突然漂流到一座熱帶群島。在一座島上他認識了一位叫做「佐山尚一」的人。這人告訴他,他來到的這座群島相當特別,它們原本是不存在的,而是在幾百年前,一個「魔王」透過魔法創造出來的。「佐山尚一」是被一個同樣命名為「學團」的組織派來群島的觀測員。他的任務是觀測「魔王」以及他所創造的島嶼,了解「創造魔法」的原理,並尋找時機,將他們認為「魔王」用來創造島嶼的工具——一個卡片盒搶奪過來。

對閱讀《熱帶》的人們來說,《熱帶》的打撈作業,反映的已經不是對作品「內容」的單純回想,而是人們渴望對這部自己沒能看完的作品的重新「創造」,就像在書中書的《熱帶》,人們也想從「魔王」那裡搶奪創造的魔法一樣。

其實《熱帶》這本書並不存在。他只存在於學團成員的願望中。你們認為自己讀過的書,或許原本是不一樣的書。卻將這些書重疊在一起,想捏造一本名為《熱帶》……我們不是在讀《熱帶》,而是在創作《熱帶》。
唯一的故事並不存在。相信那個本身就是錯誤!……《熱帶》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展現不同的樣貌。他們全都是正牌貨,但也同時都是一本書的不同版本。

如果要為森見登美彥的這本書下一個最主要的關鍵字,這個關鍵字反而不會是前面我們提到的「閱讀」,也不會是這本書表面浮上的各種「讀者」,而是隱藏在閱讀、讀者背後的「創造」。因為書名中的「熱帶」,在這本書裡代表的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人們想要創作的欲望。

閱讀的意義,是開啟人們創造的欲望。而且正因為「閱讀」無法完成,「書寫」也才不會停止。在《熱帶》裡,每個人都踏上了「創造」的道路上。但創造在書中的意味,和我們日常對「創作」一詞的用法不太一樣。他指的不是要人去寫一本小說,而是去踏上一段新的追尋。

為了理解《熱帶》究竟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以及作者佐山的下落。主角白石、池內、千夜、佐山等人踏上追逐彼此的旅程。在這來來往往的追尋中,他們找到的不只是關於《熱帶》的故事,同時也聽到不少和《熱帶》沒有直接關係,卻和自己、彼此的過往意外發生關係的故事,並進而又帶出新的角色和故事。同時,作為書外的我們讀者,也慢慢發現,那些出現在佐山創作的《熱帶》裡的人物和事件,和現實裡追逐《熱帶》真相的角色們發生的故事是有相關的。

某個程度上,這是因為佐山曾是在主角們過去身邊的重要角色,後來卻下落不明。因為他失去記憶被困在一個虛構的世界裡,也就是《熱帶》裡的群島世界,而為了從這個世界掙脫,他寫出《熱帶》這一本小說。

但虛實之間,究竟「真相」是什麼?森見登美彥不停地逗弄著我們,他以故事中的故事、作者中的作者、創造中的創造、追尋中的追尋、《熱帶》中的《熱帶》等雙重的結構帶出無窮虛實交雜的事件、隱喻,如同書中不停反覆提到、致敬的《一千零一夜》般,為讀者開啟無數故事和閱讀的門扉。正如引文中所說,唯一的故事是不存在的,因為每次的追尋都是一個故事的誕生。

《熱帶》到底對我來說是什麼?

它像熱風搬吹拂過我的心頭。

這是我自己的創造嗎?還是說,我才是被創造出來的?可能兩者都是吧。我們創造出彼此。

閱讀帶來的創造,除了是故事的誕生,也是人物和讀者新的轉變。雖然我們常常認為先有作者,才有讀者,並將兩者視為閱讀事件裡相反的兩端。但或許就創作和故事本身的角度來說,作者和讀者都是在故事成形的時候同時創造出來的角色。同時對創作者和創作品而言,我不會只是我創作物的作者,也會是我創作物下的創作物。因為我們不只創造了作品,也在作品中回頭重新創造了「我」。

raw-image

後記:

一直以來,人們常常把作者和讀者當作對立的事物擺上來思考,並宣稱讀者才是閱讀得以產生意義的關鍵與來源,沒有讀者,作者寫的作品再好,終歸沒有意義。

但或許我們都錯了,一部作品有沒有意義,和他有沒有讀者是分開的。強調讀者是意義的來源並不是說一部作品如果沒有人讀,那他就沒有意義。而是在說,一部作品的意義,如果我們沒有去讀,那我們也根本不會知道。

