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聽說那個小袁要出國:袁枚的孫子袁祖志,與他的海外行旅及遺產(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1883年春末,清廷辦理洋務運動,所設立的官督商辦機構「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奉通商大臣李鴻章之命,組成海外考察團募集成員,展開歐美的業務考察之旅。考察團成員中,有一人成為備受關注的亮點,他就是當時上海有名的「洋場才子」袁祖志。

raw-image

清代詩人袁枚所寫的〈祭妹文〉,祭文中所述與其妹袁機的兄妹情深,或許仍是許多人過往讀教科書共同的記憶。就算沒接觸過袁枚的其他著作,與他懂吃懂玩的日常,至少都讀過他寫的〈祭妹文〉。不過,他的孫子袁祖志,一字翔甫,號倉山舊主(以下簡稱小袁),在現今知名的程度,恐怕只侷限在學術象牙塔內,鮮為普羅大眾所知。

作為袁枚之孫,小袁的家學淵源,應該無須多言。他自小生活在祖父購置的園林,也就是江寧小倉山下的隨園。1850年代,因太平軍戰亂,百年隨園付之兵燹,小袁揮別了故居,舉家從南京遷往上海,開始了他的新生活。


作為鴉片戰後開港場的上海,立基於江海水陸交會的優勢,與各國商船公司紛紛在此地開設往返歐美或日本的國際航路,逐漸成為各國政商勢力競逐,與貿易興盛的國際口岸。除了旅居於此的國外僑民,許多外國人入華旅行,多選擇以上海為第一站。

遷居落難於此華洋雜處國際港市的小袁,想要東山再起,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是逢人自介:「在下袁祖志,字翔甫」,人家可能會一臉黑人問號:「欸,你誰?」。

想刷存在感,利用阿公留下的高知名度與文化資本,或許是個有效的辦法。「倉山舊主」成為日後小袁著書行文,最常使用的名號。以「小倉山原本的主人」來自介,大家自然會聯想到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的袁枚,以及他的《小倉山房詩文集》,如此不難讓人連結起,小袁是隨園後人的身分,及其與先祖的繼承關係。

利用先祖的知名度作為光環,小袁逐漸在上海的舊文人圈,打響「文壇領袖」的知名度,開始安身立命。1876年,受到上海道台的邀請,小袁進軍了當時的新媒體——報紙,他成為洋務運動喉舌的官辦報紙《新報》的主筆,這一做就是六年。

raw-image

《新報》主筆的生涯,賦予了袁祖志辦理洋務事業的相關背景,加上此前此前舊文人圈的耕耘,小袁在文化界與新媒體,就是個跨界的代表,奠定了自己「文壇領袖」與「洋場才子」的聲望。


其實呢,出國或出洋這件事,對小袁來說,原本是看得到但吃不到。

洋務運動興辦以來,清廷派員赴外,以臨時,或常駐外國的使館人員為主,他們除了肩負外交折衝的工作,四處遊歷考察各國政情風俗、機器軍火,也是任務之一。而總理衙門則要求駐外使臣,繳交海外見聞紀錄,做為與各國通商交往,與推動洋務的重要情報。

這些原本只有上呈御覽,與北京中央決策圈,和使臣的家人、朋友圈能才能看到的海外旅記文本,後來逐漸被當時上海的新媒體登載,因而擁有更廣泛的讀者。作為報紙主筆的小袁,不難從報刊閱讀到這些出使遊記/日記,對泰西世界產生憧憬與遙想。

此外,小袁有個叫做錢德培的友人,在1878年曾作為清國駐德公使的隨員,在歐洲工作數年,讓小袁實在是羨慕得不得了。但是,小袁既無官職,又是擔任報社主筆的工作,並不是當時能夠被賦予出洋任務的身分。

小袁做了六年的《新報》主筆,在上海道台換人做,不再給報紙營運下去的經費之後,他失業了。附帶一提,這位新任的上海道台,就是繼劉銘傳之後接任臺灣巡撫的邵友濂。

就在這個生涯空窗期的時間點,幫李鴻章搞輪船招商業務,擔任招商局總辦的唐廷樞,邀請他作為考察團成員,他對小袁說:

欸!小袁,李相讓我出洋考察招商局業務,反正你現在失業也沒事做,這個世界很大,要不要出去看一看阿?我找了一個美國人當外語翻譯,你來幫我做中文的文書潤筆好了?怎樣?你考慮一下。

剛好沒工作,不用上班,又有人邀請,出洋的機會就這麼剛好的降臨在小袁身上,那就........出國看看風景吧!

