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變得瘋狂、盲目、衝動︳儲思《烏合之眾》

三千-avatar-img
發佈於泡個文字浴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古斯塔夫·勒龐_1895

古斯塔夫·勒龐_1895

「群體中的個體,彷彿是空氣中的塵埃,可以被風吹到任何地方。」

本書是作者勒龐觀察法國十九世紀城市中的暴民與其活動所做的社會心理學研究。
不僅歷經法國大革命推翻君主制,更見識了雅各賓派專政、拿破崙稱帝等更迭的政權。身處動盪不安的年代,勒龐觀察並紀錄群眾運動的特質,無論是共同的一般性特徵,或是根據群眾組成性質而異的獨有特徵,都在本書中逐一地鋪展陳述。

由於時代背景的原因,書中一些言論受到時下主流觀念的挑戰顯得過時或是曖昧,例如貶低女性或是兒童,或是揉合了歷史與宗教論述時做出的妥協與折衷,但本書仍是當代討論群體心理學領域中備受讚譽的作品。

五十多年前,美國社會學結構功能論學者墨頓(Rebort K. Merton)於英文版的導讀中指出,勒龐的《烏合之眾》有著三個開創性的價值:

  • 勒龐指出「群體社會」即將到來,執政者會反過來聽從主流民意來施政。
  • 群體當道,平庸和低俗的文化會成為最有價值的文化。
  • 群體會成為歷史發展中無可替代的主要推動者。

時下台灣在民主這條路上還是個學步者,借鏡前人的經驗,無論是作為一個引導群眾的領袖,甚或被領袖領導的群眾成員,都必須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在任何群體裡方不至盲目迷失。

「獨立個體具備控制本能的能力,而群體缺乏這種能力。」

【群體的特徵】

勒龐指出當獨立的個體成為群體成員那一刻,智力水準會隨之降低。
群體會消弭個體的獨特性,無論個體原本的知識水平、職業階級,一旦加入群體就會顯得愚蠢且易受擺布。

在群體裡,個人會本能地展現出跟群體一致的行為或決策。
也許是受群體擺布而表現出認同,或是擔心在群體裡提出抗議,會被視為異端而受到排擠。相信這也跟從眾心理有著相當程度的關聯。
人們在做決定時會傾向於模仿他人的行為,這也被稱為社會證明(Social Proof)。在身處不熟悉的環境時尤其明顯,因為不熟悉、資訊量不足等,讓人們本能地想要求助周圍的他人,並試圖得到資訊或是線索,確保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

群體中的個體主要具備的特徵:
有意識人格的消失,無意識人格的凸顯;藉由情感與觀念的暗示作用與相互傳染,使所有個體朝同一個方向轉變並立即將暗示轉化為行動。

本書第二章,勒龐也分別指出這些特徵的細節

1. 群體衝動、善變且野蠻暴躁。
群體幾乎只受無意識動機支配,在缺乏控制個體本能的狀態下,他們聽從可能是殘暴,也可能是仁慈等衝動的影響。而群體屈就於外在衝動,使他們相當善變,可以由殘暴兇猛的暴民,立刻轉變成英勇就義的烈士。
除此之外,群體賦予個體力量,若不是形成群體,某些想法在個體身上根本不會產生或付諸行動,例如縱火或是革命。而當面對阻擋他們信仰的一切事物,群體甚至可以變得野蠻且暴力。

2. 群體易受暗示與輕信。
群體總是在期待中關注某事,最初的暗示很快會經由傳染變成既定事實。
群體表現出的強烈情感往往缺乏理性與判斷力,容易無視想像與真實的區別,甚至將其混淆,產生集體幻覺,典型的範例就是各種的神話與奇蹟。

3. 群體情感的極端誇張與單純。
由於人數上的優勢而獲得的一時巨大力量的想法,會使群體產生獨立個體不會有的情緒和行為。且由於群體慣於接受誇張化的情感,所以更容易被極端的態度影響,因此演說者若想激起某種特定的情感,應言詞激烈、論點強硬,這也是公開集會中演說者往往誇大其詞、妄下斷言且內容缺乏論證的原因。

