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隨筆|讓我意識到性別的幾件小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噗浪上突然傳來這個影片,以及反擊這個影片所說的文章:

(正反雙方並呈,想了解的人自己去了解,懶人包容易被帶風向。)

我追蹤了後續一些關於這個youtuber宋讚養不只是在影片內,也在自己的粉專FB上的發言,這些種種相關討論,有人說宋讚養說的都是Mansplain,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父權體制下的既得利益者在那邊把激進女權份子拉出來當作全體;當然也有身為台灣人的韓國媳婦台灣妞也在影片下方以及自己粉專大呼說的真是太過癮了,而宋的影片底下也不乏人認同韓國的女性主義已經走到太激進的地步,造成男性具有很大壓力的場面,雙方的對話已經走到兩種極端,造成不是宋粉就是宋黑的局面,讓我覺得戰場已經徹底失焦了。

先說,我沒有要評論這個事件,「韓國」、「女性主義」這兩件事都不是我的專業,也奉勸各位讀者一個常年我追各種討論的結果:「如果你對一個領域不熟,最好的方式就是別去談它,如果非要談,請你務必要去找專家諮詢」,顯然宋在他想談的主題「韓國女權主義」上未至專業、甚至到學術性質層面的高度,再加上「女權」這個議題的敏感度又太高,才會無法讓這個議題保持在理性層面去討論。

而當然有個如此重大的社會議題「N號房」就發生在我們生存的年代,不管是發生地韓國,或是待在亞洲圈裡男女地位較為均衡的台灣,我想我們都有很多話想說想討論,但再說一次,本人我不是研究這事件的專家,所以我也不打算對此發言

那麼你應該會想說我幹嘛來寫這篇文章了吧。

嗯,做為一個生理跟心理皆為女性的我,也只是想要如標題中聊聊那些在生活中,讓我突然意識到性別的幾件小事,我不需要有人來評論這些生活中的細節,我只希望有人看完以後也能夠稍微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我想這比起相互指責,更容易讓人意識到生活的溫度吧。


截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yzEipErpDQ

截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yzEipErpDQ

一、正妹的煩惱

我有一個學姊,長得非常漂亮,是那種無論男女生都會覺得她漂亮的那種女孩,這樣的她偶爾會在臉書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有一次當她描述她帶耳機的原因,就是不想應付來自陌生人的搭訕,她帶耳機就是想要阻隔自己跟世界,可是當有人還是硬扯掉她的耳機,嘴上說就只是來問路的事件過後,都讓她更討厭那些拍她肩膀拉她手的舉動,不管出自善意或惡意,她就是不喜歡。

二、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

上繪本課時,正巧上到了《人人生而自由——世界人權宣言》這本繪本,當時我看見了這一頁「沒有人有權利來傷害我們,或虐待我們」(如上圖),我繳了感想回饋單,而教授總會在下一周上課時分享一些讓他有感言的回饋單,正好這張被選中了,我將內容大要摘錄下來,也分享給大家:

「這兩頁的畫面很可怕,不過很可惜的是,畫面中卻只有一個女生的娃娃,我希望至少能放著兩種性別的娃娃,不是男生就不會受到傷害,男性受害者要表達受傷時也會遇到更多的嘲諷和質疑。」

而這段平凡無奇的話觸動了教授的心弦,使他感慨地分享了一個女學生誣告男教授性侵的故事,峰迴路轉,幾般折騰,就算教授並非是當事人,也算在事件的外側見證了那位男教授的焦慮與不堪的情緒。

原本課堂大約半小時的分享回饋單時間,而這故事的長度幾乎佔去本周上課時間的一半那麼多。

三、幫忙開門

有天女同學走到門邊,而恰巧在門邊的教授就順手開了門,但受到幫助的同學卻有些惶恐,教授也不解的向在場的同學們提問。

教授:「就算你們手上沒拿東西,我也還是會幫忙開門的,這在西方國家是種禮儀,男性幫女性開門是很正常的。」(教授具有留美的背景。)

