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Dakota Corbin on Unsplash
成功好像對我們來說遙不可及, 其實不然, 成功來自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養成的每個小習慣。透過閱讀這本由Stephen Covey撰寫的經典: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 讓我們能夠窺探這些人養成了哪些習慣讓他們能夠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Mr. S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鼓勵讀者養成相同習慣, 幫助讀者一同成功。
本篇要分享高效能人士的第二個習慣: 以終為始, Mr. S會分成3個部分解說, 前2個分享書中提出的觀點, 最後提供具體Mr. S怎麼運用
第二個習慣: 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 顧名思義就是先想到終點在往回推, 也就是我們先思考目標在哪, 然後再思考我們該怎麼去, 這個習慣中有2個部分是比較重要想跟大家分享的。
1. 二次創造 (短期)
二次創造的概念是高效能人士的習慣。 首先第一次創造是在腦海裡, 是屬於領導層面, 也就是做對的事。很像今年Netflix很紅的影集后翼奇兵裡面談到的心智表徵, 是你先在腦海中具象化完成時的景象, 給自己一個方向, 知道自己要往哪裡走。這個概念在刻意練習這本書中也有談論到。
舉例來說, 天氣非常熱, 熱到讓你想吃冰淇淋。你就會先在腦海裡腦補自己坐在椅子上吃著冰淇淋的畫面, 說不定都會不自覺流出口水呢XD。這就是屬於第一次的創造。用企業例子來說就像是願景, 以台積電願景為例, 台積電希望成為以服務為導向, 為客戶謀求最大利益的技術&製造領導者, 這就是台積電要帶領全部員工走的方向。
而第二次創造就會拉回現實裡, 是屬於管理層面, 也就是把事情做對。這時你已經知道要去的方向了, 現在就是要想要怎麼去那裡。就像你需要想要去哪裡才能買到冰淇淋一樣, 以及錢有沒以帶夠。用企業例子來說就是你該制定哪些策略, 該聘用哪些人才, 該用哪些指標來評估等等。這就是第二次創造。
🍀延伸學習:
2. 以原則為中心(終身)
若持續進行二次創造, 最終慢慢會塑造出原則(也就是心裡想的跟實際結合), 有些人心裡想樂觀實際不一定表現出樂觀, 這能透過別人的反饋去得證。那為什麼要以原則為中心而非以具體的目標為中心呢?主要是以目標為中心不長久, 且必須時常更換。打個比方來說, 以考上台大為目標, 結果真的考上了, 然後呢?不就要重新設定下一個目標了。或是順利爭取到了理想的職位, 然後呢?又比如目標是賺到1,000萬, 等到10年後真的賺到了, 然後呢? 這些都不是能夠維持終身的。不是不能設定目標, 而是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 你留下了些什麼是歷久不衰的。
作者建議讀者用另一個角度去想, 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 你離開這個世界後, 要給後人留下什麼印象? 臨終前, 你想留下些什麼給別人?舉例來說, 去年Kobe意外離世後, 他給眾人留下什麼印象?Mr. S認為是Mamba 精神以及洛杉磯凌晨4點的精神, 這些精神背後就是由熱情、執著、嚴厲要求、堅韌不懈、無所畏懼所組成,而這就是原則。Mr. S到現在每天凌晨4點半起床寫作或閱讀就是被Kobe所啟發。另外一個例子, 藝人小鬼黃鴻升2020年意外離開這個世界, 他留下了什麼?留下了樂觀開朗的笑容, 留下了給人歡笑的美好記憶, 很多小朋友至今都還懷念著他。
讀者您呢?你想留給你的家人什麼樣的印象?希望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反思一下, 歡迎留言分享。
3. 具體Mr. S怎麼運用