4. 群體偏狹、專橫與保守。
他們對行事溫和的主人不屑一顧,對嚴厲欺壓他們的暴君卻俯首貼耳。
群體愛戴的英雄永遠像凱撒一樣,他的權杖吸引著他們,他的權威震懾著他們,他的利劍讓他們心懷敬畏。
然而事實上,群體和原始人類一樣有著堅不可摧的保守本能。群體對傳統有著神聖的尊崇,對有可能改變其生活狀態的新事物,內心深藏著無意識的恐懼。

5. 群體的道德觀。
如果「道德」是指尊重某種社會習俗,抑制內心自私念頭,那麼衝動而善變的群體不可能具備道德。但如果我們把群體某些一時表現出來的品質,如自我控制、自我犧牲、公正無私、獻身精神和追求平等也納入「道德」的範疇,那麼,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群體會時常表現出十分崇高的道德境界。

【影響群體的間接與直接因素】

間接因素指的是群體接受某種信念後,就對其他信念具有絕對排斥性。
這類因素使得某些對群眾而言具有影響力,甚至驚人策動效果的想法更容易產生。在長期、持久的作用下,間接因素就會發展成為積極作用,變成了直接因素。

直接因素則是促使群體想法成形的因素。例如群體決議的執行,爆發騷亂、罷工行動,甚至絕大多數人授予某人權力以推翻政府的行為等。

間接因素具有普遍性,包含種族、傳統、時間、制度、教育

1. 種族(使群體走出野蠻狀態的有利支撐)
閱讀本書時我個人對種族的理解更趨於使用「文化」一詞。
其影響力之大,而來自不同國家地域的群體,他們的基本信念與行為千差萬別,受到影響的方式也因此各不相同。

2. 傳統(控制我們內心最深處自我的無形主人)
人類文明自誕生以來便背負兩大使命;一是建立一套傳統體系,二是當這套體系的益處消耗殆盡時,要竭力將其摧毀。如果一個民族的傳統過於穩定,將會連帶影響其發展。

3. 時間(真正的創造者和偉大的毀滅者)
時間為群體意見和信仰的產生提供了土壤,這也說明為何某些思想在一個時代可以實現,而在另一個時代卻行不通。這些思想的產生不是一時偶然,它們全都根植於漫長的過去。

4. 政治和社會制度(虛假、短暫的外衣)
各種族對社會的需求會反映在其法律與制度上。
建立制度可以糾正社會弊端,制度與政府的完善可以使國家進步,社會變革可以透過各種法令的頒布來實現;然而制度和政治都是種族的產物,它們不是時代的創造者,而是時代創造的產物。

5. 教育(使民族走向衰落的劊子手)
教育既不能使人更道德,也不能使人更幸福;既不能改變人的天性,也不能改變人天生的熱情。且如果受到不良影響,教育的作用就會弊大於利。
教育可能使接受教育的人厭惡自己的生活狀態並極度希望擺脫,工人不再想當工人、農民不再想當農民、地位最卑微的中產階級希望自己的後代和他們一樣繼續端著國家公務員這個鐵飯碗。

而影響群體的直接因素,作者歸納了以下幾點:

1. 形象、話語和措辭(無堅不摧的利器)
言語的力量與它們喚起的形象密切相關,而與它們的真實意義無關。
那些意義不明確的詞語往往影響最大,例如民主、自由、平等,這些詞語將群眾強烈的願望與將其實現的希望融為一體。
當試圖透過詞語來影響群體,必須先清楚理解詞語在既定時刻對於群體的含意,而不是過去人們對它的理解,例如將「地租」改為「土地稅」,「鹽賦」改稱為「鹽稅」等。

2. 幻想(人類藝術與文明真正的締造者)
沒有幻想,人類不會擺脫野蠻的狀態。
推動民族發展的往往是謬誤而非真理,它的力量往往來自於那些無視事實又敢於承諾未來的人們,而這就是神靈、英雄和詩人存在的原因。

3. 經驗(群體擺脫幻想控制的利器)
經驗幾乎是唯一能夠使群體確立堅定的真理、消滅危險的幻想的有效方法。但經驗只有在一定範圍內代代重複發生才能產生作用,並且撼動群體根深蒂固的觀念。

