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開始常跑南迴線,多次走訪才習慣這條線的稀疏班次,台東線亦是如此。在2014年三天兩夜的台東行,第二天前往山里及多良兩個車站,但從台東搭台鐵前往山里,不想早起的話4621次區間車是唯一選擇,約八點多從台東舊站出發到新站即可。
實際造訪後,並不覺得身在聚落中心的車站有多偏僻,相對地,走在看見都蘭山的小徑上,明白原來在西部小站習以為常的密集班次,在東部是種奢望。
【時近九點,剛到山里】
胡弄青年民訴的第一個早晨,出門時對面下鋪的室友早已人去床空,上舖那位則不知怎睡的,睡到腳變成在枕頭上面。
騎著租來的車回昨天剛離開的台東車站,再度走過站內地下道,準備搭車到北上的第一站-山里。當下看到區間車顯示終點為花蓮,有點感動,表示自己往搭完環島鐵路的理想更進一步。2011年宜蘭、2014年台東,相信到花蓮境內的那天也不遠了。
十多分鐘後,區間車穿過山里隧道抵達山里,停靠在島式月台形式的第二月台。這裡沒有天橋或地下道,進出月台得跨過鐵路。
山里站房內有許多被放到褪色的海報,增添著車站歷史感。
西部生活的我對台鐵東部路線非常沒有概念,何況是第一次到台東,所以我花了一段時間駐足在這座剛"拉皮"過站房,仔細瀏覽這些圖文內容。
台東線在1982年拓寬成現在的軌距,同時把鹿野至台東間等多個原本線形不佳的路段改線,山里車站就在這年,誕生在這段新建的路線上,比我猜的年輕很多。前身為卑南及台東新站的現台東車站,也是同樣的淵源。
本以為這個周遭略顯冷清的車站,大概都是聚落或產業外移後,才帶來發展不比從前的蕭條感,實際上,天生就長這樣。
鹿野至台東間改線,一口氣廢除舊線的嘉豐、初鹿、東成、檳榔等站,加上其他路段就更多了。這說起來是好久遠的事,因為這趟不久前的2013年,才因改線又廢除溪口、月美兩站,不過往後也有復設林榮新光站的例子。
台東線或許要等到未來完成全線雙軌化,永久路線才會塵埃落定,當然改建高架或地下就另當別論了。
剛改建完不久的山里站房,相比嶄新且白亮的外觀,其實內部空間仍保有小站的氛圍,比如剪票口就保持著只能人工驗票的形式,還留有紅色的鐵柵門。
這裡很切合「新瓶裝舊酒」的意境,內部停滯在上世紀的時空裡。
那天天氣很好,無論是起床後的台東市區,還是十分鐘車程外的山里,都是豔陽高照,以及藍天點綴著幾朵白雲的好天氣。
或許,再加點多數時候皆乾乾淨淨的東部好空氣。
山里車站前的道路是東38鄉道,仍有聚落存在及少許車流經過,這便是為何離我想像中「最偏僻的車站」有差距,與出站後會迎接一片荒煙蔓草的預期有落差。尤其去過枋山跟康樂兩站後,山里是相對有「人味」的,即使離主幹道仍有很長一段路。
出站後往右走,會看到遊客眼中的山里地標,也出現在王宏恩《向前衝》MV裡的「山里福音教會」。
這座1950年興建的教會,如一棟旅店小木屋般的大小。正面及門窗都漆成白色,襯托出正上方十字架的鮮紅。未塗白漆的話,外牆應該都會是石頭及混凝土原有的灰色。
過這座教會後,道路延伸的那一頭僅有電桿及綠地,還有卑南溪對岸的都蘭山。當時都蘭山的頂部被白雲遮蔽,有火山冒煙的既視感。
在大熱天步行超過十分鐘,總算來到山里北側跨過鐵路的橋樑,橋下是僅有單線的台鐵台東線,及暑假前剛啟用的電化設備。
自己西部搭台鐵所能見的都是電力車輛,每當遇見柴聯車自強號或柴電機車時,都會覺得稀奇而特別。相反地對東部居民而言,這個柴油車輛不再是台鐵主力的時代,才剛起步。
眼見再走下去就真是荒煙蔓草,我開始回程,花了差不多時間走回山里聚落,並往站前道路另一端走一小段。這裡的住家變多了,但天氣如此炎熱,很難有人想在路上走,除了我這位醒目的外來遊客。
不知不覺,都蘭山頂的白雲持續往上飄,更像一座噴發後的火山了。
【時近十點,離開山里】
預計搭10:26的區間車返回台東,此時山里車站總算有站員以外的遊客進出,在站房周圍不斷地拍照。
車站旁有座約兩層樓高,能俯瞰站區全景的木造觀景台,但就像南迴線電氣化後的多良車站一樣,電桿及電線遮蔽視野,尤其站房位置設了突兀的門型架。
剪票口旁有張公告,應證山里已是會有遊客造訪的觀光車站,也提醒劇組須事先申請方可拍攝。多年過去了,不曉得這裡是不是也安裝閘門,變成要換證才能上月台參觀的機制。
快十點時一列柴聯車自強號自鹿野方向進站,在未提供上下車的山里停靠,等待台東方向而來的普悠瑪號交會。
普悠瑪號2013年開始行駛於台鐵路線上,大都行駛在樹林至花蓮之間,因此不光中南部,對台東線電氣化前的台東居民而言,這個型式為EMU2000的電聯車,2014年暑假前都是很難遇到的車型。
普悠瑪號在票價上同自強號,速度更快且停站較少,但不完全開放站票,且僅有8節車輛的編組,讓單組列車的乘車人數不增反降,所以普悠瑪號的到來,運量來說或許是下降的。
在台鐵車輛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這批柴聯車仍有其活躍的舞台,唯獨平日搭車的票價已打97折。
時至今日已環島路網電氣化,柴聯車在未電化路段的優勢已消失,未來只會日漸稀少而淘汰。縱使很多人厭惡它的柴油味及高音量,這些曾在未電化路段,尤其東部幹線、南迴線擔任主力的柴油車輛,仍期待能得到好的歸宿。
回想起來,那年造訪的山里車站剛迎來鐵路電氣化,正卡在新舊交替的節點上:有著外觀新穎,但內部維持過去二十幾年配置的站房;有著簡易木造結構的新設岸式第一月台,也保留著混凝土結構的第二月台及遮雨棚,還有那鑲嵌屋簷兩端的「山里」字樣。
有段時間其實很遺憾,明明2011年就踏進宜蘭,卻沒在往後三年內再延伸到花蓮甚至台東,等到搭著普快從南迴線進入時,台東線早已電氣化,不再是沒有電桿的乾淨風景。
無論如何,我這個完全在中南部長大的人,終究是來了,並在山里這座其實也沒那麼偏僻的車站,體會西部所沒有的景物,尋找一些東部鐵道的來時路。
在這台東往花蓮方向的第一站停留一個多小時後,搭著10:26的4618次區間車,返回預計拿來當午餐地點的台東車站,等候下午往太麻里的班次。
至於下一次從山里再往花蓮方向繼續搭車?那是五年後2019年的事了。