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系列文章序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0年, 全世界壟罩在covid的威脅下
有部分的人失去了賴以為生的工作
有部分的人在第一線跟病毒奮鬥
我很幸運, 仍然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同時也沒有房貸車貸學貸等負債
但也是因為covid造成了工作內容的貧乏
除了固定的基本工作內容外
一些相對積極進取的工作行為都已被擱置
這時, 人難免會覺得生活乏味
加上幾乎都待在家裡
因此不斷看到百百種新型態的生活嘗試
例如有些朋友開始學習烹飪
有些重拾了小時候學習的樂器
我, 選擇了重新把以前看過的投資書籍, 全部在看一次
相信一定會有人想問, 為什麼要做這種事情? 這樣不是很浪費時間嗎?
【這要從閱讀習慣說起】
自學生時代起
父母老師灌輸的念書方式就是, 把教科書念好
行有餘力再去看課外讀物
但也不會太過於鼓勵看課外讀物
因此我觀察大部分的人, 包含高學歷者, 對於課外讀物的閱讀習慣
確實是可以用"稀有"來表示
看到這一定會有人反駁, 我每周都會固定看商周, 也會看些理財月刊
怎稱我沒有經常閱讀習慣呢?
在我看來, 報章雜誌類的, 屬於"新聞"類沒有經過消化整理後的文章
書籍, 有其自成一格的邏輯, 是作者嘔心瀝血將畢生功力撰寫出來的
兩者文字力量有差, 讀者可以吸收到的東西有差
當然, 如果讀者願意每天固定剪報、固定摘錄特定作者的雜誌文章
那形成一定數量後, 從中找尋該作者的思考脈絡並學習之
這自然也是可以稱之為經常閱讀
但我相信, 大部分的朋友, 更多的選擇方式是快速掃過去之後, 就放置不理
回到本段落一開頭
在30歲前, 我在大學與研究所, 從一個對財報對企業經營對產業完全陌生的學生
透過大量教科書+課外讀物學習, 以及課後實習
加上大概3-4年左右的工作經驗
確實學到了十分龐雜的資訊
當然很幸運的能仰賴學歷開始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但在這幾年的摸索下, 對於職場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也因此打算重新回歸初心
把以前看過的東西重新拿出來再看一次
經過這麼多年的涵養
有些東西看過去, 確實跟以前看的時候有了很不一樣的感受
講了這麼多, 回歸正題
本系列文章, 將會以我有興趣的書籍進行書摘
書摘的方式很多種,
其一當然是心得, 把整本書看完之後, 用自己的話講一段大概2-300字左右的心得
這個方式是大部分人常用, 但我比較不太偏好的方式
原因無他, 我看書重點在啃盡這本書的所有內容, 而非只是當下我學到什麼
因此我選擇了其二的方法, 段落式摘要
這種方式比較無趣, 但我比較能學到東西, 事後重新再讀起, 也比較能快速掌握到
這樣之後若需要找尋記憶片段時
可以快速從中找到可能會有不同想法的地方
但這樣的缺點是, 耗時
講了這麼多, 就是紀錄一下當下的情緒
曾經看過的書真的非常的多, 也不太可能一一摘錄
【總之, 盡力就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大教授: 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這篇商周的文章, 看了心有戚戚焉 雖然這樣說很自大 但小弟我確實是有過類似的經歷 雖然沒文中女主角這麼猛, 7個學期都是書券 但也是曾經高中全校第一名、大學全班第三名過 不過呢, 這種"優異"表現 通常只會曇花一現 原因很簡單 因為, 我拿到書券後, 覺得
分割(Stock Split)與反分割(Reverse Stock Split) 這兩個名詞對於台灣的投資人而言 想必是十分陌生的 反而是有關注美國股市的投資朋友 三不五時就會聽到這個名詞 那這兩個名詞, 到底所指為何? 經我觀察 國外(英文為主)討論的文章十分的多 惟中文的討論卻經常有偏頗 認為
企業投資如何看待專利交易? 前言 在這篇文章開始前說個幾句 小弟我本來是打算設定這篇文章的標題為"創投家"如何… 但坦白而言 儘管我跟我幾位在創投擔任AO的朋友 對於專利交易的相關風險與對應策略, 皆有相當程度的認同 但創投的MD或GP能否有這樣的認知 坦白說, 我們幾個私底下聊過, 有些感受不到
