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來了,快跑》火葬場的經歷,看見人情冷暖,面對死亡需要更坦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火葬場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當走上死亡之後,息了在世的勞苦,許多的戲碼才在火葬場上演,透過大師兄的描述,讓我們體會到火葬場中的人情冷暖,每個人生命際遇不同,最後來火化的世界化成了灰,在世的日子算是走完了,活著面對死亡的人又是如何感受,可曾想過在最後的日子,身邊的人又是怎樣的關聯呢?
閱讀每一則的紀載,有時特別令人感概,還來不及長大的孩子們,沒有辦法為自己決定生死,生命總有許多的無可奈何,看著自己的能耐,也無法多做什麼,能做的也只是顧及到身邊所看見,然後貢獻一點微薄的心力,讓慈善團體去進一步的關顧,這也是為社會盡點責任。
這本書也是基督徒線上讀書會進行討論的書籍,特別從基督徒的觀點來探討,面對每一個事件背後的問題,探索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能如何回應,教會在其中能扮演怎樣的腳色,光鮮亮麗的功成名就的追逐,都遠不及關顧有需要的人們,信仰的愛不單只是傳遞救恩,更是在生活中得到幫補,落實愛人如己的本質。
面對死亡書中提到一個令人感概的問題,活著的人爭產和關係決裂,事實上這些不屬於自己的,何苦要這樣相爭呢?人的自私失去了因有的親情,不知道有多少人想透呢?如果能趁活著的時候把財產都處理掉,也不算是壞事,讓活著的人沒得爭,或許像我這樣兩袖清風,似乎也不是一個壞事;但另一個層面就是拋家棄子的家人離世,雖有血緣但完全無感情的人,又要如何去處理這個關係呢?生死把問題放在眼前,讓人呈現了真實的面貌。
這本書的最後就有點算是充數,因為火葬場的故事還沒有那麼多,收錄了殯儀館和對讀者的影響,但其中有提到關於離別必修的課程「道謝、道歉、道愛、道別」,這個議題讓我們學習不會留下遺憾,面對每次不同的失喪經歷,都是幫助我們學習成長,關於生死議題可以再看看《在世之日》一書,這本線上讀書會的選書正好幫助我思索著生死議題。

火來了,快跑

作者: 大師兄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21/07/27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30元
ISBN:9789864062416
叢書系列:Vision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0.8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 生死醫病
購買資訊:火來了,快跑
內容簡介:
「接體員」大師兄,火葬場報到!
一人答「有」,萬人嗚喔!
【千度高溫火化爐的後台世界】
透過小小的檢視孔看出去,又一具棺木緩緩進爐來。
  當火噴出,我靜靜地看著火苗越來越大,
  「如果還能再看這人世最後一眼,你希望見到誰呢?」我暗問。
  棺木破開,一雙將要熔化的眼睛,死死盯著我……
【撿骨】
  女子的骨灰中,竟然有個燒不化的衣架。莫非是家屬希望她下輩子,可以「依」她的意願而「嫁」?
【裝罐】
  兩位家屬互不搭理的叫「摩西分海」;三兄弟現場打起架來的叫「三國鼎立」。那母親走了,兒女一人準備了一個骨灰罐,要「一人分一半的媽媽」,叫什麼?
【包罐】
  聽說我想找東西練包罐,每個學長都問我:「你家沒罐子嗎?」我大吃一驚。原來大家的家裡都有骨灰罐,只有我沒有?
熱愛接大體、守冰庫的大師兄,來到了攝氏一千度高溫的火葬場。從零下十度C的冰庫轉行燒烤,一下子真不習慣。但轉念一想,工作內容沒有辦法選擇,工作態度卻可以自己決定。
  「我一定要當一個快樂的火葬場人員!」
  在後台得同時顧許多具火化爐,待冷卻後撿骨、裝罐和封罐,然後進爐掃灰。三十多年來頭一遭,他在頸子貼上痠痛藥布。
  可是身為客家人,大師兄有「硬頸精神」──脖子上站再多的人,他也挺得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99內容數
閱讀中感受生活,生活中享受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布雷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只有現實是真的,虛幻在怎麼樣的美好,也無法改變現實的景況,如哈勒代所描述,只有真實世界才是真實,這句話帶來對元宇宙的當頭棒喝,元宇宙不是不好,只是它不是真實,我們還有許多的真實問題,需要去好好克服和處理,很有意思的小說,值得每個想要探討元宇宙的夥伴們,好好的閱讀一下。
職場的抱怨聽過了不少,這次從威老闆的辣雞湯一書《 職場又不是沙發,追求舒適要幹嘛? 》,思考現有的教會機構職場文化,當然有人會用服事來看待,但現實中還是一種職場世界,從中付出心力勞力換取所得,或是獲得支持,撇掉神聖的包裝,直接面對工作環境中的遭遇,個人心態,這樣能衝擊出哪些火花呢?
