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告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0年是我參與最多告別的一年,也是我練習告別,最深刻的一年。

告別是我工作的日常,在適合火化進塔的吉日,我們等待著被化成灰,封骨罐裡的往生者上山,引領親人做最後告別,以及接下來祭拜種種習俗。

告別式通常會選擇通書上記載適合火化的吉日,告別式後,至親的人陪伴往生者,直接往火葬場,火葬場等候室的螢幕上顯示著每位往生者的名字,這是一個人的名字,最後一次在這世上被唱名。唱了名進火化爐再出來,軀體已不在,僅剩下骨灰,封進骨罐裡。若選擇環保葬,連骨罐也不需要了,紙盒裝著,以免不利與土壤合而為一。一個人在這世上,原先標示著是你的所有物,此後也再與你無關,更無須你操煩,自會有繼承人接手,自此,你當然也從戶口名簿被除名了。

骨罐送到我們這裡,通常是告別式後的最後一站了。也只有至親的家人才會陪伴往生者到這裡。不論是暫厝或永久安息這裡,送行到這裡,代表著,人止息後,你的魂也和這娑婆世界所有關連都畫上句點。先是代表著你的名,再來是你的體,最後是你的魂,通通得說再見。

親人捧著骨罐進塔,骨罐有點重量,我們協助安放好,然後請親友合掌,再次向往生者告別,請往生者在此好好安住,勿掛心。祝禱完後最重要的,提醒家屬請不要回頭,直直往前走,這時剛好會在塔內繞一圓圈,象徵一切圓滿,走出塔門,直到走出塔門都不能回頭。是的,至此,就是天人永隔!對生者、亡者任一方,頭也不回地離開,是最好的對待。回頭,意味著掛念,你越放不下,只會讓另一方留連,不肯離去,永遠到不了該去的彼方,這並非好事。所以,頭也不回是告別最殘忍的對待,卻也是最難的善待。慈悲與殘忍常常只有一線之隔。

年長的人離世,我們雖感到悲傷,但所謂生老病死,老而後走向死亡的終點,遺憾便也較少。反之,若是年輕人離世,通常來得突然,還來不及好好告別,便被逼著接受不得不然的結果,尤其白髮人送黑髮人,是最難割捨的傷痛。面對得了不治之症,將不久人世的親人,我們或許有機會說再見,卻常常不好說,我們習慣正向鼓勵病人,若是病人自己沒準備好面對死亡,我們如何開得了口要他放下說再見?

我們有個客人在廟裡安了父親的牌位,據他說父親生前自己安排住在養生村,知道得了癌症,開完刀後便四處遊山玩水,最後一次進醫院還是自己去的,兒子媳婦每次來祭拜他,總是帶著敬佩述說父親的故事。真好,我也想要這樣無遺無憾地離開。

