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的體悟|身外物越少越好|心情隨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陣子去翻閱喜歡的作者其他舊作,當時的每一頁都讓我越來越喜歡,回到家看著自己原本的藏書,一邊在思考著是否該決定賣掉那些看了許多次的,讓人有點難以決定,因為自己的藏書其實不多,不到十本而已,也是慶幸,自己沒有這麼執著要將書都留在身邊,但也是如此,剩下的都是精華中的精華,所以更難以決定去留。
就在猶豫幾天後,便先決定買了書,雖然僅買了兩本,但也想了有兩三天了,買完後,更覺得要有進有出了,內心就是這樣,常常善變,可能因為半退休關係,時間很多,所以,常常會好好的認真思考自己的一些小小決定,在他人看來應該就是微不足道的芝麻小事,自己又好像蠻樂在其中的。
最後到目前為止來說,雖然沒有什麼結論,或許會送給朋友也或許花點時間放上網賣掉,畢竟台南不是會居住長久之地,身外物能越少越好,方便搬家。
雖然以前工作的時候,曾經一度真心厭煩搬家這件事情,那時候公司搬家頻率多到朋友聽到都會顯示很淡定的表情,最誇張有一次是剛搬完三個月左右又要搬家了,若不是知道因為內部的一些關係,還真會被身旁的人以為我們公司是在躲債還是被通緝。
結果,倒也是因為這樣,也對搬家這件事情習以為常了,大家已經演練到可以短短幾小時就全數整理完畢,也造就了自己後來對於搬家一事一派輕鬆的心情。
當時覺得不喜歡的事情,反而讓自己學習到不同的心態面對,這樣想,倒也不是件壞事了,也認知到,身邊之物越簡單越好,或者該說是精準,買最需要,買最常使用到的,就好,甚至有些物品是可以相互交替使用,便不用特地買了一堆的用品用具,最後淪為可能久久才使用到一次的孤兒。
朋友曾建議可以選擇閱讀器,謹慎評估後,我應該還是不會用閱讀器取代書本,主要是最後有一天,我也不會選擇將書本留在我的身邊了,若買了閱讀器,我會更煩惱哪一天我變心想賣了或丟了,不如就不要有,加上我的閱讀喜好算是嚴重只偏好某些層面的類型,所以還是擁有書本簡單多了,最多就捐出去就好,無事一身輕,替自己省去過多的自找煩惱。
如今,回憶到以前收藏的許許多多的唱片,也早已不知去向,還剩下一些橫躺在櫃子裡,差一點,忘記還有這一些還等著我清理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8會員
28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ec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或許是一朝被蛇咬的關係,在投資的領域來說,仍不時會有一些友人會提醒要留意的擔憂, 我想,歷史作為借鏡即可,不讓它成為絆腳石,不因噎廢食就好。 投資總是盡量要避免可能又再次遇到曾來襲過的風暴,而讓一切血本無歸,所幸有ETF這樣的投資方式,降低了相當程度的風險,也能讓生活不至於被起起伏伏的而影響,相
寫下一點沉重的塵 理完思緒,趁著一些零星碎片還未跟著今年離開前,想一想,不如把這一些思緒寫下來,做個小小的紀錄。 病痛而纏繞生命的,有時才是比死亡更為痛苦且難以面對的,有多少人因此被殘忍的畫下句點,而那句點後的身邊人,也已傷痕累累。 常常說的健康,似乎在這個快速轉動的地球裡,很容易就輕易的被人放
夜晚,又到夜晚了,這樣的時分裡,據說人們才大多數正擁抱夢,而有的人將白天的石頭一個一個的敲碎後,餵給床邊的夢想,總覺得多少能堅強,何嘗不是,多希望將那些白天細碎的紛,一個一個收進瓶子,丟向海。 十一月過去了,還有幾小包咖啡豆還未完成早晨該有的義務,趁著今年倒數前,要好好的幫它們沖去回憶
陰雨連綿的日子,每一步行走讓心情變得有點潮濕,有一點點的像是負重前行,過個馬路轉進路口,便抵達了每天要面對的入票口,順著人流順著手扶梯緩緩下降,左邊總是讓給那些與時間與生活競賽的人們,作為衝刺的短跑,許多人都學會了社會的步伐。 傘邊沿的一點點水珠,輕輕的落在誰的鞋子邊上,提醒了,經過的
