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幾天客人打電話來,憂心忡忡的語氣,希望我們幫忙留意,家裡年輕人失蹤了,不知是否有來山上。後來甚至上山來祈求菩薩,年輕人的媽媽哭得很傷心,看她哭得這麼傷心,我們都覺得凶多吉少。果然,沒隔幾天家屬們就來詢問洽購塔位事宜。他的死亡證明上,死因的欄位寫著「窒息」,死亡地點是新店某山區的鋼架。是否患有憂鬱症?比我還年輕很多很多,卻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無常是生命的本質。只是當我們擁有一切時,很難想像失去的滋味。城中城發生大火,一夜就奪取了幾十條人命,幾十個家庭因此少了一位親人,原本日復一日的生活,頓時缺了一角;雙溪虎豹潭溪流暴漲,好幾組家庭一同出遊,卻有六位再也沒能回家。失去家人令人痛心,帶隊出門的領隊也被賦予平安回家的責任,失去了隊友,即使自己毫髮無傷,此生多少會背負著過失致人於死的沉痛壓力,往後還能輕鬆享受自然洗禮嗎?對領隊來說,他的人生也遭逢了無常,人生滋從此不盡相同。
無常也並不一定總以「死亡姿態」提醒我們它的存在。某個意外發生,雖幸運存活下來,但身體與心靈所遭受的創傷,卻可能讓人生從此再難回到從前。有個幫我們骨罐刻字的師傅,每天騎自行車上山運動,他頗自豪自己身體狀況很好,有一天突然聽說他中風了,大家都很意外,他並不胖怎麼可能?配合了十幾年的師傅,就像老朋友,老闆跑去探望他,去了幾次後就不去了,為何?原本是能東聊西扯的老朋友,如今只能臥床,心情再也好不起來,有人去探望,他卻不想再見客了,世間的人情世故於他,只剩下失落、沉重。雖然還活著,無常卻破壞了他的日常。
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人失去賴以維生的經濟依靠,也是一種無常。好一點的只是減少上班時數,差一點的連工作也沒了。前一陣子看到報導,因為疫情八大行業停擺,酒店小姐靠著接工地活兒渡過非常時期。能有其他替代工作機會的還算是幸運的吧!相信更多人吃著老本,未來在哪裡,走一步算一步。
與習以為常的伴侶分手,雖然分手的原因總是事出有因,但真正面臨再也走不下去,選擇一條只剩自己一個人的路,不論每天的生活日常、或內在心理情緒,都失去依靠,也是一種無常的體驗。曾經那麼熟悉彼此,類似親人般的存在,如今卻得重新建立只屬於自己一個人的生活,你才明白沒有人是理所當然都存在的。
體驗種種的無常,讓我想起一本書「轉變之書」,這是一本已出版數十年,歷久不衰的經典之作。也是少數我會想起的心理成長類的書。心理類的書籍,再怎麼寫大多是作者自己的心得,若只在書裡尋求有共鳴的文字,也只算在同溫層裡為自己尋求認同,對人生的問題其實幫助不大。人生的種種你得自己去切身體驗、去尋找答案。
這本「轉變之書」的作者威廉‧布瑞奇博士,以自己親身經歷出發,人生有幾次重要階段面臨轉變,成長、結婚、離婚、生子、換工作、親人過世、退休...等等都帶給人生不同的變化。所謂的「轉變」,和佛家說的「無常」,可以說是一體兩面。我們應該要面對「轉變」,也就是認知「無常」的存在。真正接受面對「轉變」的事實,也才有可能進一步理解自己、轉化自我內在,生命也才有新的契機。但,說起來容易,實際上大多數人面臨轉折點時,多是選擇無視、逃避、壓抑…等等面對方式,或甚至根本沒意識到轉變已然到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多半寧願待在舊有熟悉的舒適區,即便這區域並不真正舒適,但因為習慣所以顯得安全。作者在書裡舉了很多學生的例子,這麼多學生願意跟隨作者學習,當然是因為人生遭遇問題希望能獲得改善,我們不難在書中的例子發現類似自己的影子,原來,生命的無常與變化是無所不在的。
「轉變之書」除了讓讀者領悟到人生不可避免的轉變,當然也提出了一些方法,面對變化時,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很老生常談但卻很有用的方法,便是找時間、空間讓自己完全放空。放空當然不只是出門渡假一、二天,就能替自己糾結的人生找出答案,人生要有所領悟,還真的是急不得的事。你得學習讓自己心靜下來,安靜了,還要再更安靜,才會慢慢聽見自己內在真正的聲音,最後也才能找到轉化自己的力量。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需要被轉化的永遠是自己的內在,不是外在事件,也不是影響我們的他人。
