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稅(費)對GDP的影響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那碳稅(費)會造成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什麼影響呢?
GDP簡單比喻就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期間內金錢的流動所產生的價值總和,也就是計程車司機跟麵包店買200元麵包,麵包店老闆坐計程車花了250元,這樣產生了450元的價值,換言之,只要金錢的轉移有產生價值,基本上就算在GDP中。另外,GDP包含消費、投資、政府支出與淨出口,消費如上面例子、投資則為買房或設備投資、政府支出為政府的消費與建設支出等、淨出口則為出口所賺的錢減去進口所花的錢。
那企業交碳稅(費)給政府,如果簡單的想,就是企業花的錢增加,而政府收了這些稅收後,如果沒有消費(獎勵企業改善碳排)或建設支出(基礎建設提升減碳、負碳技術),那價值就不見了。如果是碳關稅交給其他國家,則就好像進出口結算賺比較少的錢,所以也會造成GDP的減少。因此,如果碳稅(費)將是無可避免的加回到企業身上,對國家整體來說,勢必要讓這筆錢放在國內來運用,才會有最大的價值。
從另外的角度來看,企業花的錢增加,成本提高,那售價也需要提高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所以產生所謂的通膨。而GDP避免原本買個麵包40元,漲價到60元,GDP膨脹1.5x,實際上還是只有一個麵包的價值,所以回歸將名目GDP扣掉通膨價格上漲的部分變回實質的GDP來衡量實際的價值。因此,成本的轉嫁並不會產生更高的價值,而應該回歸到價值的本身。
所以,如果今天碳稅(費)造成價格上升,導致消費(或生產)數量下降,價值不就減少? 這其實就是線性經濟的迷思,線性經濟以生產、消費、報廢來主張生產越多、賣越多、賺越多(價值越高)的想法,但其所帶來的是越多的外部成本,例如多生產造成多碳排、多消費造成多浪費、多報廢造成多垃圾等,這些過去不在GDP的計算中,所以會以生產數量為依歸。當碳稅(費)將外部成本加回後,這個思維會受到很大的挑戰。但是,GDP的本質在於所創造的價值,而價值的本質在於使用所產生的效益。以ubike來說,一台ubike生產成本約1萬多台幣,如果買了放在家裡,製造商創造了1萬多的價值後就沒了。但如果每台ubike每天平均有10個人使用,每次花20元,那每天將再創造200元的價值。所以,簡單說,數量的意義將從「生產數量」轉變為提供使用數量(或稱「服務數量」),而這也是企業思考突破成本上升影響的方法,訂閱經濟何嘗不是相似的思維。
在反思永續經營的同時,沒有任何人、企業、國家能夠獨立改變或置身氣候變遷等影響之外,也因此GDP價值也應擴展到環境、社會等永續指標上,當金錢的流動而產生對永續有助益時,這些影響力就可降低災害發生的損失、進而產生更高的價值,這也是社會責任金融(投資)或影響力金融(投資)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總結來說,雖然碳稅(費)將造成價格的上升,但如果政府將這些稅收來提升減碳能力;企業改變線性經濟迷思,再思考生產數量與服務數量的差異;消費者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享受生活;更多的金錢投入對環境與社會有益的影響力產生價值,那這樣GDP還會受碳稅(費)的影響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微笑步魯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目前世界對「永續發展」的公認概念,其定義源於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並於聯合國第四十二屆大會公佈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永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的發展。 如同外部性(externality)所定義的,一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他人的福祉。因此,當代人的
    日前網路報導藍芽耳機兩耳電池電力大不同問題,而一付真無線藍芽耳機要幾百元到近萬元,但當不小心掉了一支,或是真的發生兩耳電力大不同問題,我們到底要一氣之下再買一付,甚至還有新的充電盒;還是就忍受單聲道呢? 那淘汰的耳機,是丟垃圾桶還是消失在深不見底的抽屜中呢? (聯想到APPLE 推Air Tag的影
    前言:  影響力核實調查(Impact Due Diligence) 在影響力投資上越來越重要,影響力衡量與管理(IMM, Impact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使用越來越普及與熟練,但大部分的投資者更專注於投資決定之後所產生的績效,而非投資前被投資者的價值主張是否與
