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劣勢者效應:跟風效應之前的心理作用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跟風效應(bandwagon effect)影響人類非常多行為,甚至影響全世界國家的興滅,值得寫很多篇。不過,在繼續寫跟風效應前,我們還是先瞭解一下,常跟跟風效應相提並論的「劣勢者效應」(underdog effect)。

raw-image

「劣勢者效應」同樣廣泛存在,因為人類大腦天生喜歡「劣勢者奮發向上」的故事。比如美國知名演員、飾演「藍波」的席維斯史特龍,他撰寫「洛基」的劇本,有人出價36萬美金購買,但代價是席維斯史特龍不得演出男主角洛基。這時,席維斯史特龍銀行裡只有106美金,然後他還曾為了餬口賣掉他的狗。

人類大腦喜歡「說故事」,在補完一個故事時,多巴胺會分泌讓我們興奮。而在所有故事裡面,「劣勢者奮發向上」的故事,又特別讓人有感覺。為什麼?或許二、三十萬年前最古老的智人,必須在很艱難的情勢底下、甚至常要犧牲人命,才能在漫長的圍捕裡殺死大型動物,每一場獵捕都是劣勢者扭轉局面的故事。

也或許,人類社會從不平等,多數人都自覺自己處於弱勢,所以對劣勢者取得勝利的故事特別有感。《哈利波特》第一部曾被退稿12次,主角哈利波特也不是魔法學校裡的強勢領袖,「反敗為勝」的故事永遠比「豪族下一代順利接班當董事長」更吸引人。看一下韓劇或其他熱門連續劇的設定,如果主角是含著金湯匙出生,那也得在一開始就遭遇重大人生挫折,才能吸引多數人繼續往下看。

在政治層面,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歐美國家普遍實施民主選舉,學者與媒體開始注意到劣勢者效應。排名後面的政黨或候選人,會吸引到一些人注意,如果這些政黨或候選人有些特別的故事那更好。而另一種劣勢者效應出現在全面執政的大黨,有些人就會不喜歡這種優勢者,不管是誰全面執政,都傾向支持反對的那一邊。

對應到台灣政治,在民意調查裡,民眾黨、時代力量、基進黨都有一定程度的支持者,而這些政黨的代表性人物如柯文哲、黃國昌、陳柏惟,也都有特別的性格或人生故事來吸引支持者。而二〇一六年民進黨全面執政之後,「討厭民進黨」的伏流也就一直出現,在公投或地方選舉裡讓民進黨嚐到許多苦頭。許多人對「民主」有自己的想像,覺得為什麼會如此?但其實,這都是人性的一部份,人類大腦演化出的多樣性,讓不同人會有不同的選擇。

不過,民意調查是一回事,投票結果是另一回事。歐美國家學者追蹤研究,在大型民調頻繁發布之後,「跟風效應」遠大於「劣勢者效應」。當我們因為劣勢者效應看劇、購買商品時,自己畢竟還是享受到了。但在投票選舉時,我們會更在意自己有沒有在「贏家」的那一邊、或自己這一票會不會浪費掉。

