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希望父母孩子都能讀過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推薦給已為人父母或即將為新手的爸媽,一本值得閱讀的書籍,內容重心不在於手把手的育兒心法,核心透過心理層面來理解自己與孩子為何有現狀的相處模式,再透過自我理解修正,去調整自身與孩子最適性的教育態度。

有一篇談論到“你是那一類的家長”,其中的一段話【無論是偏向哪種理念,切記,在親子關係方面,接納、溫馨、仁慈是最重要的】

接納:敞開心扉接納孩子的每種情緒,也須接納自己反應出的情緒。對孩子,讓他們感覺自己獲得關注與聆聽,未來再次面臨時,無論感覺多遭,也不易陷入焦慮或壓抑不安;對自己,人都會犯錯,但錯誤的導正重於錯誤本身,練習處理自己的情緒,不壓抑或歇斯底里,試著安撫自己或接受他人協助,從中獲得釋放。

溫馨:無論傳統家庭結構或非傳統(單親、同性)家庭,構成孩子世界的重心,世界是充滿關愛還是戰場,皆來自孩子生活中的人物,父母(養育者)相處融洽是養育快樂孩子的一大因素。

仁慈:親子關係不是一場輸贏遊戲,誰輸誰贏對親子關係不會有任何益處,孩子階段性的行為,都應以當下適宜且追求雙贏的方式。採取合作式的管教,比起嚴格或寬鬆的管教方式,更能與孩子一起尋找問題解決的方式。

