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啃書到碼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小時候很喜歡到台北大姑姑家玩,很羨慕他們是優秀功課好的書香世家,還擁有教出北一女的教育系統,而他們家裡的特色之一就是有很多書。我們家為了要趕上這樣的流行,我父母會為我們訂小牛頓,那時在同伴間可以有故事書或百科全書是很受歡迎的,感覺這樣很厲害,可以讓自己知道很多的故事而受同學歡迎。

raw-image

  在老三台的年代裡,我會看卡通與一些美國影集。那時候其實沒有日本動畫的概念,因為都是國語配音,但是由於受日本教育的爺爺會租借日本相關錄影帶,裡面就包含了「志村大爆笑」與「鬼太郎」等,因此我會比人多了「英文國家以外有日文」概念。也是因為小時候對於日本發音元素的作品印象很好,關於日本我多了更多稀奇古怪偏愛。

raw-image

  甚麼忍者,鬼怪故事,日本童話傳說等等….。那時候還是盜版年代裡面,我省下來的錢,都是去買一本本的小叮噹(當時候一本10元,一碗麵10價格)與租借各式各樣的漫畫書。

  再大一點國小三四年級,省下來的錢都跑去買「亞森羅蘋」與「福爾摩斯」等推理小說,或是沒有注音「三國演義」這類的章回小說。

raw-image

  後來這些書因為只有一本已經無法滿足我(一小時就看完一本),除了跑組書店,也開始跑圖書館,然後發現了更多更厚的武俠小說與偵探類小說。這時我開始接觸到赤川次郎的推理小說系列書籍,也有倪匡、金庸等等的小說…。

raw-image

  而也因為圖書館,我也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小說,散文,翻譯書等等,這時我也慢慢進入到以電視電影影集找故事的世界裡。所以也開始看「飄」、「清秀佳人」、「戰爭與和平」、「簡愛」、「小婦人」、「傲慢與偏見」…。

  我開始進入文字故事改編成漫畫,甚至是動畫,就是因為這些世界名著,這樣說也許有些人不太清楚這是甚麼,但是如果提到《小英的故事》《莎拉公主》《尋母三千里》《紅髮安妮》等小時候的動畫,應該就有人有記憶了。

raw-image

  即使是十九世界青少年看的小說,也是小說的情況下,那麼將小說體改編成動畫的起始點,就是我們以前時常看的「世界名作劇場」。最早最早應該是迪士尼1937年改編格林童話的「白雪公主」,為第一部長篇的動畫電影。

  而這些名著之可流傳,就是因為那是吸引人的小說,所以當然他們改編的動畫,即使故事內容無法跟現在的畫質相比,但是整體仍舊是引人入勝的故事。

  如同迪士尼改編的故事,不算是小說體,只能算一小段童話的愛情故事,然後讓他動起來,所以整體性的小說改編,仍舊是在比較晚期才出現。

  我看書入迷到一種程度,就是連廟宇前面的善書,我都看到知道我哪本我看過了(真的不誇張,只要可以看的書,我都想看)

  這時黃易、李涼、莫仁…國中我已經看遍了所有的武俠小說,等到了五專,一連串寶島少年的輝煌時期,也讓我轉入了看漫畫與動畫的年代。

raw-image

  其實日本漫畫當中,有很多都是雙人組合,一個寫原作,一個畫原畫,原作某方面來說也是種「小說」,但是這裏所提的是以小說為主體,改編動畫的作品。

  在日本輕小說這個名詞還沒有出現前,早期有很多動畫,會以某個以前傳說或是童話為主體,改編成動畫,但是以小說為主要架構的比較少,因為畢竟要將文字整個改編出來一個完整的動畫,除非這個故事可以吸引到愛看動畫維生的青年們。

  也許有人會試圖畫小說的漫畫,但是真正被動畫化,仍舊停留在「非當代」的世界名著裡,幾乎沒有當代的小說家作品被改編成動畫。也許當時候的風氣,小說寫作的取向仍舊以成人世界為主,而動畫即使有較為沉重的話題動畫,也被和諧到「適合國中以下孩童觀看的