作者和讀者是對立的嗎?其實可能剛好相反,作者和讀者不是對立的結構,而是一個互補的角色。在閱讀作品時,讀者可以援用作者的想法來佐證、延伸自己的解讀,相反地,作者在理解、述說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從讀者的反應回頭看到他當初書寫時未曾想過的東西,而這些讀者從作者、作者從讀者那兒延伸和借用過來的東西,都將成為作品的一部分。或者他不需要是作品的一部分,而是作品透過讀者和作者額外延伸出去的場域所生成的事物,呼喚新的作者和讀者來加以構造新的東西。

事實上,作者首先就已經是一個讀者了,而且是看過這個作品幾乎每個演變歷程的讀者。我們可能會因此覺得作者是比較佔優勢的讀者,因為他掌握的訊息,大概是最多的,要知道許多事情和細節可能也只能從他那兒進行調查。但相反的,一般的讀者卻也掌握著作者不會知道卻和他這本書有關的信息,比如購買他作品大部分的讀者是怎樣類型的人?為什麼是這些人?他們喜歡這部作品的原因有沒有共同的部分?這些作者意料之外的事物,將也會成為閱讀這部作品的資源。

但有一件事情,在讀者和作者身上或許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為何都無法讀完《熱帶》呢?那是因為作為與現實交界的結局,並不存在於《熱帶》這本書中……該怎麼說呢?其實就是說我們還沒讀完它。那天你翻頁閱讀的故事,我們仍在繼續閱讀……」——森見登美彥《熱帶》

作為作者,即便再怎麼享受創作的過程,到頭來他仍然得為自己的作品賦予一個結尾,否則這個作品無法被完成。但對讀者而言,他需要去承認這就是故事的結局嗎?對他而言,他有必要去認為這故事已經完成了嗎?

《熱帶》的這句話之所以令我印象深刻,是因為他說到了一個很吸引我的想法:書的結局,其實從來就不存在於書中。

作者的職責是為他開創的作品賦予一個結局,但讀者的任務卻好像可以相反,他可以不用為故事賦予結局,而是讓故事裡某種對自己來說,還未完成的事物進到自己的人生,去尋找其他的結局。就像《熱帶》裡的主角們,他們無法看完他們當初找到的那本書,因為剩下來無法讀完的部分他們得自己去創造。

