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台東舊站,希望火車有一天會再來

更新 發佈閱讀 10 分鐘

第一次到陌生之地就租機車,對剛起步「獨旅」的我來說頗有難度,何況智慧型手機都還沒買,還在用相機翻拍電腦上Google地圖的超「土法煉鋼」式作法。

後來想想,何不買個紙本地圖帶身上就好呢?

台東舊站在2014年到訪時在整修,如今變成台東轉運站兼遊客中心。當時曾住過的青年民宿,及被雜草覆蓋的舊站站區,都已隨著開發有了新樣貌,但始終不變的,是希望舊站至新站間曾經的鐵道能復駛。這或許是拆得最奇怪,也最有復駛潛力的一條舊路線。


【台東熊店,與舊站旁的胡弄背年民宿】

結束從枋寮至台東的藍皮普快暨南迴線初體驗的路途,騎著租來的機車,我先往東移動,抵達在卑南鄉內太平溪南岸的「天晴民宿」。

raw-image

這裡有間不是民宿所有人設立的「台東熊店」,賣的是經營者到學校教美術後,小朋友們所繪製的明信片。這些明信片售出的收益會回到小朋友手上,明信片上也都有註明作者的年級和名字。

可惜沒遇到好像也是從西部過來的那位老師。

raw-image
raw-image

不是房客卻跑了進來,倒也偷留意這間民宿有何特色,說用「世外桃源」來形容不為過,有廣大的綠地、乾淨的泡腳池,及建在戶外的吧檯。起先以為這裡價位會很驚人,實際上2021年現在,雙人房平日2,200元、有電視及冰箱的四人房則是6,200元,都沒超過預想的數字。

至於「台東熊店」,好幾年前已搬到傳廣路上,似乎以甜點業為主,不確定是否有繼續賣這麼特別的明信片。

raw-image
raw-image

回程經過太平橋後如前言提的,我拿出數位相機看裡面翻拍的Google地圖,確認到底要怎麼騎,才能到市區裡的台東舊站。我到底為什麼不買個地圖呢?

raw-image
raw-image

其實印象裡,撇除在馬祖移地教學的特殊情形不算,這應該真的是頭一次單獨租機車旅行。以往不是搭公共交通或步行,就是一群人騎機車同行。

我有自信非路癡,最後也順利抵達台東舊站旁,現已歇業的「胡弄青年民宿」。當時的地址為:台東縣台東市中華路一段586巷38號。

raw-image
raw-image

這間旅店在Google地圖仍留有地標,並寫有數則很"一般"的評價,多半是便宜且地點好,但環境跟衛生有待加強。

raw-image
raw-image

回顧起來,這是直至今日,自己住過最陽春的一間背包客棧,如上下舖的床,就真的是簡易的木板組裝床,不過選這裡本來就不是因為服務設施,是位置真的離台東舊站很近,代表就在市區旁而已。

raw-image
raw-image

說到台東舊站,這趟三天兩夜的台東行,第一天從入住起到傍晚,我就完全只在旅店旁的舊站活動,另外爬上東北側的鯉魚山,俯瞰整個站區全景。我真的很想知道,這個在我記憶裡曾是重要始發站的車站,停用超過十年後變成什麼樣子。

raw-image

【搭火車進台東市區的夢】

從看懂列車資訊起,概略記得每天早上會各一班自強和莒光,從中部經南迴線駛往東部,而且印象中自強開到台東,莒光的終點卻是寫「台東新」。等我能理解台東跟台東新站的差異是什麼時,台東車站已變成現在停用多年的台東舊站,而台東新站則成功"篡位",成為現在所知的「台東車站」。