作者認為,推動文明進步的不是理性,反而是充滿激情與膽量的幻想,這驅動著許多民族的情感,例如尊敬、自我犧牲、宗教信仰、愛國主義以及對榮譽的熱愛等等。

「經過深思熟慮的長篇演講,往往抵不上能夠說服大腦的幾句有號召力的話。」

【領袖的說服手段:斷言、重複和傳染】

勒龐指出,當人們聚在一起,會本能地服從一個頭領的領導,若沒有頭領,群體將一事無成。領袖的話語因為具備對集體目標的強烈信仰,對群體成員而言變得十分具有說服力,人們喜歡追隨意志堅定的人,加上前面提到的群體成員的種種特質,使得領袖的權威性得以獲得強化。

無論給群體灌輸什麼觀念,只有當這些觀念十分絕對、堅定並簡單時才能產生效力,當觀念披上形象化的外衣,才能獲得群體的接受。

當演說者試圖激起群體的某種情感,絕對不採用推理的方式做出論證。這就是為什麼政客說話往往無憑無據且戲劇化,他們懂得群體想聽的是什麼,以及容易被什麼態度影響。領袖所做出的斷言越簡潔,論證越貧乏單純,影響力反而會越大

拿破崙曾經說過:「重要的修辭手法只有一個,就是重複。」

一段時間後,人們會忘記是誰說了這些不斷重複的斷言,但是依舊會對斷言的內容深信不疑。當某種斷言得到充分的重複,就會變得毫無異議,並在群體間傳染開來。

不管激起群體想像力的是什麼,其採取的形式總是呈現出驚人的鮮明外表,沒有瑣碎的說明,而是伴隨著一些奇妙而神秘的事件:如一場重大的勝利、一個偉大的奇蹟、一項十惡不赦的罪行或是一個美好的前景。這些事件必須完整呈現在群體面前,但其起因卻要秘而不宣。

然而,即便真相受到誇大其辭的傳播,能夠在群體中長期保持聲望的神或人,都經不起爭議的考驗。為了讓群體崇拜,必須與群體保持足夠的距離,想必這也是許多地下宗教領袖操縱群眾方式之一。