COVID-19 從 2019年年底爆發,到現在 2021年年底,經歷了兩年的時間,生活難免有些改變,最明顯的就是口罩戴好戴滿,防疫工作也不能少,緊接著疫苗的施打,聚會的方式,還有人與人的社交,都有不同改變,因此想看看信仰在疫情中,有甚麼思維,或是從聖經中有那些神學觀點產生。就選擇了這一
這些年閱讀商業書籍的比例降低,難免就少掉認識很多人,到底誰是彼得.提爾,看書之前還不清楚,直到閱讀這本傳記,他是一個法律學院的畢業生,創辦了PayPal,隨後從各種投資中開創了新局,但這本書出版,主要的目的是政治吧?回應當時為什麼會選擇支持美國總統川普和擔任科技政策顧問,而產生的人物傳記。
到底什麼是正常呢?這一個被制約的思考題,因為過往的環境、文化、教育,讓我們對一些事物有了一定的規範,反而讓我們無法去接受多元和更多的可能;所以就來看這本大坦誠所寫的《 去你的正常世界 》
生死這個議題總是許多人迴避,但人生在世實際上就是往死裡去,只是何時?什麼方式?沒有一個定數,只有到最後的那一刻才會明白,而作者透過這本書描述著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探討死亡,從我個人的觀點,過去對於死亡總是會用墓誌銘來形容,死後想被人紀念什麼,隨著年齡漸長,或許都沒有人記得,才是最好的。
只有現實是真的,虛幻在怎麼樣的美好,也無法改變現實的景況,如哈勒代所描述,只有真實世界才是真實,這句話帶來對元宇宙的當頭棒喝,元宇宙不是不好,只是它不是真實,我們還有許多的真實問題,需要去好好克服和處理,很有意思的小說,值得每個想要探討元宇宙的夥伴們,好好的閱讀一下。
職場的抱怨聽過了不少,這次從威老闆的辣雞湯一書《 職場又不是沙發,追求舒適要幹嘛? 》,思考現有的教會機構職場文化,當然有人會用服事來看待,但現實中還是一種職場世界,從中付出心力勞力換取所得,或是獲得支持,撇掉神聖的包裝,直接面對工作環境中的遭遇,個人心態,這樣能衝擊出哪些火花呢?
COVID-19 從 2019年年底爆發,到現在 2021年年底,經歷了兩年的時間,生活難免有些改變,最明顯的就是口罩戴好戴滿,防疫工作也不能少,緊接著疫苗的施打,聚會的方式,還有人與人的社交,都有不同改變,因此想看看信仰在疫情中,有甚麼思維,或是從聖經中有那些神學觀點產生。就選擇了這一
這些年閱讀商業書籍的比例降低,難免就少掉認識很多人,到底誰是彼得.提爾,看書之前還不清楚,直到閱讀這本傳記,他是一個法律學院的畢業生,創辦了PayPal,隨後從各種投資中開創了新局,但這本書出版,主要的目的是政治吧?回應當時為什麼會選擇支持美國總統川普和擔任科技政策顧問,而產生的人物傳記。
到底什麼是正常呢?這一個被制約的思考題,因為過往的環境、文化、教育,讓我們對一些事物有了一定的規範,反而讓我們無法去接受多元和更多的可能;所以就來看這本大坦誠所寫的《 去你的正常世界 》
生死這個議題總是許多人迴避,但人生在世實際上就是往死裡去,只是何時?什麼方式?沒有一個定數,只有到最後的那一刻才會明白,而作者透過這本書描述著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探討死亡,從我個人的觀點,過去對於死亡總是會用墓誌銘來形容,死後想被人紀念什麼,隨著年齡漸長,或許都沒有人記得,才是最好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親人離開我們時,他冰冷的身體安靜地躺在那裡。最後一眼凝視著他,過去數十年的相處與愛護在腦海中一瞬間閃過。當棺木蓋上,知道再也見不到他時,心中的悲傷無法控制地洶湧而出。 當棺木被推進火化爐,看到親人化為一片慘白的骨頭時,內心被無法言喻的悲痛充滿。那個小小的骨灰格子,成為了親人最後的家。但我願他能回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前言 成長期間火葬觀念剛開始萌芽,有人著文批評,認為屍體遭火燒是多麼痛楚、多麼難受,那是痛不欲生的酷刑,怎會有人如此忍心對待親人?他們把屍體當做還存活著的身體,把生者遭火吻時的痛楚轉駕到屍體身上,說什麼"痛不欲生”,已經死了的人還怎麼”欲生”?很明顯的,他們沒把屍體當屍體,認為屍體還保有在世時的感
Thumbnail