  直到70-80年代,或者是美國的星際大戰的影響,初代鋼彈終於打到了宇宙,當人們意識到戰場可以不只有地球時,宏觀式的動畫世界觀,也開始讓成人瘋狂的投入燒錢買鋼彈模型的戰場。

  宇宙戰爭的觀念,也開始影響小說家的創作。

  這時候在80年代初有個才華洋溢的小說家,憑藉著人們對於動畫觀念轉換,以一部《銀河英雄傳說》壓倒性的貫穿了漫畫,遊戲,動畫。之後的《創龍傳》、《亞爾斯蘭戰記》、《藥師寺涼子怪奇事件簿》等等,仍夾著這股氣勢的影響著後世,即使到現在仍有極為有名的漫畫家荒川弘畫《亞爾斯蘭戰記》,並且讓他動畫化,而甚至在將近30之後,仍有動畫公司宣布要將《銀河英雄傳說》在2017年再次動畫化。

raw-image

他就是讓人又愛又恨的田中芳樹。

  為什麼田中芳樹讓人又愛又恨?因為他的小說都很好看,但是除了少數幾部有結局外,其他都處於斷頭狀態,但是即使這樣,還是有很多人愛他的小說。另外田中讓人又愛又恨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哪個主角會被他寫死,如同當年主角楊威利被寫死時,不知道弄紅了多少雙楊迷的眼睛,所以看他的作品會有「連主角都可能會死掉」的心理準備,讓人愛他又恨的他的因素之一。

之後就是虛淵玄的殺戮年代了(茶)

  其實正軌來說,田中芳樹的作品,不算是輕小說的起始,因為他的銀英傳是貨真價實的獲得當年的日本科幻界星雲文學獎,是一部科幻小說的文學作品。

  現在貼近動漫群組的青少年的輕小說,其實第一部動畫化的並不是《銀河英雄傳說》,有一說法是從菊地秀行的《吸血鬼獵人D》,他在1985年開始,比銀英傳快了3年,但是要說到真的讓人印象深刻的仍舊是銀英傳。另外一個讓人可以有印象的始祖輕小說,就是《公主新娘》的原作冰室冴子。

  雖然這個漫畫並沒有改編成動畫,但仍舊是輕小說始祖當中的巔峰吧!冰室作品改編成動畫的是在1993年吉卜力的《海潮之聲》,提到這部細膩的作品就會讓人印象深刻了。

raw-image

  90年代初改編小說比較有名的,就是在台灣翻譯成《海底兩萬里》動畫,改編法國70年代的同名小說;另外一部出乎大家意料的,就是《秀逗魔導士》,他是改編至神坂一的輕小說。

  而輕小說與動漫開始有不解之緣,並且發揚光大,卻是在兩千年之後。《涼宮春日系列》、《驚爆危機》、《奇諾之旅》、《灼眼的夏娜》….通通在90年代底,兩千年初蜂擁出來。之後也開始看起如《刀劍神域》《圖書館戰爭》之類的日式翻譯作品。

raw-image

  從此動漫與小說,甚至至遊戲這四個領域開始立下跨領域的共生關係,從此密不可分。

  這時小說幾乎武俠與玄幻已經看到沒有什麼書可以借的時候,我就轉向了愛情小說,也開始看起長篇的小說,像《慶餘年》《將夜》中國的網文小說。

raw-image

  當中我幾乎都在看日本的翻譯小說(皇冠的翻譯書),但是總是會看到沒有書的時候,於是在店長的介紹下我看起了蘇逸平的相關系列書籍。

  其實國中時代開始還有加入另外一類書,我也會常常看,因為信了基督教,所以沒有再看廟宇前面的善書了,但是我開始看起了大量教會相關的書籍與故事。

  看多了,我自己也會編故事,從很小的時候我擅長以家家酒的方式扮演腳色。但是在當小說家之前,其實我比較想當漫畫家,但是後來還好沒有當成,不然現在應該會頗慘的?