    在了解碳定價前,要先知道這個二氧化碳(等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到底排放多少到大氣中呢? 以世界資源組織資料2018年全球約492億噸,比爾蓋茲指出2020全球約為510億噸。而當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5000億噸時,平均氣溫就會上升1度C,也就是說如每年排放500億噸,10年後則就會讓我們的氣溫上升
    https://ctee.com.tw/news/policy/524181.html https://ctee.com.tw/news/policy/524182.html 今天(9/30)工商時報討論淨零轉型的議題,在政治上自然會有政見需要執行,正如每間企業也會有策略需要執行。雖然我們是大人,策
    https://lnkd.in/gw2-vprY 「坐 Uber 比自己開車更污染」很驚訝的標題,這可能超果我們對於共享經濟的直覺或其初衷,此報導中指出兩點,而這兩點也的確是執行上造成的問題。 (1)平均而言,空車行駛占總駕駛時間 43%。過去,我們將自有車停在停車場,現在因為想要共享閒置時間,所以
    目前世界對「永續發展」的公認概念,其定義源於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並於聯合國第四十二屆大會公佈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永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的發展。 如同外部性(externality)所定義的,一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他人的福祉。因此,當代人的
    日前網路報導藍芽耳機兩耳電池電力大不同問題,而一付真無線藍芽耳機要幾百元到近萬元,但當不小心掉了一支,或是真的發生兩耳電力大不同問題,我們到底要一氣之下再買一付,甚至還有新的充電盒;還是就忍受單聲道呢? 那淘汰的耳機,是丟垃圾桶還是消失在深不見底的抽屜中呢? (聯想到APPLE 推Air Tag的影
    前言:  影響力核實調查(Impact Due Diligence) 在影響力投資上越來越重要,影響力衡量與管理(IMM, Impact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使用越來越普及與熟練,但大部分的投資者更專注於投資決定之後所產生的績效,而非投資前被投資者的價值主張是否與
    在了解碳定價前,要先知道這個二氧化碳(等同)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年到底排放多少到大氣中呢? 以世界資源組織資料2018年全球約492億噸,比爾蓋茲指出2020全球約為510億噸。而當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5000億噸時,平均氣溫就會上升1度C,也就是說如每年排放500億噸,10年後則就會讓我們的氣溫上升
    https://ctee.com.tw/news/policy/524181.html https://ctee.com.tw/news/policy/524182.html 今天(9/30)工商時報討論淨零轉型的議題,在政治上自然會有政見需要執行,正如每間企業也會有策略需要執行。雖然我們是大人,策
    https://lnkd.in/gw2-vprY 「坐 Uber 比自己開車更污染」很驚訝的標題,這可能超果我們對於共享經濟的直覺或其初衷,此報導中指出兩點,而這兩點也的確是執行上造成的問題。 (1)平均而言,空車行駛占總駕駛時間 43%。過去,我們將自有車停在停車場,現在因為想要共享閒置時間,所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碳費是一種針對碳排放的經濟措施,透過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多寡,來徵收費用促進減排,主要目的是減少碳排放,不讓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造成環境和社會造成的損害,通常碳費不會在市場價格中反映出來,碳費大都透過公部門徵收碳稅,將碳排環境汙染外部成本,以經濟損失的成本計算價格,轉嫁的企業內部財務計算。這
    Thumbnail
