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心理學

含有「發展心理學」共 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上次的「人生關卡冒險」談完艾瑞克森,我們知道自我是慢慢成長出來的。不過,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我」不是靠自己長大的,而是在我們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形成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客體關係論」與「依附理論」,一起了解孩子如何在關係中建立「我」的吧!
Thumbnail
人格養成的第一線~~~家庭教育!!!
小芝女看天下-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1
林燃(創作小說家) 嗯嗯!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歡迎來到《給孩子的心理學》第二課!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我」的概念呢?其實,自我概念要到18個月大才會出現!本篇將介紹艾瑞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論」,從嬰兒期到老年期的八個階段,一步步建立自我認同。每個階段的挑戰,都是成長的機會。這不只是了解「我是誰」的起點,更是一場勇敢面對人生課題的冒險。
Thumbnail
Sylvia-avatar-img
2025/07/23
突然好奇起小芝要是有孩子的時候會怎麼相處~~~
小芝女看天下-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1
Sylvia 說的也是呢!希望可以遇到~😳
學齡前可隨興塗鴉探索,不宜過度訓練寫字。練字宜於6至8歲開始,關鍵在於骨骼與精細肌肉發展是否成熟。錯誤執筆易致肌肉痠痛或關節變形。寫字活動需精準控制與眼手與身體協調,林冠傑教育學博士建議寫字教育的三個精準練習法則:由大入小、由易入難、由硬入軟,循序漸進開發寫字潛能,進而奠定正確的書寫觀念與基礎。
Thumbnail
台灣硬筆書法社群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w.calligraphy
上週去一個機構做了一場關於「新世代青少年觀察」的分享, 整理資料過程, 我國中的叛逆事件浮上來,縱使已過了20多年,依然歷歷在目。 我稱之為「家政課上的叛逆少女」事件。 ​那時我國三,特別不喜歡新來的家政老師。 她外型可愛、會打扮,標準的家政老師模樣, 校園中難得出現這種老師,同學
Thumbnail
如何高效率練字?這個是家長經常問我的,我建議熟悉筆畫順序(以下簡稱筆順)。當學員熟悉筆順,就能釋放大腦記憶體,將注意力放在結構的造型美感,而非如何組織筆畫而已。太多學員有筆順練習的困擾,許多孩子從一開始就不是寫字,而是畫字......每次書寫都走不同的路徑,不僅費力且無效練習。就像上下班的路徑依樣。
Thumbnail
多代同堂家庭中,兒童之間的衝突處理,常讓非父母的成人感到為難。以一個真實案例來探討,從發展心理學角度理解兒童行為,並提供非父母成人短期和長期的應對策略,幫助他們在多代同堂的環境中,降低壓力並有效協調親子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深刻的心理學理論,並闡述了在育兒過程中的指導意義。作者分享了對這個理論的理解,並提到了英文資料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最後呼籲人們感謝兒童對我們探索世界、瞭解新可能以及傳承生活的經驗。參考資料包括中文版維基百科、教育百科網站和verywellmind網站。
Thumbnail
最近比較多愁善感一點,一些小小的、積累在心中的事情或記憶,好像一不小心就會化為眼眶的湖水,隨時都要溢出一樣。 靈光一閃:何不嘗試寫詩,抒發自己的心情?
Thumbnail
今天的文章要分享的是「愛的理論-Winnicott與這個時代的生命條件」第四堂課的重點筆記與心得。這篇文章我會用我本身在EFT取向的學習與過往多年接案的實務經驗,來交互輝映動力取向這堂課的課程重點。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4/03/03
性善 性惡不是說人的本性 是說人的行為比方嬰兒的飢餓和潮濕的尿片是以啼哭來告知哺育者 其他身體不適或尋求慰藉的抱抱仍是以哭聲決勝負 這是他能唯一傳達的訊息哺育者的回應自然是沖泡奶粉 更新尿布 安慰哄拍這是性惡對應了性善的象徵大人的施與受又更複雜了 存在愛與被愛的選擇 和價值觀的取捨有個說法:愛人 是如他所願 被愛 是如我所願……讀者雜誌 言論篇這利己和利他的角度也是行為能力 要拿捏的恰當 窮畢生之力也未逮 況且我們的戀情都早發在懵懂未知的青澀年代 這和進化論相違背得太遙遠了!
§詹惠文§ 諮商獅-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05
彼得潘 很獨特的觀點。我從未這樣思考過,謝謝您的留言~
匈牙利中歐大學的研究顯示,19個月大的幼兒,已經可以分辨「動畫與現實的不同」了。 所以各位二次控阿宅們請加油,不要輸給19個月大的小朋友喔!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