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雖然越來越多設計師,但還是有很多人不了解這個工作,畢竟這個職位相較於工程師與產品經理比較新,某個角度來看也沒這麼重要(苦笑)。
但在美國,這是個非常受歡迎的職位。有非常多學生,甚至工程師轉來做設計師,為什麼呢?就來透過五個常見的問題來介紹一下我的工作吧!
什麼是產品設計師(Product designer)?
設計師中,視覺設計 (Visual design)是最常見的,也就是「美工」,但視覺設計是最主觀的,很多設計師會在每個人的主觀的糾結與矛盾中失去耐性,也開始擴大了設計的範疇,慢慢開始有了使用者經驗設計師 (UX designer)。
當設計師開始擴大影響力,公司也逐漸認知到產品設計的範圍遠遠比「視覺設計」來得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公司開始把使用者經驗設計師的職稱改為產品設計師 (Product designer),就是展現了,使用者經驗從「需求」開始,產品設計不是在設計流程或是介面,而是幫助我們實現產品的目標。
這個跟每個專業程度看似很高的工作一樣,都是常見又非常難回答的問題。就像問我,工程師和產品經理的門檻高嗎?大家都知道每間公司的標準都不同,要尋找的人也不同,總的來說,以前的門檻低,現在門檻會高蠻多的,為什麼呢?
- 產品設計還算是比較新的職業,除了Don Norman這種耕耘許久的大師,大部分的產品設計師都是這20年來發展起來的。以前門檻比較低也不是因為這技能難習得,單純就是學校裡沒有太多本科生,對於學歷的要求就幾乎沒有。很多早期的產品設計師是從傳統的視覺設計、工業設計甚至是心理學轉行來的,很多人原來是在實體商品設計、插畫或是廣告媒體產業,也有一些從事研究心理、使用者研究,轉行過來主要是因為軟體介面的設計的限制較少,出路比較廣。
- 只有學歷但沒有作品集是不可能會錄取的。產品設計非常講求作品集。所以會看到很多人在Pinterest, Dribbles等平台分享自己的作品,那邊也是一個找尋工作的好地方!跟寫程式一樣,如果你不是本科生,但很有興趣,也是隨時都能轉行產品設計的。學歷只是方便篩選的一個審核方式,也不是全部。
這雖然因公司而異,但基本上一定是工程師 > 產品經理 > 設計師,因為工程師才是有真實產出的人。產品經理講得天花亂墜,或是設計師做出了簡單的原型 (Prototype),都是沒辦法直接讓使用者用的東西。
如果對大公司的薪水很有興趣,請直接到這個網站來研究一下,我個人經驗這個網站分享的薪水都還蠻真實的:
levels.fyi
根據不同的職等,產品設計師還是會有不同階段要著重的能力。
- 第一階段當然是設計本身,能好好解決一個問題,設計適合的流程,同時維持美感讓使用者經驗夠愉悅。
- 第二階段必須要有能力去觀察一個問題背後的本質,找出使用者表面的意見下真正的原因,進而抽絲剝繭出真正合適的解法,很像辦案一樣,有時候找到別人沒發現的點會很有成就感的!
- 第三階段是發揮影響力,設計師比較常見的作法是,著重說故事的能力。很多時候,要改變產品經理的規劃是非常困難的,他們有自己的角度跟考量,不一定能接受別人不同的意見。這時候設計師引人入勝的說故事,能夠幫助整個團隊釐清目標與問題。
- 第四階段是策略,通常也是地位高的設計師會做的事。要規劃整個產品的兩年的願景和每個階段要做的事,和產品經理討論如何分配資源等,老實說很多出國的設計師,就卡在第三階段而已,因為故事要講得贏美國人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每個人有不同的強項,也是有認識一些靠著策略與手段爬到高位的設計師,通常都是政治能力很優秀。
這真是個大哉問!到現在公司還是有很多這種討論,也還是有很多很資深的產品經理不知道怎麼跟設計師合作。講白了,公司規模小的話,產品經理通常就是老闆,只需要有工程師就能開啟事業,如果使用者多了,開始覺得需要經營品牌,也是從視覺設計開始,外包給接案的設計師幫你畫幾個美美的logo,把介面美化一下。
那麼大公司的產品設計師跟產品經理怎麼合作?其實每間公司都不一樣,看該公司的制度而訂。大致分為幾種:
有些公司的產品經理擅長處理客戶關係,提供客戶的第一手意見,訂定大概的功能列表,設計師就負責消化這些意見,訂製流程,甚至到細節的規格的制定。
- 產品經理是開始者(Initiator),設計師是審核者 (Reviewer)
有一些公司會讓設計師變成產品經理的把關者,產品經理整理完需求,主要需要設計師去評估哪一些需要修改,哪些資訊需要補足,才進行產品設計。
當然還有掛名產品設計師,但就做著純美工的工作的也有。
以上沒有哪一種一定是最好,有時候根據專案的規模,我們也會在這幾種模式中選擇適合的工作方式。也會因為產品經理跟設計師的資深程度,來決定誰的比重比較重。
老實說,產品經理的權力比設計師大很多,我們的工作內容也有重疊,但是非常少設計師會轉去做產品經理,為什麼呢?因為大部分的設計師都還是喜歡畫畫,不喜歡產品經理的你爭我奪,我們骨子裡大多都是很浪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