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漢演義-梁冀時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西元144年,漢順帝逝世。
年僅二歲(虛歲)的皇太子即位為漢沖帝,奉梁皇后為太后,臨朝聽政。

這一回,跟鄧太后紀有87%像。
「太后夙夜勤勞,推心杖賢,委任太尉李固等,拔用忠良,務崇節儉。」
「其貪叨罪慝,多見誅廢。分兵討伐,群寇消夷。故海內肅然,宗廟以寧。」

皇后紀裡,梁太后是很好很好的,但沖帝紀看起來,卻是很慘很慘的。

不過也沒人會想為梁太后分辯。
因為她就像滅亡西漢的王太后一樣,過度相信了身邊的親人,為東漢帶來傳說中最黑暗的時代。

梁太后的親人,是他的哥哥梁冀。
梁冀在漢順帝生前,深為親愛信任,時為大將軍。
並且繳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但隨著漢順帝過世,梁太后希望哥哥能夠繼續參與政事,梁冀卻拒絕了。

原本接下來應該要寫,梁冀怎麼樣為東漢帶來黑暗時代。

不過大致翻閱梁冀的相關事蹟後,我其實可以簡單給一個結論。
當時的讀書人,幾乎全部都被梁冀得罪光了。

梁冀本身是一個流氓,差不多就是劉邦那種。
只是他出身好。

這種大哥人設,放在亂世肯定一梟雄。
但他出生在道德禮法為先的東漢。

如果你要問我,梁冀是一個英雄?還是一個魔王?
那恐怕要取決於怎麼看下面這件事。

梁冀的行事風格,很可能催生了董卓,催生了曹操。
催生了許許多多的三國英雄。

沒錯,梁冀不僅僅是「亂政」,他更從精神層面上,摧毀了東漢的虛偽。

他引爆了黨錮之禍,但他沒有掀起黃巾之亂。

梁冀曾經是這個國家的救星,這點從他的「忠臣」朱穆事蹟可以窺知。
上次我們只是節了漢順帝紀,看起來像「推測」梁冀的功勞吧?

順帝末,江淮盜賊群起,州郡不能禁。或說大將軍梁冀曰:「朱公叔兼資文武,海內奇士,若以為謀主,賊不足平也。」冀亦素聞穆名,乃辟之,使典兵事,甚見親任。

兵書四種:兵權謀、兵形勢、兵技巧、兵陰陽。
朱穆屬於兵陰陽的派系,而在兩漢,通陰陽者莫非儒。

等到沖帝質帝過世,朱穆還上書梁冀,請他任賢誅姦。
當時起用了种暠、欒巴等名臣,更讓朱穆為侍御史。

你說,梁冀這個人跟董卓是不是挺像的?

他們雖然粗暴少文,憑一己之私行事。
但他們都懂得「治理」是怎麼一回事。

書讀得多的人,未必就懂了。

不得不提的是,其實之前研究董卓也注意到。
同樣記錄史料,《後漢書》比《三國志》更有為董卓開脫的味道。

事實上,范曄也有在幫梁冀找台階下。

范老師,是劉宋一朝的臣子啊。
南朝劉宋的開國君主劉裕,同樣是一個不修品行之人。

而范曄自己本身,也同樣是個恃才傲物的人。

這些共通點之間,是不是影響了《後漢書》對某些人物的描述?
恐怕連范老師自己都不知道。

那范曄給梁冀找了什麼台階?
一是宦官曹騰。

這件事情是說,有一天年僅九歲的漢質帝覺得不舒服,連忙召太尉李固前來。

李固問:「皇上您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小皇帝道:「吃了煮餅之後,肚子覺得悶痛,喝點水可能會好。」

梁冀也在一旁,卻道:「喝了水可能會吐,不可。」
話才說完,小皇帝就掛了。

李固一邊開始著手調查皇帝死因,一邊上書梁冀,該選新皇帝。
梁冀遂即召開大議。

當時李固一派公推清河王劉蒜。
而梁冀屬意蠡吾侯劉志。

大家原本爭論不下,卻就在一日朝會,梁冀突然出來宣布劉志當選。
原來,前一天宦官曹騰夜裡去找梁冀,跟他說:「將軍您的賓客眾多,難免有些良莠不齊。劉蒜為人嚴明,一旦當上皇帝清查,將軍您可能就要倒楣了……還是選劉志更好。」

