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上班賺更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不上班賺更多: 複合式職涯創造自主人生, 生活不將就、工時變自由The Multi-Hyphen Method: Work Less, Create More, and Design a Career That Works for You

作者:Emma Gannon 艾瑪甘儂

譯者:趙睿音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09/24



複合式工作並不是鼓勵你一次做更多,而是聰明地工作,擁有更高的報酬



今年一直在思考"工作的意義是什麼?",我又是為何而工作?

現代的社會,我們不需要像從前一樣為了三餐而努力工作。食物充沛而氾濫,民生用品也是多到即用即丟。雖然我們為錢煩惱,多數卻不是真的為 活下去 而煩惱,不像從前的老百姓窮得揭不開鍋,我們還是有餘裕吃飯、逛街、買咖啡、看電影。

如果我們不是為了錢,那麼我們又是為了什麼而工作呢?

看這本書《不上班賺更多》的最初,純粹只想賺更多而被標題吸引,當時我在想,是否有其他方法讓我的工作可以更理想化?真正翻開書後,發現它並不是在指導你賺更多的方法或投資,而是更深層在探討我們為何工作?以及工作的新模式。仔細想想,工作的規則究竟是誰訂定的呢?



因為在這個善變的時代,只擅長一件事情己經不夠了。


覺得作者說的很對,我們的世界每分每秒都在變化,連AI、機器人都像在瞬間產生,一直有新的工作職缺被發明出來,像現代的APP設計、社群小編等等,都是過去我們沒聽過的。

在變化如此快速的世代裡,如果我們還是和以前相同的工作模式,比如固定在一個位置上、朝九晚五、講求年資做到退休,我們不會有任何前進的動力。

我不喜歡我現在的工作,但更精準的來說,是不喜歡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反覆相同的工作,打卡、以及被關在一個小小方格子裡埋頭苦幹。忙的時候必須催趕著進度,閒暇時又空得發慌,卻不能明目張膽,只能盯著熒幕浪費時間。

為什麼我們不能合理的運用時間?如果可以,我想善用時間,在公司需要我的時候努力工作付出,而空閒時我能夠去承接其他工作,或者打掃家裡,或去學習其他的生活技能。


因為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出現,導玫許多人被迫失去工作。他還說我們的處境很快就會變成「沒人佑道上大學該念什麼,因為沒人知道二十歲時譹學什麼技能,才能與四十歲從事工作有關聯。」


但工作的傳統規則是我們把時間賣給公司,以換取薪水。還有深植我們的觀念中,沒上班就沒薪水,我們生活中樣樣需要錢,以及我們必須一輩子做一件事到老,來領取那美妙的退休金。這樣的關念套牢我們,讓我們緊抓著唯一一個枯燥乏味的工作不肯放手。


我很開心看到這本書,並引起內心極大的共鳴。書中提供若干的方式讓讀者去思考,明白"複合式工作法"是一種新的生活型態,不一定只能上班才是所謂的工作,我們也可以試著從中取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尋找樂趣,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等待。複合式工作讓人有更多的彈性、自由,但工時是不增加的。



擁有複合式工作者的工作職稱讓我覺得彷彿能夠做自己,工作與玩樂之間感覺不再有那麼大的分隔,因為我棋跨這之間把者合併起來了。我擁有多樣的個性,而這些不同的自我都有不同的需求,你也一樣、複合式工作職涯培育並同滋養了這些自我,引導出我們最好的技藝與能力。



對啊?為什麼我們不能選擇複合式的工作型態?如果工作只是單純保障我的薪水、保險,那麼為什麼我們要選擇這麼單調始終的工作?好吧,也許還有退休金,但身處通貨膨脹嚴重的世代,也很難保退休金在未來是共用的?也許現在存的錢在未來是一文不值。那我還寧願把握當下,徹底享受工作與生活的樂趣。

AI與機器人的發明,創造更多工作機會,也淘汰掉許多職位。許多枯燥乏味的工作崗位逐漸被機器面板所取代,相信過不久AI的智能也會取代更多,那我們又如何保證自己的工作可以永遠安穩萬無一失?