【延伸觀看】
邪教領袖都是情勒王!前邪教成員回答邪教組織相關問題|GQ Taiwan
一場可以上TED的演講技巧!分析成功人士的方法|反正我很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三千的沙龍
30會員
20內容數
閱讀本應是件愉快的事,而這件愉快的事會使你與眾不同。 放點音樂,我個人推薦Cicada,找一本書,跟著書評一起舒服的泡個文字浴。
三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24
久違的發幾個牢騷 這陣子忙裡偷閒讀的幾本書,讓我不得不上修日後選書的標準 接連讀到令人失望的書會大幅度削弱讀書的動力,說不定日後出版業的衰弱會源自於內容的衰弱呢 這陣子讀了幾本非文學類書籍,這些書籍大多都出版於疫情後這段時間,而它們更是不約而同地顯示出了一個讓人煩躁的缺點;東拼西湊的資訊
Thumbnail
2023/10/24
久違的發幾個牢騷 這陣子忙裡偷閒讀的幾本書,讓我不得不上修日後選書的標準 接連讀到令人失望的書會大幅度削弱讀書的動力,說不定日後出版業的衰弱會源自於內容的衰弱呢 這陣子讀了幾本非文學類書籍,這些書籍大多都出版於疫情後這段時間,而它們更是不約而同地顯示出了一個讓人煩躁的缺點;東拼西湊的資訊
Thumbnail
2023/07/31
作者:Robert de Board 出版社:三采 初版年份:2022 📖推薦程度|⭐⭐⭐⭐ 📖閱讀難度|⭐⭐ 🌲簡述 蛤蟆先生病了。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鎮上新來的心理諮商師蒼鷺。 抱著且試且走的心態,蛤蟆開始了他的十次心理諮商。 一次次的談話間,蛤蟆逐漸
Thumbnail
2023/07/31
作者:Robert de Board 出版社:三采 初版年份:2022 📖推薦程度|⭐⭐⭐⭐ 📖閱讀難度|⭐⭐ 🌲簡述 蛤蟆先生病了。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鎮上新來的心理諮商師蒼鷺。 抱著且試且走的心態,蛤蟆開始了他的十次心理諮商。 一次次的談話間,蛤蟆逐漸
Thumbnail
2022/11/19
有一天,大海決定開始反抗,海洋生物開始謀策、聯盟、反擊。巨大的鯨魚推翻船隻、劇毒的水母侵占海岸線,深海的電纜遭到破壞、通訊停擺、交通癱瘓,末日一般的景象逐漸擴散,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Thumbnail
2022/11/19
有一天,大海決定開始反抗,海洋生物開始謀策、聯盟、反擊。巨大的鯨魚推翻船隻、劇毒的水母侵占海岸線,深海的電纜遭到破壞、通訊停擺、交通癱瘓,末日一般的景象逐漸擴散,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深入分析群體心理、領導操控以及社會意識形態的循環。從個體意識消融、群體非理性行為到領袖操縱群體的三大法則(肯定、重複、傳染),以及不同社會時期所需的領袖類型,闡述群體力量的影響及保持個體性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古斯塔夫·勒龐的《烏合之眾》,深入分析群體心理、領導操控以及社會意識形態的循環。從個體意識消融、群體非理性行為到領袖操縱群體的三大法則(肯定、重複、傳染),以及不同社會時期所需的領袖類型,闡述群體力量的影響及保持個體性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時候在接觸一些新聞媒體的時候,有時候總會看到有些人會作出一些在我們外人看來非常不理性的行為,例如什麼沖擊立法院、為了接某個偶像的飛機而在機場等候幾天等等。最初是我很不解他們為何會這樣做,但在我完讀這本書後算是找到了一些行為的解答。
Thumbnail
有時候在接觸一些新聞媒體的時候,有時候總會看到有些人會作出一些在我們外人看來非常不理性的行為,例如什麼沖擊立法院、為了接某個偶像的飛機而在機場等候幾天等等。最初是我很不解他們為何會這樣做,但在我完讀這本書後算是找到了一些行為的解答。
Thumbnail
激情、非理性、領袖崇拜,盲目群體的心理陷阱
Thumbnail
激情、非理性、領袖崇拜,盲目群體的心理陷阱
Thumbnail
  大家可曾看過大型運動賽事當中,狂熱的球迷之間做出的許多不理智行為?或是網路上對於犯錯事的人的"肉搜"、"公審"等行為。你是否納悶過,難道這些人都天生就是這樣不理智的嗎?還是有一些特別的因素導致他們做出這些行為?而你的這些問題,也許可以在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裡面找到一些答案,或是一些思考。  
Thumbnail
  大家可曾看過大型運動賽事當中,狂熱的球迷之間做出的許多不理智行為?或是網路上對於犯錯事的人的"肉搜"、"公審"等行為。你是否納悶過,難道這些人都天生就是這樣不理智的嗎?還是有一些特別的因素導致他們做出這些行為?而你的這些問題,也許可以在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裡面找到一些答案,或是一些思考。  
Thumbnail
❤《關於個體人的突變》 「個體人的突變是集體的突變,還是個人的突變?」 我的社群有人問了這個問題。 我記錄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了解突變的意義是什麼,人類圖的突變是為了全體人類得以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生活。所個突變是個體人的突變,也是集體的突變。 每個個體人突變都是以自己為主,因為突變是沒有過去可以
Thumbnail
❤《關於個體人的突變》 「個體人的突變是集體的突變,還是個人的突變?」 我的社群有人問了這個問題。 我記錄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了解突變的意義是什麼,人類圖的突變是為了全體人類得以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生活。所個突變是個體人的突變,也是集體的突變。 每個個體人突變都是以自己為主,因為突變是沒有過去可以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author=121 勒龐(Gustave Le Bon)在一個世紀前的這本著作不只是對於群眾心理的分析,例如佛洛姆在《逃避自由》就曾對納粹支持者分析到這些失意的德意志群眾對於自由的捨棄,擁抱強人對於安全感的追索等。而在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author=121 勒龐(Gustave Le Bon)在一個世紀前的這本著作不只是對於群眾心理的分析,例如佛洛姆在《逃避自由》就曾對納粹支持者分析到這些失意的德意志群眾對於自由的捨棄,擁抱強人對於安全感的追索等。而在
Thumbnail
我們或許究其一生都很難回答那個深奧的問題——“我是誰”,但我們或許當下就能夠肯定的是:我不是機器!我也絕不想做機器!
Thumbnail
我們或許究其一生都很難回答那個深奧的問題——“我是誰”,但我們或許當下就能夠肯定的是:我不是機器!我也絕不想做機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