曹騰沒事說這個幹嗎?
原來的原來,大議期間,大家自然要各自打點關係。

曹騰去見了劉蒜,但蒜子並不打算對宦官以禮相待,這就惹毛了曹騰一派。
而選了漢桓帝劉志,不但斷送了東漢,也把梁冀自己送上了斷頭台。

漢桓帝的誕生,就是梁冀的大錯之一,源自宦官曹騰之言。
等等,說好的毒殺皇帝咧?

上面說到了,其實當時沒有任何證據跟記錄……要有的話,梁冀早被辦了。
甚至李固也沒有特別懷疑梁冀的跡象。

這種一定都是梁冀被誅之後,才由宮人宦官翻出的案。
偏偏范老師在前面漢安帝漢順帝都寫過,宦官翻案,十有九誣……

其實就是一個鼻屎大的動機,汪洋般的殺意。

但漢桓帝上位後,長達十三年的梁冀執政,就很糟糕啊?
李固等人被誅。
天災頻繁,「京師旱。任城、梁國飢,民相食。」、「司隸、冀州飢,人相食。」
問題是國家沒有置之不理。

大赦,減死罪,減租,派錢,低利貸款。
該有的政策一個沒少可不是?

叛亂叢生,也是都打贏。

這邊說一下,東漢的地方叛亂多,但鄧太后後期以來幾乎都是朝廷勝出。
其實就側面反應出地方豪族的威力,從鄧太后那時就堅挺起來了。

這時候的漢人,某方面來說也是一種「戰鬥民族」。

基本上我們前面也提到,隨著尚書台成為獨立決策機關,皇帝太后大將軍再怎麼狗屁倒灶,這個國家仍然有相當的運作能力。
可尚書台只是「替代用」大腦。

發出去的指令,能不能被落實?

當時,有許許多多的「假」梁氏宗親,紛紛冒名而為侍中、卿、校尉、郡守、長吏。
「皆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屬縣富人,被以它罪,閉獄掠拷,使出錢自贖,貲物少者至於死徙。」

這個地方吏治要糟糕了,可為什麼是「假梁氏宗親」?
原來這些人,大多姓孫。

這就是范老師給梁冀的第二個台階了。

梁冀本身很討厭別人違逆他,性格又暴躁……偏偏他對自己的老婆,是又愛又怕。
他的妻子名為孫壽。

孫壽不許梁冀養小老婆:這在現代很正常,但放在東漢卻挺大的事。
東漢人比很多時代都尊重女性,但到底一家以夫為主。

梁冀夫綱不振,還得靠岳母來管老婆。
更悲傷的是,孫壽還給梁冀戴了頂綠帽。

按照范曄的描述,這些事情,其實很多大官都心裡有數。
梁冀不遵禮法+1。

從梁冀的生平來看,他並不是一個特別尊重女性的人。
剛好孫壽就是他的剋星而已。

梁冀為人狂妄自大,喜歡華服,愛炫耀。
裴松之在《三國志注》裡摘過一個故事,是說梁冀得到西域的火浣布,做成單衣。
他就大宴賓客,然後再酒席上故意弄髒衣服。

「唉,髒了就燒掉吧。」

梁冀一派大方,脫衣點火,結果這單衣被火燒過,居然沒有化成灰燼。
賓客們自是連聲稱讚。

可孫壽比梁冀更會打扮。
人要衣裝,孫壽本是美人,裝扮起來那可比其貌不揚的梁冀好看得多。
再加上她頗通媚事,一舉手一投足,都令人傾倒。

比較個人美醜,梁冀自是不敵。
梁冀表示,裝扮小道,建築庭園宅邸,才是大本事。

好,你梁大將軍起大厝,孫大夫人就在對面也叫人蓋大院。

兩人窮極花費,弄得比皇宮內苑還要誇張,大概是黃藥師桃花島那種程度。
這什麼鬼程度?