紅色盒子 你打開來 你想看到笑起來的臉 這裡面載了多少珍惜 而過去的年輕少事 她在那一晚 將所有都 關在藍綠色的盒子 她已將過往 徹底買單
記得有一次仍在代理公司上班之時,遇到了瘋狂的客戶,當時其實最辛苦的莫過於第一線的櫃檯總機了,不理性的客人其實很多,多到會覺得這社會專門產瘋子,真的不誇張,因為我們主要本身品牌還有代理許多其他品牌,所以相對的客戶群很廣泛,除了一般的詢問之外更不用說客訴是天天日常。 客訴其實可以天經地義,甚至義正嚴詞都
或許是一朝被蛇咬的關係,在投資的領域來說,仍不時會有一些友人會提醒要留意的擔憂, 我想,歷史作為借鏡即可,不讓它成為絆腳石,不因噎廢食就好。 投資總是盡量要避免可能又再次遇到曾來襲過的風暴,而讓一切血本無歸,所幸有ETF這樣的投資方式,降低了相當程度的風險,也能讓生活不至於被起起伏伏的而影響,相
寫下一點沉重的塵 理完思緒,趁著一些零星碎片還未跟著今年離開前,想一想,不如把這一些思緒寫下來,做個小小的紀錄。 病痛而纏繞生命的,有時才是比死亡更為痛苦且難以面對的,有多少人因此被殘忍的畫下句點,而那句點後的身邊人,也已傷痕累累。 常常說的健康,似乎在這個快速轉動的地球裡,很容易就輕易的被人放
夜晚,又到夜晚了,這樣的時分裡,據說人們才大多數正擁抱夢,而有的人將白天的石頭一個一個的敲碎後,餵給床邊的夢想,總覺得多少能堅強,何嘗不是,多希望將那些白天細碎的紛,一個一個收進瓶子,丟向海。 十一月過去了,還有幾小包咖啡豆還未完成早晨該有的義務,趁著今年倒數前,要好好的幫它們沖去回憶
陰雨連綿的日子,每一步行走讓心情變得有點潮濕,有一點點的像是負重前行,過個馬路轉進路口,便抵達了每天要面對的入票口,順著人流順著手扶梯緩緩下降,左邊總是讓給那些與時間與生活競賽的人們,作為衝刺的短跑,許多人都學會了社會的步伐。 傘邊沿的一點點水珠,輕輕的落在誰的鞋子邊上,提醒了,經過的
紅色盒子 你打開來 你想看到笑起來的臉 這裡面載了多少珍惜 而過去的年輕少事 她在那一晚 將所有都 關在藍綠色的盒子 她已將過往 徹底買單
記得有一次仍在代理公司上班之時,遇到了瘋狂的客戶,當時其實最辛苦的莫過於第一線的櫃檯總機了,不理性的客人其實很多,多到會覺得這社會專門產瘋子,真的不誇張,因為我們主要本身品牌還有代理許多其他品牌,所以相對的客戶群很廣泛,除了一般的詢問之外更不用說客訴是天天日常。 客訴其實可以天經地義,甚至義正嚴詞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於喜歡閱讀,連帶喜歡買書的人而言,家裡書滿為患是最頭痛的問題,很多人是家裡被書淹沒到寸步難行才下定決心要把一些「用不到」的書處理掉。 但是人就是這麼奇怪,很多書也許堆在箱子裡十幾二十年沒動過,可是一旦要扔掉,卻又捨不得,覺得應該還會想看。有道是「擁有時不覺得自己擁有,等到失去時,才發現自己少了
出於我對大部頭書籍的愛好,每次看到屬意的大型綜合性辭書,幾乎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置於書桌前當自我惕厲的燈塔。多年前,我曾就此寫過一些感想,現在,整理書堆時又看到它們,我覺得有必要再贅述一番。 在我書庫裡,有兩冊大部頭,與我的求知歷程密切相關,也與我搬遷租屋次數有關,因為每次搬家都要捨棄些物品,但我
Thumbnail
接觸斷捨離這個議題,覺得我也可以試試看斷捨離,理由如下 生活太如意,小廢物隨手可得 1)對於小廢物沒有免疫力,所以擁有太多裝飾品,多到展示櫃已經呈現擁擠狀態,美其名是多采多姿,但在沒有興趣的人看來,實在是一些不知所云的物品,無法從中感受到個人特質或美感。 居家不大,已無空間 2)從與公婆同住
Thumbnail
書本中讓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碰觸時是否怦然心動?」作者要我們把東西一個拿在手上,以這樣的標準去感受與決斷,這項物品是否有需要跟隨著自己,去過接下來的人生,還是就感謝它的陪伴跟它告別,用了這個方式,讓做決定的游移不定減少了許多,整理過後果然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呀!
