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偶然與想像》:關於「無窮可能性」的極致展示

更新於 2024/12/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濱口龍介的三段式短篇集錦《偶然與想像》(偶然と想像,2021),是一部能讓觀者找到不可思議悸動的電影。三個形趣各異的短篇,不只停留在尋常電影對情感經驗的號召,還進一步展開對「可能性」的呈現。如果可以用一個奇怪的方式來形容我對《偶然與想像》的理解:於我而言,這部電影是關於「世界上有一個人存在,然後這個人遇見另一個人,接著就出現了無限。」
之所以要說出來這個笨拙的理解,是因為濱口龍介以當代都會的日常,表現出一個單純、但讓人為之悸動的事實: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存在著無法計量的可能性。
濱口鏡頭下的角色有豐富的感知能力,從第一個章節〈魔法(也比不上的虛幻)〉開始,揭開電影序幕的是車上的兩人對話,由此帶來第一直覺:這部作品關於一些具有良好質地的人物,他們對於他人、對於自己,對於尚無法被理解與界定的邊界皆有所察覺。「虛幻」從這裡介入「對邊界的來回試探」,不只是對他人的邊界,也是對自己的邊界。
「偶然」連結常態生活,「想像」連結戲劇性表現,在「偶然與想像」上做文章是困難的,那很可能只是我們大段本來就富有戲劇性的日常生活,只是濱口龍介的攝影機與鋼筆同時做為一雙眼睛,望向對的位置。濱口擔任編導的首部劇情長片《暗湧情事》(Passion,2008)中,即探索了暴力與情感的可能性,在《偶然與想像》,尖銳與激情亦同時存在。
故事編結的戲劇化情境,誘發角色在常態生活中累積的情感能量,我喜歡電影中角色直直望向鏡頭的時刻。濱口龍介對攝影機分鏡的調配,讓演員直視鏡頭的時刻淡化打破第四道牆的不真實感──當古川琴音飾演的芽衣子在背對前男友、面對窗外,呢喃出「比魔法更虛幻」的對白時,鏡位轉換,構圖直面角色。
芽衣子並沒有真正穿透戲劇空間望向觀眾,但她的視線與攝影機相對,角色的情感張力透過直視鏡頭與觀眾產生強力連結。這個在段落運行中的敏銳處理,讓我想到濱口龍介的老師,黑澤清的作品《X 物語》(CURE キュア,1997),角色與攝影機的相對、尖銳的穿透力。好像在一瞬間讓觀眾辨識出無法被忽視的感受。
日本的常態生活充滿閱讀空氣的需要:得體的反應、成熟的表現,而〈敞開的大門〉利用空間感表現出另一種抗衡。瀨川教授研究室那道幾乎永遠「敞開的大門」,是對私密的阻斷,不允許私密環境的差異性處理。若選擇「關上大門」,是走向一條更符合人情世故的通道,儘管如此,我們也理解拿捏「門」的開闔,就是人情世故的難處。〈敞開的大門〉的結局卻清晰地表達出人與人之間、無限可能性的真諦:在開闔之間,對行為動機的感染與再延伸。
這是我們往下會好奇的問題:對於瀨川教授而言,他對慾望與藝術是否誠實?瀨川要求研究室大門永遠敞開,而他自己的「門」能敞開到甚麼程度?村山在研究室中的「表演」成分有多少?電影結尾,她「改變心意」的動機又是甚麼?這些極度纏繞的問題,出發自濱口龍介對行為動機的探索,每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心理探索,都能無止盡地將這些「關係」帶到複雜的多義解釋中。在佐佐木結尾陷入茫然的神貌,懸置的困惑,讓這段三人關係重新被「公車相遇」所啟動,關係的未來因此進入無限量的可能性之中。
從〈敞開的大門〉延續到〈再一次〉,人際相處中的表演機制是濱口龍介常態處理的標的。相遇是觸發,重演(虛構)是延伸。在兩個錯位的角色中,產生出一段新的關係與可能性,儘管這個詞彙有時不甚精準,但濱口的電影或許實是「有機」的──他展示出的是多重可能性。角色在日常中實踐表演與虛構(正如我們所有人一樣),而演員在濱口的電影中實踐演出,即在可能性的延伸中發揮創造力(註)。