其實這兩班車都還存在,分別是371次自強號及751次莒光號,但今年(2021)年底的大改點,751次將被EMU900型電聯車取代,成為3005次區間快。

至於「台東車站」在2001年6月變成「台東舊站」後,火車就再也開不進來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台東舊站比我想像的,更帶有濃厚的「鄉下」感覺,關於樸素、簡潔的那方面。站區比預期的小上一些,還存有臂木式號誌、轉車盤、木造車庫等設施。

raw-image

我對台東舊站月台之"陽春"感到吃驚,本以為怎說也是東部大站,卻僅有岸式和島式月台各一座,彼此無天橋或地下道連結。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對號車會造訪的市區車站,光是步行過鐵道上月台搭自強號這件事,彷彿上世紀的歷史畫面。

月台上的車站燈箱,應該也是頭一次看到白底黑字的版本。

raw-image

是說在非支線,但還要跨過鐵道才能搭車的車站,在這趟前我只去過兩個:海線的「追分」、舊山線的「勝興」,顯然都不是台東這種市區裡的車站。

raw-image
raw-image

第二月台在遮雨棚靠南的這一側,留有封閉的展示空間,突兀得讓人容易判斷,這一定不是車站營運時就有的建築。

該空間有懸掛展示圖文,就這麼把這座重要車站,從使用762mm軌距的1922年啟用,到拓寬軌距,及南迴線通車十年後的2001年,莫名迎接廢止命運的歷史,濃縮在這十來面的展板上。

raw-image
raw-image

既然是停用後轉型為觀光景點的車站,這裡也有擺放展示車輛,是DR2050型的無動力客車三輛。它們在1982年之前,行駛在台東線762mm軌距的路線上,並隨著軌距提高至與台鐵其他路線相同的1067mm後,改造轉向架再繼續行駛,但車身未異動,明顯小上一號。

三輛車分別是DR2060、DR2067、DR2069,上白下黃的塗裝帶來「黃皮仔」的暱稱。

raw-image
raw-image

其實這趟的不到一週前,我剛在苗栗看過使用同塗裝的其他車型,是以前同樣在762mm軌距時代行駛台東線的LTPB1813客車。它跟另一輛LDH101柴液機車,彼此連結放在苗栗的鐵道文物展示館內。

有興趣的可閱讀這篇文章。


身為不同軌距的「黃皮仔」客車,停用後採相同塗裝做保存,但明顯油漆色號未統一,用肉眼就能察覺有別。苗栗這輛的上半是純白,下半是偏暗的黃色;台東舊站的三輛,上半卻像是銀色,下半則是偏亮的黃色。

先不說色號是否一致,光用不同的油漆牌子或上漆工法,結果就會截然不同。

raw-image
raw-image

在停用的前二十年,台東舊站確實經歷很多重要轉變,從1982年與北迴線相連及提高軌距、1992年配合南迴線通車而變成「盲腸線」,到做為「市區車站」這個重要身分,卻匪夷所思地離開台灣鐵道運輸系統的2001年。

規格相異的車輛,就是這些轉變的例證。

縱使知道幾乎不可行,這三天從台東新站到舊站間的騎車與公車路程,讓我時至今日,都把連結這兩站的廢線排在最希望復駛的鐵道路線首位,因為我完全無法理解廢掉路線能促進市區發展的邏輯怎麼來的,況且這裡還不是小鄉鎮。

raw-image

在台東舊站逛得差不多後,我爬上東北方的鯉魚山,尋找從山上看整個舊站站區的良好位置。走到山頂一帶往下看,在九月初的傍晚六點,映入眼簾是仍泛白的東部天空,及路燈逐漸亮起的台東市區,還有那正在改建,且未來很難再有列車駛入的台東舊站。

當看到被雜草覆蓋,但尚能辨識站內股道輪廓的站區景色,同時對比周圍的城市燈火,實在很難不感慨,自己沒有機會早個十幾年來。

raw-image
raw-image

台灣停用的車站何其多,但像台東舊站這樣頗具規模、設施齊全,整體保存尚稱完整的,真的不多,因此我一直期待只要沒過度改建,即使已經轉型公車轉運站也無妨,在站區、路廊都有留存下,或許這個市區的核心地帶,總有一天會再度成為鐵道運輸的一份子。