延續第3篇, 用元照出版社出的企業併購理論與實務這本書 討論另一個議題: 集團控制公司的誠信義務(或稱 信義義務) 書中用的案例是阿里巴巴併購高鑫案 高鑫是潤泰集團在大陸大潤發的公司 以每股6.5港元, 出售每股市價8.6港元的高鑫持股 且因高鑫並非由潤泰集團控股公司- 潤泰全球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有
今天剛好拜讀企業併購理論與實務這本書 這本書是元照出版、方嘉麟教授主編、針對併購實務的法律議題著作 不得不說, 是M&A從業人員值得一看的好書 M&A是一個很複雜的學問 他包含了財務、法律、稅務、策略、人資等多方領域的綜合探討 並不是能單純由一個學門能解釋清楚的學問 小弟有幸於台大就學期間, 學習邱
Q: 特別股是什麼? 他跟普通股有什麼差異? A: 這題用google應該可以找到非常多討論的文章 假若今天已經是掛牌上市的公司所發行的特別股 (例如各大型公司發的那些) 通常不外乎就是針對: (1)存續期間; (2)股息累積; (3)轉換權利; (4)投票權 進行不同的設定 然後, 因為特別股的求
台大教授: 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這篇商周的文章, 看了心有戚戚焉 雖然這樣說很自大 但小弟我確實是有過類似的經歷 雖然沒文中女主角這麼猛, 7個學期都是書券 但也是曾經高中全校第一名、大學全班第三名過 不過呢, 這種"優異"表現 通常只會曇花一現 原因很簡單 因為, 我拿到書券後, 覺得
分割(Stock Split)與反分割(Reverse Stock Split) 這兩個名詞對於台灣的投資人而言 想必是十分陌生的 反而是有關注美國股市的投資朋友 三不五時就會聽到這個名詞 那這兩個名詞, 到底所指為何? 經我觀察 國外(英文為主)討論的文章十分的多 惟中文的討論卻經常有偏頗 認為
企業投資如何看待專利交易? 前言 在這篇文章開始前說個幾句 小弟我本來是打算設定這篇文章的標題為"創投家"如何… 但坦白而言 儘管我跟我幾位在創投擔任AO的朋友 對於專利交易的相關風險與對應策略, 皆有相當程度的認同 但創投的MD或GP能否有這樣的認知 坦白說, 我們幾個私底下聊過, 有些感受不到
延續第3篇, 用元照出版社出的企業併購理論與實務這本書 討論另一個議題: 集團控制公司的誠信義務(或稱 信義義務) 書中用的案例是阿里巴巴併購高鑫案 高鑫是潤泰集團在大陸大潤發的公司 以每股6.5港元, 出售每股市價8.6港元的高鑫持股 且因高鑫並非由潤泰集團控股公司- 潤泰全球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有
今天剛好拜讀企業併購理論與實務這本書 這本書是元照出版、方嘉麟教授主編、針對併購實務的法律議題著作 不得不說, 是M&A從業人員值得一看的好書 M&A是一個很複雜的學問 他包含了財務、法律、稅務、策略、人資等多方領域的綜合探討 並不是能單純由一個學門能解釋清楚的學問 小弟有幸於台大就學期間, 學習邱
Q: 特別股是什麼? 他跟普通股有什麼差異? A: 這題用google應該可以找到非常多討論的文章 假若今天已經是掛牌上市的公司所發行的特別股 (例如各大型公司發的那些) 通常不外乎就是針對: (1)存續期間; (2)股息累積; (3)轉換權利; (4)投票權 進行不同的設定 然後, 因為特別股的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目前這個月可以月休3天,真的很感恩,所以休假日覺得還是看一下書,補一下腦,在我國高中開始,家中因為經濟狀況不是很好,所以對於錢的使用,必須錙銖必較,不太敢花錢,直到近幾年開始才捨得偶爾買好一點的東西。 開始學習理財投資,這本書內容充足,寫了一些方法,增加正職之外的收入
出社會後,我漸漸偏愛閱讀散文,一方面是被各種雜事以及電子用品瓜分了閱讀的時長,小說老是看到一半就停下來,過了好久後終於想到那本未讀完的書,再看竟已忘了大半情節,只能重投開始,這樣來回幾次之後就會放棄那本書;另一方面是再選擇想閱讀的散文時我會先考慮作者的職業或是我對這個人的好奇心,這樣在邊讀作者的文字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Thumbnail