  畢竟要構圖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寫小說這種想法就開始誕生在世界上。

  從國小六年級在補習作文時,嘗試以小說體寫了一篇鬼故事「棺材板」得了很高分後,我就開始很中二的想了很多奇怪故事,如當年曾設定過「紅河谷」怪盜類的小說,還有「愛情環」愛情小說。但是那時候因為很沒有執行力都沒有寫完。

  不過因為想要參加學校內與校外的徵文比賽,然後完成的小說還不少。如「台北的風」是「繫鈴羊」「會呼吸的風」;「飛翔世界」也是這樣創作出來的。這些大部分都是短篇小說。也不知道當年就是這樣寫出來一些獲得首獎的小說。

  之後因為網路開始發達起來了,接觸到論壇,也因為無意間進入了蘇逸平的網站,開始一連串網路世界的創作與評論開始。因為一本「天魔神壇」,開始了我創作網路小說的契機,也開始寫「一毛羊偵探團」(後來改成《佶喵羊偵探團》)與「飛翔世界」(後來改成《黑暗曙光》),這些都是小時候創作的故事延申。

同時也開始了動漫評論的身分。

  那時我夢想著因為寫作而被出版小說,但是結果一直沒有,後來為了這個夢想,自己還弄了一個超異時空文學獎,當然最後是成全了其他人,自己沒有結果。

  當然現在也很穩定的寫著多部連動的同人兼原創小說中,是自己成為當中最喜歡的創作故事的人。


※話說,小編會取名為小羊麥仔,除了因為出自於聖經約翰福音最後一章的意義外,最根本的是楊威利的「楊」,初代的「小羊」叫做「小楊」,而後因為方便與象徵而轉換成諧音羊,一直沿用到現在。在書中大家都稱呼他「楊」,所以這個「羊」這也是紀念被田中寫死的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羊麥仔劇聊了喵|劇聊團喵喵叫
24.1K會員
453內容數
《三少偵社》開始連載,另有圖文創作與戲劇動漫評論、《黑暗曙光》等原創小說(原創與部分結尾需要付費),陸續寫腐析,另歡迎「大威大大」「莫絳珠」加入專欄作家行列。
2024/03/22
方格子自從改成沙龍,及強迫中獎後,我的人數不正常從點閱一百多真粉絲,到四五千一堆根本不會互動的幽靈加入人口數。因此我後來都直接看我文章內容,紅字點開我根本不會也不想互動。本文介紹了方格子小說沙龍改版後的後遺症和如何設立付費方案。
Thumbnail
2024/03/22
方格子自從改成沙龍,及強迫中獎後,我的人數不正常從點閱一百多真粉絲,到四五千一堆根本不會互動的幽靈加入人口數。因此我後來都直接看我文章內容,紅字點開我根本不會也不想互動。本文介紹了方格子小說沙龍改版後的後遺症和如何設立付費方案。
Thumbnail
2024/03/15
在寫作戲劇、動漫、圖文等方向時,評論分析與感想心得至關重要。本文探討了戲劇評論的不同層次,並提供了寫作戲劇評論的建議。
Thumbnail
2024/03/15
在寫作戲劇、動漫、圖文等方向時,評論分析與感想心得至關重要。本文探討了戲劇評論的不同層次,並提供了寫作戲劇評論的建議。
Thumbnail
2024/01/11
  11日我的初戀,我的金田一宣布與小15歲的百田夏菜子結婚....雖然是應該要結婚的年紀了啦,但是我整個寫作生涯都深深受到金田一的影響,連我現在還在連載《3G偵探社》當中的主角阿一,說穿的原型就是金田一,即使後來我小說當中的阿一彎了(呵呵)。當然還是很恭喜堂本剛,然後我還是依然很愛初代
Thumbnail
2024/01/11