濱口龍介呈現出的故事,與他觀察到的真實之間,有一個肥皂泡泡薄度的間隔距離,那可能是轉譯的魔法在施展時必然會產生的副產品。但也是透過到這層泡泡望進電影,魔法才有施展的空間,而無窮的可能性也於此生成。
全文劇照提供:東昊影業
註釋:如濱口曾在專訪中提及,他會讓演員探索對空間的運用,也在過程中找到足夠的可能性來發掘情感張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倒數時刻》音樂劇當時演出的影像紀實,長度僅有二十多分鐘,他隻身一人坐在鋼琴前,彈著唏噓,唱出詰問,時而憤怒,時而溫柔,他的眼神卻總是堅定,甚至有些滑稽幽默。這是個用糖都能寫出歌來的男孩,我相信他絕對有許多困惑,對現實有很多不滿,但那些人生的傷疤,他一一包紮好,變成音符,然後回覆給這個社會。
《鳥是海與樹的孩子》沒有完整的故事劇情,也沒有強烈說教性與批判,有的是如同遠古神話的原初精神,一種強烈的「補償精神」,也就是卡西勒《人論》中將生命視為一個「綜合的」「不分解」的觀點。生命被人類感知為一個連結不斷的全體,於是形體的缺席與消亡,都將被補償為另一種存在天地間,流動和波盪不止的精神與綿綿情絲
《青春弒戀》甫上映就面臨口碑兩極化,意欲展現青春的迷茫與困惑,卻將人物的形塑呆板化。男主角被描繪為沈迷電玩、色情影像中的宅男,一遍遍強調電玩與暴力行為間的連結,簡化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反倒更加污名化喜愛電玩的邊緣群體。女性角色如Monica也相當扁平地被想像為愛面子的拜金女,反倒合理化大眾對她的偏見。
時隔多年,角色隨著演員而變,看似問題已有方法解決,答案卻又引發另一層問題,環環相扣。先後觀看兩部電影,總感覺角色是往上疊加,卻又不斷修正發展軌跡。陳湘琪飾演的嚴太建築在玲子的基礎之上,同時拋出反饋,質詢一路上的決定。也因此,《修行》看似是對《迴光》的解套,卻其實是拖著這層關係,走進更幽微封閉的牢籠中
若將《少年》比喻為一名香港抗爭者,任俠和林森便是透過和理非的故事,進行一場「攝影機鋼筆論」的勇武行動,將鏡頭變成時代的見證者,暴裂並溫柔著,並以此電影證明,也向香港人實踐:「即使會徒勞無功,也從不無疾而終。」也許會灰心喪志、身心俱疲,但仍有行動能力時,唯有放手實踐,才有改變的機會。
中二癡情男苦追可愛女神,對於這樣的狂愛我們不是非要買單,藉小說中粉紅女調侃阿綸的形容:九把刀宇宙中的愛情觀確實非常「自我」。關於「一萬年都不會改變」的愛情神話,可以是貽笑大方的天真謊言,也可以是震懾人心的信念。關鍵在於,觀眾能不能從中感受到那滿腔的孤勇與無法撼動的篤定,若可以,故事就有了動人的生命。
《倒數時刻》音樂劇當時演出的影像紀實,長度僅有二十多分鐘,他隻身一人坐在鋼琴前,彈著唏噓,唱出詰問,時而憤怒,時而溫柔,他的眼神卻總是堅定,甚至有些滑稽幽默。這是個用糖都能寫出歌來的男孩,我相信他絕對有許多困惑,對現實有很多不滿,但那些人生的傷疤,他一一包紮好,變成音符,然後回覆給這個社會。
《鳥是海與樹的孩子》沒有完整的故事劇情,也沒有強烈說教性與批判,有的是如同遠古神話的原初精神,一種強烈的「補償精神」,也就是卡西勒《人論》中將生命視為一個「綜合的」「不分解」的觀點。生命被人類感知為一個連結不斷的全體,於是形體的缺席與消亡,都將被補償為另一種存在天地間,流動和波盪不止的精神與綿綿情絲
《青春弒戀》甫上映就面臨口碑兩極化,意欲展現青春的迷茫與困惑,卻將人物的形塑呆板化。男主角被描繪為沈迷電玩、色情影像中的宅男,一遍遍強調電玩與暴力行為間的連結,簡化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反倒更加污名化喜愛電玩的邊緣群體。女性角色如Monica也相當扁平地被想像為愛面子的拜金女,反倒合理化大眾對她的偏見。