最近跟朋友討論職涯發展與習慣養成時,聊到自己如何長期保持閱讀的習慣。
Thumbnail
培養閱讀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作者分享了他在不同階段所讀的書對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選擇困難是資訊洪流時代的必然,關鍵字搜尋後跳出一堆文章,到底那個可信?那篇合適?沒有標準答案且因人而異。英文學習沒有捷徑,只能踏實行之,既要有字彙量又要懂文法,尤其是還得用英文寫出文章時。學習過程不會都是快樂的,難免有壓力,但學習有所得的成就感是充實的。我試著分享自身的英文學習歷程、方法與工具書,以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Thumbnail
有句話說,「讀過的書,記得的是知識,忘記的是氣質」~ 回顧2023一整年,我利用平日上班的搭車時間,藉由閱讀器的方便與輕巧,在通勤時間閱讀了10本書,累計了些知識與氣質。 回頭檢視才發現,這10本書幾乎都是跟財務、金融、理財、創業有關的商業及管理類書籍,期許自己在未來成為一位創業家。
Thumbnail
閱讀,是所有成功人士所具備的特質。這應該是沒有人會否認的道理,但是現代人已經習慣吸收快資訊,很難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一本書,我也不例外。我開始自我反省,自己為何無法靜下心來看一本書,曾經自己對於閱讀有著濃厚的興趣,是什麼改變了自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目前這個月可以月休3天,真的很感恩,所以休假日覺得還是看一下書,補一下腦,在我國高中開始,家中因為經濟狀況不是很好,所以對於錢的使用,必須錙銖必較,不太敢花錢,直到近幾年開始才捨得偶爾買好一點的東西。 開始學習理財投資,這本書內容充足,寫了一些方法,增加正職之外的收入
出社會後,我漸漸偏愛閱讀散文,一方面是被各種雜事以及電子用品瓜分了閱讀的時長,小說老是看到一半就停下來,過了好久後終於想到那本未讀完的書,再看竟已忘了大半情節,只能重投開始,這樣來回幾次之後就會放棄那本書;另一方面是再選擇想閱讀的散文時我會先考慮作者的職業或是我對這個人的好奇心,這樣在邊讀作者的文字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Thumbnail
最近跟朋友討論職涯發展與習慣養成時,聊到自己如何長期保持閱讀的習慣。
Thumbnail
培養閱讀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作者分享了他在不同階段所讀的書對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選擇困難是資訊洪流時代的必然,關鍵字搜尋後跳出一堆文章,到底那個可信?那篇合適?沒有標準答案且因人而異。英文學習沒有捷徑,只能踏實行之,既要有字彙量又要懂文法,尤其是還得用英文寫出文章時。學習過程不會都是快樂的,難免有壓力,但學習有所得的成就感是充實的。我試著分享自身的英文學習歷程、方法與工具書,以
Thumbnail
閱讀對個人成長和學習有著巨大的幫助,從生疏到熟練,閱讀帶給我們的收穫遠遠超過我們所想像的。閱讀讓我們能從每一本書、每一次閱讀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驗,讓我們未知的已知變多。
Thumbnail
有句話說,「讀過的書,記得的是知識,忘記的是氣質」~ 回顧2023一整年,我利用平日上班的搭車時間,藉由閱讀器的方便與輕巧,在通勤時間閱讀了10本書,累計了些知識與氣質。 回頭檢視才發現,這10本書幾乎都是跟財務、金融、理財、創業有關的商業及管理類書籍,期許自己在未來成為一位創業家。
Thumbnail
閱讀,是所有成功人士所具備的特質。這應該是沒有人會否認的道理,但是現代人已經習慣吸收快資訊,很難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一本書,我也不例外。我開始自我反省,自己為何無法靜下心來看一本書,曾經自己對於閱讀有著濃厚的興趣,是什麼改變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