從無常一直聊到了轉變。看似沒什麼關聯,其實是看了近期諸多意外事件,加上自己面對生命無常的課題,總總連結出的想法。希望我們在面對人生種種困難,都能更有勇氣面對需要轉化的自我內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結束經營「旅人書房」後,我成了靈骨塔管理員。人生,是一齣齣不同戲碼交織而成,我在不同角色間轉換身分,尋求人生的意義。角色轉換間有時華麗有時踉蹌。而最終,我們都得從自己的人生退場。面對人生的退場,我們也許害怕、也許抗拒、也或許無所適從,希望靈骨塔裡的小故事,能讓我們更貼近生命所帶來的種種課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身為"廟婆",我最困擾的就是祭拜後吃不完的供品。當然有部分是客人好意留下與我們分享。有部分是拜完自己都不想吃,直接遺留現場讓我們處理。尤其一到拜拜的旺季,成堆不知如何處理的供品之多,讓我大開眼界
       M還很年輕,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慟,比起做子女送走年邁父母,更令人難以割捨。每次她來我總會和她聊聊。尤其當有次她交代我們,若是有其他家人來祭拜M,希望我們不要透露”她常來”的訊息,我明白她心裡面的痛,需要一個出口
Z先生約莫六十歲,他對待母親的孝心,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等級,至少截至我目前的人生,若要頒發孝德牌坊,非他莫屬。母親過世後,他秉持著傳統喪禮習俗,每月初一、十五一定上山拜飯。拜飯習俗是拜一年,但他實在太思念母親了,每個月固定上山二次的行程,直到現在已超過二年,卻還不想結束
告別是我工作的日常,在適合火化進塔的吉日,我們等待著被化成灰,封骨罐裡的往生者上山,引領親人做最後告別,以及接下來祭拜種種習俗。 告別式通常會選擇通書上記載適合火化的吉日,告別式後,至親的人陪伴往生者,直接往火葬場,火葬場等候室的螢幕
        我們塔裡,還真的曾經有那麼一條腿,已化成了骨灰,裝在骨罐裡靜待主人領回。並非主人不要它了,主人活得好好地,只是因為意外截了肢,為了將來能完完整整到另一個世界,特地把它保留了下來,暫放我們塔裡某個位子。嚴格來說,那也不算是個完整的塔位,充其量只是個角落,就暫放著。這一放,放了將近二十年
每當我提到我在某私人靈骨塔上班時,二個人原本有來有回的對話,就會瞬時急凍三秒。尤其是遇到長輩,特別不知該如何回應,幾秒後才喃喃的說「哦?怎麼會去做這個?」
        身為"廟婆",我最困擾的就是祭拜後吃不完的供品。當然有部分是客人好意留下與我們分享。有部分是拜完自己都不想吃,直接遺留現場讓我們處理。尤其一到拜拜的旺季,成堆不知如何處理的供品之多,讓我大開眼界
       M還很年輕,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慟,比起做子女送走年邁父母,更令人難以割捨。每次她來我總會和她聊聊。尤其當有次她交代我們,若是有其他家人來祭拜M,希望我們不要透露”她常來”的訊息,我明白她心裡面的痛,需要一個出口
Z先生約莫六十歲,他對待母親的孝心,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等級,至少截至我目前的人生,若要頒發孝德牌坊,非他莫屬。母親過世後,他秉持著傳統喪禮習俗,每月初一、十五一定上山拜飯。拜飯習俗是拜一年,但他實在太思念母親了,每個月固定上山二次的行程,直到現在已超過二年,卻還不想結束
告別是我工作的日常,在適合火化進塔的吉日,我們等待著被化成灰,封骨罐裡的往生者上山,引領親人做最後告別,以及接下來祭拜種種習俗。 告別式通常會選擇通書上記載適合火化的吉日,告別式後,至親的人陪伴往生者,直接往火葬場,火葬場等候室的螢幕
        我們塔裡,還真的曾經有那麼一條腿,已化成了骨灰,裝在骨罐裡靜待主人領回。並非主人不要它了,主人活得好好地,只是因為意外截了肢,為了將來能完完整整到另一個世界,特地把它保留了下來,暫放我們塔裡某個位子。嚴格來說,那也不算是個完整的塔位,充其量只是個角落,就暫放著。這一放,放了將近二十年
