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傳奇:匈奴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這也是不太演義的一篇光武傳奇。
先破題。

其實,司馬遷筆下的匈奴國,在劉秀爭霸天下的時候,早就滅亡了。
原本的匈奴國,最終留在漢朝歷史上的,就是五單于之亂。

五單于中的呼韓邪,投降了漢國。

而真正匈奴國的最後一任,應該是郅支單于。
為西域都護甘延壽與副校尉陳湯所誅。

匈奴本是一支游牧民族,在秦漢之交,因為冒頓單于的關係,整合成一個位於漢國北方的巨大國家。
其實我覺得用蒙古帝國的概念,可能容易理解一些。

冒頓是成吉思汗。
而五單于大戰,就是蒙古汗國時代。

郅支單于,其實某方面來說,恢復了匈奴的遊牧特色,並且決定放棄漢國北方的領土,往西方而去。
因為水草疆域,基本上都被「南匈奴呼韓邪」占走了。

呼韓邪的法理依據,跟維護這些法理的軍事力量,都是來自於漢國。

郅支西去,西域諸國的領土概念跟軍事力量,本身是沒有漢國這麼堅定的。
但漢國有派遣軍隊協防。

在愛與正義跟和平的驅使下,駐西域漢國部隊,消滅了「真匈奴」。

簡單說,當時「至少」有兩個匈奴。
一個是依附漢國的匈奴。
一個是比較接近原本天然的匈奴。

有一點既視感吧?

後來存活下來,跟王莽在那邊鬧鬧的,是南匈奴。

附帶一提,當時漢國在國際文書上,就已經稱之為中國了。
中國外面的,當然可以統稱為外國。

漢朝天子,跟後來唐朝的天可汗差不多,都是共主的概念。
你可以想像成聯合國發起人。

這個聯合國的效力有限,西亞地區大部分的國家,只是處於一個知道有你漢國,並沒有加入你的聯合機制。
畢竟歐洲也有歐洲的聯盟。

那也有幾個像常任理事國一樣,重要的大國。
中國自己當然是。
南匈奴也是。
烏孫。
烏桓。
第五席叫做「西域諸國」,很長一段時間,西域諸國的聯盟首領是大宛。

漢國雖然是共主,但是並沒有干涉其他聯合國成員內政的權力。

而幾大理事國之所以為理事國,也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武力可比漢國。
說穿了,要不是漢武帝發起過驚天動地大宛征伐戰,這個聯合國是不會成立的。

但這些國家,並不會搞什麼定期開會討論事項之類的。
大家頂多就是定期遣使貢獻共主國,並且在某些事務上接受共主國的調解。

對,並沒有到「宗主國」的程度。

這是我拉出來看的角度,對漢國本身而言,則其實相當以宗主國自居。
所以才會有王莽篡漢後,對聯合國成員進行過度要求的事情發生。

在這個情況底下,聯合國勢必要崩解的。

前面我們說到了,王莽窮兵黷武在跟南匈奴對戰,引爆了整個亂世。
但王莽到底是個讀書人,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笨蛋。

當時,王莽就採取了大分封策略:呼韓邪的十五個兒子,全部都可以封單于。
誰,願意當新朝的朋友?

其中,有一個受了王莽封號的「孝單于」,也是一個中國書讀得很多。
決定返回大草原,占據前匈奴王庭。
來個名正而言順。

沒想到,過了幾年,擾邊的情況更嚴重,一問之下,這些來鬧的匈奴,竟然全是孝單于的部族。

這顯示出什麼呢?新莽對於十五單于的北方亂世,已經完全失控了。
而經歷十五單于亂世的匈奴,更奇蹟一般的重生,甚至統領了烏桓。

對於沒有文字的民族而言,口頭承諾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不能遵守承諾的領袖,不可能得到部族的信賴。

這個特色,即使在後來的蒙古人身上也很容易見到。

事實上,五單于之亂,如果沒有漢宣帝橫插一手,其實就是郅支單于會重整部族成功而已。

冒頓當年之所以能夠成功,雄才大略三小的先放一邊。
他不重視自己的財產,而重視部族整體的財產,才是令他在游牧民族中能夠得到廣大支持的性格特色。

兩百年下來,匈奴人經過中原文化的洗禮,歷史記憶得到累積的可能性非常大……這個從等一下的例子也可以看出。
意思是,原本他們只需要傳承生活的智慧。

但漢國人的文化習慣,會讓他們開始更多記得「以前發生的事」。

當歷史記憶能夠被累積,人類碰到相同問題時,就能更快找出更好的答案。
這邊有個附加條件是,其他客觀環境的變動不大。

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多元單于之亂,什麼樣的單于能夠更得人心?
對於漢學知識越豐富的匈奴人,越容易找出答案。