凡是有客人來訪,一定要迷路。
只好給點小費問問看門的打雜的。

所以,梁大將軍府的下人,也都是賺得盆滿缽滿。

梁冀這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霸道,視他人為無物。
包括人命,包括人權。

皇帝尚且是他的小弟,他需要跟誰低頭?
梁冀連老爸都不甩,偏偏就是服了這個老婆。

在梁冀立桓帝劉志,真正「飛黃騰達」之時,孫壽就跟他說,你們梁家人應該要謙退,避免遭禍。
這建議很好吧?不比朱穆差吧?

問題是,孫壽的意思是:「這些肥缺,就讓我孫家人來擔綱吧。」
但官員舉仕是有一定管道的,若是已為郎吏,梁冀要調動升官是容易得很。

所以,梁冀只好讓這些孫家人冒稱是梁氏子弟,以大將軍親族的名義拉進朝廷。

這些人陽奉陰違,中飽私囊的同時,也將名為「權力」的美酒,一杯接一杯的猛灌梁冀。
灌多了,任憑你英雄了得,腦袋也要壞掉。
更何況梁冀本是跋扈之人。

曾經,他以本事為皇帝所喜。
但如今,每個人都告訴他,他只是因為裙帶關係,才能坐在這個位置,才能擁有如此權力。
梁冀並不生氣,他確確實實感受到,同樣是大將軍,今非昔比。

以前是打工仔,現在是至尊。

漢桓帝即位四年後,梁冀正式進入「整組壞光光」的時刻。
禮儀,朝廷要給他蕭何的待遇。
爵勳,要能比得上鄧禹。
賞賜,則是霍光的程度。

朝廷朝會,梁冀自領尚書事,不與三公同席。
(尚書令成為三獨坐之一,大概就從這裡開始了)

這是一個真正的位極人臣。

你知道嗎?絕對的極權,跟絕對的勤政,往往是同一件事。
上有秦皇漢武,下有雍正。

這些皇帝權力最大的時刻,背後都是這些皇帝親力親為的結果。

梁冀不是皇帝。
但他親自審核所有大小事務,挑選禁軍護衛,每日聽取皇宮風吹草動。
任何的官員異動,必須先到大將軍府報到,之後才能前往尚書台領命行動。

而梁冀也就像那些擁有絕對權力的皇帝一樣,眼裡容不下一粒沙。
但凡有人違逆,那就必死無疑。

但跟大皇帝們不同,梁冀都不是以法誅逆。
哇,聽起來超壞的。

可同時當這些人「跟梁冀有仇」,卻「犯下其他罪名」或「不自然死亡」時,兇手真的就是梁冀嗎?
范老師為梁冀節錄的第一個故事,便是梁冀刺殺洛陽令,但卻查辦洛陽令的「仇人」。

世事難料,合乎邏輯的,不一定就是事實。

比較踏實的,還是梁冀也曾搞過如文字獄一般,大舉誅殺「危言高論著作」的儒士。
甚至到了最後,他那喜歡讀書,跟儒士親近的弟弟,也成了梁冀捕殺名儒的陷阱。

就像前面說過的,梁冀跟知識份子槓上了。
這也幾乎是每個大皇帝都不能避免的道路……但大家都會拉攏一派對付另一派。
梁冀其實也有,他有他的宦官朋友,對抗著不服他的宦官。