時隔多年,角色隨著演員而變,看似問題已有方法解決,答案卻又引發另一層問題,環環相扣。先後觀看兩部電影,總感覺角色是往上疊加,卻又不斷修正發展軌跡。陳湘琪飾演的嚴太建築在玲子的基礎之上,同時拋出反饋,質詢一路上的決定。也因此,《修行》看似是對《迴光》的解套,卻其實是拖著這層關係,走進更幽微封閉的牢籠中
若將《少年》比喻為一名香港抗爭者,任俠和林森便是透過和理非的故事,進行一場「攝影機鋼筆論」的勇武行動,將鏡頭變成時代的見證者,暴裂並溫柔著,並以此電影證明,也向香港人實踐:「即使會徒勞無功,也從不無疾而終。」也許會灰心喪志、身心俱疲,但仍有行動能力時,唯有放手實踐,才有改變的機會。
中二癡情男苦追可愛女神,對於這樣的狂愛我們不是非要買單,藉小說中粉紅女調侃阿綸的形容:九把刀宇宙中的愛情觀確實非常「自我」。關於「一萬年都不會改變」的愛情神話,可以是貽笑大方的天真謊言,也可以是震懾人心的信念。關鍵在於,觀眾能不能從中感受到那滿腔的孤勇與無法撼動的篤定,若可以,故事就有了動人的生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巴黎越是甜美誘人,現實越是苦澀貧瘠──或許離開家鄉對她來說,從不在於目的地為何,而是攸關逃離本身,逃離她那一望便是終點的人生,逃離她卸下不了的人情包袱。不過因為家人,因為時代,因為性別,她始終跨不出這片困住她的土地──想離開的心願翩然輕巧,留下她的理由卻有千鈞沉重。
Thumbnail
西恩貝克在《艾諾拉》的專訪曾說:「我想在此混合不同的電影類型──我希望這部片從浪漫喜劇轉變為驚悚片,最後再變成一部俄羅斯藝術電影。我希望電影的結尾能像塔可夫斯基的作品一樣。」終場戲恰是如此靜謐,卻蘊藏了繁複又深邃的情感角力、對人道精神的追尋,於收場之際再度向前拓寬了一部電影所能融匯的風格種類之邊界。
Thumbnail
《春行》步調奇慢,它的對話極少,但是帶著一種奠基於真實生活的日常感和生命力,它不像多數臺灣電影常常把一切解決不了的情境、狀態通通歸諸溫情主義,以煽情的涕淚來覆蓋觀眾的想法,觀看《春行》就像在欣賞一件藝術品,近看、遠看,有些地方看不清楚,有些地方即使聚精會神仍覺模稜。
Thumbnail
撇除藝術美學、經濟價值的探討,現行台灣紀錄片的創作是相對自由的。「真實再現」賦予它有別於其他電影體裁的公共價值,成為社會邊緣人的代言者——為老者發聲,為孤獨者發聲,為移工發聲,而我們的眼睛,也得以看見過去、現在和未來。
Thumbnail
談戀愛,讓在熙有做自己的自由,但「做自己,怎麼會算是把柄呢?」這句話一開始是在熙和隱瞞著性傾向的興秀說的;後來興秀也對著在熙說──當在熙頻頻以坦率、敢愛敢恨的個性對世界(或者說韓國社會)碰撞而遭受質疑時──我忽然想起詩人孫梓評一首詩〈法蘭克學派〉的副標:「別人愛你,你要誠實」。
Thumbnail
黑白攝影,一台鋼琴,一張椅子,八十八個黑白琴鍵,幾盞燈,幾支收音麥克風,沒有任何一句言語。因為要說的都在旋律裡,以及空央音拍攝的那張臉孔,我們所熟悉的坂本龍一臉孔。
Thumbnail
沒有高潮起伏的劇情、沒有煽情激動的台詞,陳英雄導演的新作《火上鍋》(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2023)影像平靜地呈現備菜烹飪的工序,文火慢燉地勾畫出人物的日常。這些質樸的瑣碎,讓我回想起大一時代,教授在文學選讀課堂上以低沉、緩慢的聲調爬梳文章的紋理,並對字裡行間的典
Thumbnail
