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分享|拿回人生自主權《不上班賺更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你厭惡你的工作嗎?朝九晚五、時不時被迫加班的工作型態和繁冗重複的工作內容壓得你喘不過氣;你對你做的工作一點興趣也沒有,一切只是為了糊口。死氣沉沉的生活中,或許只有周末值得期待,這種生活很累吧,但你不是一個人。

「輿觀調查網站YouGov報導,2015年時有百分之三十七的英國勞動者認為自己的工作毫無意義;《倫敦標準晚報》報導有百分之八十的倫敦人厭惡自己的工作。」–p.26

如果你不愛你的工作,《不上班賺更多》的書名應該會引起你的興趣,但如果你 希望從這本書裡學到什麼發財的技巧,那你可能會失望。這並不是一本教你立刻辭去工作、踏上夢想之路的書籍,而是傳達新世代該有的新觀念,告訴你投資自己的重要性。還記得我們因家裡誰霸佔了電話線而爭吵,到了人手一支能隨時連上網手機的年代,時代改變了生活裡多少事物,而我們工作型態卻鮮少有變動。經歷了疫情中的WFH (Work From Home),科技賦予人們很多方便,難道我們還要拘泥於古老的辦公觀念嗎?或許,該擁抱復合式工作的新觀念了。


我們不是一個工作職稱

書中提到(p.126),一名名書作者德光宮曾做了一個實驗,表示,在非工作場合中遇到陌生人,平均四分鐘會被問及自己的職業。好似你的職業定義了你是誰、訂定了你的身分地位,但我們其實可以同時擁有很多身分,如作者所說的,

「我們之中某些人–大部分的人–生來都不是為了把生命奉獻在單一一件事情上。」– p.14

職場假性出席

你或許沒聽過假性出席,但你聽完定義就會懂了,因為這發生在每個人身上過。

「假性出席,意思是『在工作場所出現的時間多於所需』」(p.47),你明明做完了手邊的工作,但因為主管還沒離開,你必須待在工作場所直到前輩們打卡下班,或許在有些公司中,這種不成文的現象也將員工的時間綁死。《不上班賺更多》書中作者也提及應向老闆要求彈性工時,在英國這種現象或許較為普及,但在台灣,工作風氣較保守的公司可能就不適用了。

拿回時間自主權

當然,復合式工作是自己為自己量身訂做的一套工作,拼湊你所能貢獻的部分,在不同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而這種工作型態並非要你花更多時間工作,而是以自己最有效率的工作時段分配規劃,將生產力高峰時間運用得更淋漓盡致。我們要學的是深入工作,不一定要努力工作。

「伊莉莎白.及兒伯特的名言是,她的小說是每天花三十分鐘寫出來的。」–p.218

別忘了照顧身體也照顧心靈

「固定做一些我們喜歡的事情並不自私,也不算自我放縱,事實上,那對我們的整體幸福至關重要。」–p. 142

我們工作,因為我們要生活,但當工作影響了身心靈的健康,還談得上生活嗎?當你感到不快樂了,是否該停下腳步檢視一下自己的工作狀態呢?工作真的一定要令人厭惡嗎?

