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跟風效應(二):選民的西瓜效應,是人類本性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跟風效應,其實就是台灣人常說的「西瓜效應」,西瓜偎大邊,游移選民如果覺得某位候選人會贏很多,就傾向把票頭給他;相對的,看來會輸很多的候選人,有些支持者乾脆就不出來投票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縣市長大選時,在藍綠各自佔優勢的選區,票數開出來常會有非常大的差距,遠大於該選區的藍綠支持比率。

raw-image

民主國家選舉時的「跟風效應」,雖然傳頌多時,有許多學者支持,但怎麼驗證?在研究設計上就有許多困難。如果直接用系列民調來推估,因為「回答民調」跟「出來投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行為,有時無法直接估算跟風效應有多大。上一篇介紹的研究,用同一個母群體抽出來的兩群人,第一群人對爭議議題倡議團體的支持當成「民調」,看「公布民調」會不會影響第二群人對這些倡議團體的支持,算是巧妙地避開了許多研究設計上的弱點,但這畢竟不是真實世界的投票。

二〇一三年有個美國學者做的研究,精心挑選匈牙利在二〇〇二與二〇〇六的國會選舉,來分析選民的跟風效應到底有多大。那為什麼是匈牙利呢?

一、匈牙利的選舉制度從一九八九年到二〇一一年沒有太大的變化。

二、匈牙利的「區域立委」是二階段選舉制。如果第一次投票結果有候選人得到超過50%選票,直接宣布當選。如果沒有,選前三位在14天後進行第二次投票。同樣候選人、同樣選民、只有間隔14天,這樣的前後對比,可以藉由選票的流向來觀察跟風效應,盡可能減少干擾因子。

三、匈牙利國會有386個席次,其中176位來自單一選區,其他來自不分區比例代表制。176個選區裡若有夠多選區進入第二階段投票,就有足夠的數據來分析。

四、匈牙利主要政黨後來有個慣例,如果推派的候選人位居第三,就直接放棄進入第二階段,把資源集中在其他有希望的候選人。這麼一來,在176個選區裡,有時就會有足夠的選區同時滿足「進入第二階段」、「剩下兩位主要候選人」。(有第三位候選人時,「策略性投票」會讓數據分析變得非常困難)

五、在二〇〇二與二〇〇六這兩年,除了滿足以上條件外,還有個有利因素:進入第二階段選舉的候選人,大部分都屬於兩個主要政黨。這又更大幅度減少了干擾因子。

看到這五點,讀者就能瞭解,這類研究在研究設計上多麼困難,也還要有熟知世界各地選舉制度的專家,才能挑選出適合分析的國家的選舉項目。

在考慮了一些變數之後(如有參加第一回合投票的其他政黨與第二回合政黨的同盟關係)分析結果簡要地說就是:

在第一回合領先的候選人,在第二回合可歸因於「跟風效應」得票的增幅大約是5~10%。

回頭看上一篇引用研究,「跟風效應」平均7%,大約也是在5%~10%的範圍內。這或許可讓我們推論,在控制了許多干擾因子,政治選舉的「跟風效應」有時多達5~10%。也就是說,投票人口的5~10%是「西瓜派」,在沒有自己喜歡的人選時,就會擺盪到勝算大的一方,讓自己也能享受「與勝利者站在同一邊」的興奮感覺。

本文引用文獻:

