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能過得開心一點嗎? 」媽媽問明。
故事開始在電車,明的腳邊,有個粉紅色的行李箱……
這在開頭一不小心就會忽略的片段,或許是故事的結局。
改編自日本1988年的巢鴨兒童遺棄事件,《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是導演是枝裕和的經典代表作品,片中男主角柳樂優彌亦憑此片獲得2004年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坎城影帝。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是一部平靜卻悲傷、輕巧卻沉重的電影。沒有拳打腳踢、沒有歇斯底里、也沒有驚心動魄,只有日復一日的早晨、寧靜的夜晚,還有四個不屬於這世界的孩子。
為什麼說不屬於這世界呢?
不能上學、不能出門、不能被其他親戚知道,我想這世界除了他們彼此,再也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了吧,就彷彿他們不屬於這世界一樣。不過儘管如此,電影裡的一切都是那麼平淡自然,但也許,孩子的身體、心靈、教育,早就已經滿目瘡痍。
這個電影的劇情分配,小孩的篇幅幾乎佔了九成以上,不知道拍攝當時有沒有遇到甚麼很失控的情況xd很佩服演員跟劇組啊!整部電影的呈現很自然,不會有很刻意要完成某個動作的感覺~(演小雪的清水萌萌子超可愛!好像我的大叔至安的小時候,不過上網一查,發現他現在已經23歲了呀!!)
另外男主角明(柳樂優彌)不愧是獲得坎城影展的影帝,年僅14歲卻有如此細膩的演出。劇中他因為家庭背景不得不變得成熟,扛下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但從他嚷嚷著不會數學,跟媽媽撒嬌的時候;還有他想拋下照顧弟妹,奔向外面世界的時候,我都不禁感到心酸心疼,再怎麼被媽媽指望,他終究也是個正在成長、正在探索世界的小孩。
昨天再看一次,才不到五分鐘,就看到好多伏筆,像是開頭被我遺忘的片段、母親告訴房東「明是個用功的好學生、跟先生很像、只有他們兩個住在這裡」,還有明不停關心、摸行李箱等等,剛開始看似是再日常不過的家庭生活。
不過接著的半個小時,從很多細節會發現,明有時比媽媽更成熟,雖然媽媽會去工作賺錢,但對於家中照顧孩子或是生活起居的事情,她其實並不在意,也不願意負責,只是指望明,把照顧的責任都託付在他身上。
其中一段讓我印象很深刻,要出門工作的媽媽邊打扮邊問明晚餐要煮什麼,就是這樣一句看似日常的對話,卻讓我心揪了一下,瞬間明白劇中12歲的大哥明,早就習慣打理所有家裡的大小事。
這部電影就是這樣,平平淡淡、輕輕柔柔,卻紮實的告訴你悲傷的事實。
然後是媽媽離開家裡後。隨著時間過去,在別的地方有新家的她,越來越少寄錢回家,最後一次寄錢,是小妹過世隔天。我想對他們來說,不管是物質或心理上,那些錢已經沒有意義了。
(題外話,明真的成熟到讓人想哭,聖誕節會買蛋糕、過年會假裝媽媽發壓歲錢,讓弟弟妹妹有過節氣氛,怎麼這麼暖心!)
對於拋下孩子展開新生活的媽媽,任誰都會集力譴責,但當我在後段看到明留下和媽媽在前段一樣的淚水時,卻突然覺得媽媽是不是也是精疲力盡?我想這兩個畫面是導演刻意的安排吧,不禁讓人省思造成這樣的悲劇究竟是媽媽的錯?漠視一切的路人(房東)的錯?又或者是整個社會制度的錯呢?
另外還有一個我印象深刻的場景,就是那個通往超商的樓梯,讓我想到寄生上流裡暗喻社會階級的樓梯。和《寄生上流》一樣,無人裡的孩子爬上樓梯,彷彿就是進入充滿新鮮、美好、希望、有趣的世界,與他們生活的地方截然不同。
看完這部電影的下午,我和家人一起吃仙草消暑,老實說我還真的有點吃不下,一想到也許在不遠處某個無人知曉的地方,有人連下一餐都還沒有著落,就難以下嚥。覺得自己能安全長大到現在,真的很幸福而且很不容易啊!社會上有些事情就是那麼令人痛心卻又無能為力,像是這部電影和《螢火蟲之墓》,對於許多還來不及長大就凋零的生命,總是覺得很揪心。雖然還沒有多大的能力幫助這些,但我想我現在能做的,就是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增加更多令人難過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