「重點是我做得開心,還能賺到錢—我們的複合物是我們個人與這個世界、與我們所做事情之間的關係。」–p. 126

最後,我們不該再為周末而活,接納個人化時代的來臨,儘管因為金錢,我們暫時無法辭去工作,但永遠別忘了投資自己,慢慢找到自己的復合物,迎接復合式工作的新時代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維克絲的沙龍
202會員
202內容數
閱讀,可以很享受。 找一本吸引你的書,配上一杯咖啡,一起度過美好的一下午吧!
維克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0
我看過不少心理書籍,分享那些沉重、陰鬱、難纏的創傷、難關和心理疾病,在翻閱《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之前,我以為這也是一本不太能輕鬆閱讀的書籍,直到我翻開第一頁、閱讀完第一章、第二章,我被作者幽默和風趣的筆觸吸引,那些故事,都充滿張力,就如她所說的,「我寫在這本書裡告訴你的東西—並不是治療,而是治療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3/20
我看過不少心理書籍,分享那些沉重、陰鬱、難纏的創傷、難關和心理疾病,在翻閱《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之前,我以為這也是一本不太能輕鬆閱讀的書籍,直到我翻開第一頁、閱讀完第一章、第二章,我被作者幽默和風趣的筆觸吸引,那些故事,都充滿張力,就如她所說的,「我寫在這本書裡告訴你的東西—並不是治療,而是治療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2/18
星巴克為什麼會在眾多咖啡廳中脫穎而出,成功成為全球最大的連鎖咖啡廳? 「星巴克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店面設在成千上萬通勤族的必經之路」(p.28),我在《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讀到過;而《小眾,其實不小》書中也拿星巴克為例,講述其他咖啡廳落入中間地帶,而當主打品質好、口感佳、味道獨特的星巴克出現時,那
Thumbnail
2025/02/18
星巴克為什麼會在眾多咖啡廳中脫穎而出,成功成為全球最大的連鎖咖啡廳? 「星巴克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店面設在成千上萬通勤族的必經之路」(p.28),我在《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讀到過;而《小眾,其實不小》書中也拿星巴克為例,講述其他咖啡廳落入中間地帶,而當主打品質好、口感佳、味道獨特的星巴克出現時,那
Thumbnail
2024/12/05
閱讀過不少與理財相關的書籍,包括前陣子閱讀的《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和個人很愛的一本著作《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發現這類的書籍都有個相通點,它們都將時間視為工具,如滾雪球般,創造出財富自由的重要工具。而我,也理所當然地將時間和生財資源畫上了等號,直到近期看了《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作者O
Thumbnail
2024/12/05
閱讀過不少與理財相關的書籍,包括前陣子閱讀的《財務自由,提早過你真正想過的生活》和個人很愛的一本著作《通往財富自由之路》,發現這類的書籍都有個相通點,它們都將時間視為工具,如滾雪球般,創造出財富自由的重要工具。而我,也理所當然地將時間和生財資源畫上了等號,直到近期看了《人生4千個禮拜》這本書。作者O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不上班賺更多: 複合式職涯創造自主人生, 生活不將就、工時變自由The Multi-Hyphen Method: Work Less, Create More, and Design a Career That Works for You 作者:Emma Gannon 艾瑪甘儂 譯者:趙睿音
Thumbnail
不上班賺更多: 複合式職涯創造自主人生, 生活不將就、工時變自由The Multi-Hyphen Method: Work Less, Create More, and Design a Career That Works for You 作者:Emma Gannon 艾瑪甘儂 譯者:趙睿音
Thumbnail
自由工作者縱然有著彈性的工作時間,讓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好生羨慕,但彈性的背後,也時常意味經濟來源的波動。《一個人工作聖經》出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當許多公司採取WFH模式,似乎也讓如何因應一人工作的生活成為課題。本書做為一人工作的指南,鼓勵人們建立屬於自我的工作方式,讓宅工作者能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自由工作者縱然有著彈性的工作時間,讓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好生羨慕,但彈性的背後,也時常意味經濟來源的波動。《一個人工作聖經》出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當許多公司採取WFH模式,似乎也讓如何因應一人工作的生活成為課題。本書做為一人工作的指南,鼓勵人們建立屬於自我的工作方式,讓宅工作者能找到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自由來自自律」,而我也自稱為自由業嗎?以我超級低的接案量(收入)根本無法補足我的生活費,若要我做一個行業的定義,更偏向”無業遊民”吧?
Thumbnail
「自由來自自律」,而我也自稱為自由業嗎?以我超級低的接案量(收入)根本無法補足我的生活費,若要我做一個行業的定義,更偏向”無業遊民”吧?
Thumbnail
如果有機會多放一天假,週休三日,你覺得好不好?​我問過身邊的朋友,大多數都是不置可否,甚至認為到公司上班還比較輕鬆,特別是那些有小孩的父母。但真是這樣嗎?我抱持著好奇心來閱讀這本《週休三日工時革命》並希望從中找尋到價值。​從這本書中,我找到了對自雇者來說,四個重要的觀念與啟發。​​
Thumbnail
如果有機會多放一天假,週休三日,你覺得好不好?​我問過身邊的朋友,大多數都是不置可否,甚至認為到公司上班還比較輕鬆,特別是那些有小孩的父母。但真是這樣嗎?我抱持著好奇心來閱讀這本《週休三日工時革命》並希望從中找尋到價值。​從這本書中,我找到了對自雇者來說,四個重要的觀念與啟發。​​
Thumbnail
你厭惡你的工作嗎?朝九晚五、時不時被迫加班的工作型態和繁冗重複的工作內容壓得你喘不過氣;你對你做的工作一點興趣也沒有,一切只是為了糊口。死氣沉沉的生活中,或許只有周末值得期待,這種生活很累吧,但你不是一個人。 「輿觀調查網站YouGov報導,2015年時有百分之三十七的英國勞動者認為自己的工作毫無
Thumbnail
你厭惡你的工作嗎?朝九晚五、時不時被迫加班的工作型態和繁冗重複的工作內容壓得你喘不過氣;你對你做的工作一點興趣也沒有,一切只是為了糊口。死氣沉沉的生活中,或許只有周末值得期待,這種生活很累吧,但你不是一個人。 「輿觀調查網站YouGov報導,2015年時有百分之三十七的英國勞動者認為自己的工作毫無
Thumbnail
「什麼都不做才是世上最難的事。」——奧斯卡.王爾德 我們活在一個比任何時代都厭惡發呆偷懶的文化中。工作、聯繫、資訊的持續湧流是這文化的常規,永無休止的忙碌讓我們根本沒有安靜的一刻。「什麼都不做」這種技巧正在逐漸消失,怪不得會有那麼多過勞的人。
Thumbnail
「什麼都不做才是世上最難的事。」——奧斯卡.王爾德 我們活在一個比任何時代都厭惡發呆偷懶的文化中。工作、聯繫、資訊的持續湧流是這文化的常規,永無休止的忙碌讓我們根本沒有安靜的一刻。「什麼都不做」這種技巧正在逐漸消失,怪不得會有那麼多過勞的人。
Thumbnail
工作應該是達成目標的工具,而不是目標本身。退休不應該是唯一的目標,我們應該追求在當下過更豐富、有趣的生活,而不是等到退休才享受。
Thumbnail
工作應該是達成目標的工具,而不是目標本身。退休不應該是唯一的目標,我們應該追求在當下過更豐富、有趣的生活,而不是等到退休才享受。
Thumbnail
事實上,大家想要逃避的工作,是逃不掉的,沒有不工作就能存活的道理,如果想要投機取巧,最終還是會遇到一個哲學命題:「你想要怎樣的理想生活?」 套一句上一輩很愛說的話:「你的興趣無法賺錢,你還是去考公務人員吧」。 我們要的生活難道一定會跟工作衝突嗎?而工作一定是痛苦的嗎?
Thumbnail
事實上,大家想要逃避的工作,是逃不掉的,沒有不工作就能存活的道理,如果想要投機取巧,最終還是會遇到一個哲學命題:「你想要怎樣的理想生活?」 套一句上一輩很愛說的話:「你的興趣無法賺錢,你還是去考公務人員吧」。 我們要的生活難道一定會跟工作衝突嗎?而工作一定是痛苦的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