Thumbnail
透過整理家裡的東西,我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之前的生活習慣,也能更瞭解自己現在的需求。或許我們可以透過這個過程放下身上及心中的包袱,並且獲得更輕鬆的感覺。
準備搬家的你,是否正為事前的繁瑣工作傷腦筋?想要來個斷捨離,卻毫無頭緒該從何做起? 回想起我當年從亞洲搬家到美國前的「極端斷捨離」,雖然過程冗長又艱辛,但揮別過去,開啟嶄新的異鄉生活,少了物質的羈絆,生活變得更有餘裕,我也變得更豁達。 我的搬家斷捨離經驗 為了從長計議我們的跨海搬家,我和先生準
Thumbnail
「乾淨的家,會有好事發生。」 收納口訣:集中處理 挑選 分類 歸位 作者: 廖哥 ISBN:9789579199360 P60:囤積不是收藏,遠離不甘心 「這花很多錢買的耶!」 要留著,期待有一天我能找到機會賣掉它們,喚回我的辛苦錢。 縱使當初我有多在意他們的進貨價, 但那些囤貨卻也回不去當
Thumbnail
愛看書的人,家裡總有滿滿的書。小時候,經常搬家,小孩子不用幫忙什麼,卻記得搬家時滿滿的書。大部分人搬家,師父煩惱的是冰箱電視洗衣機太重太大,我們搬家讓師父皺眉頭的卻是滿滿的書。輪到自己搬家的時候,最難斷捨離的還是書,最多要搬的也是書。
Thumbnail
才搬到新居,船運的家當就準時送到。紛紛擾擾,書籍總算都整理完畢。 其實我早就嫌棄舊書櫃的間隔與設計,一直都期待換新書櫃,所以我一搬入新居就開始物色書櫃。
Thumbnail
所謂「年廿八,洗邋遢」,可惜時間太傖促,我想今年也來不及打掃房間,慶幸至少已整理好心愛的書櫃。 面對長期爆滿的小書櫃,我每年都會捉緊捐書的大好機會,緩和一下災情。隨著多年的經驗,我現在捐書的決定過程絕對快狠準。 基本上我對書本的去留只有兩大準則: 一、我會否重讀這本書? 二、我是否準備好與這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對於喜歡閱讀,連帶喜歡買書的人而言,家裡書滿為患是最頭痛的問題,很多人是家裡被書淹沒到寸步難行才下定決心要把一些「用不到」的書處理掉。 但是人就是這麼奇怪,很多書也許堆在箱子裡十幾二十年沒動過,可是一旦要扔掉,卻又捨不得,覺得應該還會想看。有道是「擁有時不覺得自己擁有,等到失去時,才發現自己少了
出於我對大部頭書籍的愛好,每次看到屬意的大型綜合性辭書,幾乎就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置於書桌前當自我惕厲的燈塔。多年前,我曾就此寫過一些感想,現在,整理書堆時又看到它們,我覺得有必要再贅述一番。 在我書庫裡,有兩冊大部頭,與我的求知歷程密切相關,也與我搬遷租屋次數有關,因為每次搬家都要捨棄些物品,但我
Thumbnail
接觸斷捨離這個議題,覺得我也可以試試看斷捨離,理由如下 生活太如意,小廢物隨手可得 1)對於小廢物沒有免疫力,所以擁有太多裝飾品,多到展示櫃已經呈現擁擠狀態,美其名是多采多姿,但在沒有興趣的人看來,實在是一些不知所云的物品,無法從中感受到個人特質或美感。 居家不大,已無空間 2)從與公婆同住
Thumbnail
書本中讓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碰觸時是否怦然心動?」作者要我們把東西一個拿在手上,以這樣的標準去感受與決斷,這項物品是否有需要跟隨著自己,去過接下來的人生,還是就感謝它的陪伴跟它告別,用了這個方式,讓做決定的游移不定減少了許多,整理過後果然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呀!
Thumbnail
透過整理家裡的東西,我們可以重新審視自己之前的生活習慣,也能更瞭解自己現在的需求。或許我們可以透過這個過程放下身上及心中的包袱,並且獲得更輕鬆的感覺。
準備搬家的你,是否正為事前的繁瑣工作傷腦筋?想要來個斷捨離,卻毫無頭緒該從何做起? 回想起我當年從亞洲搬家到美國前的「極端斷捨離」,雖然過程冗長又艱辛,但揮別過去,開啟嶄新的異鄉生活,少了物質的羈絆,生活變得更有餘裕,我也變得更豁達。 我的搬家斷捨離經驗 為了從長計議我們的跨海搬家,我和先生準
Thumbnail
「乾淨的家,會有好事發生。」 收納口訣:集中處理 挑選 分類 歸位 作者: 廖哥 ISBN:9789579199360 P60:囤積不是收藏,遠離不甘心 「這花很多錢買的耶!」 要留著,期待有一天我能找到機會賣掉它們,喚回我的辛苦錢。 縱使當初我有多在意他們的進貨價, 但那些囤貨卻也回不去當
Thumbnail
愛看書的人,家裡總有滿滿的書。小時候,經常搬家,小孩子不用幫忙什麼,卻記得搬家時滿滿的書。大部分人搬家,師父煩惱的是冰箱電視洗衣機太重太大,我們搬家讓師父皺眉頭的卻是滿滿的書。輪到自己搬家的時候,最難斷捨離的還是書,最多要搬的也是書。
Thumbnail
才搬到新居,船運的家當就準時送到。紛紛擾擾,書籍總算都整理完畢。 其實我早就嫌棄舊書櫃的間隔與設計,一直都期待換新書櫃,所以我一搬入新居就開始物色書櫃。
Thumbnail
所謂「年廿八,洗邋遢」,可惜時間太傖促,我想今年也來不及打掃房間,慶幸至少已整理好心愛的書櫃。 面對長期爆滿的小書櫃,我每年都會捉緊捐書的大好機會,緩和一下災情。隨著多年的經驗,我現在捐書的決定過程絕對快狠準。 基本上我對書本的去留只有兩大準則: 一、我會否重讀這本書? 二、我是否準備好與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