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金馬 58|美國女孩,妳們好嗎?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要談《美國女孩》,我得從那場媽媽帶著小女兒燒金紙的戲談起。許多人看《美國女孩》電影,會被勾回青春那一場又一場無疾而終尋求認同的戲碼。有些人是被無以名狀的母女情結擊中,那裡的愛總因伴隨著悔恨的有機體而折射出光。我則是從基督徒的王莉莉在頂樓丟起金紙時,才終於進入這個故事。
每年除夕下午,我會和爸媽到大直的墓園給外婆上香。那個墓園是天主教徒才能入葬的。外婆與我媽都受洗過,因為據說小時候我媽是靠著修女送來的奶粉長大。在外公過世後,外婆一人獨守在莒光路巷弄的老屋裡,聽說修女會在平日去探望外婆,陪她說說話。外婆過世後,骨灰被放進天主教的墓園裡,那個位置可以鳥瞰台北市夜景,甚至比許多人家的客廳視野都好。
這幾年,每次去墓園都鬧得非常不開心。問題就出在燒金紙。我媽堅持一定要買金紙,而且每次都為了「貨幣」問題跟老闆在店裡耗很久。美金太少了,而且還忘了給我人民幣──我爸還隨口問一句,黃金呢?我在後座大聲抱怨,政府不是說不能燒嗎?
去年,我就盯著那包從火堆中滾出來的美金、人民幣、金條冷笑著,燒這些不過是為空氣污染多盡一份心力罷了。爸爸拿著樹枝平均火勢不吭氣。灰燼在空中跳舞。我臭著臉牽著狗躲到逆風處,只聽見媽媽喃喃說了一句:婆婆喜歡嘛。
《美國女孩》那場戲讓我想起這件事。電影並沒有交代,一個渴望從根本內化為美國人的母親,以為相信耶穌,就真能像飯前禱告時把家人的手圈成一個扎實的圓──她不拿香也不燒紙錢,一回來就移除家裡的佛像,把十字架掛在電視機旁每個人都要看見──究竟是什麼讓她重新拖出金爐,點火,暫時拋下耶穌把紙錢一張張往裡頭丟?這或許暗示著一場始終未能實現的洋化過程,悄悄呼應著兩個女兒也即將面臨的自我認同。王莉莉也許因為自身健康狀態的不安,短暫脫離「母親」角色的政治正確,第一次意識到了自己「自私」的那一面。小女兒一句,不燒紙錢那外公外婆不是會很窮嗎?莉莉被提醒了,喚小女兒到身邊,靜靜地摟住她。
在乎環保的我,是自私的。我媽渴望圓滿自己母親的心情,也是一種自私。撇開自私,燒金紙,不過是一種收淚(斂)的過程。「儀式」的目的是讓我們去經歷「當下」。儘管已快二十年了,每當我們拿香對著外婆的照片,爸爸說:媽,我們來看妳了。我們還是會因思念或愧疚忍不住落淚。唯有那盆熊熊火焰,能蒸散掉悲傷。
《美國女孩》是一篇小品文。無論是讓攝影從頭到尾緊跟著大女兒梁芳儀,或是幾場歸國後不適應台灣教育的橋段,都像是用手肘輕輕推了那些也已心知肚明的觀眾。這很安全,因為不慘淡就不是青春,台灣教育更是從來都沒有成功過,無論是歸國求學還是土生土長的人,回想求學過程都想翻白眼。觀眾的內心本來就是贊同的,於是這敘事很容易成功,對創作者毫無疑問有了保證。可是青春並不安全,青春的核心在於「迷失」。充滿方向感的攝影機,的確強化了角色的有苦不好說,卻不可免地削弱掉那股無所適從的迷失與不安。
各種宣傳都會提到,《美國女孩》是「改編」導演的真實經歷。真實成為一個賣點,超越經典,踩扁虛構。不清楚改編的程度有多少是為了結構效果取捨,但我一直都相信那些真正塑造出我們的,往往都是刻意被遺漏或掩蓋掉的。創作的真誠注定會折磨人的,因為必須「推翻」與「破除」自我──推翻那些因恐懼、慵懶,而變成討好的敘事;破除那自圓其說與息事寧人的安全感。美國女孩,我的生命中也曾遇見好多美國女孩。有些已經是,有些即將成為。已經是的那些,在英文課時總愛被老師點起來讀課文。她們的聲音聽起來跟平常講話時不太一樣,全班都豎起耳朵聽那個舌頭完美捲出 R 的尾音。如果老師不打斷,她們不會自己停下來。不像我,好不容易念完一個段落時,總是趕緊抬頭看老師。美國女孩們段考可以少讀一科,還是得到滿分,並拉高平均分數。就算其他科目落後,但英文在台灣教育體制是免死金牌,掛在身上,暢行無阻。連不擅長的歷史地理,都被視為是外來的額外資訊,不懂是正常的。