Identifying the bandwagon effect in two-round elections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253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6K會員
610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韓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的報導,清楚呈現來自學生與家長的霸凌,讓老師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應對方式之一是「放棄專業」,隨他們去了,應對方式之二就是選擇離職,不做最大。
Thumbnail
2025/04/30
韓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的報導,清楚呈現來自學生與家長的霸凌,讓老師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應對方式之一是「放棄專業」,隨他們去了,應對方式之二就是選擇離職,不做最大。
Thumbnail
2025/04/26
你的部門、公司、參加的團體裡的領導者,是否有高度自戀的人呢?對這樣的人,或許你一開始會有些喜歡或佩服,但最後可能會有點討厭或想要避開。企業領導者與政治人物,又有多少是高度自戀的人?
Thumbnail
2025/04/26
你的部門、公司、參加的團體裡的領導者,是否有高度自戀的人呢?對這樣的人,或許你一開始會有些喜歡或佩服,但最後可能會有點討厭或想要避開。企業領導者與政治人物,又有多少是高度自戀的人?
Thumbnail
2025/04/24
正規的答案,當然是「不可以」。不過,當專業的薪資越來越難負擔「中產生活」,也就不斷會有人挑戰專業倫理。然後現在有一種聲音出現,認為護理人員並不是「有公眾形象、常對社會大眾發言」的人,如果匿名拍攝OnlyFans,沒有理由接受公眾檢視。
Thumbnail
2025/04/24
正規的答案,當然是「不可以」。不過,當專業的薪資越來越難負擔「中產生活」,也就不斷會有人挑戰專業倫理。然後現在有一種聲音出現,認為護理人員並不是「有公眾形象、常對社會大眾發言」的人,如果匿名拍攝OnlyFans,沒有理由接受公眾檢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想要收成,那就下田弄髒手;想要救世,那走出象牙塔、去了解人群。在邊上喊加油,那只是喊一個寂寞。
Thumbnail
想要收成,那就下田弄髒手;想要救世,那走出象牙塔、去了解人群。在邊上喊加油,那只是喊一個寂寞。
Thumbnail
還記得某位政客諷某黨在南部隨便擺一顆西瓜也能選上?這是有名有姓的事實,但不列出名字和政黨,因為要敘述的只是現今民主的假象,或做事過去另一個政黨也一樣。探討解析是希望讓大多數迷信民主迷湯的人們可以正視,並且重新把人民的權力從這個假民主拿回來,回歸真正的民主,甚麼才是真民主?
Thumbnail
還記得某位政客諷某黨在南部隨便擺一顆西瓜也能選上?這是有名有姓的事實,但不列出名字和政黨,因為要敘述的只是現今民主的假象,或做事過去另一個政黨也一樣。探討解析是希望讓大多數迷信民主迷湯的人們可以正視,並且重新把人民的權力從這個假民主拿回來,回歸真正的民主,甚麼才是真民主?
Thumbnail
基本盤是討論選舉的重要環節, 除了某些第3勢力狂粉以外, 都知道台灣政治是呈現統獨雙峰現象, 而不是歐洲的左右常態分布。 由於2004台灣政黨重組才基本定型, 所以在這邊我做了一張小表:
Thumbnail
基本盤是討論選舉的重要環節, 除了某些第3勢力狂粉以外, 都知道台灣政治是呈現統獨雙峰現象, 而不是歐洲的左右常態分布。 由於2004台灣政黨重組才基本定型, 所以在這邊我做了一張小表:
Thumbnail
系列報導第二篇:看懂台灣選舉·下|配票、棄保與派系:勝選才是目的
Thumbnail
系列報導第二篇:看懂台灣選舉·下|配票、棄保與派系:勝選才是目的
Thumbnail
民調是「漸漸上升」或「漸漸下滑」,對選民的投票意向的影響可能大於單純的排名。來自丹麥的研究。
Thumbnail
民調是「漸漸上升」或「漸漸下滑」,對選民的投票意向的影響可能大於單純的排名。來自丹麥的研究。
Thumbnail
西瓜偎大邊,游移選民如果覺得某位候選人會贏很多,就傾向把票頭給他;相對的,看來會輸很多的候選人,有些支持者乾脆就不出來投票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縣市長大選時,在藍綠各自佔優勢的選區,票數開出來常會有非常大的差距,遠大於該選區的藍綠支持比率。
Thumbnail
西瓜偎大邊,游移選民如果覺得某位候選人會贏很多,就傾向把票頭給他;相對的,看來會輸很多的候選人,有些支持者乾脆就不出來投票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縣市長大選時,在藍綠各自佔優勢的選區,票數開出來常會有非常大的差距,遠大於該選區的藍綠支持比率。
Thumbnail
一個先進行的民調,就有可能造就看到民調的人民大幅度改變支持對象。民調產生的跟風效應有時會比我們想像的大很多。這會民主制度的運作,有時是會帶來傷害。
Thumbnail
一個先進行的民調,就有可能造就看到民調的人民大幅度改變支持對象。民調產生的跟風效應有時會比我們想像的大很多。這會民主制度的運作,有時是會帶來傷害。
Thumbnail
在現代的政府運作中,「選舉」往往成為「民主」的「代名詞」,彷彿在「一人一票」的選舉中,政治人物自然就會尊重民意,不致做出損害大多數民眾利益的行為。不過,民選政府施政到施政是不是採「眾生平等」的心態,還是有特別照顧某些「超級選民」或 「特種分眾」呢?這就需要人民細細許分辨了!
Thumbnail
在現代的政府運作中,「選舉」往往成為「民主」的「代名詞」,彷彿在「一人一票」的選舉中,政治人物自然就會尊重民意,不致做出損害大多數民眾利益的行為。不過,民選政府施政到施政是不是採「眾生平等」的心態,還是有特別照顧某些「超級選民」或 「特種分眾」呢?這就需要人民細細許分辨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