這跟劉秀決定要做一個什麼樣的皇帝,是差相彷彿的。

亂世群雄,每個人的答案不同。
十五單于,每個人的答案也不同。

而百姓,將會進行選擇。

這邊是說明一下,匈奴比漢國更快恢復實力的部分。

差不多就是王莽死亡前後,匈奴又成為了北方大部族。
而更始帝劉玄登基之後,其實也一度派人北上,告知匈奴恢復漢制。

但單于表示:「漢匈本是兄弟之國,匈奴遭亂,幸得漢宣帝相助保存一脈,所以我們敬重漢宣帝,稱臣。這幾年漢國大亂,被王莽篡位,我們不也出兵攻打了王莽嗎?」
「如果不是我們激發了天下人思漢之心,你們的皇帝可以登基嗎?所以,同樣的道理,現在不是『恢復漢制』,而是你們應該對我大匈奴稱臣!」

劉玄怎麼回答?還來不及回答,赤眉就滅了他啦。

而彭寵能夠邀到匈奴兵,那肯定是低頭了。
問題是,彭寵只是漁陽太守,是燕王,他低頭能換來的支援,自然有限。

雖然《後漢書》沒寫,劉秀肯定也是一個「稱臣?荒謬!」的態度。

所以,才有了匈奴擁立的天子,盧芳的誕生。

盧芳是安定三水人,「詐自稱武帝曾孫劉文伯」。
其實在《後漢書》上,王郎也是「詐稱真子輿」。

但在演義體底下,我不會直接說他們詐稱。

這種詐稱,有超過八成的可能性,是後來劉秀政府宣布的。
對當時的人來說,就是武帝曾孫劉文伯跟成帝之子劉子輿。

很多人都是信之不疑的。

一句「詐稱」,有提出半點證據嗎?
其實沒有的。

但盧芳關於自己的祖譜,交代得大概比中山靖王之後還差。
盧芳都跟安定百姓說,自己的爺爺,是巫蠱之禍時,漢武帝皇后的三子。

雖然盧芳的故事漏洞百出,但覺得他是「不凡之人」的地方豪族,也是不少。
特別三水這個地方,是移民地,漢代稱之為「屬國」。

承上,當作聯合國難民營來看吧。

待到王莽末年,天下大亂,三水地區的各國百姓為求自保,就推舉了盧芳出來當領袖。
怎麼說也是個漢氏宗親,在這「新莽當亡,劉氏當興」的時刻,盧芳自是當仁不讓。

這邊要再次強調,其實更始政權,並不像劉秀主線故事裡面講得那麼不堪。
隨著《後漢書》描寫範圍的擴大,我們完全可以看出:

其實更始政權統一天下了。

更始帝的使者,北至匈奴,南抵交阯。
收吳越,降山東。
平河南,定關中。
入蜀漢,通西涼。

西涼入口的安定,盧芳也接受了招降。

當時大家還沒什麼自己幹的想法,除了巴蜀公孫述,只有兩個天子跟更始帝對著幹。
可等到赤眉入長安,時代就改變了。

怎麼變的?【中場休息】提過了,不再贅敘。

總之這時候,三水的豪族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其實也沒多大膽,對當時的人算是共識。

「手裡有劉氏,人人可以當皇室。」

大家三下五除六,就先擁立盧芳當個西平王上將軍了。
怕你看到忘,盧芳是降漢之後的名字,西平王上將軍的名字,這時候叫做劉文伯。

為什麼只是封王呢?
以結果論來看,其實就是三水豪族打算「留一手」給匈奴。

故事設定是這樣的。
漢國混亂,劉氏宗親西平王劉文伯來投靠匈奴,請求政治庇護。

匈奴決定像當年漢宣帝擁立呼韓邪一樣,擁立這個劉氏之王為帝。

劉文伯前往匈奴王庭,接受單于封賞成為皇帝。
你別說,單于是很認真的。

光是封個空頭皇帝誰不會?

匈奴立刻派出使者,說服五原郡跟朔方郡的割據群雄,歸於這支「北漢」之下。
史書沒有這種說法,大漢本位主義開什麼玩笑。

可被你漢朝養的匈奴,都可以叫南匈奴了。被匈奴養的漢國,為啥不能叫北漢呢?