而那些即將成為美國女孩的,很快就要抵達西岸,丟開學生頭挑染金髮,把皮膚曬成小麥色。再過幾年,她們在話語中用英文踢掉中文單字,一副想不起來或是根本沒有要想的樣子。每句話的開頭都是 It’s like…。
我的美國女孩們,妳們好嗎?我曾經多麼羨慕又嫉妒妳們。那時我覺得妳們的未來就像加州的艷陽,而我的就會像時晴多雨的台北。英文為雙母語的台灣人,至少在成績掛帥的求學階段都是人生勝利組。妳們身上那股自信與優越,我只能單純當成一種美國化的產物。那就像一個人的存款裡全是世界最強勢的主流貨幣,很難想像他會怕窮。無論如何,妳們到哪都可以提領換錢,只要開口就有人聽得懂,習得別人的語言從來不是一種必備的生存技能。
我羨慕妳們,妳們是否也曾羨慕過我?說實話,如果有的話我還真難想像。青春就是一連串渴望索取自己沒有的東西。我知道妳想回到能騎馬的廣闊大地,妳能滔滔不絕訴說只有妳去過的那些電影才看得到的場景,耐心地教會我如何把 word 和 world 的發音發清楚,卻回答不了用語感拿到滿分的文法考試。妳說,就是這樣,唸起來比較順。我就回去大聲念,不敢讓妳聽見。就這樣喃喃唸著下去,經過大學考試、英文檢定、托福、GRE 的三十年後,我終於稍微聽得出來哪個比較「順」了。
到現在我才自問起妳那「misfit - 格格不入」的可能性。我一直跟著特寫鏡頭看著妳憂傷自卑的小眼睛,看不見一個白衣藍裙的女孩坐在暗黑哄臭的網咖該會是多麼突兀。所以《美國女孩》另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或許該是人所面臨的的無處安放。文化衝擊、環境適應、母女情節追根究底都是源自這種 misfit──不合身,不稱職,不相容。別說從美國回台灣,連美國人自己離家跨洲讀大學都會有適應問題。文化與青春期不過是格格不入最外顯的囊括,細究下去每個人無論到幾歲都在經歷大大小小無止盡的 misfit──職場的,家庭的,宗教的,身份轉換的,還有與主流價值的碰撞與妥協。這次就不是被輕輕推了手肘,是我對妳的理解,就像當年妳理解我的舌頭無法精準發出 word 和 world。
如果《美國女孩》是一篇小說,我或許就會寬容一點。在虛構中,說出自己其實更容易。一個誠實的創作者,在虛構中可以輕易抽取掉更多現實的假裝。Joseph Campbell 說,抬頭看天花板,你可以說「這房間的燈是開的」,也可以說「這房間的燈是亮著的」。它們只是對同一件事情兩種不同的說法。我不再把《美國女孩》當成一個改編真人真事的青春成長故事看待。這就是每一個人都似曾相識的無處安放。
電影的最後一顆鏡頭鐵門一開,梁芳儀迫不及待衝了出去,她不是要回美國,不是要去跟朋友玩,是要接隔離回家的妹妹。她馬上就得回家,鐵門會再次被關上。這故事來不及講到「成」,字幕就得捲上來了。接下來的「成熟」與「成為」才會是美國女孩全新的篇章。畢竟東撞西碰,我們都會長成自己的輪廓,偶爾操著有獨一無二口音的英文,不需驕傲也不需自卑。
全文劇照提供:ifilm 傳影互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然與想像》是一部能讓觀者找到不可思議悸動的電影。三個形趣各異的短篇,不只停留在尋常電影對情感經驗的號召,還進一步展開對「可能性」的呈現。如果可以用一個奇怪的方式來形容我對《偶然與想像》的理解:於我而言,這部電影是關於「世界上有一個人存在,然後這個人遇見另一個人,接著就出現了無限。」
