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下仍然為病人奮鬥的骨肉瘤醫生——專訪吳博貴醫生

2021/12/06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作者:吳沐芸
2021年吳醫師的演講 圖片來源:吳醫師
在一個寒冷、寧靜的夜晚中,有一間開著明亮燈光的書房,在房間內充滿了快樂和溫暖,那裡有著他最愛的家人,永遠能夠一起玩、一起聊天、甚至一起做壞事;在那暖暖的書房內,坐著剛從醫院回來的他,很快放掉醫院帶來的壓力,快速加進這溫暖的書房。
他就是吳博貴醫師。

對醫學的想法

身為骨科醫生的他,小時候是如何看待醫學的呢?他的阿公是耳鼻喉科的醫生,在北斗的家自己開了一間診所幫病人看病,那時候的吳醫師時常看阿公幫病人看病,覺得醫生這個工作還不錯,可以幫助別人,但是當時的他從來沒有想過這條路,對醫學毫無興趣,只顧著考試,考試也考的很好,科科都可以可考得很高分。雖然考得很高分,卻沒有時間去探索自己的興趣到底是甚麼,除了唸書以外也只會打打球而已,球類運動我比較有興趣,特別喜歡躲避球、巧固球和籃球,三個也打得都不錯。
毫無興趣的他,卻在那年改變了想法,大概高中的時候,成績一直很好的他,突然想說也能考醫學系,說不定能上,但這不是全部的原因,影響他想要當醫生的原因有很多個⋯⋯
第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高中時打球打太兇了,腳上的韌帶斷掉,斷掉後去醫院開刀,看到醫生幫助自己和其他病人,讓他也想成為這樣的人;第二件事情則是他的阿公有一次帶他去看剛開幕的台大醫院,看到了現在最高的那棟摟,在那裡,一樓的地板全部都打蠟,地板閃閃發光的,非常的亮眼。那時候的他,暗自決定想要來這家醫院工作。
雖然最後因為其他因素,沒有到台大醫院,但也訂下了從醫的念頭,家人或者是自己的經歷也能影響自己以後的工作發展,像是吳博貴醫生家人和經歷想個都有被影響到,因為看阿公當醫生覺得不錯,還有自己開過刀。簡單來說,結合這兩個原因,讓他確定了要走醫生這條路。

當醫生的考驗

在當上現在這個位置——主治醫師前,還要面臨種種難關,共有四個難關要過,需要花上11年的時候去闖關。
首先會遇到前四年的大學生活,考試、考試、跟考試,算是所有關卡裡面,最簡單的一關。
過完第一階段的國考後,才要面臨下一關——實習醫生。
實習醫生要當兩年的時間,需要去醫生實習,去實體看看醫院的生活,學習新的知識,和在醫院的一些流程,同時也需要幫忙其他醫生的忙,是一個很難熬的時期。
過完難熬的的實習醫生,考完第二階段的國考&臨床技能測驗,就會到了倒數第二關,同樣是需要兩年,是不分科系的住院醫生,跟實習醫生沒有差太多,需要幫忙、需要學習,但能做的東西會比較多。特別的是,這裡是多數的科都要去過,不會只去骨科,還有其他的神經科、整形科、急診醫學科等都要去經歷也是難熬的部分。
當上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都很累,要做很基本的事情,大家都不喜歡的工作。做起來雖然很煩,但還是蠻好玩的;每天的生活雖累,但也累的很好玩,可以學習到很多新的事物,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也能在醫院學到,能看看一般醫生的日常,是一個蠻好的體驗,同時也是一個可以當上醫生之前的一個準備,可以有心理準備,好好習慣面對之後的生活。
最後的最後,則是分科,你會去到自己想要當的科去當住院醫生,需要當三年以上的時間,最少要三年,不是最多三年,熬過這三年才有可能當主治醫生。
當醫生的這條路是非常難的,而且需要花很多時間。許多想當醫生的人往往過不了這幾關,如此艱難的考驗,他還是通過了。
度過很累又很好玩的時段後,開始了他主治醫生的生活。
當上外科醫生的主治醫生會有更多自由和可以做的事,但同時責任也變大了,像是加薪、手術數量增加、人脈變更廣等等。
手術增加對他來說是最值得的環節,是很開心的,可以決定自己做什麼事。
當住院醫生的時候,就像是你在玩積木,家長一直在你旁邊要先做這個、再放那個⋯⋯全部都要照家長的方式做,非常的無趣。到了主治醫生可以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做,決定要做甚麼,不會有人來干擾插手。另一方面,以往住院醫生只要聽老師說的話,主治醫生要做的時候,變化很多,做錯事情就要自己負起所有責任,病人會直接來找你,你幫他治療得好不好,你自己要負責任,壓力會比較大。
當上醫生的他,每天都會面臨很多壓力,也非常的累,整天忙門診手術房來回跑,很晚才能回家,回家後也有很多事情要做,週末也不一定可以好好休息,要先把醫院的事情做完。雖然很累,但沒有想過要放棄放棄,累了休息一下,等自己休息好了再繼續。

