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太高會可能會引發許多慢性、心血管疾病,
而血壓太低則身體可能會出現諸多不適。
什麼是血壓?
血壓是心臟在收縮放鬆時,血管所承受的壓力,分成收縮壓和舒張壓。收縮壓是心臟收縮時,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血管,血管所承受的壓力,通常是血壓計上數值較高的那一個。舒張壓則是心臟舒張時,血管壁回彈的壓力,通常是血壓計上數值較低的那一個。
低血壓的症狀
低血壓的症狀因人而異,大多會呈現頭暈、疲倦無力、注意力下降、眼睛感到模糊、手腳冰冷......等,再嚴重可能會昏倒甚至休克。
為什麼會有低血壓?
-原發性低血壓
絕大部分可能與「遺傳」有關,原發性低血壓一般來說多半有家族病史,因此本身帶有低血壓體質的機率也會相對較高。後天的「飲食、生活習慣」也可能造成低血壓的體質,像是因不當節食所導致的營養不良、體重過輕、厭食症狀......等,都有可能造成低血壓的情形,但若適度補充人體所需營養素時,此時的低血壓情況就可獲得改善。
-低容積性低血壓
低容積性的原因,如脫水(水分攝取太少)或是缺血(如經期大量出血等),導致身體液體容積突然減少太多,造成低血壓。
-姿勢性低血壓
因突然姿勢改變而引起的低血壓。例如:本來躺著或蹲著,迅速站起而頭暈,這是因為姿勢突然改變導致血液來不及輸送至腦部,而引起的低血壓
-疾病因素低血壓
另外跟疾病相關如心臟疾病、貧血、內分泌疾病......等,若是與疾病相關,便要從疾病治療著手,才能有效改善低血壓。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充分休息
不宜過勞、長期熬夜,睡眠以6-8小時為佳。
-補充營養
若長期營養缺乏,可能會低血壓,可多攝取蛋白質類的食物或深綠色蔬菜;若體重過輕者,可再多攝取熱量;低血壓者也可以攝取多一點鹽份達到改善目的。
-充足水分
脫水也可能造成低血壓,尤其天氣熱更易流汗散失水分,平時應攝取足夠的水分;日常可攝取每公斤*30c.c.的水分,若運動者應再依此基準攝取更多。
-適當運動
運動可增加心臟輸出,亦可改善低血壓。
-姿勢調整
因為姿勢突然改變而造成低血壓者,早上起床建議在床邊坐一會兒再起身且建議避免久時間的站立。
-危急處理
若為心臟疾病、內分泌疾病、或者服用藥物而引起的低血壓,應先針對病因治療。若頭暈甚至暈厥時,應立即躺下來休息,下肢用棉被或厚物墊高,幫助升高血壓。若是意識清醒者,可口含酸梅或喝酸梅汁(因酸梅有較高的鈉含量),但若休息後未見恢復,或者有其他症狀如胸悶、胸痛或冒冷汗,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