當事同學:「可是你是老師耶。」

我:「我又不是沒手,幹嘛要替我開門?」

語畢,一陣冷場。

四、裙子與我

我不愛穿裙子,打小就不愛穿,就連系上辦比較正式的活動,我仍是穿著褲裝出席。某天在課堂後,教授想起我當天的打扮,把這件事當成話題閒聊起來。

我:「我就是不喜歡穿裙子啊哈哈。」

教授:「這樣哦,那你結婚時要怎麼辦?婚紗不都是裙子嘛。」

我:「……為什麼要結婚呢?我仔細想過了,結婚的好處也沒那麼多嘛……。」

我想這段對話堪稱師生對話尷尬之最。


哎,我還能怎麼說呢。

本文同步發表於MATTER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柚漫漫談
1.2K會員
262內容數
《漫漫慢談》目前主要談論日本漫畫、韓國漫畫,畫風、題材、類型、性向皆不侷限,每篇文章亦會提供延伸閱讀欄位,推薦更多類似作品可供讀者閱讀;雜談大致談論VTUBER主題、或是開某一主題的相關書單,不定時把過去已經書寫過心得的作品再度翻上來推薦。
柚漫漫談的其他內容
2020/12/06
觀眾都知道比賽這件事沒有所謂的公平,但賽制如果直接明面上就直接擺出一副我就是不公平的樣子,也不會有觀眾樂意看這種比賽,合理且均衡的比賽設計還是很重要的,你不可能讓輕量級的選手上來單挑重量級的選手,這是一樣的道理。
Thumbnail
2020/12/06
觀眾都知道比賽這件事沒有所謂的公平,但賽制如果直接明面上就直接擺出一副我就是不公平的樣子,也不會有觀眾樂意看這種比賽,合理且均衡的比賽設計還是很重要的,你不可能讓輕量級的選手上來單挑重量級的選手,這是一樣的道理。
Thumbnail
2020/11/29
如果想看真正的技術流比賽,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的組別就是最後這組米其林廚師的對決,主廚們都對自己要做的東西、接下來的程序胸有成竹,抽空對話也不會打亂他們的節奏,但這組依然有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你把最強的那批人都聚在比賽,那你比賽不就在這裡就到頭了嗎?那接下來的比賽還有繼續的必要嗎?
Thumbnail
2020/11/29
如果想看真正的技術流比賽,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的組別就是最後這組米其林廚師的對決,主廚們都對自己要做的東西、接下來的程序胸有成竹,抽空對話也不會打亂他們的節奏,但這組依然有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你把最強的那批人都聚在比賽,那你比賽不就在這裡就到頭了嗎?那接下來的比賽還有繼續的必要嗎?
Thumbnail
2020/11/27
《料理之王》的賽制跟MasterChef相去甚遠(而且也沒有買版權),這兩者本來就是不同節目,實在不需要強逼著人家節目組硬要往MasterChef的方向靠攏,但是同為料理實境秀,MasterChef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我們可以鑑往知來。 「我希望它未來可以是台灣版MasterChef。」
Thumbnail
2020/11/27
《料理之王》的賽制跟MasterChef相去甚遠(而且也沒有買版權),這兩者本來就是不同節目,實在不需要強逼著人家節目組硬要往MasterChef的方向靠攏,但是同為料理實境秀,MasterChef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我們可以鑑往知來。 「我希望它未來可以是台灣版MasterChef。」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性平教育 身為一個前八大妹,這幾天紮紮實實的體認到這個社會對女性有多少惡意。重點是,它一直都有,只是我現在才體認到。 起因是我在台大經濟系政見底下的貼文,有位女性來留言表示看了他們的政見感到很不舒服。 隨即有男性回她留言:「是嗎可是我覺得很好笑啊,and move on to my life.」原話
Thumbnail
性平教育 身為一個前八大妹,這幾天紮紮實實的體認到這個社會對女性有多少惡意。重點是,它一直都有,只是我現在才體認到。 起因是我在台大經濟系政見底下的貼文,有位女性來留言表示看了他們的政見感到很不舒服。 隨即有男性回她留言:「是嗎可是我覺得很好笑啊,and move on to my life.」原話
Thumbnail
我遇過太多開口閉口就我老公、我男朋友的女性, 彷彿她們的那份愛情可以引領他們走向更美好的世界, 但我非常肯定的認定不行。倘若她們的愛僅僅止於小情小愛, 不視自身為有責任改變社會的群體, 那這父權資本主義社會所創造的問題將會一一波及到她們。
Thumbnail
我遇過太多開口閉口就我老公、我男朋友的女性, 彷彿她們的那份愛情可以引領他們走向更美好的世界, 但我非常肯定的認定不行。倘若她們的愛僅僅止於小情小愛, 不視自身為有責任改變社會的群體, 那這父權資本主義社會所創造的問題將會一一波及到她們。
Thumbnail
2021/08/07 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 ISBN:6849862488898 最近最熱的話題就是去年延辦的奧運!有位韓國女子射箭選手安山,因為留著像是男性的短髮以及曾就讀女校再加上被翻出她過去在社群網站的發文疑似使用了厭男用語,因此被韓國網友認定是女性主義者,這個話題也掀起了台灣媒體的報導,