美國之旅

在2016年時,因為北榮的鼓勵,他帶著全家人四個人一起到美國進修了一年,是很特別的一年,去學習國外的技術,去看國外醫生的生活是如何、他們的制度是什麼。
2016年前,他和他的老師一起討論要去哪個醫院進修,老師有推薦一個很好的醫院給他,老師跟他說可以去美國一家在明尼蘇達州醫院,名叫「Mayo Clinic」。
Mayo Clinic它是美國一家非常傳統的醫院,是在美國非常北邊的一個小州。它非常的有特色,連去好幾年都拿評價第一個醫院,尤其是骨腫瘤。那所醫院有一名醫生叫去dr.sean,是全球幾乎所有骨腫瘤醫生的老師,醫生們都希望能跟他學習。
在那家醫院,不是去學技術的,而是讓你學他們的原則問題。任何事情的sop都做的很好,當一個腫瘤的病人來,你該要做什麼、開刀的時候要注意甚麼,都不會漏掉,我們開一台刀需要一個小時,他們卻要開四個小時,但他們會很精準的去確認。一開始看的時候會覺得太麻煩了,後來看久了會發現確實有好處。可惜台灣和美國的制度不同,例如說,在美國一個早上門診看7個病人,每個病人可以看到30分鐘,在台灣一個診間要看50個病人,沒辦法一個病人看太久。
醫療體制不同,有機會可以去看看很標準的做法是甚麼,從中學到的sop可以想辦法融入台灣的體制。
例如美國開刀後會把腫瘤拿出來看,假設這區覺得沒有處理乾淨,會直接在從開刀房裡面拿去做放射線治療。但一開始要在台灣這麼做很難,原因有幾個,第一是需要有一個放射科的醫生在隨時等著、第二開刀房裡面要有一台幾千萬的機器等著,隨時可以使用;第三,一次開刀需要的時間很久。
回台灣後的他從這個經驗去想,如何快速又能清乾淨腫瘤的方法,他想到了冷凍治療,快速又簡單,同時也便宜,非常適合台灣的醫療體制!
都是醫療體制,在不同國家地區還是有不同的體制,有不同的sop,有自己的特色。好的是,你能從其他地方學到不同的體制,也可以試著換個方式用在適合自己國家的制度。

醫院內幕

在台灣社會上,醫生一直是一個很被看重的職業,會常常收到病人們的心意。對吳醫師來說最開心收到病人們手寫卡片,看見病人對自己的感謝及祝福。也有些病人會送水果食物,時常特定節日會收到病人的送來的禮物,比如在中秋節會收到柚子月餅等等,偶爾也會有特別的禮物,可能一天幫某個人開刀,那人是餐廳的老闆,以後去他那裡吃飯,可能東西會給你多一點,或者說本來要排隊,之後就不用排。
從小看著阿公當醫生的他,對醫生的想法也不少,但在剛當上醫生的他,卻又對醫生產生新的想法。小時候的他看著阿公當醫生,阿公是一位耳鼻喉科的醫師,主要幫別人開診開藥,相對單純而吳醫師是一個外科醫師,需要看門診、需要開刀,工作量非常大,工作時間也會到很晚。
忙碌的醫生們還是會有開心的時刻——員工旅遊,醫院的員工旅遊不像一般公司,全部的員工都會跟著一起出去,台北榮總的人太多,沒有地方可以容納那麼多人,就算有也只有像中正紀念堂這類的景點,沒有甚麼好玩的,大家會比較想去好玩的地方。沒有辦法整個醫院去,就會分科去,像骨科的醫生就會跟其他骨科醫生一起出去員工旅遊,有時候也會出現裡面其中一個小團隊一起去,像是腫瘤科之類的。員工旅遊會去各式各樣的地方,每年都會去不同的地方玩~