《倒數時刻》音樂劇當時演出的影像紀實,長度僅有二十多分鐘,他隻身一人坐在鋼琴前,彈著唏噓,唱出詰問,時而憤怒,時而溫柔,他的眼神卻總是堅定,甚至有些滑稽幽默。這是個用糖都能寫出歌來的男孩,我相信他絕對有許多困惑,對現實有很多不滿,但那些人生的傷疤,他一一包紮好,變成音符,然後回覆給這個社會。
《鳥是海與樹的孩子》沒有完整的故事劇情,也沒有強烈說教性與批判,有的是如同遠古神話的原初精神,一種強烈的「補償精神」,也就是卡西勒《人論》中將生命視為一個「綜合的」「不分解」的觀點。生命被人類感知為一個連結不斷的全體,於是形體的缺席與消亡,都將被補償為另一種存在天地間,流動和波盪不止的精神與綿綿情絲
《青春弒戀》甫上映就面臨口碑兩極化,意欲展現青春的迷茫與困惑,卻將人物的形塑呆板化。男主角被描繪為沈迷電玩、色情影像中的宅男,一遍遍強調電玩與暴力行為間的連結,簡化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反倒更加污名化喜愛電玩的邊緣群體。女性角色如Monica也相當扁平地被想像為愛面子的拜金女,反倒合理化大眾對她的偏見。
時隔多年,角色隨著演員而變,看似問題已有方法解決,答案卻又引發另一層問題,環環相扣。先後觀看兩部電影,總感覺角色是往上疊加,卻又不斷修正發展軌跡。陳湘琪飾演的嚴太建築在玲子的基礎之上,同時拋出反饋,質詢一路上的決定。也因此,《修行》看似是對《迴光》的解套,卻其實是拖著這層關係,走進更幽微封閉的牢籠中
若將《少年》比喻為一名香港抗爭者,任俠和林森便是透過和理非的故事,進行一場「攝影機鋼筆論」的勇武行動,將鏡頭變成時代的見證者,暴裂並溫柔著,並以此電影證明,也向香港人實踐:「即使會徒勞無功,也從不無疾而終。」也許會灰心喪志、身心俱疲,但仍有行動能力時,唯有放手實踐,才有改變的機會。
《偶然與想像》是一部能讓觀者找到不可思議悸動的電影。三個形趣各異的短篇,不只停留在尋常電影對情感經驗的號召,還進一步展開對「可能性」的呈現。如果可以用一個奇怪的方式來形容我對《偶然與想像》的理解:於我而言,這部電影是關於「世界上有一個人存在,然後這個人遇見另一個人,接著就出現了無限。」
《倒數時刻》音樂劇當時演出的影像紀實,長度僅有二十多分鐘,他隻身一人坐在鋼琴前,彈著唏噓,唱出詰問,時而憤怒,時而溫柔,他的眼神卻總是堅定,甚至有些滑稽幽默。這是個用糖都能寫出歌來的男孩,我相信他絕對有許多困惑,對現實有很多不滿,但那些人生的傷疤,他一一包紮好,變成音符,然後回覆給這個社會。
《鳥是海與樹的孩子》沒有完整的故事劇情,也沒有強烈說教性與批判,有的是如同遠古神話的原初精神,一種強烈的「補償精神」,也就是卡西勒《人論》中將生命視為一個「綜合的」「不分解」的觀點。生命被人類感知為一個連結不斷的全體,於是形體的缺席與消亡,都將被補償為另一種存在天地間,流動和波盪不止的精神與綿綿情絲
《青春弒戀》甫上映就面臨口碑兩極化,意欲展現青春的迷茫與困惑,卻將人物的形塑呆板化。男主角被描繪為沈迷電玩、色情影像中的宅男,一遍遍強調電玩與暴力行為間的連結,簡化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反倒更加污名化喜愛電玩的邊緣群體。女性角色如Monica也相當扁平地被想像為愛面子的拜金女,反倒合理化大眾對她的偏見。