真心希望。

raw-image

【熱氣球與台東鐵花村】

台東舊站旁的宿舍群,目前有著「台東鐵道藝術村」及「台東鐵花村」兩慣稱,我個人偏好後者,因為較有特色,可我本以為「鐵花」一詞是轉型後才創造出的文青話,實際上站前不僅有鐵花路,這命名還是取自胡適父親-曾任台東直隸州知州的胡傳(胡鐵花)。

台東市區除了鐵花路,還有傳廣路(楊傳廣)、馬亨亨大道(谷拉斯.馬亨亨)等以在地名人命名的道路

raw-image

自從鹿野高台的熱氣球節成為常態後,台東舊站的周圍也開始掛滿熱汽球造型的燈飾。這趟剛好遇到正在佈置的過程,也能從熱氣球的圖案看出,這八成又是請在地國中小的學生幫忙畫的。

學生"藝"工,真的是很多地方要做社區營造時的好幫手,只是有沒有回饋學生一些東西就不知道了。

raw-image

傍晚左右,這批熱氣球被點亮,成為鐵花村習以為常的夜景。

raw-image

如果在Google搜尋「鐵花村」、「夜景」等關鍵字,會出現夜晚整片發光的眾多熱氣球照片,這應該已是多數人對鐵花村的既定印象,就像提到多良車站,會想到紅欄杆是一樣的。

raw-image
raw-image

整個第一天下午,我就只在台東舊站附近活動,再加上隔天一早就騎回台東車站搭車往北,這樣看來似乎是趟CP值很低的租車,不過也考量鼎東的班次實在少,加上隔天一早就要到車站,別無選擇。