透過小小的檢視孔看出去,又一具棺木緩緩進爐來。當火噴出,我靜靜地看著火苗越來越大,「如果還能再看這人世最後一眼,你希望見到誰呢?」我暗問。棺木破開,一雙將要熔化的眼睛,死死盯著我……
Thumbnail
你好,我是殯儀館的接體員。 我們這裡冰了很多都是比較窮苦的人,或是無名屍跟有名無主的。許多人都以為在殯儀館工作會遇到很多靈異事件,老實說並不多,倒是因為常常接觸屍體,看多了死亡面前所展露的人性,讓我對「人類」這種生物,有了不一樣的思考。
因為入殮與火葬時辰是老師看過的,所以必須很快完成家祭與公祭,看到新竹的朋友凌晨就開車下來,很感動,無法多說話,因為必須馬上從彰化飛奔到南投,趕在中午休息前進爐。 依照禮俗,我無法跟著去火葬場,不懂為什麼,以現代人孩子只生一個孩子或是沒有子嗣,那往生後不就變成沒有兄弟或是子女可以完成這儀式?! 總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Thumbnail
「有時候,喪事不是喪事,只是想花錢買個不要遺憾,跟買張贖罪券沒有兩樣,只要覺得值得就好。」在殯儀館工作的大師兄,看盡各種形形色色的家屬,遇過千奇百怪的荒謬事,這也就呼應他所說的:「在這工作的好處,說不定就是看看別人發生的事,再來思考自己。生前沒人知道的秘密,死後爆發出來讓至親再大吃一驚,直呼不可能。
Thumbnail
今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親人離開我們時,他冰冷的身體安靜地躺在那裡。最後一眼凝視著他,過去數十年的相處與愛護在腦海中一瞬間閃過。當棺木蓋上,知道再也見不到他時,心中的悲傷無法控制地洶湧而出。 當棺木被推進火化爐,看到親人化為一片慘白的骨頭時,內心被無法言喻的悲痛充滿。那個小小的骨灰格子,成為了親人最後的家。但我願他能回
Thumbnail
在殯葬業工作期間的思考與感悟,探討生死與後事處理的重要性及對親友間的溝通與理解。提供四個步驟與三個重要事項,鼓勵讀者以輕鬆方式討論生死議題。
前言 成長期間火葬觀念剛開始萌芽,有人著文批評,認為屍體遭火燒是多麼痛楚、多麼難受,那是痛不欲生的酷刑,怎會有人如此忍心對待親人?他們把屍體當做還存活著的身體,把生者遭火吻時的痛楚轉駕到屍體身上,說什麼"痛不欲生”,已經死了的人還怎麼”欲生”?很明顯的,他們沒把屍體當屍體,認為屍體還保有在世時的感
Thumbnail
透過小小的檢視孔看出去,又一具棺木緩緩進爐來。當火噴出,我靜靜地看著火苗越來越大,「如果還能再看這人世最後一眼,你希望見到誰呢?」我暗問。棺木破開,一雙將要熔化的眼睛,死死盯著我……
Thumbnail
你好,我是殯儀館的接體員。 我們這裡冰了很多都是比較窮苦的人,或是無名屍跟有名無主的。許多人都以為在殯儀館工作會遇到很多靈異事件,老實說並不多,倒是因為常常接觸屍體,看多了死亡面前所展露的人性,讓我對「人類」這種生物,有了不一樣的思考。
因為入殮與火葬時辰是老師看過的,所以必須很快完成家祭與公祭,看到新竹的朋友凌晨就開車下來,很感動,無法多說話,因為必須馬上從彰化飛奔到南投,趕在中午休息前進爐。 依照禮俗,我無法跟著去火葬場,不懂為什麼,以現代人孩子只生一個孩子或是沒有子嗣,那往生後不就變成沒有兄弟或是子女可以完成這儀式?! 總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去年媽媽驟然離開。在書友們的推薦下,我開始閱讀各種談死亡、悲傷的相關書籍,有像《繼續前行,悲傷就不會是盡頭》這樣的實用書,也有像《廚房》這樣的小說。這本《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則是由一位日本特殊清掃隊員所寫的散文集,用另一個路數,帶我瞧見生死的另一種面貌。
Thumbnail
「有時候,喪事不是喪事,只是想花錢買個不要遺憾,跟買張贖罪券沒有兩樣,只要覺得值得就好。」在殯儀館工作的大師兄,看盡各種形形色色的家屬,遇過千奇百怪的荒謬事,這也就呼應他所說的:「在這工作的好處,說不定就是看看別人發生的事,再來思考自己。生前沒人知道的秘密,死後爆發出來讓至親再大吃一驚,直呼不可能。
Thumbnail
今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