當然複合式工作型態也未必全是優點,第一,你必須有自律性,做好時間分配,而不是睡到自然醒再熬夜趕工作。如果沒有良好的自律,那麼工作和生活只是拖延一團槽。第二,平常心,複合式工作型態極大可能和生活搞在一起,沒有完整的上下班時間,極有可能你一整天都在工作,直到半夜還在充當客服回應客人,也有可能你一整個月無所事事。此時要想辦法讓自己平常心,好好休息,好好發揮自己的才能。

書中有介紹到如何轉換成複合式工作型態者,如何把我們的獨特專長結合其他或者發現流行的事物,轉變成自己全新的特點?再次強調是複合式而非多工,複合更重視思考並有效運用時間。


喬治歐威爾說的好:「每個世代都認為自己比上一代更聰明,又比下一代更有智慧。」


當然讀完這本書後,並沒有辦法一下子放掉現在的工作轉換跑道,但我覺得可以學習作者,一步一步慢慢來。她一開始也是有個穩定的正職,然後兼職副業,等副業做起來後再找老闆討論,是否可以讓工作朝複合式發展?重要的是要不停重塑自己,吸收新知,也想辦法推銷自己。




不討人厭的自我行銷訣竅

  • 問你自己為什麼要行銷這樣東西?
  • 做你所愛,或是做你自己感覺興趣的事情
  • 運用你的觀點
  • 別對自己太嚴苛
  • 與對的人交談



這本書是在2019出版的,最近也看了不少關於斜槓、遠端工作等,大約國外都是在這個時期出版,我卻在2023年的時候才想去理解,或者說在近年才慢慢接觸到。不得不說西方國家真的比我們進步許多,在比我們還要早的三、四年前就己經在追求新的生活型態了,但永遠不嫌晚,期待我們都擁有更理想的生活品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詹的文字果茶
3會員
16內容數
各類心得筆記
詹的文字果茶的其他內容
2025/02/10
本文分享保羅·賈維斯所著《一人公司: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和《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兩本書的讀書心得,並節錄書中精華佳句,例如:為自己工作不必遵從領導者;專注於與價值觀相符的工作更有意義;只要擅長工作並受重視即可等。文章也提及作者的個人哲學思想,適合想轉型為自由工作者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2025/02/10
本文分享保羅·賈維斯所著《一人公司: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和《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兩本書的讀書心得,並節錄書中精華佳句,例如:為自己工作不必遵從領導者;專注於與價值觀相符的工作更有意義;只要擅長工作並受重視即可等。文章也提及作者的個人哲學思想,適合想轉型為自由工作者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2024/08/18
因為閱讀讀書會的書單《妳一生的預言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2002出版,姜峰楠所著),知道它有被翻拍成電影,所以找了電影《異星入侵 》(Arrival) 來看,不得不說...這中文名字翻譯真的好爛,和原本小說根本聯想不起來...我初步真的以為這
Thumbnail
2024/08/18
因為閱讀讀書會的書單《妳一生的預言 》(Stories of Your Life and Others),2002出版,姜峰楠所著),知道它有被翻拍成電影,所以找了電影《異星入侵 》(Arrival) 來看,不得不說...這中文名字翻譯真的好爛,和原本小說根本聯想不起來...我初步真的以為這
Thumbnail
2024/08/15
讀起這本書感觸頗深,一來我和作者一樣同是南部孩子,二來我也曾在日本待過一段時間,對書中描寫的料理也有許多記憶和印象 挑了幾篇極共鳴的: 比如家庭餐廳 "也唯有那種時刻,會特別想要點一份漢堡排,作為遲來的早餐或有點早的午晚餐。漢堡肉不像美式速食店那樣夾在上下兩層的麵包裡,被迫
2024/08/15
讀起這本書感觸頗深,一來我和作者一樣同是南部孩子,二來我也曾在日本待過一段時間,對書中描寫的料理也有許多記憶和印象 挑了幾篇極共鳴的: 比如家庭餐廳 "也唯有那種時刻,會特別想要點一份漢堡排,作為遲來的早餐或有點早的午晚餐。漢堡肉不像美式速食店那樣夾在上下兩層的麵包裡,被迫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上班和工作之間的區別?許多人一生都在上班,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任務,為的是每月穩定的薪水。但實際上,上班和工作並不是等號。上班時間是固定的,而工作的來源卻可以是多元化的,通過不同的方式製造多重收入來源。 多元收入的可能性 現代社會中,工作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收入來源。我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上班和工作之間的區別?許多人一生都在上班,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指定的任務,為的是每月穩定的薪水。但實際上,上班和工作並不是等號。上班時間是固定的,而工作的來源卻可以是多元化的,通過不同的方式製造多重收入來源。 多元收入的可能性 現代社會中,工作已經不再是單一的收入來源。我
