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全世界壟罩在covid的威脅下
有部分的人失去了賴以為生的工作
有部分的人在第一線跟病毒奮鬥
我很幸運, 仍然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同時也沒有房貸車貸學貸等負債
但也是因為covid造成了工作內容的貧乏
除了固定的基本工作內容外
一些相對積極進取的工作行為都已被擱置
這時, 人難免會覺得生活乏味
加上幾乎都待在家裡
因此不斷看到百百種新型態的生活嘗試
例如有些朋友開始學習烹飪
有些重拾了小時候學習的樂器
我, 選擇了重新把以前看過的投資書籍, 全部在看一次
相信一定會有人想問, 為什麼要做這種事情? 這樣不是很浪費時間嗎?
【這要從閱讀習慣說起】
自學生時代起
父母老師灌輸的念書方式就是, 把教科書念好
行有餘力再去看課外讀物
但也不會太過於鼓勵看課外讀物
因此我觀察大部分的人, 包含高學歷者, 對於課外讀物的閱讀習慣
確實是可以用"稀有"來表示
看到這一定會有人反駁, 我每周都會固定看商周, 也會看些理財月刊
怎稱我沒有經常閱讀習慣呢?
在我看來, 報章雜誌類的, 屬於"新聞"類沒有經過消化整理後的文章
書籍, 有其自成一格的邏輯, 是作者嘔心瀝血將畢生功力撰寫出來的
兩者文字力量有差, 讀者可以吸收到的東西有差
當然, 如果讀者願意每天固定剪報、固定摘錄特定作者的雜誌文章
那形成一定數量後, 從中找尋該作者的思考脈絡並學習之
這自然也是可以稱之為經常閱讀
但我相信, 大部分的朋友, 更多的選擇方式是快速掃過去之後, 就放置不理
回到本段落一開頭
在30歲前, 我在大學與研究所, 從一個對財報對企業經營對產業完全陌生的學生
透過大量教科書+課外讀物學習, 以及課後實習
加上大概3-4年左右的工作經驗
確實學到了十分龐雜的資訊
當然很幸運的能仰賴學歷開始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但在這幾年的摸索下, 對於職場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也因此打算重新回歸初心
把以前看過的東西重新拿出來再看一次
經過這麼多年的涵養
有些東西看過去, 確實跟以前看的時候有了很不一樣的感受
講了這麼多, 回歸正題
本系列文章, 將會以我有興趣的書籍進行書摘
書摘的方式很多種,
其一當然是心得, 把整本書看完之後, 用自己的話講一段大概2-300字左右的心得
這個方式是大部分人常用, 但我比較不太偏好的方式
原因無他, 我看書重點在啃盡這本書的所有內容, 而非只是當下我學到什麼
因此我選擇了其二的方法, 段落式摘要
這種方式比較無趣, 但我比較能學到東西, 事後重新再讀起, 也比較能快速掌握到
這樣之後若需要找尋記憶片段時
可以快速從中找到可能會有不同想法的地方
但這樣的缺點是, 耗時
講了這麼多, 就是紀錄一下當下的情緒
曾經看過的書真的非常的多, 也不太可能一一摘錄
【總之, 盡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