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看電影,除了有線電影台、DVD之外,自高中以來,大抵保持每個月至少進電影院觀賞一次電影,享受一氣呵成的觀影情緒。
已經看過幾部電影?無法計數,不過經典電影難忘的一幕,往往令人回味再三。
比如蔡明亮《愛情萬歲》的最後一幕,天剛亮,生活乏善可陳的中古屋銷售小姐楊貴媚,毫不留戀地獨自離去,顯然未能除去胸中鬱積的空虛及孤獨,一夜的激情反而帶來更大的失落及茫然,這樣糟透的生活豈能忍受?豈是她願意再繼續下去的?正苦惱的時候,車子竟然發不動,她彷彿故障車一般,被如此無趣、無望的生活給困住了。她離開車子,不斷往前走,像立刻要跟眼前的生活一刀兩斷;鏡頭中,四周瘡痍滿目的大安公園,猶如她破敗的心境。累了,一個人坐在音樂台的涼椅,久久沒能為自己的明天找到出路,忍不住心酸就痛哭失聲了,怎不令人動容!
侯孝賢《最好的時光》第一段「戀愛夢」,背景為一九六六年的高雄,大專聯考落榜兩次的張震,在旗后撞球間認識計分小姐舒淇,二人之間產生微妙的情愫,未久,張震入伍服役,兩人通了信,在這極端苦悶的時期,舒淇成為生命遭逢挫敗的張震最大的精神寄託。當張震休假前往高雄找舒淇,舒淇早已離開,改到嘉義工作,張震趕往嘉義卻又撲空,立即憑著信函的地址,向舒淇的母親問到女兒的去處。張震好不容易在雲林虎尾的撞球間找到舒淇,她既驚又喜,殷勤地接待著張震,等到下了班,兩人一起在路邊攤吃過消夜,舒淇送張震搭客運車回部隊,但已錯過末班車,兩人只好到車站外等待叫客的車子。張震和舒淇合撐一傘,在深夜的路邊等候,依依不捨,兩人甜蜜地手指交扣的一幕大特寫,充滿極其單純的愛意,令人備感溫馨幸福,覺得青春真好,這無疑是張震和舒淇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了。此幕準確地營造出六○年代的愛情氛圍,確是神來之筆。
張作驥揚名東京影展的《黑暗之光》,最動人心弦的應是結尾的一幕,幫按摩院煮飯的阿香一如往常,把煮好的飯菜帶來,導演像是要以吃飯時家人的減少,暗喻家庭的衰微與時間的轉換,這時李康宜正對著窗口發呆,沉醉於港口夜空施放的五彩繽紛的煙火,突然間聽見按摩院的門鈴響了,竟是亡故的父親提著行李箱回來(片頭他剛出國旅行回來),而死去的阿平也隨後出現,幫忙把父親的行李抬上來,康宜開心地笑了,因為她最心愛的兩個男人都回來了,家裡的氣氛整個蓬勃、輕鬆起來。然而這只是康宜的綺思,她多麼希望,這最後的五分鐘才是生命的真實,當然這也是觀眾們共同的願望──所有壞的事情根本不曾發生。但,先前兩次的死亡過程,明明在觀眾的注視下確切完成,原來最後的這一幕,僅僅是「想像」罷了。這樣的片尾震撼人心,令人低迴不已,讓黑暗的生命透露出一絲的亮光,肯定為臺灣電影非常經典的一幕。
當年挑戰道德尺度的《巴黎的最後探戈》,馬龍‧白蘭度演出由絕望、悲憤交集,到重燃生命鬥志,再到死亡的過程。片中,保羅(馬龍‧白蘭度飾)妻子的屍體停放在旅店房內,這晚是她的喪禮,保羅前來向亡妻做最後的道別,他坐在化好妝的屍體旁,對著亡妻說話,先是責罵妻子離他而去的殘酷,乃是一種自私的逃避,激動之時甚至連髒話也罵了出來,繼而把對妻子的怪罪轉變成自責,只是人死不能復生,一切都已追悔莫及,於是保羅泣不成聲。這一幕,馬龍白蘭度的內心告白,演技可謂出神入化。電影的最後一幕,年輕女子珍已厭惡保羅,他卻一路糾纏,來到珍的家中,她擺脫不了,乃用上校亡父留下的手槍射殺了保羅。中槍的保羅,慢慢走到露台,臨死之前,看到的是一片雜亂無章的屋頂磚瓦,象徵著內心的荒蕪。保羅把口香糖黏在欄干,對這荒謬的世界作最後一瞥,只見馬龍‧白蘭度的臉部特寫,微皺眉頭,兩眼充滿無奈,其詮釋實在感人肺腑,難以自抑,這應是影史上相當經典的一個鏡頭。
此外值得推薦的是,小津安二郎《東京物語》最動人的兩幕,住在尾道鄉下的老夫妻到東京拜訪業已成家的兒女,老婦人只有在媳婦紀子家心情比較放鬆,真的很開心,因為紀子誠心招待,老婦人說了很多肺腑之言,對於兒子死了而耽誤紀子的青春,非常過意不去。紀子則一個人過日子,自由自在,雖然寂寞但沒有煩惱。第二天早上,體貼的紀子送給老婦人一個紅包,說是一點零用錢,老婦人含淚收下,想到自己孩子的表面熱情卻實際缺乏孝心,不免黯然神傷。另一幕是在片尾,臨別時,老人把老妻年輕時所戴的名錶送給紀子,說:「比起自己的親生骨肉,妳對我們更好,實在不可思議,真感激妳。」這是對於親情倫理的高明批判。再者,老伴去世了,家人找不到老人的蹤影,十分擔心老人一時想不開,所幸他只是跑去看日出了。媳婦紀子找到老人,卻見他遙望東方,幽幽說道:「日出真美,今天也會很熱吧?」 這種日子總要過下去的平靜與坦然,是多麼動人的生活哲學。
電影是最庶民的日常娛樂,不只讓觀眾歡笑或落淚,紓解精神壓力,好電影更讓觀眾感動之餘,帶來寶貴的人生啟示。朋友,你愛看電影嗎?印象中,有沒有電影難忘的一幕可以跟大家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