有些事情就是春秋筆法,比如說,《後漢書》稱建武四年,匈奴遣使與河套群雄和親,通告。
建武五年,這些人才願意前往王庭迎接劉文伯。

你說匈奴是用嘴巴通告,還是用弓箭通告?
少不得是要打上幾架的。

但這河套一漢,並沒有正式出兵攻打中國。

匈奴當時國力是很強的,除了擁有河套漢國,東邊的烏桓,鮮卑,也都是大匈奴聯合組織下的一員。
不進攻中國,但是不停擾邊的情況,跟漢初冒頓單于時期也頗有相似。

事情不明顯,但答案可能很簡單。

劉秀向匈奴臣服了。
史書絕對不會這樣寫,就像史書不會寫,劉邦臣服於匈奴。

臣服的要件,永遠只有一個,就是誰向誰繳稅。
我一邊繳稅給你,一邊說我是你的主人,不過就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而已。

看漢文帝時,匈奴給漢朝的文書就很清楚。
「天所立匈奴大單于敬問皇帝無恙。」

單于是國家領袖。
皇帝也是國家領袖。

但誰是天子?
顯然是單于。

誰是盟主這件事,由於秦朝之後的國際關係,跟春秋戰國大不相同。
大家不會在一起會盟,只是派派使者往來。
幹話翻譯任人,大概意思正確而已,逐字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我才會說,要件只有一個。
但這個要件也是可以很阿Q的。

遣使進貢。

八是,人家只是來交易的。
我帶一批東西來,你送我一批帶回去。

為了交易順利,有一部份是純粹的禮物。

這個人類幾千年來都八九不離十的交易關係,怎麼界定主從?
在大漢聯合國底下,凡是有來遣使進貢的國家,大漢就會派駐部隊給你。

來協助進貢的政府維持統治權。

所以我說這是繳稅。

要注意的是,這是大中國規矩。
尊奉匈奴單于為王的部落,匈奴並不會派駐部隊給他們。

大草原的信賴關係跟統治關係,與大中國不盡相同。

你臣服我,你有難,我幫助。
你臣服我,我有需要,你幫助。

所以中國的士人說,匈奴以「利」為先,不講禮義。
人家的禮義跟你不一樣就叫不講了。

「六年,始令歸德侯劉颯使匈奴,匈奴亦遣使來獻,漢復令中郎將韓統報命,賂遺金幣,以通舊好。」
「而單于驕踞,自比冒頓,對使者辭語悖慢,帝待之如初。」

能夠講到原本要求劉秀稱臣的匈奴遣使來獻,這劉颯還不該大紅大紫一番?
偏偏只留了這個名字,再無記載。

而我們也看到,單于還是跟劉秀耍大牌。

反過來想,劉秀只要像當年劉邦一樣,遣使進貢匈奴,匈奴不發起大型戰爭,跟劉秀和平共處,不是更靠譜嗎?
今天,盧芳如果是一個有野心的梟雄,劉秀對匈奴放低身段,盧芳自然該要大做文章。

可他不是。

即使不往後看,盧芳一開始就是被挾制的傀儡皇帝。
對匈奴來說,劉秀稱臣了,也繳錢了。

難道還要廢了這個部族長,把他的牛羊給另一個族長嗎?

大中國合理,大草原不合理。

反過來又翻過去,我想說的是,劉颯去稱臣,不代表劉秀從此只能當匈奴大聯盟的一員。
這叫做「外交的藝術」。

不過實在太長了……
簡單結個尾。

時間點上,劉秀平定幽州,跟匈奴平定河套幾乎是同時的建武五年。
而在光武帝紀裡,寫建武六年底盧芳自稱天子。

這裡的妙處是,建武六年,劉秀軍幾乎平定了除西部以外的中國地方。
也開始跟各地遣使往來。

所以我不會認為這裡是筆誤。

正確來說,是劉秀的戰爭已經打到一個程度,接著開始進行外交戰。
劉秀爭取到了自己的國際地位,而盧芳則出來表態:「我才是中國。」

請大家尊重一個中國原則。

結局自古皆然……最後被承認的當然是大中國。
怎麼會是小中國呢?