小袁在上海,頂著「文壇領袖」與「洋場才子」的盛名,加上先前任職《新報》的洋務背景,能為考察團獲取不少媒體的能見度藉以壯行,這或許是唐廷樞邀請他的考量。

小袁喜不自勝,寫下一首名為〈癸未暮春唐景星觀詧招作泰西之游倚裝賦此〉的詩作,來抒發過往苦無機會出洋的不得志,如今前景似乎看見最後一哩路的情緒:

掉頭不顧九萬里,男兒壯志當如此;矧(ㄕㄣˇ)我蒼茫獨立身,牽裾挽袂無妻子。斯時不遊更何期,招邀情重尤難已;一諾能輕海外行,幾人莫喻此中旨。蠖伏春申三時年,世事過眼如雲煙;樓臺一角悽遲慣,楊柳樹株情緒牽。撐胸塊壘多難忍,日把酒杯澆不盡;前途劇喜海天寬,吐向滄溟鎮蛟蜃。心無渣滓氣益豪,高吟不覺青天高;更掬洪波洗雙眼,明察所歷窮秋毫。不願空賦壯遊什,不侈曠觀萬頃濤;但期歸作異域志,縱譚任我傾相醪(ㄌㄠˊ)。

這一年,袁祖志57歲,是個感情狀態單身、未婚、無子的黃金單身漢,以這樣的年紀,叫他老袁也沒甚麼不可以。

1883年春末,考察團一行人從上海出發,展開為期將近九個月的旅程。

(待續)