告別需要練習。但該怎麼練習?我也沒有答案。我想先珍惜每個當下吧!別讓當下成為懊悔的過去。而當分離發生時,正視自己面臨失去的各式情緒,失落、傷痛、孤寂還是憤怒,每一刻都是真實自己,請好好陪伴自己,給予自己支持,然後靜待時間,我們終將會到達那有光的彼岸。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旅人的人生絮語的沙龍
91會員
23內容數
結束經營「旅人書房」後,我成了靈骨塔管理員。人生,是一齣齣不同戲碼交織而成,我在不同角色間轉換身分,尋求人生的意義。角色轉換間有時華麗有時踉蹌。而最終,我們都得從自己的人生退場。面對人生的退場,我們也許害怕、也許抗拒、也或許無所適從,希望靈骨塔裡的小故事,能讓我們更貼近生命所帶來的種種課題。
2023/01/19
農曆臘月二十四,是傳統習俗的清屯日。如今祭祖的習俗逐漸式微,還有人依循農民曆過日子?記得清屯日該做什麼嗎? 清屯日是大掃除的日子,傳統習俗中,祖先們的地位類似神明般存在,恭奉在神桌上的祖先牌位不能隨便移動,一年之中唯有到了清屯日這一天,得以利用這段時間,移動牌位、神像...
Thumbnail
2023/01/19
農曆臘月二十四,是傳統習俗的清屯日。如今祭祖的習俗逐漸式微,還有人依循農民曆過日子?記得清屯日該做什麼嗎? 清屯日是大掃除的日子,傳統習俗中,祖先們的地位類似神明般存在,恭奉在神桌上的祖先牌位不能隨便移動,一年之中唯有到了清屯日這一天,得以利用這段時間,移動牌位、神像...
Thumbnail
2022/06/18
我們這座小小的靈骨塔,有一位不能不提的靈魂人物,說起這位靈魂人物,我們這座小廟兼靈骨塔,若不是因為有他,大概很難成為這條山路上重要地標。
Thumbnail
2022/06/18
我們這座小小的靈骨塔,有一位不能不提的靈魂人物,說起這位靈魂人物,我們這座小廟兼靈骨塔,若不是因為有他,大概很難成為這條山路上重要地標。
Thumbnail
2022/06/06
這一篇是去年端午的紀錄,今年的端午疫情又來到高峰,同事之間也有人確診了,人手不足,只得再度關閉寺廟。只能說,疫情真是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平安沒事就是福!
Thumbnail
2022/06/06
這一篇是去年端午的紀錄,今年的端午疫情又來到高峰,同事之間也有人確診了,人手不足,只得再度關閉寺廟。只能說,疫情真是改變了大家的生活。平安沒事就是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親人過世莫過於身邊的人最為悲痛,經過了外婆的無常距離現在已有3年。 也體會到告別式有其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讓活著的人將悲傷情緒有ㄧ個抒發出口,或經過念經迴向給亡者;讓她遠離苦痛,是對自己的ㄧ種慰藉。 但現在地小人稠,以前都需土葬後再撿骨的傳統習俗,現在都以簡化成骨灰代替入葬祖厝或靈骨塔,但聽聞祖厝
Thumbnail
親人過世莫過於身邊的人最為悲痛,經過了外婆的無常距離現在已有3年。 也體會到告別式有其存在的意義,是為了讓活著的人將悲傷情緒有ㄧ個抒發出口,或經過念經迴向給亡者;讓她遠離苦痛,是對自己的ㄧ種慰藉。 但現在地小人稠,以前都需土葬後再撿骨的傳統習俗,現在都以簡化成骨灰代替入葬祖厝或靈骨塔,但聽聞祖厝
Thumbnail
最後一次見你,在棺木裡,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是最後一次的目送。 西裝撐不起你原來的英挺,病痛把你折磨至此,瘦得不成人樣,最後這段日子真的太辛苦了。 為了幫你辦人生最後一場畢業典禮,我們日以繼夜忙得焦頭爛額,明明遵照你的指示,不印訃文,低調辦理,怎麼還是這麼多人要來送你最後一程呢? 偷看你
Thumbnail
最後一次見你,在棺木裡,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是最後一次的目送。 西裝撐不起你原來的英挺,病痛把你折磨至此,瘦得不成人樣,最後這段日子真的太辛苦了。 為了幫你辦人生最後一場畢業典禮,我們日以繼夜忙得焦頭爛額,明明遵照你的指示,不印訃文,低調辦理,怎麼還是這麼多人要來送你最後一程呢? 偷看你
Thumbnail
去年十二月,我經歷了人生裡第一次的生死別離。 那對我來說是一次「新鮮」的體驗,第一次哭著進加護病房、第一次進禮儀社、第一次參加告別式。 在爺爺離開以後,我細數過去的每個片段,好像在每一個瞬間裡,都能找到他愛我的證據。 可是,我已經來不及了,我再也沒有機會告訴他,我也愛著他。
Thumbnail
去年十二月,我經歷了人生裡第一次的生死別離。 那對我來說是一次「新鮮」的體驗,第一次哭著進加護病房、第一次進禮儀社、第一次參加告別式。 在爺爺離開以後,我細數過去的每個片段,好像在每一個瞬間裡,都能找到他愛我的證據。 可是,我已經來不及了,我再也沒有機會告訴他,我也愛著他。
Thumbnail
過大師兄的描述,讓我們體會到火葬場中的人情冷暖,每個人生命際遇不同,最後來火化的世界化成了灰,在世的日子算是走完了,活著面對死亡的人又是如何感受,可曾想過在最後的日子,身邊的人又是怎樣的關聯呢?
Thumbnail
過大師兄的描述,讓我們體會到火葬場中的人情冷暖,每個人生命際遇不同,最後來火化的世界化成了灰,在世的日子算是走完了,活著面對死亡的人又是如何感受,可曾想過在最後的日子,身邊的人又是怎樣的關聯呢?
Thumbnail
如果是我,我想要什麼樣的告別式呢?或甚至連告別式也不需要?告別式是一個人與過往一生所有緣分的最後回顧,這輩子的緣分,不論親疏遠近,也許都會需要這麼一個儀式為彼此關係畫上句點。倘若有來生,即便相遇,也不再是相同境遇了。
Thumbnail
如果是我,我想要什麼樣的告別式呢?或甚至連告別式也不需要?告別式是一個人與過往一生所有緣分的最後回顧,這輩子的緣分,不論親疏遠近,也許都會需要這麼一個儀式為彼此關係畫上句點。倘若有來生,即便相遇,也不再是相同境遇了。
Thumbnail
告別是我工作的日常,在適合火化進塔的吉日,我們等待著被化成灰,封骨罐裡的往生者上山,引領親人做最後告別,以及接下來祭拜種種習俗。 告別式通常會選擇通書上記載適合火化的吉日,告別式後,至親的人陪伴往生者,直接往火葬場,火葬場等候室的螢幕
Thumbnail
告別是我工作的日常,在適合火化進塔的吉日,我們等待著被化成灰,封骨罐裡的往生者上山,引領親人做最後告別,以及接下來祭拜種種習俗。 告別式通常會選擇通書上記載適合火化的吉日,告別式後,至親的人陪伴往生者,直接往火葬場,火葬場等候室的螢幕
Thumbnail
該怎麼說呢? 人的一生,不停的重複相逢與分離的迴圈, 縱使來的時候必然哭泣,但總希望能笑著離開人世, 在這迴圈裡,我們多半是旁觀的送行者,短暫的一生也僅能當一次離人, 如果知道自己即將要離開了,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Thumbnail
該怎麼說呢? 人的一生,不停的重複相逢與分離的迴圈, 縱使來的時候必然哭泣,但總希望能笑著離開人世, 在這迴圈裡,我們多半是旁觀的送行者,短暫的一生也僅能當一次離人, 如果知道自己即將要離開了,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