疫情下醫生生活

在疫情下,許多地方有了新的規定,需要戴口罩、實名制⋯⋯等等規定。在醫院當然也有許多規定,以前病患來開刀住院不需要PCR的檢測,而現在都必須要有,而且還是要在三天內的PCR的檢測。另外以前病人來開刀,他的家屬都能來,不管是親屬朋友都能來,現在只有一個人可以來照顧病患。在疫情下一些病房被政府收走做防疫病房,病人一次不會來太多人,開刀量也就沒有像以往的多,最近開刀的量就有減少。
疫情最緊急的幾個月,很多刀都不能開,因為吳醫師是腫瘤醫師,病人得到腫瘤是必定要開的,比新冠肺炎還要嚴重。會變成別人不能開刀他能,所以他能開得比較快,同個時間開刀的量會比較多。在這段時間算是非常的忙碌,雖然很忙,但對他來說,忙得很開心,一直開刀一直開刀很過癮。
前面說到在疫情下,政府收掉了一半床位,原本有大約100個床位,收一收大約也只剩下50個床位而已。最緊急的時候,不是很緊急的刀都不能開,例如說人工關節不能夠開,肌腱受傷也不能開,只有骨折腫瘤的才能夠開。那時候骨科的刀好像只剩下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
在疫情嚴重的時候,遠從國外來了一名在未滿隔離期就住院開刀的病患,當時這件事情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以及討論。從民眾的角度來看可能是一個不是很好的事情,但在醫生的角度下,會考慮更多事情。
以吳醫生的角度來看,他說那個病患其實也快要到隔離期滿了,只是差個幾天而已,那位病患也做了多次的PCR檢測,開刀的地點也是在負壓病房裡面,整個開刀房裡的醫護人員都有穿防護衣。是覺得還可以,病患是得惡性腫瘤,不開刀不行,是會致命的,不開刀到時候轉移到肺部去,那就更不好。
國外也有國外的醫療技術,在台灣疫情很嚴重的時候,卻有人冒險跑來台灣尋求這裡的醫生幫旁開刀。對病人而言,在台灣台北榮總的骨腫瘤技術團隊非常的有名,會願意冒險來台灣給很好的醫療團隊開刀,表達了對這個團隊的信任。
台灣附近的國家是在醫院除了台灣人以外最常見的族群,他們多數來至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這些醫療技術沒有那麼好的國家。非常少會出現歐洲國家的人來看病,簡單來說是因為他們離這裡的距離很遠,另外他們自己的醫療技術也很不錯,不會特別來台灣開刀。
對於醫生來說,讓一個廣泛地區的人們,知道自己的名字有點重要,當別人知道你有多麼的好,就會特別來找你開刀,也會幫你宣傳,對於醫生來說是非常好的。
吳醫師會想要試試將自己的團隊宣傳到歐洲國家,但就看cp值高不高。因為他們會想要先把亞洲地區先做好,亞洲區病人數已經非常非常多,東南亞國家的人覺得台灣的醫療技術非常好,想要來這邊開刀。而一個德國人,他們技術就已經很好,不會想要來,要做的夠好才有辦法去做CP值很高的狀態,讓歐洲國家的人也能來。
送給骨腫瘤醫生的一段話:
腫瘤的病人比例上算是不多,醫生也不多,就會被其他科的覺得沒有什麼用,但在疫情下,只有像腫瘤這些的可以開,在疫情下讓這些開腫瘤的醫生反映自己的價值。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在疫情下能讓看出自己的突出的地方和自己的價值觀。請大家繼續加油~
統整以上,可以看出吳醫師真的是一個對於工作非常的熱情,也很願意為病人付出的醫生,對於病人送來的禮物也是非常珍惜的,一進到他的辦公室,牆上貼滿了病人的手寫卡片,吳醫生真的將每一張都珍惜的留了下來。
當醫生這一條路上,不管是5年前的美國進修或是這兩年的疫情,從中都學到很多,一路上的努力對他來講一點都沒有白費,一切非常值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疫情下的人們
    疫情下的人們
    人物採訪寫作是無界塾學生國中後遇見的第一堂寫作課,一學期課程包含自選定題、擬訪綱、寫邀請信、正式採訪、製作逐字稿、撰寫採訪文章,最後再讓受訪者確認文件無誤;課程模式就像安排自己的專案進度,需要統籌、連動,所有作品全都是學生安排完成;想看到更多課程引導,可至林嘉怡老師教學med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