本文最初發表於Matter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旅行史的寫作課、足跡與人間觀察
236會員
346內容數
愛嚕貓的狗奴,很魯蛇的自由寫作者,2018年定居方格子,在這裡寫旅行史、遊記與魯蛇人生。
2025/04/24
探訪函館的歷史痕跡與北洋漁業的悲歌,追憶《蟹工船》小說中描寫的船難事件與時代背景。
Thumbnail
2025/04/24
探訪函館的歷史痕跡與北洋漁業的悲歌,追憶《蟹工船》小說中描寫的船難事件與時代背景。
Thumbnail
2025/04/08
奈良吉野大峰山區,曾是中世紀南北朝時代,雙天皇並立的歷史舞台,近代則蛻變為千本櫻的花見名所。除此之外,吉野大峰也是修驗道的發源地,大峰山至今仍是女性止步的山區,千百年間仍以「傳統」之名,在列島山岳逐漸解禁女性登山的過程中,繼續維持舊日的禁制。
Thumbnail
2025/04/08
奈良吉野大峰山區,曾是中世紀南北朝時代,雙天皇並立的歷史舞台,近代則蛻變為千本櫻的花見名所。除此之外,吉野大峰也是修驗道的發源地,大峰山至今仍是女性止步的山區,千百年間仍以「傳統」之名,在列島山岳逐漸解禁女性登山的過程中,繼續維持舊日的禁制。
Thumbnail
2025/03/21
京都東寺弘法市集,最初源自弘法大師空海圓寂日所舉辦的「御影供」儀式,發展成每月21日舉行的盛大市集,江戶時代《都林泉名勝圖會》描繪了市集中各色人群的紛雜與熱鬧,如今的弘法市集則有了各國遊客的參與。弘法市集宗教儀式轉變為今日國際知名古寺市集,見證了古都京都的現代轉型。
Thumbnail
2025/03/21
京都東寺弘法市集,最初源自弘法大師空海圓寂日所舉辦的「御影供」儀式,發展成每月21日舉行的盛大市集,江戶時代《都林泉名勝圖會》描繪了市集中各色人群的紛雜與熱鬧,如今的弘法市集則有了各國遊客的參與。弘法市集宗教儀式轉變為今日國際知名古寺市集,見證了古都京都的現代轉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人眼中,自由戀愛是「人獸無分,不知禮義,不知廉恥」。
Thumbnail
在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人眼中,自由戀愛是「人獸無分,不知禮義,不知廉恥」。
Thumbnail
泉州府,夏。元季時世界第一大港之刺桐港! 遠處灰雲濃密,早已掩蓋了那海天一線的劃分,一坨坨雲層層疊疊堆墊,幾乎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漸鋪天蓋地滿滿的淹將過來,撲面而至的風勢也不遑多讓, 一波波地呼呼刮起,漸次地發出咻咻的刺耳聲來。常年在海上討生活這些伙長(注一)舟人,據說是幾天前便可以聞得到颱風的味兒
Thumbnail
泉州府,夏。元季時世界第一大港之刺桐港! 遠處灰雲濃密,早已掩蓋了那海天一線的劃分,一坨坨雲層層疊疊堆墊,幾乎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漸鋪天蓋地滿滿的淹將過來,撲面而至的風勢也不遑多讓, 一波波地呼呼刮起,漸次地發出咻咻的刺耳聲來。常年在海上討生活這些伙長(注一)舟人,據說是幾天前便可以聞得到颱風的味兒
Thumbnail
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朱門歌舞爭新態,綠綺塵埃拂舊弦。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罇酒曷留連?
Thumbnail
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朱門歌舞爭新態,綠綺塵埃拂舊弦。常恨聞名不相識,相逢罇酒曷留連?
Thumbnail
隨著李世民與任瑰成功佔領韓城的消息傳來,李淵也展開行動了。 左右軍由李建成與劉文靜率領,分批渡過黃河,進駐韓城。李淵本人則率領中軍,繼續對河東城發起進攻。務要使屈突通無法分身兼顧黃河西岸。 但單純依靠孫華跟韓城提供的小船,進展甚緩。 還好這段期間,任瑰也沒閒著,繼續作檄遣使,向河西各地發出勸降。
Thumbnail
隨著李世民與任瑰成功佔領韓城的消息傳來,李淵也展開行動了。 左右軍由李建成與劉文靜率領,分批渡過黃河,進駐韓城。李淵本人則率領中軍,繼續對河東城發起進攻。務要使屈突通無法分身兼顧黃河西岸。 但單純依靠孫華跟韓城提供的小船,進展甚緩。 還好這段期間,任瑰也沒閒著,繼續作檄遣使,向河西各地發出勸降。
Thumbnail
不要看到家訓就縮了,這部家訓其實提供了很多「非史官」的南北朝資料。會給我們更遠離「英雄故事」的時代視角。 所以花了點時間作一部分翻譯,就併在一篇看吧。
Thumbnail
不要看到家訓就縮了,這部家訓其實提供了很多「非史官」的南北朝資料。會給我們更遠離「英雄故事」的時代視角。 所以花了點時間作一部分翻譯,就併在一篇看吧。
Thumbnail
你可能認識國文課本中的袁枚,但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孫子袁祖志,在19世紀末幹了甚麼好事
Thumbnail
你可能認識國文課本中的袁枚,但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孫子袁祖志,在19世紀末幹了甚麼好事
Thumbnail
本初公路可不是日本人,更不是一條馬路的名字。 這是三國時代前期,兩個重要人物的表字。 袁紹,字本初。 袁術,字公路。 表字,後代的認知是一個「彰顯標誌」。 這個東西,在漢武帝之前並不是一個中國人名的必備成分。 春秋戰國的人,基本上只有儒家弟子才都會有表字。 這兩個人的表字,就很有點學問。
Thumbnail
本初公路可不是日本人,更不是一條馬路的名字。 這是三國時代前期,兩個重要人物的表字。 袁紹,字本初。 袁術,字公路。 表字,後代的認知是一個「彰顯標誌」。 這個東西,在漢武帝之前並不是一個中國人名的必備成分。 春秋戰國的人,基本上只有儒家弟子才都會有表字。 這兩個人的表字,就很有點學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