  11日我的初戀,我的金田一宣布與小15歲的百田夏菜子結婚....雖然是應該要結婚的年紀了啦,但是我整個寫作生涯都深深受到金田一的影響,連我現在還在連載《3G偵探社》當中的主角阿一,說穿的原型就是金田一,即使後來我小說當中的阿一彎了(呵呵)。當然還是很恭喜堂本剛,然後我還是依然很愛初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開始有系統看書,大概是從高中三年級開始。 雖然是書香世家,不過到我爸爸那一代已經沒落了,家裡從小到大除了農民曆和教科書以外就沒有了其他書籍了,後來我爸爸國中時買了兩本書給我,一本是「三國演義」原文版,另一本則是「成語辭典」。 這兩本書打下了我國文的基礎,所以後來的國文考式,包括作文,從來沒有給
Thumbnail
我開始有系統看書,大概是從高中三年級開始。 雖然是書香世家,不過到我爸爸那一代已經沒落了,家裡從小到大除了農民曆和教科書以外就沒有了其他書籍了,後來我爸爸國中時買了兩本書給我,一本是「三國演義」原文版,另一本則是「成語辭典」。 這兩本書打下了我國文的基礎,所以後來的國文考式,包括作文,從來沒有給
Thumbnail
其實這篇文章應該寫在「出書記」之前的,不讀書怎麼出書呢? 我最早正式讀的書其實有兩本,一本是「成語辭典」、一本是「三國演義」,那是在國中一年級的時候,那時也不太了解文言文,拿來就讀,不懂就參考「成語辭典」,剛開始看不太懂,後來慢慢了解它的語法意境,愈看愈有滋味。 後來陸續看了「水滸傳」、「西遊記
Thumbnail
其實這篇文章應該寫在「出書記」之前的,不讀書怎麼出書呢? 我最早正式讀的書其實有兩本,一本是「成語辭典」、一本是「三國演義」,那是在國中一年級的時候,那時也不太了解文言文,拿來就讀,不懂就參考「成語辭典」,剛開始看不太懂,後來慢慢了解它的語法意境,愈看愈有滋味。 後來陸續看了「水滸傳」、「西遊記
Thumbnail
小時候物資比較缺乏,沒有什麼童話漫畫的書籍,進入「台北女師附小」後,才有校內刊物「童聲報」可供閱讀,校內新聞和副刊文章豐富精彩,許多同學在當年都已會投稿,老師也有鼓勵,無奈自己膽小而且作文都是流水帳,因此大多只是閱讀而已。多年前,張治寰校長曾勉勵校友會,應該恢復「童聲報」作為校友間的通訊,立意良好。
Thumbnail
小時候物資比較缺乏,沒有什麼童話漫畫的書籍,進入「台北女師附小」後,才有校內刊物「童聲報」可供閱讀,校內新聞和副刊文章豐富精彩,許多同學在當年都已會投稿,老師也有鼓勵,無奈自己膽小而且作文都是流水帳,因此大多只是閱讀而已。多年前,張治寰校長曾勉勵校友會,應該恢復「童聲報」作為校友間的通訊,立意良好。
Thumbnail
老實說如果要問我讀小說的記憶,必須承認在過去的年代,上大學以前我讀小說的經驗值其實很低,那個時候我大量讀的是科普類的書籍(含社會科學) 。 但很少不表示沒有,所以稍微來紀錄一下過去的歷史(以下只討論文字書,可能含插圖,但漫畫不算。) 對了,國小階段黨外雜誌我看超多。 然後就變傳染病了……
Thumbnail
老實說如果要問我讀小說的記憶,必須承認在過去的年代,上大學以前我讀小說的經驗值其實很低,那個時候我大量讀的是科普類的書籍(含社會科學) 。 但很少不表示沒有,所以稍微來紀錄一下過去的歷史(以下只討論文字書,可能含插圖,但漫畫不算。) 對了,國小階段黨外雜誌我看超多。 然後就變傳染病了……
Thumbnail
  小時候很喜歡到台北大姑姑家玩,很羨慕他們是優秀功課好的書香世家,還擁有教出北一女的教育系統,而他們家裡的特色之一就是有很多書。我們家為了要趕上這樣的流行,我父母會為我們訂小牛頓,那時在同伴間可以有故事書或百科全書是很受歡迎的,感覺這樣很厲害,可以讓自己知道很多的故事而受同學歡迎。
Thumbnail
  小時候很喜歡到台北大姑姑家玩,很羨慕他們是優秀功課好的書香世家,還擁有教出北一女的教育系統,而他們家裡的特色之一就是有很多書。我們家為了要趕上這樣的流行,我父母會為我們訂小牛頓,那時在同伴間可以有故事書或百科全書是很受歡迎的,感覺這樣很厲害,可以讓自己知道很多的故事而受同學歡迎。