所以最後被匈奴捨棄的盧芳,只好投向祖國統一的懷抱。
什麼漢氏宗親劉文伯的名字,自然不能再用了。

不過,這件事還要很久以後才會發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0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11
【光武傳奇】的演義篇章,就到這裡結束了。 四十五回,十六萬字。 突然的完結。 我想要不透過我的文字,來呈現出「統一天下」這件事的荒謬感。 犧牲,屠殺,空虛。 一切都沒有變得比較好,從來不會比較好。 不管統一的是秦始皇,劉秀,或是晉武帝司馬炎。 希望有興趣的你,能陪著我一起繼續往未來前進。
2021/09/11
【光武傳奇】的演義篇章,就到這裡結束了。 四十五回,十六萬字。 突然的完結。 我想要不透過我的文字,來呈現出「統一天下」這件事的荒謬感。 犧牲,屠殺,空虛。 一切都沒有變得比較好,從來不會比較好。 不管統一的是秦始皇,劉秀,或是晉武帝司馬炎。 希望有興趣的你,能陪著我一起繼續往未來前進。
2021/09/10
來到歷史之壁的面前,不需要太多裝飾。 即使我們每次都希望關羽能夠逃出生天,希望茱麗葉不要錯過羅密歐。 劉秀終將一統天下。 最後要留給大家的,只是一個問題:劉秀成功了,他會是一個好皇帝嗎? 好或不好的定義是什麼呢?一個皇帝能做的又是什麼呢? 當我們總是把功過歸於領袖,那麼歷史將永遠不會讓我們學到教訓。
Thumbnail
2021/09/10
來到歷史之壁的面前,不需要太多裝飾。 即使我們每次都希望關羽能夠逃出生天,希望茱麗葉不要錯過羅密歐。 劉秀終將一統天下。 最後要留給大家的,只是一個問題:劉秀成功了,他會是一個好皇帝嗎? 好或不好的定義是什麼呢?一個皇帝能做的又是什麼呢? 當我們總是把功過歸於領袖,那麼歷史將永遠不會讓我們學到教訓。
Thumbnail
2021/09/09
前進!前進! 天下一統,只餘成蜀。 可惜,此時能出征的大將,已經屈指可數。 除了先逝的,更多人需要擔負起鎮守地方之責。 創業維艱,守成更是不易。 蛇無頭不行,擒賊,自是要先擒王! 漢軍兵分兩路,直指成都,但不幸的是,對方,更了解這句話的真意……
Thumbnail
2021/09/09
前進!前進! 天下一統,只餘成蜀。 可惜,此時能出征的大將,已經屈指可數。 除了先逝的,更多人需要擔負起鎮守地方之責。 創業維艱,守成更是不易。 蛇無頭不行,擒賊,自是要先擒王! 漢軍兵分兩路,直指成都,但不幸的是,對方,更了解這句話的真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接受招安的霍去病大軍渡過黃河後,與渾邪王軍隊終於接上了頭。 不知是匈奴人被打出了「恐霍癥」,還是群龍無首的休屠部被這陣勢嚇哆嗦了跟老領導一樣又變主意了,現場突然出現了大量的不願投降者,眾多的匈奴兵開始呼呼的往回跑,局勢極其混亂。 在這個緊要關頭,霍去病再次展示了極其冷靜果敢的過人素質,先是派精銳突入
Thumbnail
接受招安的霍去病大軍渡過黃河後,與渾邪王軍隊終於接上了頭。 不知是匈奴人被打出了「恐霍癥」,還是群龍無首的休屠部被這陣勢嚇哆嗦了跟老領導一樣又變主意了,現場突然出現了大量的不願投降者,眾多的匈奴兵開始呼呼的往回跑,局勢極其混亂。 在這個緊要關頭,霍去病再次展示了極其冷靜果敢的過人素質,先是派精銳突入
Thumbnail
十月,劉邦又帶領周勃、灌嬰等功臣宿將們武裝旅遊來了。 劉邦的出征再次異常的順利,先是大破韓王信的部隊,殺掉了他的大將王喜,收復太原郡,隨後緊接著又收復了馬邑,並再破韓王信與匈奴的聯軍。 收復失地後,代表兩個文明的強大勢力終於碰到了一起,農耕與遊牧之間,長達幾百年的恩怨情仇,就此正式拉開了帷幕。 劉邦
Thumbnail
十月,劉邦又帶領周勃、灌嬰等功臣宿將們武裝旅遊來了。 劉邦的出征再次異常的順利,先是大破韓王信的部隊,殺掉了他的大將王喜,收復太原郡,隨後緊接著又收復了馬邑,並再破韓王信與匈奴的聯軍。 收復失地後,代表兩個文明的強大勢力終於碰到了一起,農耕與遊牧之間,長達幾百年的恩怨情仇,就此正式拉開了帷幕。 劉邦
Thumbnail
