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滿愛與恨、事實與謊言、見證與遺忘的《盲眼刺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這是我第一次讀 Margaret Atwood,緣起於日前看到一份「時代雜誌百大英文小說」,Margaret Atwood 唯一上榜的書便是《盲眼刺客》,於是就想以此為進入這位加拿大女作家世界之鑰。當下直接向圖書館預約,並刻意讓自己在對一位作者的認識為「零」的情況下(不先做功課瞭解其人其事),嘗試不具先入為主印象式的閱讀。拿到書後也先不管封面和封底上寫什麼,直接進入正文,導讀和推薦全都先略過,作者和譯者簡歷亦一概不知。

從摸不著頭緒開始,放緩速度、細嚼慢嚥,逐漸體會出 Margaret Atwood 文質之高和思路之精。帶著些許後設小說型態的設計,她讓書中有書、故事中有故事,彼此縝密層層套疊,卻又在卷首就直接破題,最後讓結局不比沿途逶迤而下的奇險更引人入勝。正看宛如《紅樓夢》或《蘿莉塔》之破題直敘法,側看又是《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般的虛實交錯,能讓讀者同時活絡演繹推理與歸納見證的腦細胞,具備雙重效果。

我相信大多數的讀者,讀到大約 3/4 之後大概就能猜出六七分了。其實我中間曾想過一版劇情是比原書更暗黑的,原書只算我的「子集」。但畢竟 Margaret Atwood 也未真要把書寫成推理或黑色小說,沒有預定類型與章法卻能叫讀者欲罷不能那才是真上乘。我當然不會在這裡爆雷破梗,我連「前情提要」或「大綱簡述」都不想寫,因為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樣,在對故事內容毫無所知的白紙狀態下自行去體驗虐心的過程。

對我而言,最特別的是這幾天來曾在我胸中不斷重塑觀點的意識折返過程。本來進入下集後,我覺得此書厲害在於用奇險、推理等元素來裹覆作者的左派思想,諸如反戰、對抗威權和關懷弱勢等理念都在書中有所述及。但接近尾聲時我卻又推翻了前日想法,畢竟值此民智普開年代,此類左翼論述已然氾濫,也許 Margaret Atwood 並沒有想太多,她只是把個人日常信念順手植栽於作品中,而非刻意去灌溉養分。

此前我對她雖然徹底不熟,但至少有常逛書店的人都知道,她肯定是此間暢銷作者,否則近幾年不會有那麼多作品出現在架上。對如此享有盛名的小說家而言,招數不能用老,故事本身才是重點。由此來看,《盲眼刺客》之所以耀眼奪目,是因為它不必靠公式、教條或大字大路就能扣人心弦,而且不失優雅與餘韻。毫無疑問地,此書已預約我的年度愛書榜后冠。

闔上書頁後,我不禁想像若將此書拍成電影,那該用何種風格才能忠於原著呢?短短兩個小時要交代牽纏四代的春秋雲煙,當中有著花團錦簇的霓裳鬥爭、奇幻冒險與塵世悲涼。David Lynch 是首位浮現在我腦海的導演,Darren Aronofsky 也夠格。也許有天等得到吧?