心得:當為人父後,和孩子間的相處互動與行為,常有一些疑問省思,"為何第一時間我會有這樣行為想法"、”這樣做真的好嗎”.....。閱讀完本書後,才瞭解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與教養,多少受到從上一代對我們的教養記憶影響,並潛移默化付諸於自己的兒女,給予的愛是如此,不安與傷害也是,唯有願意回顧、接受錯誤,並學習如何改進、修補,才能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書本內容很多例子也很值得省思借鏡,當父母這門課,真無論孩子多大也是要持續學習成長的一門學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oarkia
23會員
44內容數
Hi 我是Noarkia,將自身的生活體驗、學習、閱讀等心得,藉由文章分享出來。留給自己也給有興趣的人
Noarkia的其他內容
2025/04/13
我讀的小說作品不多,其他小說作品能否做到這點我不清楚,但確實瞬間讓我感到雞皮疙瘩,如同書腰中所說 ”對詭計最大的敬意與最深的愛意”以及”絕對不可能猜到的結局,閱畢後你的世界將徹底透明”
Thumbnail
2025/04/13
我讀的小說作品不多,其他小說作品能否做到這點我不清楚,但確實瞬間讓我感到雞皮疙瘩,如同書腰中所說 ”對詭計最大的敬意與最深的愛意”以及”絕對不可能猜到的結局,閱畢後你的世界將徹底透明”
Thumbnail
2023/02/02
要不把注意力放在失去的東西上,而專注於你所獲得的,就像是一場需要勇氣、充滿煎熬的鬥爭
Thumbnail
2023/02/02
要不把注意力放在失去的東西上,而專注於你所獲得的,就像是一場需要勇氣、充滿煎熬的鬥爭
Thumbnail
2022/07/19
Notion & Obsidian的個人應用、用Notion來做卡片盒筆記法可行嗎?
Thumbnail
2022/07/19
Notion & Obsidian的個人應用、用Notion來做卡片盒筆記法可行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作為父母,我們時常迷失在如何成為一位智慧的引導者,給予孩子最適切的關愛與教導。感謝學校提供本次機會,讓我們閱讀本書<教孩子,先教自己>,書中提到了許多重要的觀點和策略,值得我們深自反省檢討並嘗試學習改進。
Thumbnail
      作為父母,我們時常迷失在如何成為一位智慧的引導者,給予孩子最適切的關愛與教導。感謝學校提供本次機會,讓我們閱讀本書<教孩子,先教自己>,書中提到了許多重要的觀點和策略,值得我們深自反省檢討並嘗試學習改進。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Thumbnail
這是一本有別於教導如何如廁、戒尿布、斷奶的親子教養的書,而是著重於培養親子關係,審視過往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共同想像解決辦法,培養出一個能夠感受情緒、對自己情緒負責、懂得表達感受、懂得與人社交的孩子。
Thumbnail
有些大人總是喜歡逗弄小孩,時常會以開玩笑的語氣問:「你最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呢?」 同理心較強的孩子可能會說兩個都喜歡;比較懂得看人臉色的孩子可能答案會是提問者;而天真坦率的孩子則是直白地說出真實心聲,倘若答案並非提問者,很可能會迎來不介懷的呵呵大笑,亦可能遭來一頓指責而感到傷心難過。 站在孩子的立場,
Thumbnail
有些大人總是喜歡逗弄小孩,時常會以開玩笑的語氣問:「你最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呢?」 同理心較強的孩子可能會說兩個都喜歡;比較懂得看人臉色的孩子可能答案會是提問者;而天真坦率的孩子則是直白地說出真實心聲,倘若答案並非提問者,很可能會迎來不介懷的呵呵大笑,亦可能遭來一頓指責而感到傷心難過。 站在孩子的立場,
Thumbnail
一本我希望我父母在年輕時就看過的書,書中也包含了對於青少年教養建議,是一本在孩子成長過程,可以不斷翻閱的好書 。 作者是心理治療師,也育有孩子。除了自身專業,也參考了眾多文獻,以及提供多數案例,還有自己孩子相處的例子。 在翻閱時,可以感受到作者身為心理治療師處處體貼溫柔的語調,關於父母可能犯的錯誤,
Thumbnail
一本我希望我父母在年輕時就看過的書,書中也包含了對於青少年教養建議,是一本在孩子成長過程,可以不斷翻閱的好書 。 作者是心理治療師,也育有孩子。除了自身專業,也參考了眾多文獻,以及提供多數案例,還有自己孩子相處的例子。 在翻閱時,可以感受到作者身為心理治療師處處體貼溫柔的語調,關於父母可能犯的錯誤,
Thumbnail
教養孩子,真的是一條無止盡的學習之路,孩子是最好的導師,總是教會了我們許多事。在這條路上,期許身為爸媽的我們,都是彼此支持與關懷,而不是互相謾罵或攻擊對方。 父母難為也別彼此為難,即使教養理念不同,即使不能接受對方的建議,那就給個微笑,祝福彼此吧!
Thumbnail
教養孩子,真的是一條無止盡的學習之路,孩子是最好的導師,總是教會了我們許多事。在這條路上,期許身為爸媽的我們,都是彼此支持與關懷,而不是互相謾罵或攻擊對方。 父母難為也別彼此為難,即使教養理念不同,即使不能接受對方的建議,那就給個微笑,祝福彼此吧!
Thumbnail
※適合人群 1. 容易緊張,對育兒這件事感到巨大壓力 2. 孩子覺得我一點都不瞭解他,想與孩子建立有效溝通 3. 除了大聲責罵,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辦法來遏止孩子的行為 4. 想讓育兒從麻煩吃力的苦差事,變成輕鬆自在的樂事
Thumbnail
※適合人群 1. 容易緊張,對育兒這件事感到巨大壓力 2. 孩子覺得我一點都不瞭解他,想與孩子建立有效溝通 3. 除了大聲責罵,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辦法來遏止孩子的行為 4. 想讓育兒從麻煩吃力的苦差事,變成輕鬆自在的樂事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關於親子教養的書,作者將書本內容分為教養孩子九個主題:控制、不成熟、鬧脾氣、兄弟姊妹、遊戲、學習、自尊、社會,最後以獨立作為結尾。內容涵括了教養孩子會遇到的大部分問題以及該如何做出合適的應對。
Thumbnail
本書是一本關於親子教養的書,作者將書本內容分為教養孩子九個主題:控制、不成熟、鬧脾氣、兄弟姊妹、遊戲、學習、自尊、社會,最後以獨立作為結尾。內容涵括了教養孩子會遇到的大部分問題以及該如何做出合適的應對。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工作的動力或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給不想在每天吼孩子,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的你。每天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孩子或另一半的感受,藉由了解親職的真正使命,從更好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孩子。
Thumbnail
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是甜蜜的負擔、工作的動力或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給不想在每天吼孩子,希望孩子能自動自發的你。每天花一點時間傾聽孩子的心聲,同理孩子或另一半的感受,藉由了解親職的真正使命,從更好的角度看待自己與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