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寫於2021/05/23發表在探路客
繼「歌劇魅影不是歌劇而是音樂劇。 」之後,愛較真的穎 常常會因為忍不住想糾正而得罪人,然後被丟下一句「幹嘛這麼認真?」
而榮登穎『一分鐘把天聊死』排名第二的話題地雷,就是「動畫不是卡通! 」
OK,你們也有傻傻分不清楚兩者之間差異的時候嗎?
「動畫」不等同「卡通」!?
首先,先簡單為「卡通」和「動畫」作個基本定義:
「卡通」(Cartoon),多指畫風抽象、故事情節較喜劇的動畫。 較多以手繪的平面圖片進行拍攝,通常具有連續或單元劇情,且大部份是以孩童為主要受眾的動畫作品。
「動畫」(Animation),是指由許多幀靜止的畫面,以一定的速度(如每秒16-24張)連續播放時,肉眼因視覺殘象產生錯覺,而誤以為畫面活動的作品。
1928年首部有聲動畫電影《汽船威利號》,米老鼠在大螢幕第一次亮相,轟動全世界。(圖/翻攝自迪士尼官網)
在此也補充一下,關於最早的動畫製作技術:費納奇鏡。
費納奇鏡
「費納奇鏡」(Phenakistoscope),1832年由比利時人約瑟夫·普拉陶(Joseph Plateau)和奧地利人西蒙·馮施坦普費爾(Simon von Stampfer)發明,可播放連續動畫,是早期無聲電影的雛型。(感謝
漫卷詩書x憨字樹 分享的
討論卡通不等於動畫的更多影片 )
VIDEO
「卡通」只給小孩子看?!
曾經,年幼的我以為「小甜甜」「無敵鐵金鋼 / 牛魔神」「北海小英雄」「阿爾卑斯山上的少女 / 海蒂」「小叮噹 / 哆啦A夢」「米老鼠與唐老鴨」以及「樂一通」…等就代表全世界了。
直到某天,我發現我爸背著我在家偷看了一部卡通片。身為資深電視兒童的我立馬湊上前,頑固地非得一起看這部看似卡通,畫風卻很不對勁的電影:《奇幻星球》(原名:La Planète Sauvage,英譯:Fantastic Planet),一部講述未來的人類變成巨大外星人的寵物,赤身裸體靈智未開如牲畜般生存,後來因緣際會偷學會外星人的知識,進而把外星人趕走重獲自由的故事。改編自法國作家斯蒂凡·烏爾的小說《奧姆斯人》,並於1973年上映。
VIDEO
不得不說,年幼的我首次在缺少華特迪士尼爺爺「家長監護功能」與「100%酒精強力消毒」的情況下,被裡頭怪光離奇的視覺效果給嚇傻了。長大後才知道那種風格被稱為「超現實主義」。嗚嗚嗚嗚~你賠我可愛單純的三觀呀!!!!
多年後偶然在FB上,再次由朋友推薦這部啟蒙我的動畫電影,我才深深明白,動畫與卡通真的不一樣!!動畫可以替代真人電影的不足之處,賦予更多的想像空間,甚至在1983年的《火冰歷險》(Fire and Ice),則是先以真人演員演出,再以傳統的賽璐璐片製作方式,以每秒24張的速度,一張疊著一張來完成的。
VIDEO
1988年的《威探闖通關》( Framed Roger Rabbit),故事敘述在「動畫城」的世界裡,下了戲台後的動畫人物像真實人物一樣生活,也有著與你我相同的苦惱,知名的動畫明星 羅傑兔子,原本想僱用私家偵探幫忙調查自己性感的老婆 傑西卡 是否外遇,卻捲入了一件謀殺案中…
VIDEO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有些基本認識了吧!什麼!還看不懂?好吧!罰你們再去看皮克斯的所有動畫100遍吧!哈哈~
歌劇魅影不是歌劇?而是音樂劇!