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談論的是「記憶」。記憶球積累著人對生命的回憶,在必要時於人的腦海中播放。不被人所在意的記憶,記憶球會逐漸變得灰暗,直到被大腦清除。而對人最為珍貴的那一次記憶會變成核心記憶球,核心記憶球顯得特別閃耀,同時被擊入大腦中的某一個島嶼,藉以形塑出一個人的性格。
Thumbnail
如果說,第一集教會我們要「擁抱所有情緒」,這次就是要面對「長大」:接受世事的無法確定,以及自己的難以捉摸。我們不再是一個永遠都自信,或是懦弱,或是自私,或是羞赧的人,而是有無數個面向在時時變換。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巴黎越是甜美誘人,現實越是苦澀貧瘠──或許離開家鄉對她來說,從不在於目的地為何,而是攸關逃離本身,逃離她那一望便是終點的人生,逃離她卸下不了的人情包袱。不過因為家人,因為時代,因為性別,她始終跨不出這片困住她的土地──想離開的心願翩然輕巧,留下她的理由卻有千鈞沉重。
Thumbnail
西恩貝克在《艾諾拉》的專訪曾說:「我想在此混合不同的電影類型──我希望這部片從浪漫喜劇轉變為驚悚片,最後再變成一部俄羅斯藝術電影。我希望電影的結尾能像塔可夫斯基的作品一樣。」終場戲恰是如此靜謐,卻蘊藏了繁複又深邃的情感角力、對人道精神的追尋,於收場之際再度向前拓寬了一部電影所能融匯的風格種類之邊界。
Thumbnail
《春行》步調奇慢,它的對話極少,但是帶著一種奠基於真實生活的日常感和生命力,它不像多數臺灣電影常常把一切解決不了的情境、狀態通通歸諸溫情主義,以煽情的涕淚來覆蓋觀眾的想法,觀看《春行》就像在欣賞一件藝術品,近看、遠看,有些地方看不清楚,有些地方即使聚精會神仍覺模稜。
Thumbnail
撇除藝術美學、經濟價值的探討,現行台灣紀錄片的創作是相對自由的。「真實再現」賦予它有別於其他電影體裁的公共價值,成為社會邊緣人的代言者——為老者發聲,為孤獨者發聲,為移工發聲,而我們的眼睛,也得以看見過去、現在和未來。
Thumbnail
談戀愛,讓在熙有做自己的自由,但「做自己,怎麼會算是把柄呢?」這句話一開始是在熙和隱瞞著性傾向的興秀說的;後來興秀也對著在熙說──當在熙頻頻以坦率、敢愛敢恨的個性對世界(或者說韓國社會)碰撞而遭受質疑時──我忽然想起詩人孫梓評一首詩〈法蘭克學派〉的副標:「別人愛你,你要誠實」。
Thumbnail
黑白攝影,一台鋼琴,一張椅子,八十八個黑白琴鍵,幾盞燈,幾支收音麥克風,沒有任何一句言語。因為要說的都在旋律裡,以及空央音拍攝的那張臉孔,我們所熟悉的坂本龍一臉孔。
Thumbnail
沒有高潮起伏的劇情、沒有煽情激動的台詞,陳英雄導演的新作《火上鍋》(La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2023)影像平靜地呈現備菜烹飪的工序,文火慢燉地勾畫出人物的日常。這些質樸的瑣碎,讓我回想起大一時代,教授在文學選讀課堂上以低沉、緩慢的聲調爬梳文章的紋理,並對字裡行間的典
Thumbnail
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腦筋急轉彎》談論的是「記憶」。記憶球積累著人對生命的回憶,在必要時於人的腦海中播放。不被人所在意的記憶,記憶球會逐漸變得灰暗,直到被大腦清除。而對人最為珍貴的那一次記憶會變成核心記憶球,核心記憶球顯得特別閃耀,同時被擊入大腦中的某一個島嶼,藉以形塑出一個人的性格。
Thumbnail
如果說,第一集教會我們要「擁抱所有情緒」,這次就是要面對「長大」:接受世事的無法確定,以及自己的難以捉摸。我們不再是一個永遠都自信,或是懦弱,或是自私,或是羞赧的人,而是有無數個面向在時時變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