每當我提到我在某私人靈骨塔上班時,二個人原本有來有回的對話,就會瞬時急凍三秒。尤其是遇到長輩,特別不知該如何回應,幾秒後才喃喃的說「哦?怎麼會去做這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無常 世事多變,未來難測,常讓人有世事「無常」的感概,「無常」總有負面的語意。 在《佛說無常經》中的ㄧ段經文 「大海深無底,亦復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ㄧ事,未被無常吞」
「世上唯一不變的是一直在改變。」某位智者曾講過這句話。 在命運面前,人從未能真正擁有甚麼—除了自己。當我意識到這兩件事,孤單不禁隨之油然而生,更深的寂寞,在不遠處。
Thumbnail
  問題應該都解決了,四周變得清幽。商店裡的東西可以任意拿取、全世界任自己遨遊。大雄意識到,一方面從今以後再也沒有那些讓他討厭或害怕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再沒有人和自己分享喜怒哀樂。他要的不是他真正要的,他不要的,這時反而令人懷念了起來。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無常所伴隨的通常是死亡、敗壞、消失、離散的負面現象。人一出生就注定死亡,但是死亡的時間、方式都是不定,就是因為死亡如此無常、不定,才令人感到恐懼。觀音山 《藥師經》暨煙供施食超渡法會,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Bruce Feiler所寫的《生命中的轉變》一書探討人生轉變的閾態。大多數轉變是令人不受歡迎,但事後人們會判定自己成功轉換,有驚無險。轉換過程的痛苦可以刺激創作,並帶來某些正面意義。
Thumbnail
近期經歷一些變故後,作者開始思考人生的無常,並反省自己對於理想生活的追求。在文章中,作者個人的內心掙扎和探索被細膩地描述出來,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無常 世事多變,未來難測,常讓人有世事「無常」的感概,「無常」總有負面的語意。 在《佛說無常經》中的ㄧ段經文 「大海深無底,亦復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ㄧ事,未被無常吞」
「世上唯一不變的是一直在改變。」某位智者曾講過這句話。 在命運面前,人從未能真正擁有甚麼—除了自己。當我意識到這兩件事,孤單不禁隨之油然而生,更深的寂寞,在不遠處。
Thumbnail
  問題應該都解決了,四周變得清幽。商店裡的東西可以任意拿取、全世界任自己遨遊。大雄意識到,一方面從今以後再也沒有那些讓他討厭或害怕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再沒有人和自己分享喜怒哀樂。他要的不是他真正要的,他不要的,這時反而令人懷念了起來。
Thumbnail
地球上每天都有人因各種方式非自願地結束他的生命,「我不想死,你就要死.......輪到你了......」有的是一個一個死去;有的是群體地死去;有的因疾病;有的因戰火;有的因饑荒......「人道」,有很多輪迴中的痛苦過患。偉大 蓮花生大士開示:「人世間的所有快樂,後面都有痛苦。」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無常所伴隨的通常是死亡、敗壞、消失、離散的負面現象。人一出生就注定死亡,但是死亡的時間、方式都是不定,就是因為死亡如此無常、不定,才令人感到恐懼。觀音山 《藥師經》暨煙供施食超渡法會,可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Bruce Feiler所寫的《生命中的轉變》一書探討人生轉變的閾態。大多數轉變是令人不受歡迎,但事後人們會判定自己成功轉換,有驚無險。轉換過程的痛苦可以刺激創作,並帶來某些正面意義。
Thumbnail
近期經歷一些變故後,作者開始思考人生的無常,並反省自己對於理想生活的追求。在文章中,作者個人的內心掙扎和探索被細膩地描述出來,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