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7
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 ISBN:6849862488898
最近最熱的話題就是去年延辦的奧運!有位韓國女子射箭選手安山,因為留著像是男性的短髮以及曾就讀女校再加上被翻出她過去在社群網站的發文疑似使用了厭男用語,因此被韓國網友認定是女性主義者,這個話題也掀起了台灣媒體的報導,為什麼我們好像常常在新聞媒體上看到韓國的性別話題之戰?為什麼韓國名人牽涉性別議題總是鬧得特別大?
前幾年因為《82 年生的金智英》在台灣出版引起了台灣人對韓國性別議題的關注,但大家有想過為什麼性別議題在韓國總是能夠掀起特別大的浪潮呢?
我覺得要提性別議題不可以略過韓國知名的歧視社群 ilbe ,這個社群上面的人大多是歧視者,不僅是歧視女性也有歧視其他弱勢者的文章,而這種性別議題的對立絕對不只是源於網路,韓國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女性地位低落的問題。曾經聽過一些和韓國男性結婚的台灣女性說過,當有人知道要和韓國男性結婚的時候會被問「你難道不怕被打嗎?」「你會很辛苦耶」這類等等的,為什麼對於韓國會有這種印象?難道在台灣就沒有這樣嗎?雖然事實上韓國女性的地位低落是整個社會風氣造成的,但其實全世界女性也都還是存在著類似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根源就是父權社會的儒家思想!
這本書從書名開始就很特別,一般都認為女性主義運動的主導者會是女性,因為女性是最直接的受眾,可是這位作者是男性,他也實際在生活中小小地慢慢地實踐女性主義。
這裡要先提一下,女性主義並不等於女權主義!
原本 feminism 就是指女性主義,而女權是中國在用的(中國的女權已經有女拳的稱號;台灣則有女權自助餐的形容),女權已經變成激進分子拿來將只要對女性不利的就該改正,有點像是父權主義現況相反變成女權的概念,而韓國的性別嚴重對立有一部分就在於這些激進分子處處針對男性,而真正的女性主義者是不會仇男的,女性運動不是為了讓女性去對抗男性,而是結束性別間的歧視壓迫(0812 加註)
有了這個首先的認知之後我們再來談,首先日常生活中不平等的事情比比皆是。像是男性工資普遍高於女性、女性的家事勞動比起男性還要多、女性就業就會被問是不是結婚懷孕以後就不工作了等等。同樣是就業者,為什麼結婚時男性不會被問結婚以後不工作又或是沒有聽過男性說因為是男性所以工資低於女性?
作者談到會這樣除了原本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嚴格期待和男性該有的樣子之外,還有他透過接觸女性主義學習到的「殖民地的男性被帝國男性打擊的自尊心,有以壓榨女性作為恢復手段的傾向」。
到現在依然保守的韓國社會也是認為女性就該怎樣;男性該怎樣怎樣,在這樣傳統風氣社會下,女性只要表現稍微顯眼一點或是沒有達到那些『女性該有的樣子』的期待就會成為被攻擊的對象,不符合期待就失去了作為人該有的基本尊重。而作為男性卻不會被這樣攻擊,因為社會對男性的要求跟女性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認為女性就該是男性的附屬品,所以有的媽媽在結婚或有了孩子之後名字就會從金智英變成OO妻子或是OO媽媽(舉例)。
除了這樣以外,很多言語的預設皆以男性為基準,比如同樣是醫生但是如果被報導的話就會強調『女醫生』、事故肇事者若是女性同樣也會被強調女性肇事以這種高道德去要求女性檢討女性為什麼沒有成為『應該有的樣子』?
對於遭到性暴力的女性也會檢討「為什麼晚回家?」「為什麼穿這樣?」可是明明犯罪的是男性,為什麼要去檢討受害者?然而這些都只是一小部分的例子,好多好多習以為常其實都不正常!
養女防老的心理看似是不再強調只有生男生好,但其實還是對女性的壓榨,好像說男性長大之後就對父母不再需要照顧因為男性成家後有自己家庭要照顧。
而作為男性實踐女性運動雖然不會像女性那樣有切身經驗,可是卻也有作為男性來做才更為有效的角色,假設不再定義什麼是『男生必須要有的樣子』和『女生必須要有的樣子』是不是就不會有因為性別氣質不一樣而被霸凌的事情呢?
無論男女,為打造一個更好的世界努力,不讓誰再成為框架下的悲劇不是很好嗎?基於男女本身的生理構造差異,我認為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完全平等』,但我也不認為齊頭式平等是我們該追求的,應該互相了解彼此的差異而去體諒對方的差異並互相幫助,打造更好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這本書我覺得不管是作為女性還是男性都可以看,男性可以看看自己平常原來擁有了什麼習以為常但作為女性卻被詬病的事情;女性可以看看是不是自己或身邊女性發生過的事情又或是也許妳也曾經認為應該這樣的誤區,讓大家為更好的世界努力!
因為這個話題實在太敏感,但我又覺得這本書很值得推薦,所以萬一有哪邊用辭不當請告訴我,這本書以男性角度來寫,我認為是大家都能很輕易看懂的程度。以性別議題來說,女性是弱勢族群中最大的群眾,因為就佔了世界上一半的人,所以如果大家都更了解一點,世界或許就能更美好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