漢人跟匈奴的恩怨情仇,持續了數百年之久後…… 小三鮮卑出現了。 在很多年之後,漢人的王朝被匈奴所滅,衣冠南渡。 結果卻由小三鮮卑為漢人復興了「正統王朝」。 這段剛好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錯過的歷史,我們倒是可以好好了解一下。 取代匈奴的草原霸權:鮮卑。
Thumbnail
漢人跟匈奴的恩怨情仇,持續了數百年之久後…… 小三鮮卑出現了。 在很多年之後,漢人的王朝被匈奴所滅,衣冠南渡。 結果卻由小三鮮卑為漢人復興了「正統王朝」。 這段剛好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錯過的歷史,我們倒是可以好好了解一下。 取代匈奴的草原霸權:鮮卑。
Thumbnail
東亞國際史第二彈,烏桓與鮮卑。 沒有像匈奴那樣「深植人心」,所以多增加了一些他們傳統文化習俗上的描述。 其中,鮮卑更是即將取代匈奴,成為草原霸主,未來入主中原北部地區的新秀。 怎麼能錯過呢?
Thumbnail
東亞國際史第二彈,烏桓與鮮卑。 沒有像匈奴那樣「深植人心」,所以多增加了一些他們傳統文化習俗上的描述。 其中,鮮卑更是即將取代匈奴,成為草原霸主,未來入主中原北部地區的新秀。 怎麼能錯過呢?
Thumbnail
東漢的歷史,比起關注宦官與外戚的套路,還有一些更重要的東西可以看。 《後漢書》的作者范曄,是南北朝時期人。 對於東亞地區的「國際觀」,要來得更豐富和敏銳一些。 東亞地區,除了「漢國」之外,各個國家的發展,絕對是《後漢書》重要的史料環節。 就從一般從關注的西域跟匈奴,展開這段旅程吧。
Thumbnail
東漢的歷史,比起關注宦官與外戚的套路,還有一些更重要的東西可以看。 《後漢書》的作者范曄,是南北朝時期人。 對於東亞地區的「國際觀」,要來得更豐富和敏銳一些。 東亞地區,除了「漢國」之外,各個國家的發展,絕對是《後漢書》重要的史料環節。 就從一般從關注的西域跟匈奴,展開這段旅程吧。
Thumbnail
匈奴跟中國是一樣的。 中國有商周秦漢,匈奴也同樣在改朝換代,春秋戰國。 很多人沒有搞清楚的是,王昭君不是嫁給匈奴換取和平。 事實是漢朝要收匈奴女婿,干涉匈奴戰爭。 這個女婿看到大漢分裂戰爭,就跳出來「主持公道」了。 簡單了解一下,匈奴跟漢朝複雜的關係吧。
Thumbnail
匈奴跟中國是一樣的。 中國有商周秦漢,匈奴也同樣在改朝換代,春秋戰國。 很多人沒有搞清楚的是,王昭君不是嫁給匈奴換取和平。 事實是漢朝要收匈奴女婿,干涉匈奴戰爭。 這個女婿看到大漢分裂戰爭,就跳出來「主持公道」了。 簡單了解一下,匈奴跟漢朝複雜的關係吧。
Thumbnail
大將軍衛青。 漢武帝的小舅子。 一個開啟漢朝與匈奴戰爭的傳奇人物。 剛開始,漢朝想要征伐匈奴,最大的困難點在於,找不到匈奴人在哪裡。 游牧民族東飄西盪嘛。 但衛青找到了。 這個男人,走進大草原,像走進自家的後院一樣。 進去,出來。 進去,又出來。 戰功彪炳,加官晉爵。 憑什麼?
Thumbnail
大將軍衛青。 漢武帝的小舅子。 一個開啟漢朝與匈奴戰爭的傳奇人物。 剛開始,漢朝想要征伐匈奴,最大的困難點在於,找不到匈奴人在哪裡。 游牧民族東飄西盪嘛。 但衛青找到了。 這個男人,走進大草原,像走進自家的後院一樣。 進去,出來。 進去,又出來。 戰功彪炳,加官晉爵。 憑什麼?
Thumbnail
單于,是匈奴大頭領的名稱,可以當成皇帝看。 冒頓就是那個把單于打造成皇帝的男人。 也是造成漢朝初年最大困擾的「蠻族」領袖。 據說,匈奴是夏朝的一個分支後裔。 是夏桀的兒子「淳維」逃亡後建立的部族。 在堯舜時期,北方就有許多游牧部族,逐水草而居。 他們小時候就會騎羊,並訓練射箭的本領。
Thumbnail
單于,是匈奴大頭領的名稱,可以當成皇帝看。 冒頓就是那個把單于打造成皇帝的男人。 也是造成漢朝初年最大困擾的「蠻族」領袖。 據說,匈奴是夏朝的一個分支後裔。 是夏桀的兒子「淳維」逃亡後建立的部族。 在堯舜時期,北方就有許多游牧部族,逐水草而居。 他們小時候就會騎羊,並訓練射箭的本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