外戚與宦官合作,對抗士人派與宦官派的憤怒。
後面的宦官派,換成皇帝派更容易理解。
也讓士人們舒服一點。

是的,梁冀到底是外戚派,而他也打算持續的以外戚身分執政下去。
當時,孫壽弄了一個原名鄧猛的女孩入宮,很得漢桓帝喜歡。

梁冀認為,這是個好機會。
鄧猛的生父已經過世,母親改嫁孫壽的舅舅……為了冒名頂替梁氏宗親,這時候叫做梁紀。

只要讓鄧猛也改姓為梁,梁冀的政權就能持續下去。
但梁冀怕鄧猛的母親跟姊夫會不同意,就按照一貫的套路派人刺殺他們。

鄧猛的母親當時住在中常侍袁赦的隔壁,刺客從袁家潛入,被袁赦發現,袁老兄立刻擊鼓提醒猛母。
猛母連忙逃入宮中,向漢桓帝告御狀。

漢桓帝大怒,這些年來,被梁冀壓迫也夠久了,就此萌生了誅殺梁冀之意……
於是,漢桓帝趁著上廁所的時候,偷偷與親近的宦官商議。

五名宦官與皇帝歃血為盟,下詔抓捕誅殺梁冀及其黨羽。
大將軍府邸為司隸校尉部隊所圍,光祿勳入內宣詔收大將軍印綬,貶為鄉侯。

當晚,梁冀與妻子孫壽自殺,結束了他那如夢似幻的一生。
時為延熹二年(西元159年),八月九日。

不得不提的是,那個「關鍵鄰居」袁赦就是汝南袁家的人。
又是個高端宦官。

這件事恐怕有可議之處。
而且,就在一個月前的七月九日,漢桓帝的梁皇后才過世。

這一個月內發生了:
1.漢桓帝看上鄧猛。
2.梁冀打算讓鄧猛改姓。
3.梁冀派人刺殺鄧母。
4.漢桓帝與五宦策劃誅梁冀。
5.百官不敢違逆的梁冀在毫無抵抗能力下被捕自殺。

相當的趕進度啊。
當然,你也可以認為梁冀是打算嫁禍袁赦。
漢桓帝早有預謀與此事無關等等。

不過我也可以告訴你,主持大將軍圍捕行動的光祿勳,仍是汝南袁家的人。

世人皆知五名宦官誅梁冀封「五侯」,打開了十常侍時代。
卻少有關注,汝南袁家在此同時,也展開了蝙蝠般的兩棲人生。

最後,梁冀有著如同秦皇漢武般的暴虐跟勤政。
卻沒有他們那樣改變時代社會的創舉。
自然也不會像這些大皇帝一樣,得到兩極化的評價。

這邊也提醒一下,王莽執政不到九年,就完成了篡漢。
嬴胡亥敗掉老爸江山,只花了三年時光。
董卓剝去東漢最後一層虛偽的和平穩定,也就幾個月而已。

梁冀雖然不是好人,但也肯定不是國賊。
就算不談順帝最後幾年的勵精圖治,漢桓帝前頭的十三年,梁冀也為這個如風中殘燭的國家貢獻了不少心力。

順帶一提,黨錮之禍的起點雖然在梁冀執政時期,但他什麼都沒對這些展開社會運動的士人做。
梁冀時期只是「黨」,漢桓帝親政之後才是「錮之禍」。


一個人會變,也不會變。
梁冀以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掌握這個國家。
但事實上他並沒有。

他願意跟自己認可的人合作,並將其他人視為螻蟻。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不一定越來越成熟。
也許是越來越目中無人。