Thumbnail
2021/08/07 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 ISBN:6849862488898 最近最熱的話題就是去年延辦的奧運!有位韓國女子射箭選手安山,因為留著像是男性的短髮以及曾就讀女校再加上被翻出她過去在社群網站的發文疑似使用了厭男用語,因此被韓國網友認定是女性主義者,這個話題也掀起了台灣媒體的報導,
Thumbnail
有人這麼莫名其妙,也不欠他八百輩子,一點事就你死我活;受害者,真的會得到比較多嗎?
Thumbnail
有人這麼莫名其妙,也不欠他八百輩子,一點事就你死我活;受害者,真的會得到比較多嗎?
Thumbnail
我是個女性。生理女性、社會女性。自我認同是無性別,只由於我太厭惡自己身為女性身份時總是被騷擾與被無意義的義務所勒索。 我生於一九九六年。處於一個介於壓抑與解放的年代。壓抑在於,我們沒有性教育;解放在於,我們都相信性別平等,我們有玫瑰少年,我們有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
Thumbnail
我是個女性。生理女性、社會女性。自我認同是無性別,只由於我太厭惡自己身為女性身份時總是被騷擾與被無意義的義務所勒索。 我生於一九九六年。處於一個介於壓抑與解放的年代。壓抑在於,我們沒有性教育;解放在於,我們都相信性別平等,我們有玫瑰少年,我們有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
Thumbnail
一切成長都是試錯的過程,這是已知的。一個孩子想要另一個孩子分享玩具,他打一架搶過來,效果不佳,他低聲下氣去求,自己又不舒服,他逐漸地就會去搜索兩種方案中間的路徑,最後習得不卑不亢的處事風格。前面的過程就是試錯,後面的進步就是成長。既然一切成長都是試錯的過程,那麼兩性關係上的成長,就也不例外。
Thumbnail
一切成長都是試錯的過程,這是已知的。一個孩子想要另一個孩子分享玩具,他打一架搶過來,效果不佳,他低聲下氣去求,自己又不舒服,他逐漸地就會去搜索兩種方案中間的路徑,最後習得不卑不亢的處事風格。前面的過程就是試錯,後面的進步就是成長。既然一切成長都是試錯的過程,那麼兩性關係上的成長,就也不例外。
Thumbnail
最近的性別圈爆發了一件我覺得有點好笑的事情,就是有個擁核的意見領袖由於在網路上發表一些揶揄北一女女學生的留言,因此引起了性別圈內外網友的圍剿。  為什麼我覺得這個事情有點好笑?是因為這件事從特定政治立場的女權口中講出來是有點荒謬的事情,因為某特定政治立場的“女權”無論是男是女自己本身也是金玉其外敗
Thumbnail
最近的性別圈爆發了一件我覺得有點好笑的事情,就是有個擁核的意見領袖由於在網路上發表一些揶揄北一女女學生的留言,因此引起了性別圈內外網友的圍剿。  為什麼我覺得這個事情有點好笑?是因為這件事從特定政治立場的女權口中講出來是有點荒謬的事情,因為某特定政治立場的“女權”無論是男是女自己本身也是金玉其外敗
Thumbnail
就我的觀察,很多女孩在職場遇到性騷擾,除了不知有什麼樣的管道可以申訴、什麼樣的法律可以保護自己外,更重要的是,性騷擾是個兩段式定義的複雜議題,很多人遇到了,光是判斷「我的上司這樣對我,算不算性騷擾」,就已經不容易了,遑論談到如何處理?
Thumbnail
就我的觀察,很多女孩在職場遇到性騷擾,除了不知有什麼樣的管道可以申訴、什麼樣的法律可以保護自己外,更重要的是,性騷擾是個兩段式定義的複雜議題,很多人遇到了,光是判斷「我的上司這樣對我,算不算性騷擾」,就已經不容易了,遑論談到如何處理?
Thumbnail
做為一個生理跟心理皆為女性的我,也只是想要如標題中聊聊那些在生活中,讓我突然意識到性別的幾件小事,我不需要有人來評論這些生活中的細節,我只希望有人看完以後也能夠稍微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我想這比起相互指責,更容易讓人意識到生活的溫度吧。
Thumbnail
做為一個生理跟心理皆為女性的我,也只是想要如標題中聊聊那些在生活中,讓我突然意識到性別的幾件小事,我不需要有人來評論這些生活中的細節,我只希望有人看完以後也能夠稍微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我想這比起相互指責,更容易讓人意識到生活的溫度吧。
Thumbnail
最近韓國“N號房”事件吵得沸沸揚揚,很多兩岸的性別議題關注者(特別是女的)對於這件事都會心有戚戚焉,如果要用一句話去總括兩岸性別議題女關注者的看法,她們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是:“女人常常要花很多的時間,才能去接受那些顛覆我們從小所認知的性別觀”,簡單來說這些人的意思是,她們常常覺得以前
Thumbnail
最近韓國“N號房”事件吵得沸沸揚揚,很多兩岸的性別議題關注者(特別是女的)對於這件事都會心有戚戚焉,如果要用一句話去總括兩岸性別議題女關注者的看法,她們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是:“女人常常要花很多的時間,才能去接受那些顛覆我們從小所認知的性別觀”,簡單來說這些人的意思是,她們常常覺得以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