回到青年民宿,玄關前的草地已停放好幾輛住客的機車,也點亮一樓照明。

raw-image
raw-image

在台東的第一次過夜,收工睡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乘零|獨旅漫行式
41會員
154內容數
關於那些獨旅,或有幸三五好友同行時走過的旅途。如果某些過往畫面始終記憶猶新,就代表你無意間把一些靈魂碎片留在那裡,無論開心或難過,都是生命永恆的印記。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2025/03/01
要說回程有什麼開心的事,除了在月台上跟可愛狗狗互動了好一陣子外,騎著Youbike沿福興路接回台鐵橋下時,發現橋墩上在2010年看過的壁畫竟依然存在,只是褪色不少而已,就好似在提醒自己,有些回憶該過去就讓他過去,只管繼續往前走就對了。
Thumbnail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2024/03/21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2024/03/19
騎上YouBike沿安眉路往泰安舊站而去,沿途見識原有景點的沒落,及落雨松、櫻花林等新亮點的興起;車站狀況比預期好很多,不僅站房外觀和室內環境保持乾淨,氛圍也停滯在這座日治時期站房停用的1998年,彷彿多年前短暫有過的舊山線復駛,僅僅是一場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說到台東市區最知名的景點前三名大概就是海濱公園、森林公園和鐵花村,來台東玩如果有進市區好像沒有人是不會去鐵花村走走逛逛的,很多朋友都曉得它的前身是台東舊火車站,新舊火車站間相連的鐵道一直都在,只是在荒廢多年後才修建成「台東舊鐵道路廊」,兩旁路樹綠蔭扶疏,非常適合散步、慢跑,也規劃了自行
Thumbnail
說到台東市區最知名的景點前三名大概就是海濱公園、森林公園和鐵花村,來台東玩如果有進市區好像沒有人是不會去鐵花村走走逛逛的,很多朋友都曉得它的前身是台東舊火車站,新舊火車站間相連的鐵道一直都在,只是在荒廢多年後才修建成「台東舊鐵道路廊」,兩旁路樹綠蔭扶疏,非常適合散步、慢跑,也規劃了自行
Thumbnail
走完豆腐岬、梅花湖,我們繼續宜蘭之旅,前往三星鄉的一座日式懷舊車站-天送埤車站。 天送埤車站始建於西元1921年(日治大正十年),為當時運送太平山木材及乘客的車站,而後因停駛而荒廢。於民國90年當地將其整修後,成為全台僅存的木造車站之一,是現今電視劇「下一站,幸福」拍攝場景及許多網美打卡聖地。
Thumbnail
走完豆腐岬、梅花湖,我們繼續宜蘭之旅,前往三星鄉的一座日式懷舊車站-天送埤車站。 天送埤車站始建於西元1921年(日治大正十年),為當時運送太平山木材及乘客的車站,而後因停駛而荒廢。於民國90年當地將其整修後,成為全台僅存的木造車站之一,是現今電視劇「下一站,幸福」拍攝場景及許多網美打卡聖地。
Thumbnail
其實,早在暑假結束,我就有想要來場宜花東之旅。 拖了近兩個月才成行。 我定名為【一個人的宜花東慢活 (沉澱) 之旅】。
Thumbnail
其實,早在暑假結束,我就有想要來場宜花東之旅。 拖了近兩個月才成行。 我定名為【一個人的宜花東慢活 (沉澱) 之旅】。
Thumbnail
自由奔向憧憬的那一方,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 原本計畫在生日時去一趟台中的小旅行,因失望而落空,剛好公司在今年重啟了因疫情緩了兩三年的員工旅遊,同事們都難掩雀躍之情,也正好以此稍彌補一下當時的失落。 東豐自行車綠廊舊名為東豐鐵路,又稱東勢支線,建於民國47年,為台灣山線鐵道的支線之一,貫穿豐原、石岡、
Thumbnail
自由奔向憧憬的那一方,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 原本計畫在生日時去一趟台中的小旅行,因失望而落空,剛好公司在今年重啟了因疫情緩了兩三年的員工旅遊,同事們都難掩雀躍之情,也正好以此稍彌補一下當時的失落。 東豐自行車綠廊舊名為東豐鐵路,又稱東勢支線,建於民國47年,為台灣山線鐵道的支線之一,貫穿豐原、石岡、
Thumbnail
台東行第三天的回程,再度選擇搭台東發車的普快到枋寮轉車。從下午至黃昏,3672次行駛在緊貼山地而夕陽照不到的南迴線東段,並在離開枋山後的路程,送給乘客台灣海峽的晚霞美景。
Thumbnail
台東行第三天的回程,再度選擇搭台東發車的普快到枋寮轉車。從下午至黃昏,3672次行駛在緊貼山地而夕陽照不到的南迴線東段,並在離開枋山後的路程,送給乘客台灣海峽的晚霞美景。
Thumbnail
台鐵從台東往花蓮方向的第一站是山里,一個他人口中最偏僻的小站,實際上有聚落又有鄉道經過,很難跟偏僻畫上等號。這趟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台東線電氣化後仍稀疏的班次,以及東部天空下的都蘭山景色。
Thumbnail
台鐵從台東往花蓮方向的第一站是山里,一個他人口中最偏僻的小站,實際上有聚落又有鄉道經過,很難跟偏僻畫上等號。這趟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台東線電氣化後仍稀疏的班次,以及東部天空下的都蘭山景色。
Thumbnail
亂巷中尋路找段,很快就出了狀況,怎麼一下子路段來到了死巷!繞個彎之後卻去到了村邊?夜風颼颼吹過廣陌田間,令人膽寒怯步.....
Thumbnail
亂巷中尋路找段,很快就出了狀況,怎麼一下子路段來到了死巷!繞個彎之後卻去到了村邊?夜風颼颼吹過廣陌田間,令人膽寒怯步.....
Thumbnail
台東舊站在2001年走入歷史,十多年後首次的拜訪巧遇改建,見證轉型轉運站前的樣貌。不解莫名的廢線理由之餘,也感嘆這座小而美、美而精的車站仍使用時,沒機會親自體驗鐵道與台東市區的成長互動。
Thumbnail
台東舊站在2001年走入歷史,十多年後首次的拜訪巧遇改建,見證轉型轉運站前的樣貌。不解莫名的廢線理由之餘,也感嘆這座小而美、美而精的車站仍使用時,沒機會親自體驗鐵道與台東市區的成長互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