真正的結局不存在於書中,他存在在讀者接下來的旅程裡。而這好像也才是閱讀的意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皓清-avatar-img
2021/12/29
如果一本書能為讀者帶來反思,那闔上的那一刻,也正是新篇章展開的時候。
藍玉雍-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2/29
是呀~~~
怒怒心理師-avatar-img
2021/12/28
很喜歡「閱讀」是潛在的書寫這個註解
藍玉雍-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2/28
我覺得 潛在的書寫 這概念蠻棒的~ 搭配閱讀也很美~讓閱讀解除自己被動的意象~XDDD
avatar-img
藍玉雍的沙龍
1.1K會員
122內容數
「我只知道掌握不住自己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落伍者。」 — — 坂口安吾〈何去何從〉
藍玉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2/13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除了想研究世上存在的一切外,也對許多「不存在」的東西感到著迷,且著迷的程度可能往往還比現實中的事物還要來得巨大。一生使用了七十幾個名字寫作的葡萄牙詩人佩索阿,就曾說:「理所當然存在的事物無法吸引我,反倒是令人無法置信、不可能的事物,而且還是本質上不可能的事物,才會深深吸引我。」
Thumbnail
2023/02/13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除了想研究世上存在的一切外,也對許多「不存在」的東西感到著迷,且著迷的程度可能往往還比現實中的事物還要來得巨大。一生使用了七十幾個名字寫作的葡萄牙詩人佩索阿,就曾說:「理所當然存在的事物無法吸引我,反倒是令人無法置信、不可能的事物,而且還是本質上不可能的事物,才會深深吸引我。」
Thumbnail
2022/12/31
先跟大家說聲新年快樂!希望大家在接下來的一年都能踏上新的旅途,擁有充實、新的收穫。在此,感謝新雨出版社編輯的賞識,邀請本實驗室幫今年一月新書——《夏日送葬》書寫推薦序推給大家。這也是本實驗室第一次為新書書寫實體推薦序,希望文章能幫助大家更能享受這本小說的閱讀,並對文學感到興趣。
Thumbnail
2022/12/31
先跟大家說聲新年快樂!希望大家在接下來的一年都能踏上新的旅途,擁有充實、新的收穫。在此,感謝新雨出版社編輯的賞識,邀請本實驗室幫今年一月新書——《夏日送葬》書寫推薦序推給大家。這也是本實驗室第一次為新書書寫實體推薦序,希望文章能幫助大家更能享受這本小說的閱讀,並對文學感到興趣。
Thumbnail
2022/06/13
「這世界是閉上眼睛的,如果我們不睜開眼睛看向他人,我們是無法建立關係的……。」——芥正彥
Thumbnail
2022/06/13
「這世界是閉上眼睛的,如果我們不睜開眼睛看向他人,我們是無法建立關係的……。」——芥正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真的沒有想到一直在愛書排行榜上的日本文學,出版社竟然再版了!從得知消息之後就與荷包君一直等待著,真的好愛好愛這本書!後來收到諾嘉的閱讀邀請更是震驚以及滿滿的感謝,我非常期待二次造訪夏木書店,再次探索書的的價值。 (先說,可能會稍微暴雷喔。)
Thumbnail
真的沒有想到一直在愛書排行榜上的日本文學,出版社竟然再版了!從得知消息之後就與荷包君一直等待著,真的好愛好愛這本書!後來收到諾嘉的閱讀邀請更是震驚以及滿滿的感謝,我非常期待二次造訪夏木書店,再次探索書的的價值。 (先說,可能會稍微暴雷喔。)
Thumbnail
每當有人知道我喜歡閱讀,總是帶著訝異的語氣對我說:「現在大家都看網路資訊了,會看書的人真的很難得了啊!」或是表明自己有閱讀障礙,露出一副懊惱又佩服的神情。 確實,身為一位年資頗深的嗜讀者,也有感於時代科技的演進,現代人為了講求效率而優先選擇觀看網路上的資訊與影像,至於書本上的文字對許多人而言,是學生
Thumbnail
每當有人知道我喜歡閱讀,總是帶著訝異的語氣對我說:「現在大家都看網路資訊了,會看書的人真的很難得了啊!」或是表明自己有閱讀障礙,露出一副懊惱又佩服的神情。 確實,身為一位年資頗深的嗜讀者,也有感於時代科技的演進,現代人為了講求效率而優先選擇觀看網路上的資訊與影像,至於書本上的文字對許多人而言,是學生
Thumbnail
以往閱讀奇幻小說時,在體驗完書中的奇幻旅程的趣味後,很少會在心中留下令人省思的深意。但我在閱讀《守護書的貓》的過程中,卻常常跟著主角林太郎一起思考……
Thumbnail
