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稅(費)對GDP的影響

2021/11/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那碳稅(費)會造成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什麼影響呢?
GDP簡單比喻就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期間內金錢的流動所產生的價值總和,也就是計程車司機跟麵包店買200元麵包,麵包店老闆坐計程車花了250元,這樣產生了450元的價值,換言之,只要金錢的轉移有產生價值,基本上就算在GDP中。另外,GDP包含消費、投資、政府支出與淨出口,消費如上面例子、投資則為買房或設備投資、政府支出為政府的消費與建設支出等、淨出口則為出口所賺的錢減去進口所花的錢。
那企業交碳稅(費)給政府,如果簡單的想,就是企業花的錢增加,而政府收了這些稅收後,如果沒有消費(獎勵企業改善碳排)或建設支出(基礎建設提升減碳、負碳技術),那價值就不見了。如果是碳關稅交給其他國家,則就好像進出口結算賺比較少的錢,所以也會造成GDP的減少。因此,如果碳稅(費)將是無可避免的加回到企業身上,對國家整體來說,勢必要讓這筆錢放在國內來運用,才會有最大的價值。
從另外的角度來看,企業花的錢增加,成本提高,那售價也需要提高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所以產生所謂的通膨。而GDP避免原本買個麵包40元,漲價到60元,GDP膨脹1.5x,實際上還是只有一個麵包的價值,所以回歸將名目GDP扣掉通膨價格上漲的部分變回實質的GDP來衡量實際的價值。因此,成本的轉嫁並不會產生更高的價值,而應該回歸到價值的本身。
所以,如果今天碳稅(費)造成價格上升,導致消費(或生產)數量下降,價值不就減少? 這其實就是線性經濟的迷思,線性經濟以生產、消費、報廢來主張生產越多、賣越多、賺越多(價值越高)的想法,但其所帶來的是越多的外部成本,例如多生產造成多碳排、多消費造成多浪費、多報廢造成多垃圾等,這些過去不在GDP的計算中,所以會以生產數量為依歸。當碳稅(費)將外部成本加回後,這個思維會受到很大的挑戰。但是,GDP的本質在於所創造的價值,而價值的本質在於使用所產生的效益。以ubike來說,一台ubike生產成本約1萬多台幣,如果買了放在家裡,製造商創造了1萬多的價值後就沒了。但如果每台ubike每天平均有10個人使用,每次花20元,那每天將再創造200元的價值。所以,簡單說,數量的意義將從「生產數量」轉變為提供使用數量(或稱「服務數量」),而這也是企業思考突破成本上升影響的方法,訂閱經濟何嘗不是相似的思維。
在反思永續經營的同時,沒有任何人、企業、國家能夠獨立改變或置身氣候變遷等影響之外,也因此GDP價值也應擴展到環境、社會等永續指標上,當金錢的流動而產生對永續有助益時,這些影響力就可降低災害發生的損失、進而產生更高的價值,這也是社會責任金融(投資)或影響力金融(投資)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總結來說,雖然碳稅(費)將造成價格的上升,但如果政府將這些稅收來提升減碳能力;企業改變線性經濟迷思,再思考生產數量與服務數量的差異;消費者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享受生活;更多的金錢投入對環境與社會有益的影響力產生價值,那這樣GDP還會受碳稅(費)的影響嗎?
    微笑步魯斯
    微笑步魯斯
    一個對永續未來保持信心的微笑者,發揮小小影響力推動大大世界的改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