至於「歌劇魅影不是歌劇是音樂劇! 」的部分,穎也有話不吐不快!
《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法國作家勒胡(1868 - 1927年)1910年創作的小說,因為故事背景發生在法國的巴黎歌劇院,取名才會有「歌劇」兩字,英國音樂劇創作家 安徳魯洛伊韋伯 1986年代創作了同名音樂劇,是目前最長壽也最受歡迎的音樂劇之一。但音樂劇 與傳統的歌劇 畢竟是有差異滴~
「歌劇 」(Opera),是一門西方
舞臺 表演藝術 ,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
音樂 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
戲劇 (是用唱的而不是說的戲劇喲!),於17世紀,即1600年前後才出現在
義大利 的
佛羅倫斯 ,源自
古希臘戲劇 的劇場音樂。大多是以義大利語演唱的,重視演出者的聲腔表現,基本上會分男高音&女高音為主角,男低音&女低音為配角,像是《茶花女》《卡門》《魔笛》《費加洛婚禮》《唐璜》《蝴蝶夫人》《杜蘭朵公主》都是非常有名的戲碼,其中有許多
詠歎調 也成為音樂會裡的必唱曲目。
而「音樂劇」(Musical Theater,簡稱Musicals),早期譯為「歌舞劇」,是結合了音樂、歌曲、舞蹈、戲劇、雜耍、特技和綜藝眾多才藝的一種戲劇表演。以幽默、諷刺、感傷、愛情、憤怒等情感引發劇情,再通過演員的語言、音樂、動作以及固定的演繹傳達給觀衆。風格比較自由彈性,也與時俱進,增添了爵士或者搖滾等風格,內容載歌載舞,適合普羅大眾欣賞,也被視為歌劇的現代版 。著名作品有《真善美》《窈窕淑女》《西貢小姐》《西城故事》《悲慘世界》《貓》和《歌劇魅影》。
曾聽聞有人描述,在義大利的偏鄉小鎮裡,每逢夏季傍晚日落時分,鎮民們便會帶著野餐籃、厚毛毯以及枕墊,扶老攜幼前往鎮外廢棄的羅馬劇場裡,在台階上席地而坐,拿出攜帶的紅酒與佐餐點心,奶奶環抱著孫子,妻子依偎在丈夫懷裡,分享同一條毛毯,一同靜靜欣賞從日落表演到午夜時分的隆長歌劇。這是他們一家子的日常消遣、他們一家的共享時光,也是他們的生活教育與從小紮根的美學鑑賞。
我對這樣的場景深深著迷了!(雖然周潤發在《流氓大亨 / 秋天的童話》裡,評斷歌劇不過是『老外唱大戲』而已。哈哈~)對我而言,是有種宗室廟堂般的崇高感與觸不可及感。但目前的我,也只跟朋友一起去台中洲際棒球場觀看過普契尼的歌劇《杜蘭朵公主》罷了。如果有機會的話,我真的很想欣賞一下威爾第的《茶花女》。
最後,請大家欣賞一下,世界第一男高音 帕法洛帝(1935 - 2007年) 所演唱《杜蘭朵公主》的詠歎調「今夜無人成眠 / 公主徹夜未眠」(Nessun dorma),以及《茶花女》裡的「飲酒歌」(Brindisi)吧!
VIDEO
VIDEO
你們也有自己的話題地雷嗎?也會跟穎一樣有『一分鐘把天聊死』的困擾嗎?快來分享唷!哈哈~
也感謝留言區裡
momoge (毛毛牙) 所分享的
台灣動漫歷史 介紹,原來「動畫」這個詞才出現30年,還很年輕呢!在早期製作技術還沒有發達前,「動畫」和「卡通」是不分家的唷,
台大卡漫社 也成為唯一,也最獨樹一格的研究動漫社團。哈哈~我又學到新知識啦!如此拋磚引玉,果然還是我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