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雖然不長,但跟豚骨湯頭一樣濃厚:《原來,這才是拉麵!》告訴你拉麵的前世今生脈絡

2023/01/0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2 年 8 月 7 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推特上,提出了一個奇妙的「味覺祖國」概念。她說:「百度地圖顯示台北有38家山東餃子館、67家山西刀削麵店。味覺不會騙人的。台灣一直都是中國的一部分。長時間失散的孩子終究會回家的。」味覺祖國論引來了美國前國務院發言人摩根奧塔加斯(Morgan Ortagus)也在推特上反擊:「中國有超過8,500家肯德基。味覺不會騙人。中國一直都是肯德基州的一部分。長時間失散的孩子終究會回家的。」
我們將時間倒退 12 年,2010 年 9 月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在釣魚臺海域與中國漁船發生衝撞。此一事件後來引發了中國在 2010 年代的反日風潮,自 2010 至 2012 年,中國各地都引爆了反日遊行活動,許多日本人在中國經營的商店、日系品牌商店、或甚至是停放路邊的日本品牌汽車,都遭到破壞毀損。在這股龐大的反日風潮裡,你也許聽過一個類似味覺祖國論的說法:
「拉麵是來自中國的食物,日本無恥地竊取了它」。
華春瑩在發表味覺祖國論後的短短四個小時,就遭到奧塔加斯的反擊,證明味覺祖國論只是一種嚴重的邏輯滑坡:食文化是會穿越政治隔閡流動的,但不能根據食文化的脈絡去維護政治實體形式的正統性。但是不管你支持或是嘲諷味覺祖國論,回到拉麵這件事……拉麵究竟是如何從中國漂流到日本去的?又為什麼如今中國與日本的拉麵文化如此不同?日本又對拉麵這種料理進行了什麼樣的在地改造?你在台灣街頭巷尾都看得到各式拉麵,你也許到日本也吃過「蔦」、「とみ田」、「拉麵二郎」這些知名拉麵,但是,誰能來闡釋一下拉麵過鹹水的前世今生脈絡?
創意市集出版最近推出的《原來,這才是拉麵!》,就是一本拉麵的「身份履歷書」,作者岡田哲看來不想草草交待,他甚至是從中國的麵文化開始介紹:這本書的第一個章節,是「中國麵食發展簡史」,過去中國人如何想到將小麥磨成麵粉?又如何將麵團製作成麵條?在這本書裡都有詳細的解釋。原來,麵粉加水揉製而成的麵團,不是桿平後刀切就成麵。岡田先生介紹,在北魏時期的著作《齊民要術》裡記載著,必須在麵團裡加入豬肉汁,令肉汁的鹽分與豬肉的蛋白質混合麵團以增加彈性,這樣才能讓麵條不會輕易斷裂,而且煮好後的麵條更能擁有光滑的質感。
《原來,這才是拉麵!》日版封面
民以食為天,中國文化自古就將吃這件事捧上天。這種對「食」的崇拜,激發出中國人對料理技術的各種創意。岡田先生解說麵食在中國發展的淵源、以及中國各地麵食文化產生的不同變化:山西會吃貓耳朵、廣東會吃不加鹼水的蝦麵等等。而這些因應不同在地文化而衍生出的變化,不只在中國發生,當麵團與鹼水飄洋過海到了日本之後,在日本也因此變化出獨樹一格的新拉麵文化——岡田先生在一本談日本拉麵歷史的書裡,開頭先講了一大段中國麵食歷史,是有特別意義的。這也是味覺祖國論不會告訴你的事:
橘越淮而為枳,橘與枳已經是兩個風味完全不同的個體,無法輕易等而視之。
《原來,這才是拉麵!》在第二章來到了日本,在江戶時期之前,日本人甚至不吃麵食,而在更往前的奈良、平安時期,事實上麵食就已經透過「唐菓子」傳入了日本。《原來,這才是拉麵!》揭曉了一個有趣的事實:拉麵並不是日本由古至今都深受人民喜愛的「國民美食」。從西元 800 年代左右,麵食來到了不產小麥的日本;直到西元 1400 年代左右的室町時期,日本才傳入了烏龍麵;還要再到西元 1600 年代的江戶時期,日本人從 9000 年前開始就習慣食用的蕎麥,才變化成了蕎麥麵。而要等到二次大戰結束後,拉麵才姍姍來遲,突然爆發成為日本民眾熱愛的國民美食——拉麵鼎盛的歷史,至今不過 70 多個年頭。
傳說水戶黃門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吃拉麵的人,但近代研究推翻了這種說法
但是,中國的麵食文化,歷經一千多年的演進,才變成一碗日本拉麵,但是,組成一碗拉麵不只需要麵條而已,日本自天武天皇頒布禁食肉類的諭令之後,有長達 1,200 多年的時間,社會有禁止吃肉的嚴格規範;再者,豬肉也是當時日本人不熟悉的食用肉,因為豬一向有不高雅的骯髒形象(豬也成為日文裡用來罵人的單字);其他還有忌諱油脂料理;難以取得鹼水等等障礙。如今我們能吃到一碗佈滿豬背脂、叉燒肉團團堆疊成山的二郎系拉麵,事實上是拉麵跨越了種種日本傳統規範禮俗之後、「革命成功」的英勇姿態。
二郎系拉麵會讓天武天皇氣到跳腳
但也就是在這些克服障礙的過程中,日本的拉麵,與中國山西省的拉麵漸漸地長得越來越不一樣,日本拉麵在短時間內,也迅速變化出屬於自己的魅力。日本的拉麵有筍乾、叉燒與鳴門卷魚板,這些食物在中國未必會搭配拉麵食用,那麼為什麼這些食物會變成日本拉麵的「標配」呢?又為什麼豆芽菜會成為拉麵裡重要的「蔬菜」角色呢?《原來,這才是拉麵!》會一一解答這些問題的背後緣由。
我們如今熟悉的拉麵形象,其實也反應著日本戰後史的不同面向,在那個百廢待舉的重建時期,物資短缺、物價高昂,為了要滿足餓肚子的客人們,店家發揮低成本的巧思,推出讓他們吃得飽、又便宜的拉麵。一碗麵條、一碗湯頭、幾片叉燒與豆芽菜,這不是豐盛大餐,但至少澱粉、蛋白質與纖維質都有了,吃飽了又能繼續上工……拉麵也許沒有悠久的歷史,但它同時也象徵著戰敗國日本,在數十年後迅速茁壯成為世界大國的理由之一。
第一碗近代拉麵的起源:淺草來來軒的「支那蕎麥」
作者岡田哲先生善於剖析飲食史,讓《原來,這才是拉麵!》充滿歷史分析應有的豐富知識,同時又帶領讀者從中國與日本兩種角度,俯視拉麵演化過程裡的轉變。這本書不告訴你哪家拉麵最美味,卻告訴你所有拉麵為何如此美味、為何能成為日本代表美食的原因。這才是歷史,不是打開百度地圖、敲敲腦袋就知道的臆測胡說。
☆你可以在這邊買到這本書:  https://reurl.cc/Z13M4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8K會員
92內容數
有趣的、奇怪的、失敗的、亂七八糟的、 你想知道卻不知道的、或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知道的日本社會時事分析、電影電視漫畫動畫遊戲小說評比。本月刊不會讓妳賺大錢、不會讓你變水水、甚至可能讓你吸收不少負能量、以及妳在職場家庭與感情關係裡派不上用場的無用知識。但我能保證你一定能獲得些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