所以,現實上常出現,小黨在民調裡有人支持,真開票出來,票數又集中到大黨那邊。或者選前大黨呼籲支持者要把選票集中,小黨的機會就又消失。這些選舉故事可說是「屢試不爽」,因為人類大腦就是這樣,已經到了可操作可預測的穩定狀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5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6K會員
601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韓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的報導,清楚呈現來自學生與家長的霸凌,讓老師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應對方式之一是「放棄專業」,隨他們去了,應對方式之二就是選擇離職,不做最大。
Thumbnail
2025/04/30
韓國、英國、澳洲、紐西蘭的報導,清楚呈現來自學生與家長的霸凌,讓老師承受龐大的心理壓力。應對方式之一是「放棄專業」,隨他們去了,應對方式之二就是選擇離職,不做最大。
Thumbnail
2025/04/26
你的部門、公司、參加的團體裡的領導者,是否有高度自戀的人呢?對這樣的人,或許你一開始會有些喜歡或佩服,但最後可能會有點討厭或想要避開。企業領導者與政治人物,又有多少是高度自戀的人?
Thumbnail
2025/04/26
你的部門、公司、參加的團體裡的領導者,是否有高度自戀的人呢?對這樣的人,或許你一開始會有些喜歡或佩服,但最後可能會有點討厭或想要避開。企業領導者與政治人物,又有多少是高度自戀的人?
Thumbnail
2025/04/24
正規的答案,當然是「不可以」。不過,當專業的薪資越來越難負擔「中產生活」,也就不斷會有人挑戰專業倫理。然後現在有一種聲音出現,認為護理人員並不是「有公眾形象、常對社會大眾發言」的人,如果匿名拍攝OnlyFans,沒有理由接受公眾檢視。
Thumbnail
2025/04/24
正規的答案,當然是「不可以」。不過,當專業的薪資越來越難負擔「中產生活」,也就不斷會有人挑戰專業倫理。然後現在有一種聲音出現,認為護理人員並不是「有公眾形象、常對社會大眾發言」的人,如果匿名拍攝OnlyFans,沒有理由接受公眾檢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最近開始轉涼了,各位鳥奴們是否會開始擔心小鳥會著涼呢?不用擔心,今天這篇直接帶你看需要的商品,而且今天除了照片之外,我們也直接帶連結✨讓你的雙11購物不盲目,讓你想買直接加入購物車,除了長知識也可以直接下單避寒神器🫱🏼文章結尾也會告訴大家在花錢的同時也能省錢、賺錢的小撇步,請記得留到最後!!
Thumbnail
你知道嗎? 社群媒體上許多被分享的文章,竟然有六成是沒有仔細讀過內容的人所轉傳的,只因為標題非常的吸睛,所以人們就按讚分享。 人類真正的問題出在我們具有舊石器時代的情緒、中古時代的習俗,以及上帝般的科技,雖然人類的大腦非常優秀,可惜我們卻是感覺的動物,理性並非我們的本能,我們是不理智的猿人。
Thumbnail
你知道嗎? 社群媒體上許多被分享的文章,竟然有六成是沒有仔細讀過內容的人所轉傳的,只因為標題非常的吸睛,所以人們就按讚分享。 人類真正的問題出在我們具有舊石器時代的情緒、中古時代的習俗,以及上帝般的科技,雖然人類的大腦非常優秀,可惜我們卻是感覺的動物,理性並非我們的本能,我們是不理智的猿人。
Thumbnail
我們一直期待某些人會做出聰明的決定或者是用理性做事,但人類為何會重蹈覆徹,為何歷史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書寫並提醒,強調了這個事實:醒醒吧沒一個人是理性的,尤其關於金錢和生命,是貪婪與恐懼。
Thumbnail
我們一直期待某些人會做出聰明的決定或者是用理性做事,但人類為何會重蹈覆徹,為何歷史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書寫並提醒,強調了這個事實:醒醒吧沒一個人是理性的,尤其關於金錢和生命,是貪婪與恐懼。
Thumbnail
這裡講述了多個人文主題,包括經典文學、網路小說、力量的來源、故事、詩詞、語言、藝術和畫廊。其中,探討了經典文學的閱讀門檻以及網路小說吸引讀者的原因,介紹了故事在人類心智中的重要性,以及詩詞如何影響人們並代表一個世界。此外,還談到了語言如何影響人們的思考方式和設計心理學的溝通要點。
Thumbnail
這裡講述了多個人文主題,包括經典文學、網路小說、力量的來源、故事、詩詞、語言、藝術和畫廊。其中,探討了經典文學的閱讀門檻以及網路小說吸引讀者的原因,介紹了故事在人類心智中的重要性,以及詩詞如何影響人們並代表一個世界。此外,還談到了語言如何影響人們的思考方式和設計心理學的溝通要點。
Thumbnail
看完GameStop軋空大戰的紀錄片後,那時就覺得整個事件發展過程滿符合《故事經濟學》一書所提的論點,所以把這本書再翻出來,邊看邊回想紀錄片中的情節,確認我的感覺與記憶並沒有錯。 第一次看本書時其實沒有特別感觸,但經歷兩年多的疫情,對於流行病學的科普知識與病毒感染的術語有更深體會,所以重看本書時,對
Thumbnail
看完GameStop軋空大戰的紀錄片後,那時就覺得整個事件發展過程滿符合《故事經濟學》一書所提的論點,所以把這本書再翻出來,邊看邊回想紀錄片中的情節,確認我的感覺與記憶並沒有錯。 第一次看本書時其實沒有特別感觸,但經歷兩年多的疫情,對於流行病學的科普知識與病毒感染的術語有更深體會,所以重看本書時,對
Thumbnail
人類大腦喜歡「說故事」,在補完一個故事時,多巴胺會分泌讓我們興奮。而在所有故事裡面,「劣勢者奮發向上」的故事,又特別讓人有感覺。為什麼?或許二、三十萬年前最古老的智人,必須在很艱難的情勢底下、甚至常要犧牲人命,才能在漫長的圍捕裡殺死大型動物,每一場獵捕都是劣勢者扭轉局面的故事。
Thumbnail
人類大腦喜歡「說故事」,在補完一個故事時,多巴胺會分泌讓我們興奮。而在所有故事裡面,「劣勢者奮發向上」的故事,又特別讓人有感覺。為什麼?或許二、三十萬年前最古老的智人,必須在很艱難的情勢底下、甚至常要犧牲人命,才能在漫長的圍捕裡殺死大型動物,每一場獵捕都是劣勢者扭轉局面的故事。
Thumbnail
故事可以影響情緒、造成性格與自我的短暫變化,也難怪擅於說故事的人,會容易有群眾影響力、或容易欺騙感情。「讀小說」對人類心靈的影響力自然是不只如此,有些研究以後有機會再說。當我們常常看劇、讀小說時間越來越少時,這對人類心靈又會造成什麼變化呢?或許要等未來的學者再設計研究了。
Thumbnail
故事可以影響情緒、造成性格與自我的短暫變化,也難怪擅於說故事的人,會容易有群眾影響力、或容易欺騙感情。「讀小說」對人類心靈的影響力自然是不只如此,有些研究以後有機會再說。當我們常常看劇、讀小說時間越來越少時,這對人類心靈又會造成什麼變化呢?或許要等未來的學者再設計研究了。
Thumbnail
反智/天下文化 我至今記得,李爾王中的一句台詞:「一開始我們哭,因為我們來到荒謬的世界」,莎士比亞筆下的世界充滿了對人性的諷刺。而400年後的當代顯得更加複雜。 
Thumbnail
反智/天下文化 我至今記得,李爾王中的一句台詞:「一開始我們哭,因為我們來到荒謬的世界」,莎士比亞筆下的世界充滿了對人性的諷刺。而400年後的當代顯得更加複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