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奇怪的知識增加了-#2.包了餡的饅頭還算饅頭嗎??

2021/10/1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曾經跟朋友爭執過"饅頭包了餡料究竟算什麼?"可能沒有不過我蠻常會跟朋友為了這種"社會"議題爭論不休,總之當年為了這個議題特別去找了關於饅頭的歷史,真是不看不知道,看了有點餓了。

傳說中饅頭!!參上!!




傳說饅頭的有幾種,其中較多人知道的可追溯到三國時期,當時諸葛亮在收服了孟獲後,準備回朝,要過瀘水時突然畫風一轉,頓時大風大浪讓軍隊無法過江,諸葛亮一看,做啥呢?這拍電影啊??實在沒有辦法就向當地人了解實情,在他們這有個說法:
"因為長期的戰爭使得很多異鄉人葬身於此,這些冤魂們就爆氣,好啊過年連個紅包也沒有,所以時常會出來作怪,每當要過江時都必須要以七七四十九顆人頭向冤魂祭供才能平息"
諸葛亮聽完也是相當糾結,因為這些人本就是冤魂,再用人頭去祭祀又會犧牲更多的人,那怎麼辦呢?? 這點小問題當然難不倒我們諸葛葛格,他什麼人?校園資優班代表學霸是也!於是他命人以牛、羊肉做絞肉,用面皮包裹捏成人頭的形狀,進蒸籠蒸熟,親自擺上供桌祭拜,並將這些"人頭"拋入江中,果真就平靜了,我想應該是挺好吃的吧?
而這個東西就被命名為"蠻首",意思是"蠻人的頭"所以大家其實都是課腦殼的專家喔~!! 從那天後蜀國人也開始用此方式最祭祀,前面那些弟兄真是被白砍了,之後慢慢的傳入到中國其他地方,而中文的"首"與"頭"意思相同,所以後來也稱為"蠻頭"所以其實最一開始的饅頭是有包餡料的!!


現在已經了解饅頭的一部分了,那包子又是怎麼出現的呢?"包子"這個詞出現的比較晚一點,先說說蠻頭後面的故事吧
在這段期間內"蠻頭"有過很多不同的名字:
  • 晉朝以後只要是以面柔水、中間有餡料的都叫"餅",而把麵團蒸來吃的就叫"蒸餅"或是"籠餅"
  • 唐朝後民間的蠻頭也變得比較小,成為很常見的美食之一,而縮小的蠻頭也有"玉柱""灌漿"等名字
  • 到了北宋才有"包子"的說法,指的是"有包餡料的饅頭,剛開始是指菜包,而饅頭也漸漸成為單指沒包東西的純饅頭
  • 而傳到北方的蠻頭呢?因為聽了不順耳,又看其外表在蒸出來時會很有光澤,而光澤在古漢語中稱作"曼澤",所以在北方也有"曼頭"之稱,通常為純饅頭不包東西的為主,後來也因為中文字的食物蠻多會加上"食"部,所以變為"饅頭"妙吧~~
所以有內餡的饅頭是饅頭還是包子呢?確實是饅頭呢!!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最後還有一件有趣的事喔~2008年元旦起饅頭在中國也有了國家標準喔~規定饅頭必須要是圓的,不能有皺褶、斑點,且氣味要有小麥香,饅頭也不能太小顆。
不知道我們台灣的饅頭又是怎麼來的呢?有機會再跟各位讀者們分享吧~
喜歡時不時地來點奇怪的知識嗎?歡迎再度光臨,也可以到我的頻道看更多迷因的生活點滴
宮川一郎
宮川一郎
迷因就像大麻,越吸越ㄎㄧㄤ 每個人都有有趣的故事,只是你有沒有分享給別人而已,這裡是圖文影片創作者宮川一郎 歡迎各位讀者,下班一起休閒閱讀歡樂一下,用輕鬆的方式增加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