時隔多年,角色隨著演員而變,看似問題已有方法解決,答案卻又引發另一層問題,環環相扣。先後觀看兩部電影,總感覺角色是往上疊加,卻又不斷修正發展軌跡。陳湘琪飾演的嚴太建築在玲子的基礎之上,同時拋出反饋,質詢一路上的決定。也因此,《修行》看似是對《迴光》的解套,卻其實是拖著這層關係,走進更幽微封閉的牢籠中
若將《少年》比喻為一名香港抗爭者,任俠和林森便是透過和理非的故事,進行一場「攝影機鋼筆論」的勇武行動,將鏡頭變成時代的見證者,暴裂並溫柔著,並以此電影證明,也向香港人實踐:「即使會徒勞無功,也從不無疾而終。」也許會灰心喪志、身心俱疲,但仍有行動能力時,唯有放手實踐,才有改變的機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談論的是「記憶」。記憶球積累著人對生命的回憶,在必要時於人的腦海中播放。不被人所在意的記憶,記憶球會逐漸變得灰暗,直到被大腦清除。而對人最為珍貴的那一次記憶會變成核心記憶球,核心記憶球顯得特別閃耀,同時被擊入大腦中的某一個島嶼,藉以形塑出一個人的性格。
Thumbnail
「在電影院看電影的經驗特別美好,因為在看的當中,你會感覺到自己是獨立的,感覺到電影好像是為你一個人而拍的;可是當周遭傳出笑聲、啜泣聲的時候,你又可以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這是只有在電影院裡面,才能體會到的私密又共享的感覺。」
Thumbnail
畢竟表演不完全在演員個人的掌握範疇,而是整個團隊在電影本身的基調上,做出最符合創作者理想的表現方式──內斂或外放,寫實或戲劇性,也都是對應電影的內在精神,契合電影本身的特質,才是成功的表演。
Thumbnail
黃驥的女性三部曲所透出的時間,說的是在她生下了孩子,一代人衰老,一代人新生之後,我們還在門的背後,被關係、家庭、社會階級牢牢地困住,卡死在破樓、診所、社會的邊陲,而精神上的卵子逐漸被石化,成了打不開的石門,再成為一座石頭山,看似再無打破的可能。
Thumbnail
相較於韓版,《詭扯》的劇本做出非常大幅度的更動,不但將人物間的血肉填補得更為完整,而且不同於韓版在黑色喜劇中仍帶有分溫馨情調,台版對於人性的貪與怨與鬥爭的書寫,更加地直接與黑暗。此外,《詭扯》為台灣觀眾量身打造的笑點,例如:打不死的小強(名字的趣味性)、大仁水塔、致敬《無間道》,以及三太子與齊天大聖
Thumbnail
她是否明白她就像自己的母親,苦苦地哀求生命回應她的願想;甚至,再更煽情地想,她是否明白到她就是母親的Splash ──原本你們合而為一,向前馳騁,如今分散的你們,只能獨自面對接踵而來的考驗?導師一句「愛與恨往往是一體兩面」,為觀眾揭開梁芳儀的心事,她必須抵制母親,不為什麼,抵制比臣服更能感受到存在。
Thumbnail
之於所處的現世,我或許是個無夢的人,唯獨在戲院裏頭、在銀幕彼端才能暗自許下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即使巧合不曾降臨,我仍不可能忘記《當男人戀愛時》的念舊情懷。然後有天,我會感到現實的完整,並非真的到過了那些美麗的地方,而是我確信這些地方總在俗世的角落被不斷懷想。光是記得這點,我已經是個永遠不老的人。
Thumbnail
沒有人不會因「香港」的死難過,但我們不需要替「香港的死亡」難堪。《時代革命》的九個章節,是辯證法,儘管確實就是煽情、刻板沒錯,也可能成為「政宣片」,周冠威是狄德羅,《時代革命》是新聞大事紀、是百科全書、是懶人包,但它同時也是替人物留下史記列傳般的小傳,建立口號為歷史,《時代革命》就是「結束的開始」。
Thumbnail