Thumbnail
依稀記得人生中第一次買書事在學校與書商舉辦的書展上,我買了一本和成語有關漫畫,一回一回的漫畫搭配一個個不同的成語,作者用幽默搞笑的簡單情節解釋成語的意思,那本又厚又中的粉紅色漫畫對當時只有小學二年級的我而言簡直是本寶典!   當時的班導師很喜歡在上課時發問,答對的人可以獲得一瓶飲料當獎勵,每次我總踴
Thumbnail
依稀記得人生中第一次買書事在學校與書商舉辦的書展上,我買了一本和成語有關漫畫,一回一回的漫畫搭配一個個不同的成語,作者用幽默搞笑的簡單情節解釋成語的意思,那本又厚又中的粉紅色漫畫對當時只有小學二年級的我而言簡直是本寶典!   當時的班導師很喜歡在上課時發問,答對的人可以獲得一瓶飲料當獎勵,每次我總踴
Thumbnail
小時候,家裡總是有很多書,被不小心撕裂一角的童書,仿若外星符號的英文圖畫書,許多爸媽作為回憶、從來沒再翻過的教科書和字典,還有翻到書肩都被磨損與的漢聲小百科與小小百科。 我印象中最愛的一本書,是大班時候大姑姑跟姑丈送的一本正方形的成語童書,那是我第一本帶有書衣的精裝書,潔白的封面上寫著成語故事,裡頭
Thumbnail
小時候,家裡總是有很多書,被不小心撕裂一角的童書,仿若外星符號的英文圖畫書,許多爸媽作為回憶、從來沒再翻過的教科書和字典,還有翻到書肩都被磨損與的漢聲小百科與小小百科。 我印象中最愛的一本書,是大班時候大姑姑跟姑丈送的一本正方形的成語童書,那是我第一本帶有書衣的精裝書,潔白的封面上寫著成語故事,裡頭
Thumbnail
如果,看一部電影或閱讀一本小說,你問我會選擇哪一種,我想,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小說」。
Thumbnail
如果,看一部電影或閱讀一本小說,你問我會選擇哪一種,我想,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小說」。
Thumbnail
  時間回轉到多年以前,當我還是個小屁孩的時候。   印象中好像是小學三、四年級左右吧,當時班上同學們討論的不是動畫,就是漫畫,當時因為3C產品還不是那麼普及,不像現在大家的娛樂大宗基本上就是手機遊戲或追劇。   當時我的興趣之一就是跑圖書館,曾經立志要在暑假裡把一整個書架的書都讀完,但是後來發現不
Thumbnail
  時間回轉到多年以前,當我還是個小屁孩的時候。   印象中好像是小學三、四年級左右吧,當時班上同學們討論的不是動畫,就是漫畫,當時因為3C產品還不是那麼普及,不像現在大家的娛樂大宗基本上就是手機遊戲或追劇。   當時我的興趣之一就是跑圖書館,曾經立志要在暑假裡把一整個書架的書都讀完,但是後來發現不
Thumbnail
感覺上,日本以「古書店」,也就是二手書店為題的小說、漫畫和戲劇特別多。近年除了「古書堂事件手帖」系列外,「東京下町古書店」系列也是熱門。隨便以「古書店」搜索,就出現「物部古書店怪奇譚」(   紺吉),自己的漫畫架上,則有芳崎世夢的漫畫「金魚屋古書店出納帳」二冊(應是冷門的漫畫吧,只買到這兩本中文版,
Thumbnail
感覺上,日本以「古書店」,也就是二手書店為題的小說、漫畫和戲劇特別多。近年除了「古書堂事件手帖」系列外,「東京下町古書店」系列也是熱門。隨便以「古書店」搜索,就出現「物部古書店怪奇譚」(   紺吉),自己的漫畫架上,則有芳崎世夢的漫畫「金魚屋古書店出納帳」二冊(應是冷門的漫畫吧,只買到這兩本中文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