梁冀絕對不是英雄。
他只是一個自大,而又平凡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2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7
《太平經》。 基本上就是大賢良師張角,組織黃巾起義所依恃的《太平清領道》。 對,這是一本真實存在的書,到今天仍然留有不少篇幅。讓我們一起來看張角的使用的理論吧。
Thumbnail
2025/02/07
《太平經》。 基本上就是大賢良師張角,組織黃巾起義所依恃的《太平清領道》。 對,這是一本真實存在的書,到今天仍然留有不少篇幅。讓我們一起來看張角的使用的理論吧。
Thumbnail
2024/12/06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Thumbnail
2024/12/06
三讓徐州的事主,陶謙,字恭祖。單純演義的戲份,衍生出的形象都是一個愛護百姓,對抗屠城惡魔曹操,並且認為只有劉備才能繼承這個事業的好人。 事實上,陶謙做了很多對於「官方」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比方說自立聯盟啦,擁護假天子叛亂啦…… 所以陶謙是個壞人嗎?我們又被演義騙了嗎?
Thumbnail
2024/07/05
2024/07/05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西魏有個大官,名叫梁禦。 「其先安定人也。後因官北邊,遂家於武川,改姓為紇豆陵氏。」 史書總是會在這個開頭,沒有戲肉,你半點也不想留意的地方,埋下最重磅的火藥。 安定梁氏,其實是東漢最偉大的家族之一:大將軍梁冀的家族。 拯救王朝,同時把王朝往深淵推的大臣,梁冀可說是東漢第一人。
Thumbnail
西魏有個大官,名叫梁禦。 「其先安定人也。後因官北邊,遂家於武川,改姓為紇豆陵氏。」 史書總是會在這個開頭,沒有戲肉,你半點也不想留意的地方,埋下最重磅的火藥。 安定梁氏,其實是東漢最偉大的家族之一:大將軍梁冀的家族。 拯救王朝,同時把王朝往深淵推的大臣,梁冀可說是東漢第一人。
Thumbnail
連日本人都知道,梁冀跋扈。 這個曾經有機會扶起漢朝的大將軍,讓尚書令成為東漢最高峰。 更引爆了宦官與士人之爭,被評為黑暗時代的開啟。 同時具有兩種身分的他,絕對是值得好好認識的人物。
Thumbnail
連日本人都知道,梁冀跋扈。 這個曾經有機會扶起漢朝的大將軍,讓尚書令成為東漢最高峰。 更引爆了宦官與士人之爭,被評為黑暗時代的開啟。 同時具有兩種身分的他,絕對是值得好好認識的人物。
Thumbnail
皇帝,太后,大將軍。 東漢的三大實權領導者,乍看之下跟西漢差不多,內容卻差很多。 東漢皇帝多年幼,被太后外戚挾制,長大就聯合宦官反制,然後亂搞早死。 最後我們永遠記得十常侍與大將軍何進。 不過真正幫東漢「大將軍獨裁」豎起招牌的,終究是梁冀。 一個被小皇帝說是跋扈將軍,就毒殺小皇帝的危險人物。
Thumbnail
皇帝,太后,大將軍。 東漢的三大實權領導者,乍看之下跟西漢差不多,內容卻差很多。 東漢皇帝多年幼,被太后外戚挾制,長大就聯合宦官反制,然後亂搞早死。 最後我們永遠記得十常侍與大將軍何進。 不過真正幫東漢「大將軍獨裁」豎起招牌的,終究是梁冀。 一個被小皇帝說是跋扈將軍,就毒殺小皇帝的危險人物。
Thumbnail
每一個讀過東漢歷史的人,應該都會同意「外戚跟宦官毀了這個王朝」。 外戚的問題,從春秋戰國以來,就已經在中國地區存在了。 劉秀對這件事自然也有所防備。 一邊依靠開國功臣們建立起統治政體,一邊撤換掉原本的皇后與太子。 進而採取儒家的「潛規則」,來挑選好的皇后。 就這樣,展開了全新的王朝機制……
Thumbnail
每一個讀過東漢歷史的人,應該都會同意「外戚跟宦官毀了這個王朝」。 外戚的問題,從春秋戰國以來,就已經在中國地區存在了。 劉秀對這件事自然也有所防備。 一邊依靠開國功臣們建立起統治政體,一邊撤換掉原本的皇后與太子。 進而採取儒家的「潛規則」,來挑選好的皇后。 就這樣,展開了全新的王朝機制……
Thumbnail
韓安國在歷史上相對不知名。 但在了解漢武帝的「武功」,與衛青李廣兩大名將的時候,韓安國的人生還是提供了很好的角度。 更為我們呈現了漢初郡國制中,臣子們面對中央跟地方交叉管理的尷尬與困難。 當然,聰明如我韓總機,自然會選擇「OO」……
Thumbnail
韓安國在歷史上相對不知名。 但在了解漢武帝的「武功」,與衛青李廣兩大名將的時候,韓安國的人生還是提供了很好的角度。 更為我們呈現了漢初郡國制中,臣子們面對中央跟地方交叉管理的尷尬與困難。 當然,聰明如我韓總機,自然會選擇「OO」……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