《少年》裡裡外外皆為「少年」,它有少不更事的莽撞,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坦蕩,也有年少時代的二元對立和黑白分明,煙霧交織雨水,熱血加上衝勁,濃濃瀰漫在鏡頭前後,不偏不倚是這群孩子對此場運動的理解。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談論的是「記憶」。記憶球積累著人對生命的回憶,在必要時於人的腦海中播放。不被人所在意的記憶,記憶球會逐漸變得灰暗,直到被大腦清除。而對人最為珍貴的那一次記憶會變成核心記憶球,核心記憶球顯得特別閃耀,同時被擊入大腦中的某一個島嶼,藉以形塑出一個人的性格。
Thumbnail
「在電影院看電影的經驗特別美好,因為在看的當中,你會感覺到自己是獨立的,感覺到電影好像是為你一個人而拍的;可是當周遭傳出笑聲、啜泣聲的時候,你又可以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這是只有在電影院裡面,才能體會到的私密又共享的感覺。」
Thumbnail
畢竟表演不完全在演員個人的掌握範疇,而是整個團隊在電影本身的基調上,做出最符合創作者理想的表現方式──內斂或外放,寫實或戲劇性,也都是對應電影的內在精神,契合電影本身的特質,才是成功的表演。
Thumbnail
黃驥的女性三部曲所透出的時間,說的是在她生下了孩子,一代人衰老,一代人新生之後,我們還在門的背後,被關係、家庭、社會階級牢牢地困住,卡死在破樓、診所、社會的邊陲,而精神上的卵子逐漸被石化,成了打不開的石門,再成為一座石頭山,看似再無打破的可能。
Thumbnail
相較於韓版,《詭扯》的劇本做出非常大幅度的更動,不但將人物間的血肉填補得更為完整,而且不同於韓版在黑色喜劇中仍帶有分溫馨情調,台版對於人性的貪與怨與鬥爭的書寫,更加地直接與黑暗。此外,《詭扯》為台灣觀眾量身打造的笑點,例如:打不死的小強(名字的趣味性)、大仁水塔、致敬《無間道》,以及三太子與齊天大聖
Thumbnail
她是否明白她就像自己的母親,苦苦地哀求生命回應她的願想;甚至,再更煽情地想,她是否明白到她就是母親的Splash ──原本你們合而為一,向前馳騁,如今分散的你們,只能獨自面對接踵而來的考驗?導師一句「愛與恨往往是一體兩面」,為觀眾揭開梁芳儀的心事,她必須抵制母親,不為什麼,抵制比臣服更能感受到存在。
Thumbnail
之於所處的現世,我或許是個無夢的人,唯獨在戲院裏頭、在銀幕彼端才能暗自許下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即使巧合不曾降臨,我仍不可能忘記《當男人戀愛時》的念舊情懷。然後有天,我會感到現實的完整,並非真的到過了那些美麗的地方,而是我確信這些地方總在俗世的角落被不斷懷想。光是記得這點,我已經是個永遠不老的人。
Thumbnail
沒有人不會因「香港」的死難過,但我們不需要替「香港的死亡」難堪。《時代革命》的九個章節,是辯證法,儘管確實就是煽情、刻板沒錯,也可能成為「政宣片」,周冠威是狄德羅,《時代革命》是新聞大事紀、是百科全書、是懶人包,但它同時也是替人物留下史記列傳般的小傳,建立口號為歷史,《時代革命》就是「結束的開始」。
Thumbnail
《少年》裡裡外外皆為「少年」,它有少不更事的莽撞,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坦蕩,也有年少時代的二元對立和黑白分明,煙霧交織雨水,熱血加上衝勁,濃濃瀰漫在鏡頭前後,不偏不倚是這群孩子對此場運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