Mr. S想先說這些運用只是拋磚引玉, 給讀者啟發。 並非Mr. S就是對的, 我有可能錯, 歡迎大家留言指點指點。接下來Mr. S分享2種運用場景, 一種是工作場景的運用, 一種是家庭場景的運用。
工作場景的運用
淺層運用: 目標管理
在工作時大家怎麼可以運用這個以終為始的習慣呢?大家不妨可以參考一個叫做OKR的管理工具。Mr. S本身是業務 , 當我招進我們團隊的新業務時, 經過訓練一個月後, 我就會開始跟他們講述OKR(Objective and Key Result) 的觀念, 讓他們在團隊的總目標上, 設立屬於自己的3個目標(Objective) , 以及關鍵成果(Key Results) , 然後就各自為自己設立的目標做打拼, 想了解更多的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OKRs做最重要的事-像Google員工一樣集中精力追尋最有意義的事 》我們每個月都會固定開會來檢討進度, 並且每季更換新的OKR。在這個工具下, 就會促使他們先思考最終要走到哪裡, 在反推回來自己該如何達到。
說實在的, 光是淺層運用就已經比沒有目標的工作好太多了, 像Mr. S的工作環境, 就會常發生直接交辦事情, 但是不給任何解釋, 也不知道為什麼而做, 做出來想要怎樣的效果, 只是為做而做。讀者也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嗎?可以留言分享一下。
深層運用: 團隊文化管理
接下來講更深層的運用, 這就要運用原則管理。你要先思考你要給同事建立一個怎樣的公司氛圍。你要給同事留下什麼印象?你想要打造什麼樣的團隊文化?這些都是要先從自身做起, 然後才能用身教去感染並同化其他同事。像我想打造一個具有獨立作業能力又能結合團隊資源的環境, 所以時不時都會鼓勵他們自己在一定程度下自己做決策, 同時又會定期聚會共同討論彼此遇到的問題,並一起尋求解決方法或需要什麼樣的支持。
家庭場景的運用
在我太太最痛苦的那段時間, 我一直都在她身邊支持他, 沒有因而放棄這段婚姻(雖然在腦袋中閃過很多次這樣的想法🙈 🙈 🙈)。 持續的陪伴在她身邊, 陪她一起哭, 靜靜看著她不斷自責, 陪她一起參加每次的心理諮商, 學習傾聽她說話。
即使一向樂觀的我也必須一直給予自己心理建設萬一哪天我下班回家, 得知太太帶著小孩一同離開這世界, 我該怎麼辦呢?也很感謝上帝讓我體驗這樣時不時接近生死存亡的日子, 讓我特別特別去珍惜每一個日子。 只要太太跟小孩健康快樂過上每一天就好, 這樣就是好日子。
我要留下什麼印象呢? 其實就是無條件的愛罷了, 如果今天我飽受憂鬱症所苦, 也會希望另一半陪伴著我一起度過難關, 不離不棄, 對吧?
總的來說, 這些你希望留下來的印象, 諸如樂觀、誠實、信任、正直、勇於認錯等這些原則都必須經過你刻意練習做的。 你必須先以身作則, 親自跳下來做, 持續的做。才能在潛移默化中, 傳遞並留下這些形象給你的另一半及孩子。
結語
Mr. S想用王陽明說的這句話來總結以終為始的這個習慣, 我覺得是很完美的詮釋。進行二次創造, 先在腦海中創造做對的事, 然後在現實中創造把事情做對。並以原則為中心, 一切以心為本, 想想要留下什麼原則, 然後以身作則, 知行合一。方能順利的養成這個習慣。
下一個習慣我們來講要事第一, 請讀者盡請期待。
順帶一提如何照顧憂鬱症的家人: 1) 參加心理諮商 2) 陪伴她 3) 傾聽她, 切勿給鼓勵的話或正能量之類的(比如你要正面思考啊, 你要開心啊等等) , 那個完全無效只會讓情況更慘。他們也知道這樣做不好, 也會連帶影響到小孩, 但他們就是做不到, 因而陷入惡性循環, 而說出那些正能量的話只是落井下石而已。就是在旁邊陪伴, 靜靜的聽就好。可以參考蒼藍鴿影片《
不要再對憂鬱症患者「講幹話」! 淺談憂鬱症原因與治療 》
都看到這了, 記得幫忙點擊 ❤️+ 👏拍手5下 + 追蹤我的專欄, 協助更多人走向正確的財務自由偉大航道。歡迎大家加入社團參與討論最新市場消息, 而想進一步學習的讀者可以點擊下方的連結。
我想進一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