Thumbnail
兼職工作對於一些人來說可以提供額外收入和彈性的工作時間,但也可能帶來時間和精力上的壓力、工作不穩定性和職業發展限制。本文將深入探討兼職工作的利與弊,以幫助讀者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兼職工作。
Thumbnail
兼職工作對於一些人來說可以提供額外收入和彈性的工作時間,但也可能帶來時間和精力上的壓力、工作不穩定性和職業發展限制。本文將深入探討兼職工作的利與弊,以幫助讀者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兼職工作。
Thumbnail
  在當今的職場環境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在工作上進行兼職或擁有多份工作。這樣的選擇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和機會,特別是對於那些希望提升自己的人。   以我過來人的建議,曾經我也是一邊上班一邊接案,但我發現收入的確是有多一點,但生活上幾乎時間都會被這些工作支配,反而無法兼顧家庭、親友的事情。
Thumbnail
  在當今的職場環境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在工作上進行兼職或擁有多份工作。這樣的選擇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和機會,特別是對於那些希望提升自己的人。   以我過來人的建議,曾經我也是一邊上班一邊接案,但我發現收入的確是有多一點,但生活上幾乎時間都會被這些工作支配,反而無法兼顧家庭、親友的事情。
Thumbnail
現在在職場的跳動好像已經變成一種必然的事情,很多專家的觀點以及職場領域的媒體平台,認為與其期待加薪,不如頻繁的轉換職場,利用跳槽才能夠談到更好的條件。 以大多數人來說,確實是這樣沒錯,換工作真的比認真打拼來的有機會,但這個基礎必須建立在自己專業能力持續的往上走,若只是維持原本的技能.....
Thumbnail
現在在職場的跳動好像已經變成一種必然的事情,很多專家的觀點以及職場領域的媒體平台,認為與其期待加薪,不如頻繁的轉換職場,利用跳槽才能夠談到更好的條件。 以大多數人來說,確實是這樣沒錯,換工作真的比認真打拼來的有機會,但這個基礎必須建立在自己專業能力持續的往上走,若只是維持原本的技能.....
Thumbnail
很多的行業工時都很長,就像是科技業這種,雖然薪水看起來很多,但是如果把薪水除以工時的話,可能還比很多工作都還要低,所以才會說是用肝在換錢。 但是我們不能夠永遠都用這個標準來判斷,一件工作是否應該繼續做下去,因為這樣子很容易就找到一個雖然目前高薪,但是對未來發展卻沒有什麼意義的工作,雖然說大家都希望
Thumbnail
很多的行業工時都很長,就像是科技業這種,雖然薪水看起來很多,但是如果把薪水除以工時的話,可能還比很多工作都還要低,所以才會說是用肝在換錢。 但是我們不能夠永遠都用這個標準來判斷,一件工作是否應該繼續做下去,因為這樣子很容易就找到一個雖然目前高薪,但是對未來發展卻沒有什麼意義的工作,雖然說大家都希望
Thumbnail
大多數人的工作型態大概就是朝九晚五的模樣,早上上班打卡,時間到了打卡下班,每個月月初領薪水,一年一年累積做下去,慢慢升到管理階級,受僱於人,時間由雇主掌控,薪資天花板同樣也由雇主掌控。這樣的生活型態是多數人的工作樣貌,好不好由自己定義,只是這樣的生活這樣的工作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嗎?
Thumbnail
大多數人的工作型態大概就是朝九晚五的模樣,早上上班打卡,時間到了打卡下班,每個月月初領薪水,一年一年累積做下去,慢慢升到管理階級,受僱於人,時間由雇主掌控,薪資天花板同樣也由雇主掌控。這樣的生活型態是多數人的工作樣貌,好不好由自己定義,只是這樣的生活這樣的工作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嗎?
Thumbnail
說到底,工作總是為了生活, 而人生,其實還有更多比工作更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說到底,工作總是為了生活, 而人生,其實還有更多比工作更重要的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