    ▋製程中的浪費=成本增加=碳排放增加 在碳有價的時代,上一篇文中提到的包括庫存、庫存報廢處理、電力、採購銅錠、產能損失、不良品及處理等成本的增加,同時也代表碳排放量及可能產生碳費的增加。在製程中的種種浪費,包括過量生產、庫存、等待、動作、搬運、過度加工、不良產品等浪費,都會造成成本的增加。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談論通貨膨脹對商品價格和薪資調整的影響,並提出投資作為抵抗通膨的方法。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通膨會醞釀一種不公平的感覺,造成不滿。你會看到某些人獲得不公平的意外之財,卻不是透過老實工作而致富,而是憑藉資本市場扭曲以及在政府裡的人脈。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小時候的科學麵包規格已經變得小而且價格上漲,這象徵著貨幣價值的下降。為了避免通膨的影響,應該尋找每年都有3%成長的投資標的,保持金錢價值。在投資前應該先瞭解通膨的速度以及如何維持金錢價值。
    台灣公司的老闆被搞瘋了! 生意這麼難做,還要繳碳費? 其實是過去佔了全民便宜, 政府用保護方式提供便宜水電給產業, 以提升公司產品出口的競爭力   #因為便宜所以浪費,別讓浪費變成習慣 有些東西,一開始看似便宜,其實往往更貴。 如果因為一時的貪念而占了小便宜, 往往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Thumbnail
    針對今年新上路將徵收碳排費用,已有部分不動產業者宣稱此舉可能造成房價上漲。對此,環境部強調,無論是營造業或不動產業都不是碳費初期規劃的徵收對象,再者碳費費率仍待審議,相關業者宣稱徵收碳費將造成房價大漲15%至35%,並非事實且有藉此哄抬房價的疑慮。 環境部表示,房價結構主要由土地成本、營造原料
    Thumbnail
    碳費是一種針對碳排放的經濟措施,透過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多寡,來徵收費用促進減排,主要目的是減少碳排放,不讓全球暖化、氣候變遷造成環境和社會造成的損害,通常碳費不會在市場價格中反映出來,碳費大都透過公部門徵收碳稅,將碳排環境汙染外部成本,以經濟損失的成本計算價格,轉嫁的企業內部財務計算。這
    Thumbnail
    ▋製程中的浪費=成本增加=碳排放增加 在碳有價的時代,上一篇文中提到的包括庫存、庫存報廢處理、電力、採購銅錠、產能損失、不良品及處理等成本的增加,同時也代表碳排放量及可能產生碳費的增加。在製程中的種種浪費,包括過量生產、庫存、等待、動作、搬運、過度加工、不良產品等浪費,都會造成成本的增加。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談論通貨膨脹對商品價格和薪資調整的影響,並提出投資作為抵抗通膨的方法。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臺灣碳費執行機制的相關內容,包括碳費兩種徵收方式的詳細說明、徵收對象及申報繳費流程等,最後還提出了企業可以採行的減碳措施,旨在協助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
    Thumbnail
    通膨會醞釀一種不公平的感覺,造成不滿。你會看到某些人獲得不公平的意外之財,卻不是透過老實工作而致富,而是憑藉資本市場扭曲以及在政府裡的人脈。
    Thumbnail
    碳交易手續費5%引起業者不滿,氣候署指出這不同於一般規費,反映業者的減碳責任,並非金融商品。草案中也禁止碳權轉售,每筆碳權只能交易一次。環境部提出的碳費規劃中,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但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未來碳權買賣將實施每筆交易買方需支付5%的手續費。透
    Thumbnail
    小時候的科學麵包規格已經變得小而且價格上漲,這象徵著貨幣價值的下降。為了避免通膨的影響,應該尋找每年都有3%成長的投資標的,保持金錢價值。在投資前應該先瞭解通膨的速度以及如何維持金錢價值。
    台灣公司的老闆被搞瘋了! 生意這麼難做,還要繳碳費? 其實是過去佔了全民便宜, 政府用保護方式提供便宜水電給產業, 以提升公司產品出口的競爭力   #因為便宜所以浪費,別讓浪費變成習慣 有些東西,一開始看似便宜,其實往往更貴。 如果因為一時的貪念而占了小便宜, 往往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Thumbnail
    針對今年新上路將徵收碳排費用,已有部分不動產業者宣稱此舉可能造成房價上漲。對此,環境部強調,無論是營造業或不動產業都不是碳費初期規劃的徵收對象,再者碳費費率仍待審議,相關業者宣稱徵收碳費將造成房價大漲15%至35%,並非事實且有藉此哄抬房價的疑慮。 環境部表示,房價結構主要由土地成本、營造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