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投顧的各位客戶:
謝謝各位客戶的信任,四月我們獲得了不錯的成績,這陣子我們交易頻率有稍微高一點,這是正常的情況,因為受惠股陸續漲到目標價格,我們會降低一些持股,而有些受害股,陸陸續續也有些好消息發生,因此會有更多部位的調整。雖然今年年初以來報酬仍-3%至-4%,但優於同期大盤的-8%,希望各位能給我們更多時間,我們會努力讓長期績效表現優於大盤水準。
直覺的陷阱
我們常告誡讀者,投資是一個專業判斷的過程,常人千萬別輕易為之,因為直覺陷阱常隱藏在其中。透過下面的例子,來解釋用直覺投資有多麼危險。
研究員與某公司的發言人打交道多年,發現發言人預測公司獲利每10次會說中1次。某次發言人對研究員表示,今年公司接到一大客戶訂單,預測可賺一個資本額,而此次有九成的把握。「直覺」來看,此次發言人的九成把握,即使有誤差應該也有80%的機率達成,但用貝氏定理計算下,發言人正確機率只有16%。這種利用各種管道,取得內線消息(不一定違法),試圖造就資訊不對稱性,在投資市場取得優勢,而獲取利潤的模式,在實務投資界並不少見。然而費盡心力所得到的獨家訊息,在解讀時犯了偏誤卻不自知。若因發言人信誓旦旦的說詞,冒然下重注,最後結果常是損失慘重。
(詳見:時間部落格-
研究員的罩門—機率判斷—從“阿中部長設普篩兩條件”談貝氏推理(下))
避免用直覺來選股
疫情帶來了不確定性,在一月時沒人可以確定三月會擴散到全球,也沒人可以預料到美股發生多次熔斷,直到現在,我們也認為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疫情的變化,只能知道對人類行為影響非常廣泛。在這前提之下,受惠公司實際能受惠多少?受惠的情況能持續多久?是沒人能預期的。
實務上我們也常遇到這種狀況,例如三家生產額溫槍的公司,可大略分為A公司額溫槍營收比重80%,長年EPS不足1元,B公司營收比重約50%,近年EPS持續成長至3.5元以上,C公司營收比重30%,近年EPS維持在6元以上。當然「直覺」來看A公司一定受惠最大,因為營收比重最高,成長性一定最大,但我們考慮疫情過後A公司更可能回到EPS不足1元;而短期擴增額溫槍產線,雖然會貢獻短期營收,但疫情過後額溫槍營收越純的廠商,產能去化的壓力就會越大,因此我們更偏好B與C公司。雖然股價行為A公司表現最佳,但經過團隊討論我們認為公司長期價值並沒有提高太多,盲目追求短期A公司的營運爆發,也可能因為疫情緩解而營運下滑,最終導致部位的虧損。
團隊合作的好處
巴菲特在最近一次股東大會上的結尾提到葛拉罕的一些事,他是巴菲特的老師以及巴菲特認為最聰明的三人之一,但聰明並不一定等於智慧,所以葛拉罕常說自己最擅長做愚蠢的事情;巴菲特解釋到因為IQ並不是總是轉化為理性、成功或是智慧。(Ben Graham is one of the three smartest people. I’ve known some really smart people. Smartness does not necessarily equate to wisdom either. Ben Graham, one of the things he said he liked to do every day was he wanted to do something creative, something generous, and something foolish. He said he was pretty good at the latter. But it was pretty good. It was amazing, actually at the creative. But it’s interesting that IQ does not always translate into rationality and behavioral success or wisdom.)
我們以「時間(TIME)」為名,字首T,傳達Team(團隊合作)為本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理念。我們充分認知:我們天生會犯錯,唯有透過團隊合作,個人投資決策的盲點才會被找出,進而減少犯錯機率,如此相對理性的決策才變得可能。但要發揮100%團隊合作,必須養成就事論事、不怕衝突的企業文化。請各位相信我們的企業文化,更重要的是肯給我們團隊時間。當投資團隊值得信賴,時間在股票投資上才會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