來首切題的歌,Damien Rice 的〈The Blower's Daughter〉。不論有意無意,這本小說裡所有人都免不了成為 "blower"(吹牛者),看書時我經常重複播放這首歌來培養氣氛,就像書中的忠僕蕾妮所說:「你總得面對音樂」。只不過,這些音樂裡面沒有神聖莊嚴,卻爬滿愛與恨、事實與謊言、見證與遺忘的蜿蜒小調音符。對了,這首歌是電影《Closer / 偷情》的主題曲,那是我最愛電影之一,導演是拍過經典名片《畢業生》的 Mike Nichols,可惜他已過世,進不了我的選導名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白的窩的沙龍
71會員
257內容數
2015 年夏末,台灣最知名的披頭四達人馬世芳連續第三年帶團去英國,走訪披頭四相關景點,可謂道道地地難得的搖滾樂進香團。我看了兩年,也盼了兩年,終於在這年初下定決心去報名,圓我身為披頭四粉絲的一個大夢。
小白的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一個月內連看五本!
Thumbnail
2025/04/28
一個月內連看五本!
Thumbnail
2025/04/18
我敢說少了我們,世界會相當美好。
Thumbnail
2025/04/18
我敢說少了我們,世界會相當美好。
Thumbnail
2025/03/19
2025/03/19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與書友閒聊,提及日前隨手買了《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雖然原本不識,然而讀了很喜歡。她詢問你如何從書架上發現這本從來不認識的書?當時有什麼特別狀況引起你的注目嗎? 說穿了只是緣分。看過一些安.泰勒的小說,她專寫巴爾的摩女人故事,精微細緻,不同個性、背景的女人各有遭遇,滿有意思。男作家筆下的巴爾的摩
Thumbnail
與書友閒聊,提及日前隨手買了《巴爾的摩事件的真相》,雖然原本不識,然而讀了很喜歡。她詢問你如何從書架上發現這本從來不認識的書?當時有什麼特別狀況引起你的注目嗎? 說穿了只是緣分。看過一些安.泰勒的小說,她專寫巴爾的摩女人故事,精微細緻,不同個性、背景的女人各有遭遇,滿有意思。男作家筆下的巴爾的摩
Thumbnail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 Alice Munro,被譽為短篇故事創作大師⋯⋯ 她的小說: “The Bear Came Over the Mountain” ,後來被改編拍成電影,取名 *Away From Her (中譯:柳暗花明 ),是一部難得有關老人的愛情電影,原來戀愛並非是年輕人的專利啊!
Thumbnail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 Alice Munro,被譽為短篇故事創作大師⋯⋯ 她的小說: “The Bear Came Over the Mountain” ,後來被改編拍成電影,取名 *Away From Her (中譯:柳暗花明 ),是一部難得有關老人的愛情電影,原來戀愛並非是年輕人的專利啊!
Thumbnail
<盲眼刺客>由兩個部分穿插進行。第一部分是女主角的暮年回憶錄,第二部分則是一本書中書。這兩個部份分別寫出了一個女性在那個時代中的不同面貌。一個是為人所知的、資產階級女子的生命,某種張愛玲式的蒼白。另一個則是隱藏在階級面具之下,拿開後我們看見了類似鐵達尼號中凱特溫絲蕾般的激情與勇氣。
Thumbnail
<盲眼刺客>由兩個部分穿插進行。第一部分是女主角的暮年回憶錄,第二部分則是一本書中書。這兩個部份分別寫出了一個女性在那個時代中的不同面貌。一個是為人所知的、資產階級女子的生命,某種張愛玲式的蒼白。另一個則是隱藏在階級面具之下,拿開後我們看見了類似鐵達尼號中凱特溫絲蕾般的激情與勇氣。
Thumbnail
去年底在我家附近街角的獨立書店「逃逸線書室」買了翻譯名家宋瑛堂——曾看過幾本他的譯作,包含前不久才讀完的《內景唐人街》(Interior Chinatown)...
Thumbnail
去年底在我家附近街角的獨立書店「逃逸線書室」買了翻譯名家宋瑛堂——曾看過幾本他的譯作,包含前不久才讀完的《內景唐人街》(Interior Chinatown)...
Thumbnail
幸運借到諾貝爾文學獎新科得主的小說、進而追看該小說翻拍的電影大受震撼; 緣分搶到野田秀樹舞台劇票、看劇後有感海量台詞須用功咀嚼消化,下單原文劇本書; 開展第一天看展,意外遇見皆川明現身、加入他帶領的導覽,遂找來他的著作、讀出我所不知的大師的另一面... 因此寫成這篇雜燴、拼貼般的讀書看劇看展感想。
Thumbnail
幸運借到諾貝爾文學獎新科得主的小說、進而追看該小說翻拍的電影大受震撼; 緣分搶到野田秀樹舞台劇票、看劇後有感海量台詞須用功咀嚼消化,下單原文劇本書; 開展第一天看展,意外遇見皆川明現身、加入他帶領的導覽,遂找來他的著作、讀出我所不知的大師的另一面... 因此寫成這篇雜燴、拼貼般的讀書看劇看展感想。
Thumbnail
看到書名,沒有多想,直覺反應就是在講封面上這個藍衣小女孩的故事。深入閱讀後,才發現這本書神祕感十足,無論是封面上站在窗前的模糊人影、蝴蝶頁那位身穿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服飾的女人,或是社區居民對那幢黃色房子裡「神祕女郎」的議論紛紛,都成功吸引大小讀者跟著圖文線索,渴望了解更多關於「她」的故事。
Thumbnail
看到書名,沒有多想,直覺反應就是在講封面上這個藍衣小女孩的故事。深入閱讀後,才發現這本書神祕感十足,無論是封面上站在窗前的模糊人影、蝴蝶頁那位身穿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服飾的女人,或是社區居民對那幢黃色房子裡「神祕女郎」的議論紛紛,都成功吸引大小讀者跟著圖文線索,渴望了解更多關於「她」的故事。
Thumbnail
帶著些許後設小說型態的設計,Margaret Atwood 讓書中有書、故事中有故事,彼此縝密層層套疊,卻又在卷首就直接破題,最後讓結局不比沿途逶迤而下的奇險更引人入勝。
Thumbnail
帶著些許後設小說型態的設計,Margaret Atwood 讓書中有書、故事中有故事,彼此縝密層層套疊,卻又在卷首就直接破題,最後讓結局不比沿途逶迤而下的奇險更引人入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