以往閱讀奇幻小說時,在體驗完書中的奇幻旅程的趣味後,很少會在心中留下令人省思的深意。但我在閱讀《守護書的貓》的過程中,卻常常跟著主角林太郎一起思考……
Thumbnail
這次來聊一本「書」,它的書名就叫《書》,這算是一本蠻久的出版品了(2015年),不過,《書》沒有跟不上流行的問題,也沒有不時尚的問題,就像它書裡提到的,只有你是否願意靠近它? 書是「被動」傳遞知識的,它沒有按鈕、沒有計分板、沒有酷炫的燈光效果,甚至很多書只是平凡無奇的白紙黑字。需要有人靠近它、打開它
Thumbnail
這次來聊一本「書」,它的書名就叫《書》,這算是一本蠻久的出版品了(2015年),不過,《書》沒有跟不上流行的問題,也沒有不時尚的問題,就像它書裡提到的,只有你是否願意靠近它? 書是「被動」傳遞知識的,它沒有按鈕、沒有計分板、沒有酷炫的燈光效果,甚至很多書只是平凡無奇的白紙黑字。需要有人靠近它、打開它
Thumbnail
閱讀,常常是無盡的旅程。這不只是因為人可能在他的一生會看很多書,而是因為,同樣一本書中,曾經勾引內心的文字,即便閱讀過後,可能仍然在大腦裡徘徊不去,彷彿我們仍然在「閱讀」他。就像尚未定型的記憶,在模糊的回憶中,不時浮現、重疊、拆解、重構,最後變為屬於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閱讀,常常是無盡的旅程。這不只是因為人可能在他的一生會看很多書,而是因為,同樣一本書中,曾經勾引內心的文字,即便閱讀過後,可能仍然在大腦裡徘徊不去,彷彿我們仍然在「閱讀」他。就像尚未定型的記憶,在模糊的回憶中,不時浮現、重疊、拆解、重構,最後變為屬於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書本」成為慾望本體,引發人們的佔有慾、成為悲劇的起因,這樣的故事會長成什麼形狀呢?
Thumbnail
當「書本」成為慾望本體,引發人們的佔有慾、成為悲劇的起因,這樣的故事會長成什麼形狀呢?
Thumbnail
一直以來,人們常常認為如果沒有讀者,作者寫的作品再好,終歸沒有意義。但或許我們都錯了,一部作品有沒有意義,和他有沒有讀者是分開的。強調讀者是意義的來源並不是說一部作品如果沒有人讀,那他就沒有意義。而是在說,一部作品的意義,如果我們沒有去讀,那我們也根本不會知道。
Thumbnail
一直以來,人們常常認為如果沒有讀者,作者寫的作品再好,終歸沒有意義。但或許我們都錯了,一部作品有沒有意義,和他有沒有讀者是分開的。強調讀者是意義的來源並不是說一部作品如果沒有人讀,那他就沒有意義。而是在說,一部作品的意義,如果我們沒有去讀,那我們也根本不會知道。
Thumbnail
閱讀,常常是無盡的旅程。這不只是因為人可能在他的一生會看很多書,而是因為,同樣一本書中,曾經勾引內心的文字,即便閱讀過後,可能仍然在大腦裡徘徊不去,彷彿我們仍然在「閱讀」他。就像尚未定型的記憶,在模糊的回憶中,不時浮現、重疊、拆解、重構,最後變為屬於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閱讀,常常是無盡的旅程。這不只是因為人可能在他的一生會看很多書,而是因為,同樣一本書中,曾經勾引內心的文字,即便閱讀過後,可能仍然在大腦裡徘徊不去,彷彿我們仍然在「閱讀」他。就像尚未定型的記憶,在模糊的回憶中,不時浮現、重疊、拆解、重構,最後變為屬於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我要承認,睡前把看了四分之一的《熱帶》留在民宿床頭櫃上的時候,我有擔心了一下隔天它會不會消失。 故事中也有一本《熱帶》,作者是佐山尚一,出版三十年以來,不僅很難找到書,甚至相傳沒有人能夠讀完它。於是少數幾個曾經讀過那本書的讀者在「沈默讀書會」 之外又另外成立了讀書會,試圖紀錄拼湊大家記憶中的情節來
Thumbnail
我要承認,睡前把看了四分之一的《熱帶》留在民宿床頭櫃上的時候,我有擔心了一下隔天它會不會消失。 故事中也有一本《熱帶》,作者是佐山尚一,出版三十年以來,不僅很難找到書,甚至相傳沒有人能夠讀完它。於是少數幾個曾經讀過那本書的讀者在「沈默讀書會」 之外又另外成立了讀書會,試圖紀錄拼湊大家記憶中的情節來
Thumbnail
去年,我在Netflix上看了改編自森見登美彥老師的小說、湯淺政明導演的動畫《四疊半神話大系》,跟隨著高中生主角一次次地選擇不同的社團、經歷大大小小相似卻錯置的事件,最終迎向早在第一話就揭示的大結局。在今年甫出版的新作《熱帶》中,主角一樣從他四疊半的書房出發,展開一段關於「閱讀」的奇幻旅程。
Thumbnail
去年,我在Netflix上看了改編自森見登美彥老師的小說、湯淺政明導演的動畫《四疊半神話大系》,跟隨著高中生主角一次次地選擇不同的社團、經歷大大小小相似卻錯置的事件,最終迎向早在第一話就揭示的大結局。在今年甫出版的新作《熱帶》中,主角一樣從他四疊半的書房出發,展開一段關於「閱讀」的奇幻旅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